自然概貌
潮汕地處八鄉山、陰那山、韓江中游谷地及鳳凰山山地以南,東西地跨蓮花山脈東麓至粵閩邊界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整體低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地貌以平原為主,山地、台地、丘陵為次。境內有韓江,榕江,練江三大江河,平原區由韓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岡河平原、龍江平原五部分組成。其中龍江平原與其他幾片平原空間上不相連線、此外還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沿海平原,如韓江中游的歸湖盆地、榕江上遊河婆盆地、黃岡河上游的三饒—茂芝盆地;濠江兩岸、惠來獅石湖、南澳後宅等海積平原。東北與福建省的詔安、平和兩縣接壤,西北同粵北的梅州市為鄰,東南瀕臨南海,與台灣遙海對望。潮汕地區海岸線曲折綿長,多優良港灣。其東起饒平縣大埕灣,西止梅州縣哥嘴,全長500多公里。海域有大小島嶼169座和南澎、勒門2組列島,海湖3個。最大海島為南澳島,面積106.85平方公里,島岸線總長為79公里。
豐富的資源潮汕地區不但山川秀麗,而且資源豐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如氣候資源、水產資源、土壤植被、能源礦物等項,都相當可觀。氣候資源潮汕地區地處低緯度,面向熱帶海洋,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高山綿亘,阻擋寒潮南侵,故常年氣溫較高,夏長冬暖,春秋相連。年溫差和日較差均小,年均溫21.3℃。七月均溫28.2℃,極端高溫37.9℃;一月均溫13.2℃,極端低溫0.4℃,霜期僅數天,年日照2000小時以上,呈現出“夏季溫高無酷暑,冬天和暖有陣寒”的特點,對農作物的生長極其有利。
常年降水豐沛,市區內年雨量達1555毫米,北部山地迎風坡雨量高達2000毫米以上。由於受夏季風影響,雨量集中夏季,6月最多,市區月均達339毫米,故農諺有“五月龍鬚水”之稱。因這時各種類型的降水如對流雨、颱風雨、地形雨以至鋒面雨均可產生,又是在全國雨帶移動的範圍內,所以4至9月雨量超過全年80%,是高水期。高溫多雨同步,作物長勢旺盛。
但雨量的年變率頗大,最多的1973年達2410毫米,最少的1933年僅有516毫米。最大的日雨量達:297.4毫米(1953年7月21日)。故暴雨季節固然水足,但需注意防澇。此外,夏秋多颱風,冬春有霜凍陰雨,10月份又可能有寒露風,這都是美中不足之處。
至於風向,夏季多西南風,其餘時間多東北風。
土壤和植被潮汕地形複雜,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紅壤、水稻土、沙質土、鹽鹼土等。紅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有機質含量並不豐富,但經人工改造後,可種植果樹或熱帶經濟作物,黃壤多分布於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宜種茶樹、油茶或常綠針葉林。水稻土分布於潮汕平原和河流谷地、山區谷底,它是河流的沖積土,也是人工長期耕作的產物,土層厚,土質肥,酸度低,耕性好,保水保肥力強,適宜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沙質土多分布於高亢地段及山邊、海濱,原本瘠薄幹燥,但修水改土施肥後,能改善土質,可種植水果或蔬菜。鹽鹼土多分布於沿海地區,經過引淡沖鹹,多方努力,充分利用,也是寶地。
潮汕地區植被屬南亞熱帶季雨常綠闊葉林,常年青綠,花果期長。現狀植被為次生的南亞熱帶草坡,人工栽培的針葉樹在偏北山地也能成長。引進適生的茶、油茶、油桐、桉樹、木麻黃、台灣相思、黃竹等樹種也能自成群落。平原谷地間有水稻、甘薯、玉米、麥類、豆類,馬鈴薯等糧食作物以及蔗、麻、花生等經濟作物。盛產柑桔、鳳梨、荔枝、龍眼、香蕉、橄欖、楊桃等熱帶、亞熱帶水果。蔬菜更是優質多樣,終年不斷。還有為數不少的本地中草藥。無霜或輕霜地區的熱帶作物如橡膠、胡椒等的栽培情況良好,橡膠種植突破北緯17度線,榮獲國家科技發明獎。植物種類的豐富多樣,不僅是重要的資源之一,而且對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很有幫助。
森林覆蓋率在30%以上,跟全省一致,高於全國12%、全球22%的平均水平,多分布於北部山地,以杉樹、桉樹、馬尾松、木麻黃為多。村邊路旁也有零星樹木,村邊以榕樹、槐樹為主,路旁多桉樹、木麻黃、台灣相思。全區有山地1050萬畝,比耕地多一倍半,但有林面積僅占60%,發展林業的潛力很大。
除普遍飼養豬、牛、羊、兔、雞、鴨、鵝、鴿外,水產資源也占重要地位。捕撈養殖地域寬廣。海岸線東起饒平上東鄉,西至惠來岐石華清村,長277.8公里,加上島岸線123.7公里,全長401.5公里,形成了14個大小漁港。海上有大小島嶼37個,最大的是南澳島,面積107平方公里。海區陸棚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是全省四大漁場中最有開發潛力的一個。沿著曲折的海岸線,分布著廣闊的灘涂,飼料豐富,是發展水產養殖的好地方。陸地河湖塘眾多,水域遼闊,有約15萬畝的江河水面及28萬畝的宜魚池塘、水庫。淡海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不下百種,如龍蝦、石斑魚、魷魚、江瑤、沙蝦、馬鮫、泥蚶、鰻魚、鯊魚、黃魚、帶魚、墨魚等等。養殖膏蟹、石斑、龍蝦、對蝦、鯛科魚類、紫菜、昆布等藻類和蚶、蚝等貝類很有成績。傳統的淡水養殖則以鯇、鱅、鰱、鯪、青、鯉六大種為主,其次為鯽魚類,塘虱、鰻魚等無鱗類和生魚、甲魚等的養殖也收到極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沿海有取之不盡的鹽產,提供了豐富的食用、醫藥和工業用鹽。
能源和礦物能源首推水力。年平均徑流總量150億立方米,加上外區來水,超過300億立方米。集水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0多條。上下游天然落差大,一般有200至350米,最大落差是986米(潮州峙溪水),可開發的水力能發電約15億度。現已興建中小型水電工程874宗,擁有北山、龍頸、南窖,鳳凰、湯溪等一批規模較大的骨幹水電站,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約占總蘊藏量的40%。
生物能源也占重要地位,全年累計相當於250萬噸標準煤。它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來源:稻麥薯豆蔗等的莖葉;薪炭林,每年約有300萬擔柴炭供應,人畜糞便發酵產生的沼氣。
本地煤炭資源缺乏,理論藏量100萬噸,可供開發的約80萬噸,主要分布在惠來境內,其次是普寧。石油和天然氣,目前尚未發現,但據國外衛星遙測,發現惠來一帶有天然氣和石油,但必須進一步探測才能證實。不過珠江口盆地東緣臨近我市,南海海域蘊育著很好的含油構造,因此在本區進行較大規模的石油開採有一定的希望。此外,區內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等非常規能源倒很豐富,只是造價昂貴,未能普遍開發利用。
礦產以錫最多,在李四光教授的亞洲地質圖中屬南嶺成礦帶。以潮州古巷厚婆坳最有名,其中伴有鉛、鋅、金、銀、鎬等金屬。還有惠西嶺硫鐵礦、萬峰山的鈹礦,澄海蓮花山的鎢礦、鑽礦,揭西的稀土礦,鐃平磁鐵礦和惠來隆江的沙金。西部沿海還有鋯、鈦等稀有金屬,使沙灘常呈一片墨綠色。南海中也有大量金屬礦產。
此外,潮州、饒平有豐富的優質瓷土,意溪儲量達3000萬噸,可為陶瓷等工業提供充足原料。同時,沿海至三角洲腹地因系古海灣沉積,故有豐富的貝,燒灰建屋,十分方便,韓江沙又是製造玻璃的極好原料,可生產大量建築材料。
歷史概貌
名稱由來“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呼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後才出現這個“潮汕”稱呼。
1858年6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增開潮州府等十處通商口岸,選定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後改名汕頭,並取代條約口岸部分“潮州”一詞)一帶,那時“汕頭”並不為人所熟知,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汕頭北通海峽(台灣海峽),身靠南海,並擁潮汕三江出海口,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已取代當時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為潮州府屬的中心港口。至鹹豐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對美開市,在汕頭港把門島——媽嶼島上設立“潮海關”。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頭是遠東地區唯一一個具有商業性質的城市”,(潮州府澄海縣汕頭埠開埠前已有廣州等五口通商,因此汕頭埠是當時除此五口外唯一有點商業價值的港口),可見汕頭埠地位已可與廣州港相提並論。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其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線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人張煜南等看準這裡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城至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車。
1907年5月22日,丁未饒平黃岡起義爆發,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乃日後諸多民主武裝革命的先聲,這次武裝起義先於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義四年,在舊民主主義的革命中創下了“六個第一”,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高度評價說,“此次死難的同志都屬同盟會幹部,若無此次諸烈士轟轟烈烈足喪滿虜之膽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義師一舉而鄂督瑞澄入軍艦之美果。”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諸報端,從此廣為人知。民國成立後,廣東都督府下設潮梅鎮守使,其中心駐汕頭,汕頭粵東中心城市概貌初現雛形。1921年汕頭建市,設立省直屬市政廳,汕頭成為粵東繼潮州府城後的又一耀點。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躍升為全國第三大港口城市、全國十大商業城市之一,這一地位在民國黃金十年(1928-1938)得到進一步鞏固,“潮”、“汕”共榮格局自此形成,人們便開始習慣於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話等稱號。不過,受二戰至中國改革開放前的國際形勢的影響,海內外潮人聯繫曾一度受阻,彼此之間的信息缺乏交流,故海外潮人迄今仍多稱自稱潮州人,籍貫也常作“潮州”。
行政變革潮州府(既今潮汕地區)為閩越地,自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劃給南越, 唐代 綜論有關歷代政治制度﹑經濟措施﹑州郡建置以及邊防政令等﹐略於遠古﹐詳於當世的全書《通典》,記載,“潮州,潮陽郡,閩越地。”唐代地理總志《十道志》也記載,“潮州,潮陽郡,閩越地。北宋地理全書 《輿地廣記》則記載潮 州為閩地,該書還記載海梅州一帶亦閩越地 ,廣泛引用了歷代史書、地誌、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保留了大量珍貴的資料的地理全書《太平寰宇記》等書也都記載 潮州為閩越地。 明代官方典籍《永樂大典·風俗形勝》:“潮州府隸於廣,實閩越地,其語言嗜欲,與福建之下四府頗類, 廣、惠、梅、循操土音以與語,則大半不能譯,惟惠之梅州與潮為近,語音不殊,至潮、梅之間,其聲習俗又與梅陽人等 。潮汕各邑設定時間潮汕為閩越地,自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給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秦王朝置揭陽戍,隸南海郡;
前111年,漢王朝置揭陽縣,隸南海郡;
331年,取消揭陽,始置海陽、潮陽,隸東官郡;
413年,晉王朝始置義安郡;
523年,饒平縣、南澳縣一帶劃回福建。
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於義安縣設立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潮州名始此;
隋朝開皇十二年(西元592年),劃回福建。
隋朝大業三年,西元607年,罷潮州為義安郡,隸揚州,再次劃回福建;
621年,唐王朝復潮州;
唐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再次劃回福建,隸屬江南道福建觀察使。
唐貞觀十年,西元636年,改隸屬嶺南道。
景雲二年,西元711年,再次劃回福建,潮州先後隸屬江南道福州都督府,
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經略使。 742年,改潮州為潮陽郡;
開元十年,西元751年,從江南道改為嶺南道管轄。758年,復名潮州;
1121年,宋王朝新置揭陽縣;
1279年,元王朝設潮州路;
1369年,明王朝設潮州府;
1477年,始置饒平縣;
1524年,始置惠來縣;
1526年,始置大埔縣;
1563年,始置澄海縣、普安縣;
1575年,南澳島開始分屬福建,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軍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台灣、粵東海域軍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
1576年,始置南澳(鎮);
1582年,改普安縣為普寧縣;
1738年,清王朝始置豐順縣;
1858年,辟潮州為通商口岸,同治紀元改以汕頭為商埠,隸澄海縣;
1912年,改南澳廳為南澳縣;
1914年,設潮循道尹(駐汕頭)統領廣東省東部,海陽改名潮安;
1921年,設汕頭市政廳,與澄海分治。
1949年大埔縣析出;
1965年豐順縣改屬梅縣地區;成為行政區名詞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
1953年1月與惠陽、興梅專區合併為粵東行署,中心設於汕頭;1956年2月原惠陽地區析出,設立汕頭專區;1965年興梅析出設興梅專區,汕頭及下轄縣改為汕頭地區。而後又幾經變動。但汕頭市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
1981年11月,汕頭市劃部分土地創辦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實行地市合併,建立市領導縣體制,汕頭下轄澄海、南澳、潮陽、揭西、普寧、揭陽、饒平、惠來八縣和潮州市(縣級)。定於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1983年12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潮安縣,將潮安縣的行政區域併入潮州市。
1989年1月1日,潮州市被列為省轄市,享受市(地)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決定: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原潮州市(縣級)分置為湘橋區和潮安縣,汕頭市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1991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原揭陽縣析出部分區域建揭東縣,後將縣城榕城鎮及周邊城鎮合併為榕城區建立地級揭陽市。1993年4月,國務院批准普寧、潮陽撤縣設市(縣級);
1994年4月,國家批准澄海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汕頭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
2011年5月1日,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面積擴大近9倍。
2012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覆揭東撤縣設區,設揭東區。
2013年6月28日,國務院批覆潮安撤縣設區,設潮安區。
2013年3月,關於合併潮汕三市或升級為副省級“潮汕特區”的提案已提交全國兩會討論。
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作了回函,表示將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其可行性。
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潮汕地區即海內外潮人認同的潮州八邑:潮屬八邑皆為原潮州府屬縣,其認同感始於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朝廷置豐順縣之後。八邑商人在穿梭于海內外商界的同時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以潮州八邑命名的會館,潮州八邑這一叫法由此廣泛流傳。
潮州府時期八邑轄地:
海陽-Teoann(潮安區、湘橋區)
潮陽-Teoyall(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
饒平-Joepen(饒平縣、南澳縣)
澄海-Tenhigh(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
普寧-Poeland(普寧市,除西部客家地區以外所有)
揭陽-Kityall(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
惠來-Hwelie(惠來縣、普寧市西、南部山區)
豐順-Hongsoon(豐順縣)
如今的潮汕地區如今的潮汕地區既為潮州古八邑,其範圍為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三個地級
國際潮團
國際潮團組織主要有三大機構:包括國際潮團機構、潮商大會機構、國際潮青機構。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是世界潮汕人大團結、大發展的標誌。這個國際性地緣組織,是由馬來西亞馬潮聯會(即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首先倡議,得到了世界各地潮汕人的回響。1980年春夏,東南亞潮團在吉隆坡召開座談會。各地的潮汕人同鄉組織派出代表團參加會議。經過熱烈討論,最後決議:成立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首屆年會由香港潮州總會主辦,年會宗旨是聯絡同鄉,促進聯繫。2006年組委會將潮人線上定為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官方網站,並由李嘉誠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潮汕傳媒
無線電視台
衛星電視台:潮商衛視、汕頭台、潮州台、普寧台、揭陽台、潮陽台、澄海台、峽山台、饒平台、潮安台、豐順台、惠來台、揭東台、揭西台、南澳台。
電台:汕頭電台、普寧電台、潮州電台、潮陽電台、揭陽電台、澄海電台。
報刊雜誌
潮學研究:《潮學研究》、《潮人雜誌》、《僑批研究》、《學習之友》、《潮商》(期刊)、《天下潮商》,另還有各縣市文史及數量巨大的潮汕人文、史地專題書籍;
日常報刊:部分見“潮學研究”。《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汕頭都市報》、《潮州日報》、《揭陽日報》、《普寧報》、《潮陽報》、《澄海報》。
主要微信平台
揭陽站:揭陽微生活圈(aiwo0663)、悅生活(ysh2266)
潮汕站:潮汕微生活(cs2789)
主要網站
一、面向全潮汕
潮人線上、潮州字典線上、潮汕人論壇、華龍潮汕網、潮汕風情網、粵東門戶網、水墨淡浮、潮汕網、潮汕特藏網、環球潮人網、潮汕美食網、潮網、39商務網
二、面向局部地區
大華網、藍色河畔、e京網、一潮網、潮陽圈
潮州線上、小橋流水、潮州論壇、潮州圈
揭陽新聞網、揭陽星空論壇、揭陽榕江論壇
普寧網路(普寧論壇)、普寧城市網、普寧線上、看普寧。
國際潮青
潮籍人士四海為家,分布在世界各地,離開家鄉的第二代、第三代潮人雖然可能已聽不懂潮州話,但對族群、對國家的強烈認同感,始終不會改變。成立一個海內外潮籍青年組織是世界各地潮籍青年多年來的心愿。自一九九九年在香港舉辦第一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二零零一在法國巴黎舉辦第二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後,與會者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組織,增強全球潮籍青年凝聚力,團結新一代潮人,加強聯繫。經過一年多的醞釀,並反覆徵求各界人士的意見後,國際潮青聯合會終於在二零零四年五月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第三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上正式宣告成立。
潮商大會
潮商大會以國際潮商論壇為主題,致力於加強國際潮商間的緊密合作,以中國首都北京為中心,加強世界潮商的凝聚力,拓展世界潮商的影響力。
世界潮人
潮汕族群
起源於中原漢族已經得到了來自歷史學家、語言學研究、生物學、社會人類學、考古學發現以及成文家譜的支持,其翔實的歷史史料為我們的遺傳學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線索。曾有專家指出潮汕人和中原漢族、華東漢族群體所特有的“六甲遺傳”或為純種漢人標誌體徵。根據史料記載的入潮移民遷徙數量和潮汕地區歷代人口變化情況推斷,潮汕地區歷史上第一次移民潮時間可能在秦末漢初,他們的構成主體是秦軍;第三批大規模移民潮的湧入時間在東漢末年至西晉末年間,這段歷史與“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有關,這也是當今漢語各大方言中數潮州話最近魏晉官話之主因。往後的三次移民潮分別發生在唐末、宋末、元明,其中又以南宋末年和元末明初這兩個時期的入潮數量為巨,其直接促成了潮州府的行政區劃變革,對往後潮汕民系的形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另外,北宋之後的南遷移民由於多經福建莆田入潮。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當今潮汕人多數為莆田人後代,故有“潮汕人,莆田祖”一說。然而,古時遷入潮州的移民又非只漢人一類,如“楚滅越後,越王勾踐的子孫離散到今浙南、福建和粵東一帶,分別建立了甌越國和閩越國,其中閩越國的範圍大致是福建和今粵東一帶”(勾踐羋姓,其Y染色體已測出,確屬顓頊一系,為漢人前身華夏族無疑)。其後,最遲於晉初便已入潮繁衍的疍家、隋唐時期南遷入潮的畲民、隋初又有少量僚壯經粵北入潮(兩廣除粵東以外均為僚壯根據地),只是這部分移民的數量遠不如歷代入潮的漢人總量,加之族群間的仇殺(如原住民俚人與西來僚壯的戰爭)、被迫遷離及散余漢化,故沒能對潮汕民系的形成起太大影響。至當代,僅有少量畲民聚居於潮州鳳凰山區。
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機構曾多次對廣東三大漢族民系的遺傳基因和體貌特徵進行對比研究,其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即廣東客家人與廣府人的相似性較大,這兩個族群與廣西壯族有較大的相似性;潮汕人與北方15省漢族群體的相似性較大。這表明,客家人和廣府人與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較高,而潮汕人與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較低。此類研究重在尋求遺傳基因方面的醫學突破。(今日漢族在父系血統上基本一致,唯南北母系血統上有些許差別)
統計概況
潮汕人移居海外始於宋元之際。朝代更迭,部分舊王朝臣民逃難國外,從事海上貿易久居異地未回,是早期潮人出洋的兩個主要原因。 南宋末年,宋室兵敗退至潮汕,潮人參加抗元者眾,兵潰之後,不少遺民流寓海外。明末清初,潮人參加反清復明鬥爭失敗後,有的同樣向海外逃亡。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特別是明代海上貿易有所發展以後,有的潮人通過 海上貿易移居海外。清康熙時期, 海禁漸開,潮汕出洋港口由饒平柘林移至樟林,大批潮人才由此地乘“紅頭船”出洋。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潮汕移民出國形成了幾次高潮 。 政局不穩,農村經濟破產,自然災害頻仍等是觸發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潮汕的“ 地狹人稠”,再加上天災人禍,使潮人移居海外者日益增多。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如今全球潮人分布情況為:潮汕本土近1000萬,潮外海內1000多萬,海外約1500萬。“故有本土海內海外三潮汕,每個潮汕一千萬”之說。潮汕人人口數量約為3500萬(其中潮州華僑的總數約1500萬「不完全統計」),除潮汕地區外的主要分布區為:國內珠三角、長三角、武漢、廈門、海南、北部灣、西安、香港、澳門及海外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各國、澳洲、歐美的法國、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
東方猶太人
特殊的地理因素培養了潮汕人拼搏、務實、精細、團結等特點。潮人在做事方面有“種田如繡花”之美稱,他們在外還有個響亮的稱號——“東方猶太人”。 潮人四處漂泊善於經商,在世界各大領域都頗有作為,但背後卻是有一段讓人發冷汗的類似西方反猶排猶的排華運動,在上世紀初泰國國王Maha Vajiravudh署名Asavabahu,將境內的以潮汕人為主的華人對比猶太人——人數少,卻吃苦耐勞善於經商,掌握著其經濟命脈。這篇文章充滿敵意,對以後持續一段時間的排華運動產生不小的影響。
早在明清時期,獨撐紅頭船飄揚過海到東南亞地區占領地盤的潮汕人便已被譽為中國三大商幫之一(晉商、徽商本質上屬官商,而發端於省尾國角的潮商屬民商),在迄今已逾500年的歷史長河中,潮商命運伴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幾經沉浮,然而,它並未曾因國際形勢的轉變或朝代的更迭而消失。而今,潮商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華商群體,其湧現出的大量如華人首富(香港首富)、新加坡首富、泰國首富、內地首富、澳門首富、澳洲華人首富、歐洲華人首富、加拿大華人首富、非洲華人首富及國內多省、多市首富足以讓人留下“最富是潮商”的印象,而由潮汕人撐起的諸多國內乃至亞洲的大品牌亦一直牢牢掌控著華人民營商界的絕大多數領域。
慈善
潮汕人捐款
據不完全統計,從改革開放到2011年的30餘年時間裡,潮商共向世界各地捐款6000多億(單位:人民幣,未折合不同時期物價換算,下同),其中近一半捐款資金來自在香港的潮人。在個人捐款中,數莊世平、李嘉誠的無私最引人關註:1985年和2001年,莊世平分別將由其創建的、資產合計近300億的兩家銀行無償捐獻給國家中銀,自己退居為中國銀行名譽副董事長。至2012年底,李嘉誠已累計捐款超100億人民幣。此外,林百欣、黃子明等近50位潮商的累計捐款亦超10億。如果按今昔物價的變化折合後來算(如1980年捐出的一百萬人民幣價值堪比2010年的兩千萬),那數目將更為客觀且可觀,最難能可貴的是潮汕人的捐款有近一半投在了潮汕地區。與潮汕的學校建設資金來源一樣,潮汕地區數以百萬計的各類大小公益設施亦絕大多數來自民間捐款:
1978年和1984年,楊扣分別捐款100萬建設普寧圖書館和華僑醫院;
1980年代至90年代,李嘉誠先生除捐建汕頭大學外還為潮汕地區其它項目捐款近10億;
1985年,莊世平等人募捐2000萬港幣創建普寧華僑醫院;
1991年,黃子明捐資2650萬興建明華體育館和明華公園
1997年,林百欣捐資1.2億建林百欣國際會展中心
2002年,林百欣先生捐資4326萬建林百欣寶珠圖書館
2008年,黃暢然捐款1.5億興建揭陽樓廣場……
2011年,鄭建明捐款1.3億興建順風大橋;2011年,林靜和捐款3億興建揭陽大劇院;
2011年,林世鏗捐款1億元用於葵潭市政建設;
2011年,黃向墨、黃鴻明、林樂文共捐1.9億建榕江觀音閣;
2011年,林榜昭捐1億用於建設榕城文化設施;
2011年,周桂容捐贈價值超1億的“中華情”書畫作品;
2011年,揭陽市招商引資暨捐贈大會,揭陽、普寧、惠來三邑鄉賢共向家鄉投資3000億,另捐款44億元用於公益事業。
2012年,馬興田捐款1.5億興建普寧蓮花山公園;
2012年,李煥明捐款1億興建潮陽文化公園。
2012年,普寧慈善總會成立當晚接收捐款8.5億;
2012年上半年,潮南區“反哺工程”公益項目接受捐款達5.09億元;2012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汕頭募款逾6億;
2012年,潮陽區“反哺工程”共接收民間捐款8.7億;
2012年,深圳潮商集團投資60億建設廈深高鐵潮陽站;
2013年上半年,潮陽“反哺工程”共接收民間捐款超19.1億。
潮汕善堂
潮汕善堂是帶有潮州民間信仰色彩的社會慈善機構。其與明末清初的善會和善堂有密切關係。善堂曾分布於全國各地,但當代則唯潮汕人聚居區存在這種極大地融合了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間慈善機構。這種愛心組織機構也被當地人認為是潮汕獨特的文化元素,並已成為潮汕人自我認同的重要內容之一。截止2012年底,潮汕地區共有大小善堂上千座,其對海外慈善事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善堂業已成為團結華僑的紐帶和聯繫海外赤子愛國愛鄉共襄善舉的橋樑。其經過長期的發展、繁育已逐步形成為善堂文化。這亦是當今潮汕地區“關微”現象產生的文化基礎。潮汕較為知名的五大善堂:存心善堂(1899年)、延壽善堂(1905年)、誠敬善堂(1919年)、慈愛善堂(1932年)、誠心善堂(1934年)。
語言
潮汕地區母語方言為潮州話。潮州話,漢語語言之一,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語言之一,有中國古漢語活化石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其定義的國際語言代碼是ISO639-6chao。在古代,潮州府城是潮汕地區的政治中心,潮語口音以潮州府城的口音為代表。而在現代,汕頭市區的潮語口音,融合了潮汕各地的口音特點,音調不高不低,抑揚頓挫,已成為潮語向外推廣的標準口音。潮語標準音,經歷了從潮州話向汕頭話的易位,此過程與吳語從蘇州話到上海話易位的性質相似。潮語古樸典雅,辭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與其他語言很大區別。另外潮語究竟是語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論。當代學術界多數將潮語列入閩南語的次方言或閩南話範疇。而趙元任曾於一九三九年在上海申報館發行的《中國分省新圖》第四版,十四頁《語言區域圖》的圖例上把《新地圖》的“漢藏語族”改為“漢藏語類”,“中國語系”改為“漢語系”。圖中“漢語系”分為“北方官話區、上江官話區、下江官話區、吳方言、皖方言、閩方言、潮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九個單位。
據史載,潮語發端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成型在明末清初,方形成獨立語言體系。其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有閩方言,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一口潮州話”。潮語發音共有八音(國語為四音)。關於潮州八音,曾有人將其形象的概括為:“香港警察,年老無力”、低 抵 地 滴 池 弟 帝 碟”。現存世最古老的潮州音字典為清末澄海商人張世珍所著《潮語十五音》。潮州話各個地區的語調有所不同。
潮安小片包括:潮安區、湘橋區、饒平縣、豐順縣、澄海區、龍湖區、金平區、南澳縣、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東南部、普寧市北部及東北部。
潮普小片包括: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惠來縣、普寧市東南部,該小片人口最多,幾占三市人口一半。
若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 韓江 流域語調 | 潮安區、饒平縣、湘橋區、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南澳縣、豐順縣 留隍鎮 |
2. 練江 流域語調 | 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惠來縣、普寧市中東南部 |
3. 榕江 流域語調 | 普寧市北部及東北部、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東南部、豐順縣 湯南鎮 、 湯坑鎮 |
文化薈萃
詳細介紹
潮汕具有悠久歷史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潮汕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範。潮汕菜享譽全國,是國內最高端的菜系,其作為粵菜的中堅力量,有最上得廳堂菜式之稱;潮劇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俗稱《荔鏡記》可謂是用潮汕話編寫第一文學巨著。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獷豪邁的普寧、潮陽英歌舞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而歡慶喜人的潮汕大鑼鼓更是聲震海內外;“潮汕厝,皇宮起”,獨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別有一番古典雅致。
紛繁薈萃的潮汕文化是數千萬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其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汕話)、潮汕戲劇(潮劇、潮汕鐵支木偶戲、正字戲)、潮汕音樂、潮汕菜系(包括功夫茶、涼茶在內的潮汕飲食)、潮汕工夫茶、潮汕工藝品(如潮繡,潮汕木雕,貝雕,石雕,抽紗,潮汕剪紙等)、潮汕民俗(如普寧英歌)和潮汕特有的慈善結構(如潮汕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潮汕人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和發展中甚至有了自己的宗教--德教,不過這個宗教現精雕細刻的潮汕藝術在只能在東南亞找到。
位於汕頭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僑批文物館是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潮南區的劉明通博物館是國內首個民間博物館,民間博物館還有潮安的華夏歷史博物館以及其他還養在深閨待人知的如位於潮州市牌坊街太平路某家店;潮州的陳仰中美術館是我國第一家個體陶瓷美術館;陳舜羌木雕藝術館、傳統工藝品陳列館、中國瓷都陳列館、饒宗頤學術館、淡浮文物院、陶瓷八珍樓。澄海區的塔山風景區有國內首個民間紀念館;人物博物館及故居有揭陽黃岐山的潮州八賢紀念館,丁日昌博物館,普寧“八一”紀念館,普寧市南溪鎮楊石魂故居,普寧市洪陽鎮林則徐舊居(文昌閣),揭西縣曾習經故居,普寧市方方紀念館,普寧市的莊世平博物館,普寧市方耀故居。潮州市饒宗頤故居,潮安縣林大欽故居,饒平縣張競生故居;汕頭市蓬州所城翁萬達故居,澄海區的唐伯元博物館,澄海區秦牧故居,澄海鄭信故里,澄海陳慈黌故居,潮陽區蔡楚生故居,潮陽區大峰祖師紀念館,潮南區周光鎬紀念館。
大鑼鼓
潮州大鑼鼓:流行於廣東省潮汕地區的吹打樂,從清鑼鼓形式發展起來。
過去,在潮汕各地都設有鑼鼓館,在每年游神盛會時演奏,樂器只用四面鑼、二副大鈸,屬清鑼鼓形式,俗稱“四鑼二鈸”。因奏法過於簡單,藝人們增添了嗩吶吹奏一些弦詩譜,如《過江龍》、《百家村》等,這樣有吹有打,發展成為吹打形式。
為豐富演奏曲目,各鑼鼓館爭相聘請正字戲班的樂師傳授音樂,於是吸收了戲曲樂隊中使用的一些樂器,增添了小嗩吶、蘇鑼、深波和一些常用弦樂器等,逐漸形成了現在這樣“吹、打、拉、彈”俱備的綜合性吹打樂隊。
吹管樂器有大嗩吶、小嗩吶、大笛(橫笛)、小笛(俗稱簫仔)、簫等;打擊樂器有的鼓、蘇鼓、中鼓、大鼓、蘇鑼、深波、斗鑼、欽子、亢鑼、月鑼、大鈸、小鈸,銅鐘,雲鑼等;拉弦樂器有二弦、椰胡、二胡、胡弦等;彈弦樂器有小三弦、大三弦、琵琶、月琴、揚琴等。潮州大鑼鼓的創始人有歐細奴、謝奴仔、吳德潤等,其中以歐細奴的貢獻最大。歐細奴原是潮安鎮合旗鼓亭的吹首,他熟悉正字戲音樂,在他二十四歲被鑼鼓館請去傳藝,提供了不少正字戲音樂。在現有的十八大套曲目中,極大部分是正字戲音樂聯奏。
潮州大鑼鼓的特點潮州大鑼鼓的音樂格調綺麗清朗、剛柔相濟。樂隊中的領奏樂器嗩吶以麥桿為哨,發音柔美,司鼓藝術與我國拳術、劍術相結合,別具一格。
潮州大鑼鼓十八大套曲目是:《六國封相》、《三休樊梨花》、《薛剛祭墳》、《十八寡婦征西》、《黃飛虎反朝歌》、《綠袍相擲釵》、《八仙慶壽》《天官賜福》、《雙咬鵝》和《鬧雞》。傳統套曲結構龎雜,不夠集中。今人演奏時,常將原來音樂材料大加刪減,選取其中的主要曲牌和唱腔進行器樂此加工。如《關公過五關》原有曲牌十三支和穿插的鑼鼓段,潮州市民樂研究組整理改編的新版本為:(1)思兄、(2)封金掛印、(3)荒郊策馬、(4)梵宇香茗、(5)過關斬將、(6)吹鼓尾聲。潮州大鑼鼓的音樂格調綺麗清朗、剛柔相濟。樂隊中使用的嗩吶以麥桿為哨,發音柔美,是領奏樂器。打擊樂器選用一些有固定音高的鑼,合奏音響諧和。司鼓藝術別具一格,司鼓者以輕重緩急的底鼓和剛柔徐疾的手勢指揮樂隊,並以演奏複雜多變的鼓套充分發揮它的表現作用,創造了許多鼓套,以及與我國拳術、劍術相結合的擊鼓動作,是一種具有中國氣派和民族風格的擊鼓藝術。
出花園
有關“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成人禮習俗,年滿15周歲(也有地方定為15虛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凡是有年滿15歲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陰曆七月初七乞巧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雄雞、鴨、豬肉)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從此可以走出花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裡玩鬧的孩童了。
其儀式是將三牲(雞、鴨、豬肉)、紅蛋(染紅的雞蛋)、五色水果(5種水果)合湊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陳置在俗稱“膠掠”(晾曬用的竹箕)上,請:出“公婆母”的神爐,由出花園的孩子跪拜,禮畢,以後就不再拜(公婆母)了。出花園的孩子要穿紅皮屐、吃公雞頭,所有食品都要嘗一點。而且是飯桌上最先吃的那個。
潮汕人認為,小於十五歲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園”里的,由一對稱為:“公婆母”的神靈庇護著,孩子能不能長大成人,全靠這對神靈的恩賜,所以潮汕人對於祭拜“公婆母”向來很重視。生活在“花園”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初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長;而出了“花園”的孩子已經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後的七月初七將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禮俗:
一:身穿新衣,腳著木屐,頭戴“石榴花”,“出花園”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來的新衣,木屐(一般為紅色)。當然,現在很多繁瑣禮節已經被簡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紅包給外甥(男、女),讓孩子自己置辦。並且,這天早晨,父母會讓小孩子把一枝帶有吉祥意義的“石榴花”插在耳朵上。
二:吃早餐,“咬”雞、鴨頭,從頭一路順風吃到腳,
男孩吃鴨(其意是會游泳)。
女孩吃雞,不能吃鴨【其意是嫁人之後不要游來游去(出軌)】
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湊齊八人,早餐有公雞一隻,甜品,青菜等各種拼湊成八道或十二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講究的,“出花園”者坐上正位,雞頭朝著他(她),由“出花園”者自吃,雞頭便成了他(她)的專利。其意義是,長大後能出人頭地,興旺發達。“出花園”者舉箸之後,別人才可以吃東西,每一種食物都是這樣。 當“出花園”本人屬雞時,應該以鵝代替雞。
三:宴請親朋好友,收送禮物。
當天中午,備辦豐盛的酒席,宴請親戚好友。席間,家人、親人向孩子祝願,贈寄美好的願望。“出花園”前幾天或當天,親戚們都會前來送禮,或是紅包或是禮物,禮物是給“出花園”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辦,進行回禮。
其他在揭陽,有一個說法,“出花園”這天,孩子不能跑太遠的地方,甚至不能過橋。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務活,最後一次由父母寵著。為圖個好兆頭,孩子說的話、提出的要求,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被拒絕。
傳說記載:
“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來源於明嘉靖年間潮汕狀元林大欽。傳說林大欽少時讀書,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一天,他放學回家,見有老者抱著一隻公雞蹲在地上,旁邊還有一對紅聯紙,一張沒有字,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老者要求路過者應對,對得上可得這隻公雞,對不上者僅賠他一頁對聯紙。林大欽站了一會曰:“牝羊頷下須”。對得好,老者將公雞送他。回到家裡,他父親將公雞宰了,燙熟後砍了個雞頭獎勵林大欽,以示獨占鰲頭之意。後來,林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潮人以為這是個好兆頭,在孩子入學時就給買雙紅皮屐,給他抱大公雞,孩子出花園時就給吃雞頭。
風俗習慣
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有句話叫:“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或紀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於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四、五天。春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燈結彩。吃團圓飯。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俗稱“燈節”,潮汕人叫“正月半”,歷來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說。當天家家戶戶門楣上都要插上榕葉、竹枝,以保平安;慶元宵的節目主要有:營老爺、賞花燈、添燈、猜燈謎、拋錢擲彌勒佛等。
清明節
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過紙”。舊時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用紅漆油出新石碑號,並在墓碑及墓堆上掛黃白兩色紙條,舉行祭禮。
端午節
潮汕人稱端午節為“五月節”,潮汕賽龍舟分“真龍”和“假龍”兩種。在包粽方面則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施孤”、“鬼節”,也叫“盂蘭勝會”。“施姑”當天,潮州人或以村為單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於地上,焚香禱祝,並把香插在房前屋後的地上。
中秋節
俗稱“八月半”,主要節目有:1.芋頭祭祖。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2.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製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3.燒塔。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傳遞信息)
冬節
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將盡,因此也稱小過年。舊俗冬節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圓,以表示大團圓。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節丸”便長一歲)、上墳掃墓等(清明行“過春紙”,冬至行“過冬紙”)
除夕
潮汕人稱之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節日活動是從祭祀祖先開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髮沐浴換新衣,然後開始祭祖。祭品和儀式,祭過祖先,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下來,貼上新春聯。而後有“圍爐”吃團年飯、給壓歲錢(又叫“壓腰”)。和守歲諸環節。
勞熱
“勞熱”民俗起源於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崇拜,對土地崇拜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土地之神,古人稱之為“社”,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裡、工廠,都會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托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
“定親”又稱 “訂婚”、“行定”、“食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
“請期”也稱 “擇日”、“送日”、“提日”。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迎親的程式繁多,儀式隆重。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
吊燈習俗
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戶戶有點燈、吊燈的習俗。因潮語“燈”和“丁”同音,點燈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認為點燈即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提著燈籠、備齊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點火,回來分別吊在家裡的神龕和床頭,這叫做“吊喜燈”。
出花園
“出花園”: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成人禮習俗,15歲(虛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凡是有15歲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陰曆七月初七乞巧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雄雞、鴨、豬肉)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從此可以走出花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裡玩鬧的孩童了。
傳說記載:“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於明嘉靖年間潮州府狀元林大欽有關。
潮學研究
潮學,文化專用名詞,是以全球潮人為研究對象,涵括地理、文化、經濟、人物、歷史、哲學、社會等潮汕人文的一門專業學問。潮汕文化積澱深厚,20世紀80、90年代,饒宗頤首倡一門關於潮人的學問。海內外學者踴躍回響,遂出現於學界。潮汕歷史文化研究傳播基金會於1993年設立"潮學獎"。"潮學獎"每兩年評獎一次,分研究、傳播、資料徵集三項,獲獎對象涵蓋海內外,香港饒宗頤教授獲"弘揚潮汕文化特別榮譽"。研究對象
潮學研究對象最具代表性、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三個方面:
第一,潮汕文化的最具特徵的內容是潮州話。一方面,潮州話是現今中國方言中最古遠、最特殊的。另一方面,語言既是人類進行思維和表達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時也是多種文化內容的載體。
第二,潮汕的農藝和手工業工藝是潮汕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潮汕文化的特色應該用“精細”二字來概括,從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性來看,“種田如繡花”的潮州農藝和“刻木石似微雕”的手工業工藝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第三,“潮人善經商”的名聲遠播海內外,潮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外潮商,從清朝到現當代,世界各地的潮商真可謂人才輩出,富商如雲。而潮商又與華僑史、與潮人不經意創造而留給後人的一筆全國絕無僅有的財富一僑批密切相關。
研究機構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位於汕頭市金平區金湖路154號.汕頭市民主黨派大廈)
汕頭大學設有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設有饒宗頤學術館
韓江師範學院設有潮學研究院。
經濟
汕頭市
汕頭市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地處韓江、榕江、練江出海口,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衝”之稱,是全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擁有內海的城市。擁有亞洲第二大的南澳風電站,中國揚琴研發中心南方基地,中國游泳隊南方訓練基地,國際海纜登入站。
潮州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中國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日用陶瓷特色產業基地、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潮安縣庵埠鎮是中國食品第一鎮,中國印刷包裝第一鎮,古巷鎮是中國衛生潔具第一鎮,彩塘鎮是中國不鏽鋼之鄉,楓溪區是中國瓷都,饒平縣黃岡鎮的特色產業是水族機電,海產品加工出口。
揭陽市
特色產業是玉器,是亞洲玉都。榕城漁湖還有電機廠,揭東區的特色產業是不鏽鋼製品,揭西縣以小手工業為主,惠來打造重化工產業能源港。普寧的中藥材和紡織產業,普寧中藥材市場是全國首批八個國家定點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紡織產業以襯衣、T恤、內衣、毛織、睡衣為代表的系列服裝走在國內同行前列,普寧擁有“襯衣第一市”,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三市推進同城化聯席會議汕頭舉行 近期將推進三市年票互認、通信同網同費、醫療聯網結算等工作。
同城化
推進揭汕潮同城化是汕潮揭三市發展所需、責任所在、利益所系。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市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書記胡春華在粵東調研時提出的“建設汕潮揭城市群,打造粵東經濟成長極”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的相關工作。
緊扣“民”、“僑”,爭取央企;興辦教育,吸納人才;力推法治,落實廉政;綠色發展、產業升級。2014年將具體推進年票互通互認,取消三市異地次票收費,合併交界地收費站,廣播電視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收費等。綠色經濟、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和環境保護是潮汕地區能否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重點指標。
2012年5月31日,關於推進汕潮揭同城化首次聯席會議在汕頭市舉行;
2013年4月18日,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第二次聯席會議在潮州市舉行;
2014年5月5日,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第三次聯席會議在揭陽市召開……
潮汕三市合併
2013年3月,關於合併三市並升級為廣東省副省級城市的提案已經提交全國兩會[5-6]。
2014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基於2013年的提案基礎,再次提交《關於潮汕地區三市合併,合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平台的提案》,並表示國家發改委已經作了回函,將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其可行性[7-10]。
教育
文教概況
自唐代韓愈到潮州興辦教育、開設書舍之後,潮汕的文教得到了極大提升,“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今之韓江、韓山、韓祠、韓院、湘子橋等“韓”字地名均緣於潮汕百姓對韓愈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巨匠的敬愛。廣東高等教育資源集中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和粵西等地,省府似更願意將教育資金投在以上地區,而粵東則一直缺乏省府支持 ,現僅有2所本科和3所大專院校,且多賴民間出資支持。基礎教育方面,潮汕聯考各批上線率均居全省前列。擁有一所省重點中學——汕頭金山中學。此外還有汕頭一中,潮州金中,揭陽一中,普寧二中等多所優秀高中。潮汕地區特殊教育嚴重滯後,迄今僅有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潮汕這個商界俊彥輩出的地方,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在家鄉捐建的學校不勝枚舉,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至2012年底,海內外潮人共在潮汕地區捐建學校逾5000所,累計捐款金額已超400億人民幣。
高等教育
高等院校1 | 汕頭大學 | 廣東省 | 汕頭市 | 本科 |
2 |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在建) | 廣東省 | 汕頭市 | 本科 |
3 | 韓山師範學院 | 廣東省 | 潮州市 | 本科 |
4 | 東華紡織服裝學院(待建) | 廣東省 | 普寧 | 本科 |
5 | 中德雙元套用科技大學(待建) | 廣東省 | 揭陽市 | 本科 |
6 |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汕頭市 | 大學專科 |
7 |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揭陽市 | 大學專科 |
8 |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省 | 普寧 | 大學專科 |
潮人崇文重教、樂善好施,其累計為全球各地高校捐款數額甚巨,難以計數,如李嘉誠為汕大以外的高校(香港中文大學、多倫多大學、牛津大學等)捐款累計逾8億人民幣,周澤榮2010年為悉尼大學單筆捐款1.5億、2莫道明2011年為母校華
南理工大學捐款0.65億等……另有20餘所高校由潮商創辦而來,較知名的如:中國的長江商學院(李嘉誠捐建)、汕頭大學(李嘉誠捐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李嘉誠基金會初期捐款1.3億美元)、新加坡的義安理工學院(義安公司董事長連嬴洲牽頭捐建)、泰國的華僑崇聖大學(泰國潮商經營)、中國的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
潮汕地區僅有的5所高等院校的建校資金絕大多數來自民間,自1981年創辦至今,李嘉誠先生已為汕頭大學捐款達45億人民幣,未來8年還將投入20億,汕頭大學亦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辦高校。民辦如大專院校潮汕學院則由國內教育界名流和商界巨賈聯合投資創辦。
2013年10月,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主要中學
①汕頭市金山中學:廣東省重點中學,前身系創建於 1877 年(清光緒三年)的金山書院,截止2011年底該校社團組織14個,課外生活豐富多彩。金中學子曾多次獲國際、全國競賽大獎,其聯考綜合競爭力穩居全省前二,重本率長期列全省前三,重本上線人數長期列全省第一。1978-2007年,該校共有5名學生獲全省聯考總分第一,年均有12名學生列全省文/理科總分前100,年均有近10位學生被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錄取,該校已獲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畫”推薦資質。2013年聯考,該校重本率為82.1%,重本人數為964,共有14名學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聯考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1;在“2013‘全國八大高校’自主招生廣東省高中學校”入圍人數方面則位列全省第5;
②潮陽實驗學校:該校系由民營企業家鄭立平投資3億多元創辦的民辦學校,現有海韻文學社、漢學社、實傑等多個社團組織。該校於2007年走出第一屆聯考學生,迄今共有2名學生獲全省聯考總分第一,截至2013年,該校7年聯考共有67名考生被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錄取,已獲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畫”推薦資質。2013年聯考,該校重本率為72.6%,重本人數為702,聯考綜合水平列全省第6,“2013‘全國八大高校’自主招生廣東省高中學校”入圍人數方面則位列全省第10;
③普寧市第二中學:前身系創辦於1830年(清道光十年)的三都書院,原系全省17所重點中學之一,1960年聯考曾獲全省第三名佳績,截止2008該校共有社團(含興趣組)50餘個,課外生活豐富多彩。2008年之前,該校聯考成績長期穩居潮汕第2、全省前15,年均考上北大/清華學生為3.5人,2009年之後聯考成績逐年下滑,2011年聯考綜合水平首度被揭陽一中超越,2013年聯考綜合水平位居同市的普寧華美實驗(27名)之後,列全省第33名;
④揭陽市第一中學:該校歷史溯源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創建的“榕江書院”,截止2011該校共有社團組織10個。2007年之後揭陽一中聯考成績一年一個台階,2011年首超普寧二中,2013年重本率為42.73%,重本上線人數達717人,聯考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18名。
⑤潮州市金山中學:該校創辦於1926年秋,截止2011年底該校共有9大機構,14大社團,課外生活豐富多彩。1978年以來,該校聯考綜合水平一直穩居潮汕地區前5,2013年聯考綜合水平位列全省第26名。
⑥汕頭市第一中學:該校前身系創辦於1904年的華英中學堂,學校共有雲起文學社等20多個社團,1978-2007年,共有5位學生獲全省聯考總分第一,該校聯考綜合水平曾居潮汕前三,近十年則退潮汕地區前六,近幾年聯考重點率為47%左右,2013年聯考綜合水平位列全省第32名。
現有國家級示範性高中24所:
汕頭:汕頭金山中學,潮陽實驗學校,汕頭市第一中學,潮陽一中,汕頭六都中學,汕頭僑中,澄海中學,潮陽林百欣中學,潮陽黃圖盛中學,汕頭聿懷中學,
潮州:潮州金山中學,潮州高級中學,松昌中學,饒平二中,瓷都中學,潮州僑中
揭陽:普寧二中,普寧僑中,惠來一中,慈雲世鏗中學,揭陽一中,揭東一中,登崗中學,棉湖中學
捐資助學
除前面所提高校外,潮汕地區的中國小校亦絕大多數靠民間捐建而來:
1.名校以校友會捐款為主;
2.僑校以華僑捐款為主,如潮州僑中、普寧僑中、汕頭僑中等;
3.其它各類學校則多數以村鎮等單位募捐,如一所捐款達1個億的中學,其捐建者常數以百計,而捐款最多的前幾位又往往占盡大頭。這是潮汕地區最常見的捐建模式。
個人獨立捐款
這類學校多數由捐建者出資創辦。有時會冠上捐建人或捐建人親友的名字。其數量在潮汕鄉村數以千計,累計捐贈額至2012年上半年已達一百多億。
私人創辦的學校
在潮汕地區,由私人創辦的學校數以百計,這類學校的辦學特點往往為中小幼一條龍,其實力強勁,於高中成績可比肩市縣重點,於國中國小則幾成壟斷。
醫療衛生
民間捐款為潮汕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迄今為止,潮汕地區共有三級醫院15間,二級醫院近40間。
另有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汕頭市第四人民醫院、潮州(人民)醫院、汕頭市中醫院等近40家二甲醫院。
文物古蹟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潮州:廣濟橋、開元寺、許駙馬府、己略黃公祠、從熙公祠、道韻樓、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潮州:海陽縣儒學宮、鳳凰塔、廣濟門城樓、王大寶墓、葫蘆山摩崖石刻、涵碧樓、鎮風塔、大埕所城、
紫來樓、饒平土樓、黃岡丁未革命紀念亭。
汕頭:崎碌炮台、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舊址;澄海區的大萊蕪炮台、龜山建築遺址、陳慈黌故居;潮陽區的大顛祖師塔、文光塔、蓮花峰摩崖石刻、海門“萬人冢”遺址;潮南區紅場鎮的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紅宮、紅場;南澳的獵嶼銃城。
揭陽:揭陽學宮、城隍廟、關帝廟、進賢門、陳氏家廟、丁日昌舊居;揭西的打鐵街、榕城打銅街等作坊群。
普寧:洪陽培風塔、德安里、“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
國家經濟特區城市:廣東省汕頭市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潮州市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廣東省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
廣東首批古村落(全省27個):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普寧市洪陽鎮德安里,潮安縣龍湖鎮龍湖寨,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岡村;
廣東第二批古村落(全省37個):普寧市燎原鎮泥溝村、潮陽區貴嶼鎮南陽古村、澄海區隆都鎮龍美村、潮安縣古巷鎮孚中村、潮州市潮安縣古巷鎮象埔寨、潮安縣文祠鎮李工坑村、潮安縣鳳凰鎮後河村、揭陽市漁湖鎮長美村。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揭西,普寧,揭陽
汕頭歷史街區:涵蓋了開埠以來的傳統亭台樓閣、騎樓、會館、教堂、領事館、學堂庭園等中西結合的建築精品。
潮汕園林:潮陽西園,潮陽耐軒磊園,潮陽林園,澄海西塘,潮州蓴園,葵潭大庚園。
其它主要古蹟:普寧城隍廟、普寧學宮、馬嘶岩寺、南岩古寺、盤龍閣、樟林古港、潮陽翠峰岩、靈山寺、宋大峰祖師風景區、礐石風景區、石炮台、南澳總兵府、揭西郭氏大樓、崗古寨、涵璧樓。
獎助學基金會
潮汕星河獎
面向青少年的五項獎學金
由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和原汕頭市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林興勝於1990年7月倡議創立,1991年2月25日正式成立,同時舉行首屆頒獎,到如今已經進行了二十二屆的星河獎頒獎。“潮汕星河獎”包括品德、學業、科技、文學藝術、體育等5個獎項,頒發對象是年齡7至20周歲的有突出成績的青少年。
潮汕星河國瑞科技獎
由北京國瑞興業地產集團董事長張章筍於2006年出資1000萬元設立的,是廣東省首個私人設立的科技獎。國瑞獎藉助潮汕星河的平台運作,每年重獎潮汕地區工、農、醫等領域有發明創造、取得較大經濟效益或良好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2007年首度頒獎,至2011已經是第五屆。
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
由北京永利多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輝勇先生樂捐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於2011年開始實施。該獎項旨在大力表彰潮汕地區忠誠於教育事業,在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中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師;樹立典型,激勵廣大教師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多作貢獻;進一步提高潮汕地區基礎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人才茁壯成長。首屆師表獎設立特別獎,特別授予德高望重、聲名遠播的老教師丁有寬和老校長楊方笙,每人分別獲20萬元獎金。
助學基金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早在民國初期,北京潮州會館便已設有“都門旅費”和“獎學金”,用於接濟在京讀書的潮州籍青年,當代知名的潮籍人士如馬大猷、梅益、陳辛仁、薛汕、碧野、羅天、吳師光等名流在北平高等院校讀書期間,便都曾得
到潮州會館的資助。部分惠及整個潮汕地區的助學金項目:
陳漢士資助貧困大學生組學金
廣東潮人海外聯誼會助學金
北京潮商會京潮助學獎
上海潮汕商會助學基金會
南京潮汕商會助學金
香港潮州商會研究生獎學金
另在潮汕地區還有數以萬計的、惠及潮汕局部地區的團體、私人助學金。
傳統民居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四點金
“四點金”是潮汕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四點金”的構築還有多種:只有前後四個正房,沒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廳齊向天井的,稱“四廳會”;前後房都帶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則變八房為十室的稱為“四噴水”。如果在“四點金”外圍建一圈房屋,則謂之“四點金加厝包”。
下山虎
“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汕農村中較為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下山虎”因為門路出入不同,因此有開正門和邊門的區別。通常中間不開門而只開兩邊的稱為“龍虎門”,也有既開正門又開兩邊門的。
四馬拖車
“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落'是潮汕方言,即進的意思。第一進有凹形門洞,俗稱‘門樓肚'。進大門,中間是過渡廳,有道‘反照'擋在正中。左右各一間房子,稱為‘前房'。一進與二進間,有天井及左右兩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門通火巷,左廊的門便叫‘青龍門',右廊的門稱‘白虎門'俗稱為‘龍虎門'。過了天井便是二進,二進有面闊二間的大廳,兩邊各有一間房子稱為‘大房'。廳的前後各由八扇禪門隔起來。二進和三進中間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廳,南北廳前後兩端都有‘厝手間’,相接前後進的大房。三進的結構與二進相同,只是三進的大廳後面隔開一塊狹長的暗間,稱作‘後庫'。後庫左右有門通後包。主體建築兩邊各有一列與它平行的房子稱作火巷,由龍虎門及厝手間的內外子孫門連線主體建築。後包指三進後面的一列房子。整個建築格局就像一駕由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故名‘四馬拖車'”。
潮兒新聲
潮語歌曲
潮汕地區曾湧現出陳小奇、蘭齋、周華健、郭亨基、鄭思森、陳瑪原等一批優秀的詞曲創作家,這些音樂界領袖也曾在潮汕文化上多有作為,他們的代表作如苦戀、彩鳳飛、一壺好酒一壺月、酒肉茶話、海邊的孩子們等著名歌曲曾廣受傳唱。
新生代創作
潮籍80、90後的強勢崛起為潮州文化的發展創新注入了強大動力,這批新生代巧妙地將自身專長與潮州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在物質支持上往往僅憑自己的一點生活費或工資所得,不辭辛苦地創作了大量廣受好評的文藝新品。僅在2013年上半年便有電影《鮀戀》(汕頭金中校友拍攝)、紀實片《普寧人的故事》(普邑青少年集體創作)、動漫短片《河神之鼓》、漫畫《肥仔志》、動漫電影《功夫茶俠》和微電影《鯽魚》等優秀作品進入大眾視野。而生於1989年的新銳導演莊佳龍更憑藉微電影《瑪麗的自然卷世界》入圍2013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的角逐,其個人被稱為“新一代李安”。
此外,新生代潮兒在創業方面也備受社會認可,相比老一輩,他們在IT行業方面的拓展更引人注目,這也是繼騰訊創始人馬化騰、163創始人張靜君、新浪微博主舵許良傑、寶德科技總裁李瑞傑等潮籍IT業開拓者之後,潮籍IT精英的“第二代崛起”,如被列入《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的有米傳媒CEO陳第便是其中一員,他於2010年本科畢業後創立了有米科技公司,2013年便成為年收入超6000萬、一次性融資1億的85後創業者。近兩年來,海內外潮兒紛紛發起”聽潮”行動。
部分潮汕it精英
在過去的20年,潮汕大地湧現出馬化騰、許良傑、彭少彬、柯宗貴、張靜君、曾茂朝、楊賢足等it精英。近年來,潮汕籍八九零後也開始嶄露頭角,先後有王俊煜、王老豹、王瑞旭、余佳文、胡澤民、李森和、張銳、關少波、韓榮奎、林喆、李瑞傑、蔡植龍等難以計數的潮籍青年走入創業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