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秤

釘秤

桿秤是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

歷史淵源

釘秤釘秤

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運用槓桿原理髮明了木桿秤。到了唐代,秤上又多了錢、分、厘等單位。七錢為一兩,七分為一錢。秤沿用十六兩為一斤的規矩,延續了一千多年。

釘秤這個行業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就已經出現,據記載,西塘的釘秤攤在晚清時候已有幾處,當時釘秤的選材粗糙,手工秤的製作流程簡單,稱重的精確度比較低。民國時期改成了16兩進制,解放後又改成了10兩進制。特別是在60年代後,西塘手工秤店以郁誠的手藝和行商風格深得當地人稱許。釘秤在80年代以後就和國際接軌,以千克為標準。木秤製作工藝精度要求高,不少技藝代表了人們對於古代度衡量的理解,具有一定的保存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子秤開始普及,但手工秤由於攜帶方便,依然占據著一定的市場。手工秤適合於一些流動的商販,現在購買手工秤的主要是一些農村的小商販。隨著西塘旅遊的發展,遊客購秤有所增加。許多人在喬遷和結婚時也會購置手工秤,以討一好口彩。

工藝流程

沖料

將購置的木料沖成方料,木頭選料要求硬度高、木質細膩、不易彎曲,一般以進口銅超木(坤甸木)為主,有時也用紅木或其他特殊材料;

刨圓

將沖好的木料刨圓,頭粗尾細,基本完成秤桿的毛坯。秤桿的長度沒有特別要求,全根據原料來製作;

磨光

用磨石或砂紙將秤桿的毛坯磨圓砂光,直至秤桿表面光滑無毛刺;

浸泡

將秤桿浸在石灰水中,一段時間過後,材質不好的秤桿會出現彎曲或裂痕。這個過程也是篩選秤桿的過程;

加工

在秤桿兩頭手工敲上銅皮,然後裝上秤鈕,秤鈕的安裝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全靠幾十年的製作經驗,一定要保證安裝位置水平不傾斜。

裝好秤鈕後再用專門的砝碼標刻度,先刻好幾個大刻度,再用圓規平均標好分刻度;釘秤星:用手工鑽在標好的刻度上鑽眼,用刀將銅、鋁或銀絲割嵌到每個鑽眼裡,秤桿上的每個刻度都是金屬絲鑲嵌進去的;

磨光

在秤桿上擦油用砂皮磨光,磨平秤星裝上托盤即可。

製作工具

工具

刨子(將沖好的小料刨圓);磨石、砂紙(將秤桿的毛坯磨平砂光);銼刀(用刀將銅、鋁或銀絲割嵌到每個鑽眼裡);手工鑽(在標好的刻度上鑽眼);砝碼(標刻度)。

材料

普通銅皮、木頭(主要是坤甸木)、秤鈕、繩子。

未來地位

艱辛的制秤業在許多大城市都不許生產了,傳統的木桿秤的生產,隨著歷史的發展將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今天的中國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最富足時期,木桿秤對於人們來說不很重要了,但對於有幾千年文化的中國歷史來說,它凝結著我們古人的聰明和智慧,它從單一品種發展到如此豐富多彩,也是一種歷史的延續,它還是我們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中華民族是一個悠久的民族,我們的文化從未間斷過,更不希望在我們的手中間斷,民族的火炬,燦爛的文明更應該經過每一個人的手生生不息傳承下去。

正在消逝的那些老行當

兒時的記憶中,誰沒有吃過糖人,誰沒有哭喊著還得落在剃頭匠的手裡?讓我們記住這些正在消逝的行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