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釋迦牟尼佛在《經》中說“濁世中,我以佛殿與文字形象出現。見到佛殿與文字當生起真佛之信心和恭敬。誰在任何地方創建寺院、建造佛殿,會令無數眾生從輪迴中解脫出來。供養佛殿和文字等同於供養我的真身,功德永遠不會耗盡……”經典上說:"無緣見到佛陀的眾生,須以身、語、意的聖物為功德田,從而積聚功德。”聖物對眾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要積聚效力宏大的功德,並且毫不費力地積聚資糧,便要通過聖物。故此,造佛像和向佛像獻供一分一毫的功德,都可以成為正等正覺的因,成為開悟的因。
文殊菩薩曾問佛:"此刻您是眾生唯一應供的對象。您入滅後,眾生應怎樣做呢?眾生無緣見佛後,怎樣才可積集功德?請您為我們開示。"
佛陀答道:"我的四眾第子,現在向我獻供,以及在未來向我的塑像誠懇獻供,功德和果報都毫無二致"。即使我們不能見到化於世的佛,但如果向象徵佛陀的塑像獻供,功德亦等同向在世時的佛陀供養。佛陀接著說:“這是因為佛力加持的緣故。這是千真萬確的……”凡能發心塑造佛像者,其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
十大利益
一、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轉輕。
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寇盜、刀兵、牢獄之災,悉皆不受。
三、夙生怨對,鹹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
四、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餓虎,不能為害。
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噩夢。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壽綿長。
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城愛戴、恭敬禮拜。
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為婦女者,報謝之日,皆轉男身。
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
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得無量勝果。所生之處,常得見佛聞法。直至三慧宏開,六通親證,速得成佛。
佛是通過努力修行(修正身口意的行為)才成就佛果的,所以佛要我們以他為榜樣,像他一樣的努力修行,這樣我們也一樣可以成佛
歷史文獻
《團山項募修塑佛像序》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建廟的碑記,該文側重讚揚修廟人的意志。“團山,淄西南之奧區也。在深出邃谷中,於群峰最長。然不以銳勝,遙望之如覆釜然。豐林茂草,鹿眠家焉。春夏交,連天一碧。秋殘則霜露黃之,經冬月之日,風燥而白,與天一色。雲行草際,草長雲中,雲與天接,山與雲接,莽莽蒼蒼,上下無際。”這段文字寫出團山獨特景觀,最美的時光,不是春秋,而是冬日,“風燥而白,雲山一色”莽莽蒼蒼。因無賴燒山,累及寺廟,“遂供佛殿僧寮,炬為焦土。”“或勸僧他徙,僧頻蹙曰:嘻!僧之錫以居完而掛,以毀而飛,世尊其捧咄之矣!於是獨眠灰燼之墟,狼狐嗥叫於側而不肯去。日日流鈐四方,務期修復院落,易茅以瓦,年余漸次興作,而老僧示寂矣。幸其徒克成其厥志,又苦募金資,經勞數年,又以落成,而力亦告匱。巨殿中*塑二十七佛,計金碧莊嚴,所費尤奢,復廣乞善信,共了人天之果。余深喜其志性之堅定,……。”蒲松齡在該文中高度讚揚僧人為恢復景觀,維護信仰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堅定信念。
正在消逝的那些老行當
兒時的記憶中,誰沒有吃過糖人,誰沒有哭喊著還得落在剃頭匠的手裡?讓我們記住這些正在消逝的行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