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饊子

油炸饊子

製作需要油炸饊子麵粉500克,植物油1.5公斤(實耗約150克),鹽7克,涼水250克。

原料:

麵粉500克。調料:植物油1.5公斤(實耗約150克),鹽7克,涼水250克。

油炸饊子油炸饊子

做法:

1)用鹽加200克水合面拌勻後,反覆揉搓,隨揉隨加餘下的水直至麵團細密無粒。
放入盆中,蓋上濕面稍醒片刻。
將醒好的面壓成扁狀厚1.5厘米,再切為1.5厘米長條,揉成與筷子大小後,將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盤一層刷一引進油以防粘連,待全部盤完後,用布蓋上醒50~60分鐘。
(2)將植物油燒熱,將盤好的條取出,條頭放在左手食指根處用拇指壓住,由里向外繞在其它4個手指上,隨繞隨將條拉細。
約繞30圈左右,將條揪斷。
斷頭壓在圈內,再用兩手食指伸入圈內拉長2/3,再用兩根筷子代替兩個食指把兩條繃直,下入油內炸至半熟時斜折過來,定型後抽出筷子,作至深黃時撈出即成
饊子的油炸製作和造型很特別,給人一種盤鏇而上的動態感。饊子的製作,首先用清水煮花椒,撈去花椒留水待用;取麵粉,按一定比例加清油、雞蛋、鹽和花椒水和面反覆揉,揉好後切成若干塊,再揉成麵團備用;待油熱時,取麵團塊壓成餅,從中捅洞,由此連拉帶搓,盤成數層再細拉,用筷子撐開,放入八成熱油中,用筷子撐成需要形狀並來回翻動,炸至金黃色時撈出。
金黃色的饊子吃起來又香又脆,色味俱全。

地域特產

饊子,是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但見廟會中有敲鑼打鼓的,有放三眼沖的,還有賣油糕、豆腐菜、羊雜燴等各種風味小吃的。在這眾多的攤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縣來的烹飪高手,在此架起油鍋炸饊子。這既是一場技術表演比賽,又是祭水前的必要準備。待炸出的饊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們便開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廟”的高僧主持,主要內容是向蓮花池投饊子。說來奇怪,每投進10個饊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個,南面3個。經過測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為7:3。為什麼三、七分水,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趙城兩縣人為爭奪霍泉水經常發生爭鬥,甚至出了人命。後來兩縣達成協定,在滾沸的炸饊子的油鍋里,放10個銅錢,每縣推選出一個代表用手撈,依據撈出的銅錢數分水。結果趙城代表撈出7枚,洪洞代表撈出3枚,於是便修築了這個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縣參加祭水炸饊子的最後一位師傅為梁二爺(已去世),現在炸饊子的傳人為楊永祥

正在消逝的那些老行當

兒時的記憶中,誰沒有吃過糖人,誰沒有哭喊著還得落在剃頭匠的手裡?讓我們記住這些正在消逝的行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