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概況
![汕頭市中心醫院](/img/9/401/n5GcuM3XwMjM1gTN5ATOyETO0QTM4QjN0IjMzQTNwAzMxAzLwk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醫療技術水平向來居粵東地區領先地位,低體重兒先天心矯治術、急性心梗急診PTCA並支架術、各種脊柱前路及後路手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腦幹腫瘤切除術、脊髓內腫瘤切除術、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摺疊式人工晶體植入術、斷指再植術、腹腔鏡下左肝外側葉切除術、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計算機導航骨科手術等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外科診治、腎移植技術、心血管介入治療和四級婦科內鏡手術已通過準入評估。近年來,醫院微創技術發展迅速,並被成熟套用於臨床治療中,至今共完成腹腔鏡、胸腔鏡、宮腔鏡、神經外科、骨科等微創外科手術逾萬例,其中腹腔鏡微創外科技術已達到粵東地區先進水平。現有各類先進醫療設備4000多台套,如1.5T超導核磁共振、雙聯多排螺旋CT、64排全身螺旋CT、醫用直線加速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多功能數位化X光機、3D彩超等。醫院信息化建設處於粵東領先地位,放射、檢驗、超聲等醫技科室率先全面實現數位化,“一卡通”就診模式大大提高診療效率,住院信息系統和電子病歷系統已順利投入使用,全面實現“無紙化”。近5年來獲廣東省、衛生部科技進步獎9項、汕頭市科技進步獎35項;獲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科研立項有127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生物醫學核心期刊、醫學雜誌發表論文近千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舉辦了各類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如中法腫瘤放射新進展研討會暨神經腫瘤新進展學術會議、粵東心血管學術會議、粵東骨科學術會議、粵東乳腺癌學術會議等。一直以來,醫院擔負著汕頭地區救治各種傳染病的繁重任務,尤其在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中屢次建功,為保障民眾健康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醫院堅持“優質,創新,團結,奉獻”精神,奉行“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理念,不斷強化科學管理,提高醫療質量,提供安全服務,控制醫療收費,受到社會各界良好評價和患者的高度信賴。醫院對科研、教學歷來重視,先後與與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等國外醫療隊進行技術合作技術交流。每年為醫科大學、醫藥院校培養各科實習生近200名,為基層醫院培養進修生近百名。新住院大樓建築面積32714平方米,樓高79.3米(地面以上21層),總投資1億3千多萬元。配套建設有地下停車場、中央空調、中心制氧供氧、中心吸引、消防系統、電腦管理中心、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學術報告廳、層流手術室、潔淨病房等。是目前粵東地區規模最大、樓層最高、設備最先進、功能較齊全的現代化住院大樓。
特色專科
![汕頭市中心醫院](/img/a/c66/n5GcuM3X3ITMwUjM1ETOyETO0QTM4QjN0IjMzQTNwAzMxAzLxk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先進設備
該院醫療設備先進,擁有一大批高尖端精密儀器設備,如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全身64排螺旋掃描CT機、平板多功能數位化透視/攝影系統、數位化X線攝影系統、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流式細胞分析儀、螢光定量PCR儀、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液基細胞製片系統、彩色都卜勒血流顯像儀、腹部3D彩色B超診斷儀、肌電圖儀、運動平板、眼底雷射機、眼底螢光造影及數字圖像處理系統、電子內窺鏡、膠囊內鏡、中央監護系統、手術導航系統、體外循環機、超聲吸引器、腹腔鏡、多功能麻醉機、過氧化氫等離子低溫滅菌器、血液回收系統、手術顯微鏡、超聲切割止血系統、低能量體外衝擊波碎石機、人工腎機等,現有各類醫療設備4478台套,總值2.27億元,其中萬元以上858台套,共1.68億元,10萬元以上221台套,共1.45億元,50萬元以上56台套,共1.05億元,100萬元以上27台套,共8300多萬元,1000萬元以上3台套。這些設備的投入使用為疾病的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0T超導磁共振掃描裝置(日本產,SMT─100X/X型)。先進的超導、高磁場磁共振掃描設備,可連續7年不用更換液氮。圖像清晰度高,能直接顯示腦幹、脊髓、頸椎、關節、韌帶等細微結構;可不用造影劑作血管造影、腦脊髓成像、靜脈成像;可作心臟電影、肝膽管成像、尿路成像。----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600-20型)日本產,1999年12月引進。省內首台引進,國內第三台引進的先進精密生化檢測設備。能同時檢測88個項目,檢測速度為每小時1600個實驗,具有高速分析、用血量少、結果準確等特點。主要用於生化檢測,採用“套餐式”組合項目測定,3毫升血液即可檢測包括肝功能、腎功能、心功能、糖尿病生化等40多個項目。全身螺旋掃描CT機簡介:(日本產SCT─7000TH型)新一代高尖醫學影像先進設備。用於全身各器官掃描檢查,靈敏度高、圖像清晰,是顱腦、胸、腹部占─位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且能做螺旋式無間隙掃描,防止遺漏。能做高解析度肺部檢查,顯示肺部小病灶踽能做肝雙期增強掃描,提高肝臟病變鑑別率;可作三維重建成像及注射造影劑的血管成像檢查,提高血管性疾病的診斷水平。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裝置簡介(日本產DIGITEXD─2400型)當今先進高檔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可做多種方式用於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介入放射檢查、治療(包括腫瘤及非腫瘤介入治療)。專家介紹
陳景武,主任醫師,兼職教授,。醫療專長:神經內科;擅長癲癇、腦血管病、錐體外系等神經內科疾病診治。
郭少明,主任醫師,兼職教授,業務副院長。醫療專長:內科內分泌代謝病;擅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等疾病診治。
周忠夏,主任醫師。醫療專長:眼科疾病診治及手術治療,如各種術式的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抗青光眼手術、視網膜復位術、眼部腫瘤摘除等。
蔡植英,主任醫師。醫療專長:骨外科,擅長骨科創傷、脊柱、關節、骨病疑難病診治。
楊禮旭,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傳染病學科;擅長診治疑難、危重傳染病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內科慢性疾病。
陳廷剛,主任醫師。醫療專長:泌尿外科;擅長泌尿外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前列腺增生症、腎上腺疾病有較高的造詣。
陳家鐸,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心血管內科;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
陳進新,主任醫師。醫療專長:現代普通外科疾病的診治;擅長胃腸外科、膽道外科、甲狀腺外科等的診斷治療,療效高。
李學明,主任醫師。醫療專長:食管、賁門、胃腸、肺、乳腺腫瘤疾病診治;已系統總結食管賁門癌外科治療4830例臨床經驗,取得較好效果。
張天惠,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常見惡性腫瘤的診斷及腫瘤內科治療(化療)。
麥名裕,主任醫師,兼職教授。醫療專長:顱腦、脊髓外科;熟練診治腦腫瘤、顱腦損傷、腦血管病及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搶救大量危重病人。
溫思齊,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普通外科;擅長甲狀腺、胃腸、肝膽胰脾等外科診治,技術操作熟練,療效達到本市。
胡順廣,主任醫師。擅長口腔頜面腫瘤、創傷及畸形手術、整復及牙病、黏膜病診治。
劉慶深,主任醫師。醫療專長:腫瘤診斷和放射治療;對鼻咽癌、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的腔內治療及插植治療有較深的研究。
辜鏡全,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各種常見傳染病的診治;擅長各種疑難病例的診治,尤其在中西醫結合救治各類型重症肝炎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朱嘉揚,中醫主任醫師,廣東省名中醫。醫療專長:中醫內科、婦科疾病診治;對“不孕症”、“征瘕”、“崩漏”、“盆腔炎”、“更年期綜合徵”、“滑胎”等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林則傑,中醫主任醫師。醫療專長:中醫內、兒科疾病診治;擅長肝膽結石、脾胃病,慢性腎衰等疑難病症的中醫診治。
黃邦漢,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內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擅長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腦血管病,對多系統臟器功能損害的救治有較深研究。
鄭君儀,主任醫師,小兒科專家。醫療專長:兒科急症、兒童營養素失調等疾病診治。
李先蓉,主任醫師。內科血液系統疾病;精通內科各系統疾病的診治,對血液系統疾病如各類貧血、白血病有較高的造詣。
楊衛民,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業務副院長。醫療專長:男性科;擅長陽痿、早泄、不射精等男性科疾病診治及心理諮詢。
李木泉,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心胸外科疾病的診治,手術成功率高,合併症少。
羅友章,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神經外科;擅長顱內腫瘤、脊髓腫瘤及顱腦創傷等診治。
鄭--慧,主任醫師。醫療專長:麻醉專科,疼痛治療,重症監測治療技術及復甦。擅長心胸外科麻醉,主持體外循環心血管麻醉如多瓣膜置換術、冠脈搭橋術等麻醉1000多例,效果滿意。
李--湖,主任醫師,兼職教授。醫療專長:泌尿外科、普外科;對泌尿繫結石、腫瘤、畸形等外科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擅長經尿道電切等腔內手術等。
楊壁輝,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胃腸、肝膽內科;擅長食管良、惡性狹窄,食管瘺,消化道出血,胃腸道息肉的內鏡介入治療。
楊育芳,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小兒內科;擅長小兒神經、呼吸、血液等疾病診治,在中西結合診治小兒疑難病症方面有較高造詣。
劉敦序,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腫瘤外科;擅長食管癌、胃癌、大腸癌及乳腺癌的外科治療
陳侯騰,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呼吸內科疾病的診治;在支纖鏡的臨床套用,肺癌的早期診斷,肺心病、自發性氣胸、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多的研究,取得明顯成效。
趙之祺,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心血管疾病,較早開展心內膜心肌活檢及心導管等監測手術;熟練內科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危重疾病的搶救治療有較豐富經驗。
江遠仕,副主任醫師,“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榮譽獎獲得獲得者。醫療專長:耳鼻喉-頭頸外科疾病診治;擅長耳科、顱底顯微手術及喉-頭頸腫瘤手術治療。
鄭廷忠,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整形外科,醫療美容科,手外科;擅長面頜、四肢、會陰各種畸形的矯治,各類血管瘤、疤痕畸形的矯治,手部功能的重建和美容手術。
黃理賢,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小兒外科;擅長各類小兒先天性畸形診治,手術成功率高,合併症少。
羅友雄,副主任醫師。醫療特長: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診治;擅長食管外科、肺外科及縱膈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林潔明,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心內科;擅長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的診治。
田賢先,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神經內科;擅長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陳復純,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泌尿外科;擅長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和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陳紀平,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診治,各種中毒、休克、多臟器衰竭搶救。
許雪華,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婦產科;擅長婦科、產科疾病診治。
洪--鷹,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普通外科;擅長燒傷診治。
鄭主祥,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老年慢支、肺心病等老年病康復治療。
李雪雲,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內分泌科科;擅長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內分泌病診治。
林本丹,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骨外科,擅長肢體及脊柱嚴重創傷手術治療和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林時勖,副主任醫師,兼職副教授。醫療專長: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的影像診斷有較全面的掌握;擅長CT、MR診斷。
黃群幫,副主任技師。擅長各種生化檢驗項目的開展及質量控制,自動化生化分析儀使用及保養。
李樹材,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肛腸科;擅長診治痔瘡科疾病,對各類痔、肛裂、肛瘺等肛門直腸疾病的治療形成一套中西醫結合的獨特方法。
馬翔如,副主任醫師。醫療專長:性病、皮膚病診治。
鄭--雨,副主任中藥師,醫學碩士,藥學科主任。業務專長:中醫藥學。
專科門診
住院部 | |||
內科 | |||
內一(神經內科) | 內二(消化內科) | ||
內三(心血管內科) | 內四(腎內科、內分泌科) | ||
內五(血液、風濕、潔淨病房) | 內六(呼吸內科) | ||
內七(老年康復科) | 重症監護病區(ICU) | ||
血液淨化中心 | |||
外科 | |||
外一(肝、膽普外、周圍血管外科) | 外二(胃腸普外、小兒普外) | ||
外三(心胸外科) | 外四(神經外科) | ||
外五(泌尿外科;含碎石室、泌外門診、男科) | 外六(燒傷、整形、手外) | ||
外七科(骨外科、脊柱外科) | 外八科(骨外科、關節外科) | ||
住院其他 | |||
兒科 | 眼科(含眼科手術室) | ||
腫瘤內科 | 骨傷科 | ||
腫瘤放療科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
腫瘤外科(含乳腺科) | 口腔科 | ||
感染科(含傳染門診、腹瀉門診、肝炎實驗室) | 麻醉科(含復甦室) 、手術室 | ||
婦產科 | |||
門診部 | |||
急診科 | 內科門診 | ||
外科門診(含門診手術室) | 婦科(含門診手術室) | ||
兒科 | 口腔科 | ||
皮膚科 | 痔瘡科 | ||
中醫科(內科、外科、婦科、兒科) | 眼科 | ||
中醫骨傷科 | 針灸科 | ||
五官(耳鼻咽喉科) | 注射室 | ||
醫技科室 | |||
檢驗科 | 放射科 | ||
藥學科 | 心電圖 | ||
超聲室 | 神經電生理室 | ||
病理科 | 核醫學 | ||
理療科 | 高壓氧科 |
醫院院徽
![汕頭中心醫院院徽](/img/e/0ee/n5GcuM3X4UTN2YDNygzNyETO0QTM4QjN0IjMzQTNwAzMwIzL4c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構圖(形)
標誌設計以旋動的流線造形為突破口,採用抽象線條構成“汕頭”英文的開頭字母“S”,與象徵醫院醫療發展進程的弧線結合,演變為“中心”及“中山”的“中”字,象徵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和醫院的中心地位。圖形富有活力動感,流線形成擁抱狀,互動和諧的理念既體現醫院和諧關愛的醫療服務宗旨,寓意醫院醫務人員發揚“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職業風範和“科學、誠信、愛心、責任”的醫學精神,以寬廣的胸襟、優質的服務對患者誠摯的人文關懷;又集勤勉團結,勇於開拓,攜手共進的精神風貌於一體,勾勒出“汕頭市中心醫院“和”中山大學“(“汕頭市中心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院”)兩者的緊密關係。標誌造型簡潔明快,融合和諧、對稱、循環、穩定等設計原理,圖文層層環繞,圓與線簡潔嚴謹地勾勒,構建行業的品牌特徵(專業資質與技術)於一體,展示行業品牌與時俱進,多元化跨越式發展。標識整體升騰出一股生機勃勃的強勁勢頭,趨勢向上互動的線條寓意醫學發展空間無限延升,煥發出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經營理念,貼切地表現出我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推陳出新,勇於開創行業新技術領域的形象。醫院建院(前身博愛醫院)年份“1922”與圖形融洽搭配,隱含醫院悠久的醫學文化歷史,以1922為出發點,秉承博大包容的仁愛之心,不斷創新進取,譜寫為人民衛生健康事業和汕頭經濟特區建設作貢獻的凱歌。
色調(色)
綠、藍兩色孕育健康與科技,漸變色調的相輔相成,賦予標識嶄新生命和整體獨特的個性。顯示醫院包攬醫學博大淵源的文化內涵,勇於突破現狀,對美好未來充滿期望,依靠雄厚的人才、設備、技術、供應服務鏈等豐富的醫學資源優勢為堅實後盾,以自身擁有的凝聚力,鞏固內部機制,團結一致,協同合作,不斷地超越自我、開拓創新,煥發充沛的活力與源源不斷的動力,升騰出一股強進勃發的力量,展現不斷發展壯大的宏偉藍圖。
字型
採用行楷字型,剛柔並進,代表規範、穩健、誠信,象徵學術深厚,具濃烈中國特色的文化底蘊和崇高的民族氣概。四、寓意標誌整體親和簡潔,現代而寓意深刻,穩重而又不失動感,包容性和視覺衝擊力強,具有國際化風格。體現奉行全球化專業化經營理念,以弘揚“優質、創新、團結、奉獻”的醫院精神為支柱,用博大包容的仁愛之心傳承優質誠信服務,力求打造一流的醫院形象。
醫院歷史
該院自1922年10月建院以來,八十年風雨兼程,八十年滄桑世變,幾代中心醫院人為醫院的建設發展,
為潮汕地區人民民眾的生命健康做出巨大貢獻,也留下輝煌的歷史足跡。醫院大事記·1922年8月2日,潮汕地區遭受歷史上罕見颱風。日藉、台籍醫務人員抵汕參加救災。同年10月,財團法人博愛會(日本慈善機構)留用部分救災醫務人員和醫療器械,集資在汕頭市區購得僑寓一座,創立“財團法人博愛會汕頭醫院”,即“汕頭博愛醫院”,址設當時外馬路142號,首任院長坂谷。·1937年7月,因中日關係緊張,汕頭博愛醫院停辦。
·1939年6月,汕頭淪陷;同年9月,汕頭博愛醫院復辦。
·1945年10月,汕頭光復。同年11月7日,國民黨汕頭市政府接收汕頭博愛醫院,改名為“汕頭市仁慈博愛醫院”,首任院長黃季直。
·1948年7月8日,國民黨廣東省衛生處價購汕頭市仁慈博愛醫院,改建為“廣東省立第一醫院汕頭分院”,首任院長曾憲文。
·1949年11月1日,汕頭軍管會公用部衛生處接管廣東省立第一醫院汕頭分院。同年12月1日,廣東省軍區第一軍分區接辦醫院,改名“廣東省軍區第一軍分區醫院”,隸屬軍分區。
·1950年6月,醫院改回“廣東省第一醫院汕頭分院”院名,為公立醫院,由潮汕專署衛生科主管。
·1951年1月23日,因戰備疏散,醫院遷至潮州南門堤頂基督教貝理神學院舊址,同年5月改名“潮汕區中心衛生院”。
·1953年3月,因潮汕專署撤消並成立粵東行署,醫院改名為“粵東區第一人民醫院”,由粵東行署文教處衛生科主管。
·1954年12月,醫院從潮州遷回汕頭市外馬路博愛醫院原址。
·1956年,粵東行署撤消,3月1日成立汕頭專員公署,醫院隨後改名為“汕頭專區人民醫院”,由汕頭專署衛生科主管。
·1957年9月24日,經汕頭專署批准,醫院遷至外馬路308號即醫院現址(今外馬路114號)。
·1970年9月19日,汕頭專區革命委員會改名為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醫院隨後改名為“汕頭地區人民醫院”。
·1983年8月26日,因汕頭地區和汕頭市合併,醫院改名為“汕頭市中心醫院”。為汕頭市政府直屬全民所有制醫療事業單位,正局級建制,由汕頭市衛生局主管。
·1994年12月1-4日,廣東省醫院分級管理評審委員會33名專家蒞汕醫院進行檢查評審,結果,醫院以總分935.2分的良好成績通過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成為廣東省首批國家“三甲”醫院。同年24日上午,醫院隆重舉行“三級甲等醫院”掛牌儀式,常務副市長李練深、市人大副主任羅仁為“三甲”牌匾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