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湖魚筏

潮州西湖魚筏

潮州西湖魚筏,西湖名景之一。

簡介

潮州西湖魚筏潮州西湖魚筏
西湖魚筏是秀麗壯觀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詩意和惹人慾醉的絕妙景致,因魚筏出沒於瀲灩空濛,變幻無窮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當夏初,湖水浸溢湖邊石堆,青蔥的樹木,別致的亭閣,倒映在波平如鏡的湖水中,岸畔柳條隨風搖曳,遠處蓮池散發著陣陣清香。十幾隻漁筏,浮泛湖中,拋網捕魚,過後則泊聚湖邊,漁人在筏上曝網曬衣,飲灑談笑,充滿一片平靜歡樂的景象。

描述

秋日裡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鑑,游魚如梭,漁筏飄蕩湖心,忽聚忽散,山樹橫映水底,影動波搖,若遇小雨疏煙,湖面一片空氵蒙。幾對漁筏若隱若現,拋網收網,儼似一幅天然彩畫。當這秋色方濃的時刻,藏身於湖邊柳蔭或釣台之上,觀魚垂釣,更是饒有風趣,邑人鄭蘭枝觸景生情賦詩云:芳塘如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水淨,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絹一溪。
自有釣台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西湖浚於唐代,原為放生池,宋代重浚,闢為游湖。湖上有橫貫東西的虹橋,有別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漁莊,充分體現了南方園林建築那小巧玲瓏、典雅古樸的特點。
潮州城西郊有西湖依傍在葫蘆山,山水相襯,風景十分秀麗。曾有一外地的遊客,游過西湖,感嘆說:“家鄉無此好湖山。” 山上還有人題刻“湖山圖畫”,西湖景色之美由此可見。
潮州西湖風景區由葫蘆山和西湖兩部份組成。自唐宋以來,直至今日,潮人習慣在工余休閒之時,到西湖品茶“扯談講古”,“西湖漁筏” 的故事就在“講古” 中流傳下來。
從前城北有個張老大,以販魚為生,每天下午必到“處女泉”處聽趣聞軼事。有一次路過湖濱小館時,看見西湖深潭穴有條俗稱“魚虎” 的魚兒在翻騰,可惜沒帶捕魚工具,又不諳水性,只好悶悶不樂前往“處女泉”聽古。
翌日大早,張老大到魚市進貨,魚倉琳琅滿目,要進購哪種魚,心中無數。突想起昨天下午看到深潭穴中的大魚,於是就選購那種魚,豈料當天生意特別好。從此,張老大使每天到潭穴去觀察魚樣,賣魚都能獲得厚利。發財後,張老大在家中設神牌,上書“西湖魚穴神位”,上香供奉,祈求生意興隆。因此,現在的“西湖漁筏”的景觀,曾被遊人認為是“西湖魚穴”,也不無道理。
話又說回來,有一天,張老大的魚賣完了,離中午吃飯時間尚早,便又到潭穴看魚樣。奇怪!湖水至清無魚,但見一顆寶珠褶褶發光。張老大回家後把此事告知鄰居李老三,讓李老三去潭穴取寶珠。李老三以摸石螺為生,深諳水性。他的老婆快生孩子了,家中連一粒米也沒有,打算冒死取寶換錢給老婆做月子。在張老大的指引下,李老三捨命潛入深潭,終於摸到了穴洞盡頭,把寶珠撈上來。兩人決定把寶珠賣給古玩鋪。古玩鋪財主經營珠寶幾十年,還沒見過這般成色的,十分高興。但他以為二人是不識寶,就說:“這是顆假珠,最多值五兩銀子。”李老三急說:“假珠?這是捨命從西湖‘魚穴’摸出來的呀!”財主一聽,又加價五兩。李老三說不賣了,向財主要回寶珠,財主不還,三人吵嚷起來。 這時恰好海陽知縣出巡路過這裡,張老大請父母官來評理。知縣一看寶珠確是稀世之寶,問明來由,便對差役說:“把他們三人帶回縣衙!”
到了縣衙,知縣升堂審問。知縣先對財主說:“這寶珠是鎮城之寶,你敢買?姑念你是生意人,不加處罰,回去!”財主走了。知縣又對張老大說:“你教唆李老三偷了護城龍王的寶珠,全城百姓就要遭殃啦!你知罪嗎?” 張老大連忙求饒,知縣罰張老大十兩銀子。知縣又對李老三說:“念你是貧苦人,我給你五兩銀子,把寶珠送回原處,免使龍王發怒,潮人遭殃。”李老三磕頭道謝。
隔幾天正好五月初五,知縣傳李老三到西湖,還請來府城眾士紳旁聽。知縣對李老三說:“昨夜護城龍王託夢給我,說要用寶珠教仔戲水,但你老婆生孩子,你的手腳不乾淨,所以我用紅花、仙草把寶珠洗滌淨化,再用紅緞封好,現在你就把它送回去吧!”
李老三接過紅緞包,把它咬在嘴裡,轉身跳下西湖,送回寶珠。剛爬上岸,知縣立即喊差役把他綁住用亂棍打死,並揚言:“若不打死他,他明天還會再來偷,滿城百姓還要遭殃。”其實,送回潭穴的是假寶珠,真寶珠已被知縣藏在箱底了。
過了一些日子,知縣卸任帶著寶珠要回家去。不料船到三河壩便遇上狂風大浪,全家都翻到江里餵魚了,那顆寶珠到頭來真的歸還龍王爺。
說也奇怪,自從有了“寶珠”後,西湖的魚越捕越多,而且西湖魚兼有溪魚、池魚之味美,“鮮而不腥”,故捕魚者一齊涌到湖邊來。那時,西湖湖面波平浪靜,蔥鬱的樹木,別致的亭閣倒映在湖裡,片片漁筏出沒於湖光山色中。漁人拋網捕魚,滿載而歸後泊聚岸邊,晾網曬衣,飲酒談笑,充滿歡樂。
從虹橋橫跨西湖,取其“飛渡如虹”之意。民國初年,軍閥洪兆麟,人稱“潮霸天”,把潮州人士募款修建的虹橋,改名為“洪橋”;霸占西湖公園為私有,定為“洪園”;還在芙蓉池中豎起他的石像。這些企圖霸占西湖,獨享美景的無恥行為,是為人民所不容許的,後來他的石像給人拆掉了。
在涵碧樓東南面,新建的“湖心亭”是個六角三楹、外護雕欄的水中亭,有紅色回欄曲橋可通向湖岸。湖濱原有仙人“腳跡” 的大石已無蹤影,但岸上重修建的涵碧樓卻依然聳立。近代歷史上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周恩來、周逸群等曾駐紮於此。據說1925年10月第一次東征時,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曾住在潮州,那時他以“左” 派面目出現,時常早起來此,手捧中正劍,高聲朗讀孫中山總理遺囑。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軍轉戰人粵,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郭沫若等領導人,9月23日進人潮州,至30日撤退,前後共七日,史稱“潮州七日紅”。樓前被稱為英雄樹的木棉據說已有400多年的樹齡。現涵碧樓已列為潮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