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樓

四望樓

位於葫蘆山主峰,由“四望樓”和“鳳座”組成,是一座融建築使用功能與雕塑藝術於一體的新型建築。四望樓年久失修,支離破碎。1985年,在原址構築鳳棲樓。鳳棲樓以仿古城樓(四望樓)承托鳳凰雕像(鳳座)為外觀,融建築使用功能與雕塑藝術於一體。鳳座長28米,高19米,寬3.8米。內分3層,一二層作為藝術品展覽室等場所,第三層是鳳背平台,在平台上可觀覽鳳城美景。因潮州古稱“鳳城”,故取此名。

四望樓的來歷

“江上新樓名四望,東西南北水茫茫。無由得與君攜手,同憑欄桿一望鄉。”
唐 白居易

距重慶市忠縣現四望樓景區300米外的江邊,曾有一處名叫四賢閣的廟宇,建於宋初,是紀念陸贄、劉晏、白居易和李吉甫在忠縣為官功德的建築。《忠州志》載,公元815年,當朝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刺死,身為翰林學士、左拾遺(諫官)的白居易直言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被謫貶江州(今九江)任司馬。
公元818年12月,白居易接詔由江州司馬升任忠州刺史。次年春天,他乘船抵達忠州。唐代忠州比較荒涼,早於白居易五十四年寓居於此的杜甫曾有詩云:“淹泊仍愁虎,深居賴獨園”。白居易曾登忠州東樓翹首四望,只見“山東邑居窄……林巒少平地”,霧雨茫茫,山中煮鹽的火光和燒山的煙氣隱約可見。白居易被貶離長安,輾轉千里,備嘗艱辛,來到忠州,心情更是憂傷。
白居易與同被貶謫蜀中萬州(今萬縣)的楊八刺史同病相憐,交情至深,唱和詩作不斷,“兩州何事偏相憶?各是籠禽作使君”。當時,萬州建了一新樓,白居易有感給楊歸厚寄題:“江上新樓名四望,東西南北水茫茫。無由得與君攜手,同憑欄桿一望鄉。”(見全唐詩卷441-52《寄題楊萬州四望樓》)
隨後,忠州人也建起一座樓宇,並用來紀念陸贄、劉晏、白居易、李吉甫四人在忠州的功績,史學家稱其四賢閣、四王樓或四望樓。有趣的是,萬州四望樓早已不知塌於何時,因白居易的詩詠和工作所在地,忠州四望樓逐漸名聞天下,與時代相同、共處長江水系的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三大名樓齊名。
忠縣史志辦主任彭家梅說,1940年8月23日,17架日機進犯,轟炸忠縣,存世近千年的四賢閣被毀。

四望樓景區組成

忠縣縣委、縣政府擬在該段濱江路建設一個大型的景點——四望樓·忠義寨景區,主要工程包括四望樓主體、周邊長廊及與四望樓相連線的飛橋。整個主體建築在長江水面之上,占地總面積為1940平方米。
四望樓景區主要由四望樓、虹橋、待霜樓、念君台等景點組成。四望樓外觀三層,仿唐式風格建築,頂層採用十字脊和攢尖頂組合式重檐屋頂。底層一圈圍廊式走邊,一、二層飛檐翹角,四出抱廈,平座樓台,層層收進。
四望樓內部結構完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採用鋼筋砼結構體系,使用功能以滿足現代人登高望遠和品茶休閒為主。樓體外型三層,實際中間還有兩個暗層,內部實為五層。一二層為大型展覽演示廳,將利用聲光電技術,創作多部反映忠縣風土人情、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內容的節目播放。
虹橋凌空橫臥江上,是四望樓與堤岸的紐帶,斗拱形橋樑,形似彩虹。與虹橋相連的是念君台及一組吊腳樓建築——待霜樓。
四望樓·忠義寨景區地處忠縣縣城老城區獅子壩,將引長江水從濱江路下進入內城景點忠義寨,形成3000平方米城內湖面。四望樓·忠義寨景區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計畫2015年前全面建成開放。屆時,四望樓將作為忠縣乃至大重慶又一處標誌性歷史人文景觀。

四望樓所獲榮譽

2009第四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年度高峰會”在北京舉行。記者從峰會上獲悉,來自重慶忠縣的“四望樓忠·義寨景區”榮獲了2009中國最具創意產品(服務)獎,忠縣縣委書記朱晞顏也被評為2009中國創意產業傑出貢獻人物。據悉,重慶獲得此項中國創意產業的最高殊榮,尚屬首次。
“2009第四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年度高峰會”組委會認為,“四望樓忠·義寨景區”方案設計新穎、影響力大、時尚感強、技術先進,具有可行性,市場潛力巨大。因此,被評為2009中國最具創意產品(服務)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