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按盟國1919年《凡爾賽條約》,德國空軍應當解散,德國銷毀和交給協約國的飛機約1.6萬架,航空發動機2.7台,只能保留140架飛機和169台航空發動機。1922年,協約國廢除了禁止德國製造民用飛機的禁令,德國的航空工業開始復甦。抓住這個時機,德國迅速研製出Do-X,Ju38,Ju52/3M等民用飛機。在設計時這些飛機都考慮了在必要時可迅速將民用改為軍用的要求,並且逐漸我行我素,利用1926年英、法、德、意簽訂的巴黎協定:取消原來在生產民用航空器的種種限制,開始研製和生產軍用飛機。1934年,德國已經有多種軍用飛機投產,如:He-51戰鬥機,He-45和He-46偵察機,Ju-52/3M轟炸機,Do-11.Do-23轟炸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已經為自己的空軍“東山再起”打下伏筆,在德國各部門安插了一批軍事航空部門的指揮官。另外,成立了許多滑翔機俱樂部,培訓大批飛行人員。1926年後,更抓住巴黎協定撤消對民用航空的限止這一機會,擴充民航事業,培養出大批空地勤人員。更為重要的是根據德國和蘇聯1922年簽訂的《拉帕落協定》所附秘密軍事條款精神,由德國提供航空工業的科技情報,蘇聯提供場地,生產飛機和培訓飛行人員。容克公司由德國政府出資8000萬馬克在莫斯科附近建立一個飛機製造廠;從1926年到1933年,德國在蘇聯利別斯克訓練中心和設在高加索的一些機場,培訓了大批飛行員。那些後來在二戰時擔任德國空軍重要指揮官的軍官,許多都是在蘇聯培訓出來的。這就為德國空軍的重建準備了大批人才。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把擴軍備戰擺在第一位,大力推行德國經濟軍事化。1933年到1936年,德國新建飛機廠達60個。為了推動航空工業的發展,政府對航空工業採取扶持和補貼的辦法,使飛機製造業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到1935年,年產飛機已達4760架。1939年至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的主要作戰機型Bf109.Bf110.Hs123.Ju87.Do17.He111等最後定型。
1935年3月,德國空軍正式重新建立,並獨立成軍。戈林被任命為空軍總司令。1937年,為了鍛鍊部隊,德國抓緊西班牙內戰這一有利時機,支持佛郎哥叛軍,派出空軍部隊,組成“禿鷹”軍團,取得了奪取制空權、軍事運輸、轟炸、空戰戰鬥等多方面的實戰經驗,並對已定型生產的作戰飛機進行實戰檢驗。在西班牙內戰中,德國空軍的最出名的戰例,是通過比加索的名畫“格爾尼卡”被人熟知。1937年3月5日,“禿鷹”軍團對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進行了三個半小時的大規模連續轟炸,使格爾尼卡遭受毀滅,7000餘居民死傷2543名。這是大規模毀滅性轟炸的首次戰例。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德國空軍再次成為武器裝備到技術素質都稱得上世界第一流的空軍。1939年8月,德國空軍已擁有3750架作戰飛機,絕大部分是當時最新式的。納粹惡鷹終於羽毛豐滿,長出了鋼爪鐵牙。
作戰理論
1、把空軍作為推行擴張政策的有力工具。特別是在希特勒上台後,注重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一支儘可能龐大的空軍;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使用這支空軍對周邊國家進行恐嚇。2、堅持空軍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為主的思想。1936年後,這種指導思想逐漸在德軍中占了上風,希特勒對這一思想的確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由於這種思想的確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由於這種思想的確立,直接對二戰中德國空軍的使用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德國空軍以支援地面軍隊作戰為主的思想,在德國推行的閃擊戰理論中得到了體現和發展,德國空軍也由此成為一支主要與地面部隊協同作戰的力量。
作戰概況
閃擊波蘭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進攻波蘭,英法隨即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閃擊波蘭的戰鬥中,德國空軍共部署了9個Ju-87大隊、366架俯衝轟炸機,3個Do-17轟炸機聯隊和少量Ju-86轟炸機,大量的Bf-109和Bf-110戰鬥機,Hs-126偵察機。戰爭的第一階段,德空軍轟炸了波蘭第一線的21個機場、交通樞紐、指揮機構、飛機工廠,雖未達成將波蘭主要作戰飛機摧毀在機場上的任務,但嚴重摧毀了波蘭空軍通信指揮系統,使波蘭空軍無法實行集中指揮,只能和德國空軍進行小規模的戰鬥。德國空軍完全掌握了波蘭的制空權。
戰鬥中,德國空軍掩護高速突進的裝甲部隊前進。9月14日突擊高特諾,炸毀了布祖臘河上的鐵橋,並連續數天用數百架飛機對布祖臘河一帶集結的波軍進行壓制性攻擊,瓦解了波軍對德軍側翼的攻擊。
9月9日,德空軍開始對華沙進行大規模空襲,前後轟炸近60次,持續時間3周。整個華沙變成一片火海,居民傷亡極大。至9月26日波蘭宣布投降,德空軍共損失各型飛機564架。
襲擊丹麥和挪威
1949年4月9日,德國對丹麥和挪威進行突然襲擊。在丹麥,德國空軍主要是用Ju-52運輸機運載空降兵進行傘降,占領機場和若干關鍵的大橋,僅用了4小時便兵不血刃地占領了丹麥。
在挪威,德國空軍使用He-111型轟炸機40架和Ju-87型俯衝轟炸機20架,Bf-109型戰鬥機45架,首先奪取制空權。然後使用400-500架Ju-52運輸機運輸傘降部隊對挪威的若干機場進行傘降和機降,占領機場和首都奧斯陸。德國軍隊的轟炸機群還在挪威的若干大城市上空進行威懾性飛行,並攻擊挪威的炮台和高射炮陣地,掩護德國海軍的登入行動。當4月14日英法聯軍在挪威北部登入,擬對挪威軍隊進行支援時,在海上遭到德國空軍的突擊,大量艦船被毀,物質供應中斷。6月8日,英法聯軍不得不撤出挪威。6月10日,挪威軍隊殘部投降。
襲擊荷蘭
1940年5月10日,德國使用空降兵向“荷蘭要塞”發動空降,目的是防止荷蘭炸毀橋樑阻止德軍入侵。這場空降和反空降的戰鬥十分激烈,空降行動遭到荷軍的頑強抗擊。由於荷軍的兵力被德軍空降兵牽制,德軍地面部隊順利攻克荷蘭防線。5月13日,德軍占領鹿特丹,荷軍於5月14日投降。
入侵比利時
和入侵荷蘭同時,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此役中最突出的空中作戰是空降突擊“埃本、埃馬爾要塞”。當日凌晨,41架Ju-52牽曳DFS-230型滑翔機運載突擊隊在要塞頂部降落,在10分鐘內炸毀了10座碉堡,並和守軍展開激戰;Ju-87俯衝轟炸機同時對通往要塞的道路進行轟炸,阻擊比軍的增援部隊。天亮後又空降了300名突擊隊增援第一批突擊隊。32小時後,要塞守軍投降,馬斯河和阿爾貝特運河渡河場門戶大開,德軍地面部隊迅速突破比軍防線。5月28日,比軍宣布投降。
閃擊法國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國空軍大約出動3500架飛機,對法國空軍基地進行系統襲擊,將法軍大部分飛機摧毀在地面上,取得了制空權。在空軍掩護下,德軍“A”“B”兩個集團軍穿過阿登山脈,強渡馬斯河,於20日推進到英吉利海峽,將英法聯軍攔腰截斷。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英法聯軍33萬人被圍困在敦克爾克附近的狹小區域內。索姆河以南的法軍曾試圖反攻,解救被圍困的聯軍。但從5月13日開始,德國空軍對馬斯河對岸的法軍陣地猛烈攻擊,雙方在色當地區展開激烈空戰,戰鬥以英法聯軍失利而結束。德空軍隨即將主攻方向轉向敦克爾克。
從敦克爾克撤退開始的第一天,德國空軍第1、2、3、4、54航空團和第2航空隊的300餘架轟炸機和500架戰鬥機,對海灘、港口進行猛烈轟炸,並和竭力保護灘頭陣地、登船點、停泊區的200餘架“噴火”“颶風”式戰鬥機空戰。德空軍共擊沉英軍艦船243艘,飛機106架,德空軍自身損失140架飛機。德空軍的空襲未能阻止大撤退,5月27日到6月4日9天時間中共33萬8千英法聯軍撤到英國本土。
6月3日中午,德國空軍100架He-111.Do-17.Ju-88在20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對巴黎附近的機場和飛機製造廠進行大規模轟炸。6月14日,巴黎投降。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定“停戰協定”。
英、德空戰
不列顛之戰
1940年7月10日開始,德國空軍對英國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空襲,即《不列顛之戰》。德國投入的空中力量為:第二、三、五航空隊,飛機總數3000餘架。主要機型為:He-111.Do-17.Ju-87.Ju-88.Bf-109.Bf-110.戰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試探性轟炸
1940年7月10日-8月12日,德國空軍使用5%-10%的轟炸機進行試探性轟炸,目的是:誘使英國戰鬥機暴露實力和駐地;進行試航和夜航訓練;擾亂英國的作戰準備,消耗和疲憊英國空軍的戰鬥力。攻擊主要在晚上進行,每夜出動飛機60-70架次,有時也達數百架轟炸機,對英國進行廣泛的轟炸行動。通過試探,德國空軍認為:德國空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占優勢,因而在8月份12日後開始大規模空襲。
第一階段
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德國空軍對英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轟炸。戈林在這一階段的決策應當說是正確的,戈林下令:“一切行動只能是針對敵方空軍,對其他目標的襲擊暫時放棄”,不分晝夜“都應當將敵方空軍作為目標”。8月13日,德國轟炸機485架次、戰鬥機1000架次,突擊英國9個機場,致其中5個機場不能使用。由於情報失準,未能攻擊到英國戰鬥機機場。8月15日下午,出動2119架次飛機,攻擊紐卡斯爾到韋茅斯之間的英軍機場。8月16日,德國空軍又出動飛機1720架次,攻擊肯特郡、蘇塞克斯郡、漢普郡、泰晤士河口到哈里奇與懷特之間南部海岸的8個機場。
這期間的襲擊取得了一定戰果,但並不理想。主要是:選擇目標太多,活動區域太大,兵力分散;多次攻擊次要目標,浪費兵力;由於皇家空軍的抵抗,命中率很底;使用戰鬥機太多且指揮失當,在與皇家空軍戰鬥機空戰中損失太大,同時影響對轟炸機的護航。總之,未能達成消滅皇家空軍的目的。
8月24後,德空軍總結經驗,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集中全部力量專門攻擊皇家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主力--第11航空隊的基地。8月24日,德空軍出動1200架次飛機,空襲拉姆斯蓋特、朴次茅斯和南部的空軍基地。由於是夜間轟炸,有部分德機未能找到目標而把炸彈扔向倫敦。英國立即做出反應,於次日夜間派出81架轟炸機轟炸柏林。8月26日,德國空軍出動1088架次飛機在白天轟炸了霍恩教堂機場、德伯旦機場、朴次茅斯機場。夜間又轟炸伯明罕、朴次茅斯等地的機場。從8月28日到8月31日,德空軍始終保持千餘架次飛機,晝夜不停地轟炸皇家空軍第11航空隊所屬機場、雷達站及部分英國城市。從8月24日到9月6日,德空軍共出動1.3724萬架次飛機,平均每天出動100多架次。在12天轟炸後,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部隊已瀕於崩潰邊緣,共損失飛機277架,後備飛機儲備不足200架,損失的飛行員來不及補充,飛行員因連續作戰而精疲力竭。德國空軍損失飛機378架。
如果此行動能堅持下去,戰爭的進程也許就會改寫。不知道什麼原因(和命令地面部隊在進攻敦克爾克時暫停進攻一樣,是一個永遠的秘密)希特勒命令將攻擊的目標改為攻擊英國城市,這就給皇家空軍一個喘息的機會,也為對英國的戰略轟炸的失敗寫下伏筆。
第二階段
9月7日開始,德國集中全部兵力轟炸倫敦和附近的幾個大城市。9月7日,德國空軍第2航空隊出動1000架次飛機向倫敦進襲,其中有300架轟炸機和648架戰鬥機。由於皇家空軍對德機的進襲方向和目標判斷失誤,德機飛向倫敦的通道暢通無阻,247架轟炸機突入倫敦市區,投炸彈335噸、燃燒彈440噸,英國平民傷亡1600人。9月9日下午,德軍進行第二次轟炸,皇家空軍擊落了過半數的轟炸機,其餘的轟炸機雖已突破防線,但來不及瞄準投彈,倫敦的損失並不大。戰鬥結果令德國空軍失望,迫使入侵計畫推遲。9月15日,德空軍再次出動200架轟炸機對倫敦進行空襲,被皇家空軍擊落60餘架。這一天被英國定為《不列顛之戰日》,以記念此次勝利。9月份中,德國空軍一共出動飛機7260架次,投擲普通炸彈6615噸,燃燒彈428噸,還由第9航空師在河口和港口布雷669顆。10月份,德國戰鬥轟炸機攻擊倫敦並對許多工業城市進行夜間襲擊,共出動飛機9911架次,投擲普通炸彈8790噸、燃燒彈323噸、空中布雷610枚。第二階段進攻於10月末結束。
第三階段
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德國為隱蔽進攻蘇聯的計畫,堅持對倫敦和英國其他工業城市的襲擊。從1940年11月開始,德國空軍對考文垂、利物浦、曼徹斯特、伯肯黑德進行空襲,共投彈6295噸、燃燒彈305噸,空中布雷1215顆。12月份,出動飛機3488架次,投彈4323噸。1941年1月,出動飛機2465架次,投彈2424噸。2月,出動飛機1401架次,投彈1127噸。3月,出動飛機4364架次。4月,空襲強度增強,達到5448架次。4月16日晚和次日晨,倫敦遭到德軍681架轟炸機轟炸,4月19日晚和次日晨,規模增大到712架。5月上旬,利物浦、伯肯黑德、格拉斯哥、克萊頓港以及倫敦又遭到大規模空襲。5月16日,德軍最後一次空襲伯明罕,長達10個月的不列顛之戰最終結束。
整個不列顛之戰期間,皇家空軍損失飛機900架,煉鋼、造船、交通、電力、油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特別是1940年11月14日對航空工業中心考文垂的空襲,使考文垂全城被毀,12家飛機零件工廠遭到嚴重破壞,飛機產量減少20%,一年後方恢復正常水平。英國因空襲而傷亡的人數達到14.7萬人,占英國對德作戰總傷亡人數的20%。
由於英國軍民的殊死抵抗,德國摧毀皇家空軍的基礎力量、瓦解英國鬥志、實施“海獅計畫”,在英國登入的戰略目標未達成。德國空軍在英國上空損失飛機和熟練飛行員達到嚴重的程度。德國空軍自己承認:空襲英國本土的44個轟炸航空團只剩下4個,還不包括戰鬥機的損失。在未征服英國前又對蘇聯宣戰,德國陷入東西兩條戰線作戰的困境中,為最終戰敗埋下種子。
德國對英國的火箭襲擊
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29日,即將戰敗的德國又利用火箭武器對英國進行襲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即著手研究火箭武器,將火箭武器作為未來戰爭中的殺手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又建立了研發火箭武器的專門機構。1942年,V-1火箭已能成批生產。1944年6月13日,德國從法國北部的發射場向倫敦發射第一枚V-1火箭。在6月15日的3次襲擊中共發射200枚V-1,其中33枚被擊落,77枚命中倫敦,其餘失的或失敗。從6月13日至7月15日,共發射4361枚,有2500枚射入英國境內,被擊落1241枚。9月,英美地面部隊占領法國北部發射場,德軍便從荷蘭境內使用He-111型飛機攜帶V-1進行空中發射,但空中發射效果較差,只有66枚命中倫敦。
1944年9月8日,V-2火箭開始使用,到1945年3月2日英美軍隊攻擊荷蘭境內的海牙發射場為止,共向英國發射1403枚,其中1115枚射到英國境內,517枚命中倫敦。對於這種飛彈,完全無法防禦,曾在英國朝野造成恐慌。
在10個月的火箭襲擊中,德國共發射1.1895枚火箭(V-11.0492萬枚;V-21403枚),射到英國境內4646枚,擊中倫敦市區2937枚,被擊落(V-1)3954枚。英國因火箭襲擊死亡1.16萬人,傷6.6萬人,炸毀房屋2.6萬餘幢。
英國對V-1的襲擊,使用戰鬥機、高射炮、阻塞氣球布成多道防線截擊。在1944年8月上半月,每7枚V-1中,僅有一枚命中倫敦。8月28日,接近英國海岸線的97枚V-1,被擊落90枚,其餘7枚僅有4枚擊中倫敦。
英國在火箭襲擊未開始時,曾根據空中偵查判讀結果,在1943年8月17日派出570架“蘭開斯特”轟炸機,對佩內明德火箭研究中心進行轟炸,投彈2000餘噸,炸死德國火箭技術人員和工人700餘人,使工廠和設施遭到嚴重破壞。自1943年12月5日開始,英、美空軍對V-1發射場進行多次大規模空襲,到1944年6月,共出動2.51萬架次。在襲擊中損失飛機154架,飛行員771名。據美國戰略調查委員會估計,轟炸使德國計畫開始使用火箭襲擊的日期推遲了3個月。當第一枚火箭射向英國時,盟軍已在諾曼第登入一個星期了,用火箭襲擊阻滯盟軍登入行動的計畫破產。
皇家空軍從1943年8月17日到1944年9月1日,對V-2發射場進行空襲,共投彈2.126萬噸,但效果不佳。所有的破壞都被德國人在短期內修復,直到英美地面部隊占領海牙附近地區的火箭發射場後,V-2火箭的襲擊才停止。
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空戰
北非空戰
1941年初,德國“非洲軍團”調往利比亞支援義大利軍隊作戰。首批參戰的德軍飛機有110架。在3月31日開始的作戰中,曾暫時控制利比亞地區的制空權。
1941年11月18日盟軍開始“十字軍戰士”戰役,英國皇家空軍投入作戰飛機1072架,在整個戰役中保持了制空權,德國空軍未能起到作用。
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的“阿拉曼戰役”中,盟軍和德意軍隊在作戰飛機的比例上差距懸殊達倒4.2:1,所以由始至終制空權保持在盟軍手裡。德軍飛機和坦克一樣,因為盟軍對地中海的海路、空中運輸線的封鎖而缺少油料和備件,未能發揮作用。
1942年11月8日至12月1日的“火炬計畫”戰役中,由於美英空軍機場離前線太遠而德軍機場離前線較近,德國空軍控制了戰場的制空權,盟軍地面部隊不斷遭到德軍俯衝轟炸機的攻擊,英國地面部隊不得不在12月初撤退到梅傑茲一帶,美軍第二軍也在進入突尼西亞中部的菲亞德和加夫薩後不久撤退。
1943年2月,英美兩國將西北非的空軍統一由西北非空軍司令部統一指揮,為發動進攻突尼西亞的戰役進行了充分的空中準備。到3月份,盟軍取得了突尼西亞地區的制空權,德國空軍損失慘重。僅在4月18日,美國戰鬥機在靠近突尼西亞海岸線的海上對100架Ju-52運輸機的襲擊中,擊落50餘架。大部分德軍飛機不得不撤到西西里島。5月13日,北非德意軍團投降。
地中海地區的空中作戰
為保證增援北非作戰行動的交通線暢通無阻,德國空軍在地中海地區和盟軍進行過錯綜複雜的爭奪戰。
馬爾他島爭奪戰
為掩護北非的交通線,德國空軍第10軍於1940年底進駐西西里島。1941年1月10日,英國運輸艦隊在通過西西里海峽時,遇到德空軍60架He-111和Ju-87的攻擊,“卓越”號航空母艦被命中6枚炸彈。11日,英軍兩艘巡洋艦在馬爾他東岸又遭到德空軍襲擊,“格洛斯特”號受輕傷,“南安普敦”號被擊沉。16日,“卓越”號航空母艦再次遭到70架Ju-87、Ju-88的襲擊。1個月內,馬爾他島遭到德、意空軍的58次轟炸。為保存實力,英國將島上的第148轟炸機中隊撤出。為加強防禦,將24架“颶風”式MK1進駐馬爾他。6月份,這些戰鬥機擊退了德國空軍的襲擊。
由於英軍在北非向托布魯克的進攻,德空軍第10軍從西西里島撤出,只留下義大利空軍對馬爾他實施攻擊。在此期間裡,英軍加強馬爾他的駐軍力量,集中了10個航空兵中隊,對北非軸心國海上交通線進行襲擊,使德意運輸船隊遭到重大損失。1941年11月,軸心國損失運輸船12艘、5.499萬噸,占全部出發船隻的44%。希特勒命令將第二航空隊從蘇德戰場調到地中海地區,在西西里島進駐了5個Ju-88A4轟炸機大隊,Ju-88夜間戰鬥機、Ju-87、Bf-110各一個大隊,擔任護航任務的第53“黑桃A”戰鬥航空團(Bf-109F)4個大隊,總計飛機352架。開始對馬爾他島進行空襲。
1941年12月,德軍開始襲擊英軍從埃及開往馬島的運輸船隊。3月20日,開始襲擊馬島陸地目標。當日傍晚,趁皇家空軍戰鬥機全部返回地面之機,德國空軍第606.608轟炸機大隊、第54航空團第一大隊、第77轟炸航空團兩個大隊、第53戰鬥航空團、第3“烏德特”戰鬥航空團2大隊、第26驅逐航空團3大隊共約200架飛機,集中攻擊塔卡利機場。到21日傍晚,機場已變成一片廢墟。22日,德空軍再次對島上其他機場進行第二輪空襲。3月23日,英國海軍的4艘巡洋艦和補給艦隊接近馬島時遭到德空軍襲擊,4艘補給船先後在近海或碼頭被炸沉,補給物資損失4/5。3月末,德軍將轟炸目標轉向瓦萊塔港及船塢。4月,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英國的驅逐艦和潛艇在空襲中收到重創而不得不撤離基地;轟炸機部隊也同時撤離;僅剩下6架“颶風”式戰鬥機。島上食物、彈藥等給養嚴重缺乏,馬島守軍進入最困難的時期,德意兩國駛向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船隊能暢通無阻地通過馬島附近海域。
4月中旬,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運載47架“噴火”式戰鬥機到馬島。德軍事先掌握了這批飛機的動向,當飛機剛剛降落到哈爾法和塔卡利機場約20分鐘後,即遭到德國空軍空襲,當即被炸毀20架,其餘27架在和德軍第53航空團交戰時又損失了多架。此時的馬爾他島的每一個機場和碼頭都變成了廢墟,軍艦已被驅散,幾乎喪失抵抗能力。德軍認為該島已唾手可得,遂將登入任務交由意軍執行。但墨索里尼認為登入作戰要有3個月的準備時間,延誤了及時登入。
戰機轉瞬即失。5月9日,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從位於阿爾及利亞近海的“黃蜂”和“鷹”號上起飛64架“噴火”式戰鬥機,除了在接近目的地時失事3架外全部降落到馬島機場,並在落地後5分鐘內進入掩體,同時作好起飛迎敵的準備。5月10日至12日,德意空軍再次對馬島進行空襲時,遭到皇家空軍的迎頭痛擊,飛機損失嚴重。隨後,希特勒下令將第77轟炸航空團調到東部,準備參加對蘇聯的入侵,德國空軍的攻擊力量進一步削弱。5月底,59架“噴火”式戰鬥機又抵達馬島機場,皇家空軍第217和218中隊也同時到達,英軍在馬島的防禦力量恢復了元氣。7月份日,德軍開始對馬島進行新的攻擊,由於英軍已恢復元氣,德國空軍遭到嚴重損失,2周內損失飛機44架,攻擊不得不減弱。德意最終未能占領馬爾他島。
克里特島空中作戰----《水星行動》
1941年4月25日,希特勒簽發第28號指令(水星行動),命令德軍對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發動大規模空降行動,以求結束巴爾幹戰爭;為其入侵北非和蘇伊士運河爭得前進基地;保護羅馬尼亞普羅耶什蒂油田免遭皇家空軍駐克里特島飛機的空襲。
德軍計畫投入的兵力有:德國空軍第8航空軍、第11航空軍,共有轟炸機223架、俯衝轟炸機305架、戰鬥機230架、偵察機50架、運輸機500架、運輸滑翔機72架。計畫運載第71空降師、第5山地步兵師、滑翔機獨立突擊團,總兵力22000人。其中,第7空降師和獨立突擊團分為東、西、中部3個突擊群,分別在北部沿海的三個機場和乾尼亞市空降,山地第5步兵師為戰役預備隊。
守島英軍和希臘軍隊約44000人,但裝備較差,只有24架戰鬥機和6輛坦克,火炮也嚴重不足。
5月20日凌晨5時,德國空軍對馬利姆、伊拉克林及乾尼亞市進行了兩次空襲,完全控制了島上的制空權。7時許,西部戰鬥群抵達馬利姆機場上空,滑翔機空降團第2、4營傘降機場,第1、3營乘滑翔機機降,遭到守軍的猛烈射擊,2/3的的士兵被殲滅。中部突擊群傘兵第3團3個營在乾尼亞市近郊傘降,落入英軍防禦圈內,大部分被殲滅。傘兵第2團,由於是乘第二批(即返航後重新起飛)運輸機,起飛序列混亂,傘降過程隨之零亂,時間持續約3個小時,著陸點也十分分散,原計畫的空中掩護無法持續如此長的時間,傘兵基本上沒有空中支援。到黃昏時,該團已傷亡400餘人。東部戰鬥群的傘降過程大致和中部一樣混亂,損失一樣嚴重。另有600名德軍因原計畫的飛機被擊落而無法裝載,留在機場上。
21日午夜,德軍兩個班夜襲馬利姆機場旁107高地得手,德軍乘機將東部戰鬥群剩下的600人和山地步兵第5師空降到馬利姆機場。戰場形勢發生逆轉,德空軍全力進行火力支援,致使英軍撤離馬利姆機場。
23日,德國海軍加強海上行動,迫使英國海軍撤回亞歷山大港。27日,德軍攻占乾尼亞市。28日,英軍從克里特島撤退,來不及撤退的6000名官兵被俘虜。
在克里特島戰役中,德空軍損失飛機220架,其中運輸機110架。尤其對今後產生重要影響的是:傘兵傷亡6500人,使德軍空降兵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沒有進行較大規模空降行動,直到1943年下半年才開始了一些活動。
西西里島戰役和義大利戰役的空中作戰
1943年7月開始的西西里島登入作戰中,德國空軍出動500架次戰鬥機在襲擊西西里機場時掩護機場,但未能阻止盟軍的登入。德軍轟炸機同時對登入地域的盟軍艦船進行轟炸,取得了一些戰果。
義大利戰役期間,由於盟軍掌握制空權,德國空軍只能有少量戰鬥機偶爾在空中進行遊獵活動,未能發揮作用。
蘇德空戰
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在開戰初期,蘇聯空軍遭到巨大損失,德國空軍由於奪取了制空權,為其地面部隊的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長驅直入蘇聯領土。從此以後,德空軍和蘇聯空軍為了爭奪制空權的激烈戰鬥,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是自有飛機參戰以來從未有過的。
德國空軍的戰鬥準備和兵力部署
襲擊開始之前,德國空軍專門組織力量,用2個遠程偵察機中隊的偽裝民航飛機(Ju-86P高空偵察機)對蘇聯國土縱深進行偵察。蘇聯當時雖已發現有不明飛機頻繁臨空,但由於這些飛機飛得很高,蘇聯飛機無法截擊,加上普遍的麻痹,未引起重視。經過偵察,德軍將第一攻擊波的突擊目標規定為31個前線機場、3個被懷疑為高級參謀部的機構、2個兵營、2個炮兵陣地、1處築壘地域、一個油料庫、及塞瓦斯托波爾港。
德國空軍在進攻蘇聯前,已損失了5500架飛機,為了彌補損失,德國迅速擴大了原有飛機廠的生產,並建立了一批新的飛機製造廠。1940年,德國製造了10247架各型飛機。1940年8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通過製造飛機和修理戰損飛機,德國增加了7682架作戰飛機。到1941年5月29日,德國預定用於進攻蘇聯的作戰飛機已達4000多架,戰役兵團和軍團航空兵已達306個戰鬥中隊,其中127個轟炸機中隊、89個戰鬥機中隊。中央預備隊387架飛機。此外,投入侵蘇行動的歐洲僕從國中,芬蘭空軍投入作戰飛機307架,羅馬尼亞投入623架,匈牙利投入48架,義大利投入70架。德軍的主戰機型為了入侵,Ju-87.Ju-88.He-111.Do-17都換裝了大功率發動機。
戰爭初期的突然襲擊----《巴巴羅薩計畫》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15分,德國空軍按計畫從挪威的北角到南部的黑海的漫長戰線上,分4路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6月22日這天投入的兵力為1945架飛機,按計畫對預定目標進行攻擊。其中,蘇軍機場上的飛機為主要攻擊目標,特別是部署了新型戰鬥機的機場。由於蘇軍事前完全沒有準備,對德國空軍的襲擊猝不及防,機場上的飛機毫無隱蔽地排列在跑道上。德國空軍利用俯衝轟炸機向停放在機場上的飛機實施轟炸,戰鬥機和強擊機進行低空攻擊,水平轟炸機負責突襲後方機場。這些戰鬥在第一輪攻擊時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直到出擊返航的飛機重新裝上炸彈再次出擊時,才零星地遭到蘇軍戰鬥機截擊。開戰第一天,德國空軍共擊毀蘇聯飛機1811架,其中有1489架擊毀於地面。至6月23日,擊毀蘇軍飛機2856架。至7月11日,共擊毀6293架。由於蘇聯被擊毀於地面的飛機較多,所以飛行員的損失相對來說較小一些,被德軍擊毀飛機的機組人員撤到後方重新組建新的航空兵部隊。
儘管蘇聯空軍損失巨大,但在戰爭初期仍然殊死地和德國空軍進行戰鬥。從6月25日到7月10日,蘇聯空軍完成戰鬥起飛47000架次,在空中擊落德機752架,在機場地面擊毀384架。
德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後,對德國陸軍的作戰活動提供了廣泛支持,將初期消滅蘇聯空軍的目標轉向阻滯攻擊和近距空中支援。在1941年內,德國陸軍在空軍的支援下,可以在毫無顧慮蘇聯空軍的攻擊條件下進行作戰。
德國空軍在“巴巴羅薩計畫”行動中,把對進攻中的德國陸軍不斷進行戰術支援放在首位,而對於戰略目標,基本上置之不顧。僅限於攻擊蘇軍的防禦部署,特別是摧毀蘇軍的築壘地域以及公路、鐵路目標,以阻礙蘇軍預備隊向前方運動。而對於將支持蘇聯進一步作戰的軍事工業未進行攻擊,使蘇聯能迅速地將它們轉移到縱深安全地帶,並迅速重新投入生產。沒有戰略性的作戰,德國空軍實際上是充當了從屬於陸軍的一支戰術航空兵。由於蘇聯的戰爭潛力並沒有受到很大破壞,蘇聯空軍能夠從打擊中很快恢復過來,並奪回制空權,保持到戰爭結束。
蘇德戰場爭奪制空權的戰鬥
蘇德戰場爭奪制空權的戰鬥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德國空軍奪取和保持戰略制空權。蘇聯空軍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作戰。儘管如此,蘇聯空軍仍然出動飛機85.8萬架次,投彈17萬噸,使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5000餘架。在莫斯科會戰中,蘇聯空軍首次獲得局部戰役制空權。
第二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8月。經過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北高加索空戰、庫班空戰、庫爾斯克戰役、第聶伯河空戰,德國空軍的幾個最大的空軍集群被摧毀,蘇軍從奪取戰役制空權到完全奪取戰略制空權,並將戰略制空權一直保持到戰爭結束。
第三階段:1944年夏季至1945年戰爭結束。德國空軍在蘇德戰場上損失飛機越來越多,飛行員損失嚴重而且無法補充,最終徹底失敗。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空軍首次獲得戰役制空權
1941年9月30日,德軍坦克第二集群向布良斯克方面軍防禦地域進攻,拉開莫斯科會戰序幕;10月2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也開始向蘇軍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發起進攻,逐漸演化為莫斯科大會戰。在戰役進行的半年時間裡,爭奪制空權的戰鬥特別激烈,規模也十分巨大。
蘇軍防禦階段。10月2日,德國空軍密集突擊,支援地面部隊很快突破蘇軍防線,德軍主力在維亞濟馬方向合圍了蘇軍4個集團軍,並在布良斯克合圍了蘇軍3個集團軍。12月2日,德軍已攻占了距莫斯科只有20公里的伊斯特拉和亞赫羅馬。德國空軍準備在10月12日到13日對蘇聯的工業中心、航空中心、鐵路樞紐、橋樑、渡口、指揮機構進行大規模空襲。蘇聯空軍先行行動,10月11日至18日,出動飛機937架次,對德軍全線機場進行集中突擊,擊毀飛機500餘架。11月5日至8日又出動飛機300餘架次突擊28個機場,擊毀地面飛機121架,空戰擊毀61架。11月12日至15日,又突擊德軍機場19個擊毀飛機88架。德國空軍被迫將飛機後撤到離戰線較遠的機場,作戰效能受到影響。蘇軍為在莫斯科方向奪得戰役制空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41年7月到12月,德空軍一共對莫斯科進行空襲122次,出動飛機7146架次。但由於莫斯科防空力量組織嚴密,作戰效能較高,僅有229架次得以飛入市區上空,德國空軍損失飛機952架,莫斯科的建築物未遭嚴重破壞,人員未受嚴重傷亡。
在兩個月的防禦作戰中,德空軍損失飛機1400架。到12月初,德國空軍在蘇德戰場的飛機已從戰爭初期的4980架下降到2830架,在莫斯科方向只有700餘架。蘇軍由於得到補充,在莫斯科方向的航空兵力已首次超過德軍。蘇聯空軍獲得了局部戰役制空權後,在第二階段的反攻(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5日)和第三階段的總攻階段(1942年1月5日~1942年4月20日)中,對地面部隊進行有效地支援,使蘇軍部隊在不受德國空軍襲擾的情況下調動預備隊和進攻,莫斯科會戰以德軍失敗而告終。
史達林格勒會戰----蘇聯空軍再次奪取戰役制空權
史達林格勒會戰前,德國空軍為準備新的進攻戰役,從本土和其他戰場向蘇德戰場調集空軍力量。1942年5月,協約國投入蘇德戰場的飛機又達到3395架。在史達林格勒方向部署的是德國空軍的王牌第四航空隊,約有飛機1200架。從1942年7月17日德國進攻史達林格勒開始,蘇、德空軍就展開了激烈的空中搏鬥。德空軍仍採用過去的戰法,出動大批轟炸機對蘇軍地面部隊實施多次密集襲擊。如8月23日,德國空軍出動2000架次飛機對史達林格勒進行轟炸。德、蘇空軍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的廣大地域展開激烈空戰。每天進行空戰60-70次,每次雙方各出動飛機50-60架。從1942年7月17日至11月18日,雙方進行空戰1792次,德國空軍在空戰中損失飛機1638架。德空軍的機場還遭到蘇空軍的轟炸,在機場上損失飛機513架。空戰的結果,德國空軍在史達林格勒方向德活動能力逐漸被蘇軍壓制,為在反攻階段蘇軍奪取戰役制空權奠定基礎。
1942年11月19日,史達林格勒的蘇軍反攻戰役開始。此時該段戰線空軍的兵力對比為:德軍1216架飛機,蘇軍1350架飛機,蘇軍的飛機數量略多於德軍,戰鬥機的數量蘇軍占優勢,晝間轟炸機的數量德軍占優勢。到11月30日,蘇軍出動飛機共6741架次,德軍出動飛機1381架次,德國空軍損失飛機約200餘架。此時蘇軍已取得了戰役制空權。11月23日,蘇軍對史達林地區的約20萬德軍的合圍已完成。希特勒命令被圍德軍就地堅守,由德空軍空運解圍前的給養。但被圍部隊每日的需要是至少750噸,德國空軍缺少足夠的運輸機來完成這個任務。即使有運輸機,在風雪交加的天氣中,在蘇聯戰鬥機已占優勢的地區,也不可能完成這項任務。在竭力運進一些補給物資和運走29000名傷病員後,1943年1月24日最後一條臨時小型跑道也在蘇軍的進攻中喪失。2月2日,被圍德軍向蘇軍投降。
另外被包圍在傑米揚斯克地區的10萬餘德軍,德國空軍進行了大規模空運。從2月20日40架Ju-52在傑米揚斯克機場降落空運第一批物資起,到5月18日德軍打通一條通向包圍圈的“地面橋樑”為止,在3個多月的時間裡,被圍部隊依靠這座“空中橋樑”來支撐。共運輸各種物資24303噸,平均每天276噸(占需要300噸的92%),運出傷病員22093名,補充人員15446名,飛機共出動14455架次。德空軍損失飛機265架,傷亡空勤人員383名。
除了在此役中德軍損失大量飛機之外,德空軍最大的損失是飛行人員。這些經過長期訓練、富有戰鬥經驗的人員的損失,對德國空軍的力量是一個很大的削弱。
庫班空中交戰--蘇聯空軍奪取戰略制空權的里程碑
1943年春季,蘇軍北高加索方面軍為了解放塔曼半島,對德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交戰雙方在這裡集中了大批空軍。戰役從4月17日開始,到6月7日結束。戰役開始時德國空軍在該區域有飛機約1000餘架,大多是轟炸機,戰鬥機只有220架;和德國空軍相反,蘇聯空軍有900餘架飛機,其中大多是戰鬥機。
4月17日至24日,在梅斯哈科地區進行第一次空戰。德國空軍出動1000架次轟炸蘇軍登入場,和蘇聯空軍1427架次戰鬥機進行85次空戰,損失轟炸機152架,蘇聯空軍損失76架。4月20日蘇聯轟炸機還對德軍用機場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空襲,每次出動飛機200架次,德國空軍不得已將前線機場的飛機撤離。
4月29日至5月10日,在克里木斯卡亞地區雙方進行了285次機群空戰,德國空軍損失飛機368架,蘇聯空軍損失飛機70架。
5月26日至6月7日在基輔斯卡亞鎮和莫爾多瓦斯卡亞鎮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空戰,在11天時間裡,德國空軍和蘇聯空軍進行了364次空戰,德國空軍損失飛機315架,蘇聯空軍損失飛機150架。
在整個庫班空戰期間,德國空軍損失飛機一共1100架,蘇聯空軍損失飛機296架。這次空戰使德國空軍的實力大大削弱,是蘇德戰場上蘇聯空軍最終奪取制空權的重要里程碑。
庫爾斯克會戰--德國空軍喪失戰略制空權
1943年夏季,德國發動“堡壘”戰役(即庫爾斯克會戰)。為了發動戰役,德國空軍僅在3月15日至7月1日,從德國、法國、挪威向蘇德戰場增調了13個航空兵集群,使蘇德戰場的飛機達到2980架,其中有2050架集結於庫爾斯克地域。同期,蘇空軍集結在庫爾斯克地域的飛機達到3000架,第一次在飛機數量占優勢的情況下作戰。
1943年中蘇德雙方都增加了飛機產量,裝備了新機型。德國1943年一共生產飛機2.4807萬架,蘇聯生產飛機1.0600萬架。德國空軍開始裝備Fw-190A型戰鬥機、Bf109戰鬥機的新型號,蘇聯空軍開始裝備La-5和Yak-9戰鬥機。
從5月開始,蘇德雙方都對對方的機場、鐵路樞紐等要地進行大規模襲擊。從7月5日德軍進攻開始,雙方更是在戰場上空進行大規模激烈空戰,僅5日當天,就發生175次集群空戰,德國空軍損失飛機279架。開戰後兩周,即發生集群空戰1000餘次,經常有200-250架飛機在戰場上空纏鬥,德國空軍損失飛機達到1500餘架。7月8日蘇軍獲得奧廖爾-庫爾斯克方向的戰役制空權,7月9日在別爾戈羅德-庫爾斯克方向獲得戰役制空權。
1943年7月12日,蘇軍在奧廖爾方向轉入反攻。蘇聯空軍調集了能調集的全部航空兵力,在庫爾斯克地域集中飛機5000餘架,德國空軍在同地域的飛機已下降至2200架,尤其是戰鬥機的數量,蘇德之間為3:1。所以,在蘇軍反攻期間發生的1700次空戰中,德國空軍損失飛機2245架。
整個庫爾斯克會戰中,德國空軍共損失飛機3700架。從此,德國空軍的戰鬥力受到致命打擊,突擊威力明顯削弱,對今後戰役的進程和結局已不能施加明顯的影響,蘇德戰場的戰略制空權徹底轉向蘇方。德國空軍參謀長葉紹奈克上將認為從此已無任何可能挽救德國空軍滅亡的命運,便於1943年8月19日自殺。直到德國投降,德國空軍在東線都未能奪回制空權。據蘇聯的資料,在蘇德戰場上德國和協約國的飛機一共損失77000架。
英、美空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從1940年5月15日英國皇家空軍轟炸萊茵河以東地區開始,到1945年4月16日美國宣告對德國的空中進攻結束為止,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和占領區進行了為期5年的戰略轟炸。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進攻作戰。
英、美空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大體可分為4個階段:
1、1940年1月--1942年12月,基本上由英國單獨對德國的石油工業、制鋁工業、飛機發動機工業以及科隆、埃森、柏林等大城市進行轟炸,試圖破壞德國的石油、飛機生產和打擊德國民眾意志。由於當時英國忙於本土防空作戰,轟炸機的數量和投彈量有限,效果甚差。
2、1943年1月--1944年1月,英、美空軍開始聯合作戰。轟炸目標主要是德國的潛艇製造工業、航空工業、軸承工業、大城市及工業區,轟炸規模雖較前一階段大些,但由於英、美空軍在戰略戰術上存在分歧,行動不一致,投入的力量仍然不大,轟炸的效果仍然不明顯。
3、1944年2月至6月,為配合諾曼第登入進行的戰略轟炸。主要目標是德國的航空工業、飛機場和鐵路運輸系統,奪取戰略制空權。這一時間雖短,但力量集中,目標單純而明確,規模大而效果顯著。
4、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大規模的戰略轟炸階段。轟炸目標主要是德國的石油工業、交通運輸系統、坦克和火炮製造廠。這一階段的投彈量是前三個階段投彈總量的3倍,效果極為顯著。
德國空軍為擊退轟炸進行了激烈地戰鬥。其中有必要單獨列敘的事件有:
1942年3月--6月英國開始對德國城市進行“千機大轟炸”。從此,德國加強本土的防空力量,使空軍力量的使用極度分散,顧此失彼。1941年,德國空軍有61%的飛機用於蘇德戰場,而到了1943年,則只剩20%以下的飛機留在蘇德戰場。Bf-110.Ju-88.Do-217這些本不是用於空戰的飛機中隊大批返回德國本土,充作夜間戰鬥機使用。這是蘇聯空軍能奪取戰略制空權的另一原因。德國空軍在1942年間的防空作戰是十分有效的,英國空軍的飛機損失數量驚人,被擊落1404架,擊傷2724架。德國的鬥志未減,其生產量比上一年上升50%。
1943年前,盟軍轟炸機沒有遠程戰鬥機護航。1943年中,美國的P-51.P-47遠程戰鬥機開始為轟炸機全程護航,德國戰鬥機的損失驟然大增。
由於盟軍的空中進攻,迫使德國犧牲前線利益而集中兵力於本土防禦,力量逐漸耗竭。由於急需戰鬥機,減少了能打擊盟軍集結地的轟炸機產量。飛機的損失增多,以及熟練飛行員越來越缺,使得德國空軍的訓練質量急劇下降。這些都是德國空軍最終失敗的原因。
1943年10月,德國空軍首次在夜間戰鬥機上裝備BC截擊雷達。1944年3月30日,英國空軍795架轟炸機夜襲紐倫堡,被擊落94架,其中大部分是被裝備該雷達的夜間戰鬥機擊落。
1945年初,德國空軍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開始參加防空作戰,空戰結果馬上出現一邊倒的局面。在1945年3月的一次戰鬥中,6架Me-262擊落14架B-17轟炸機而自己無損失。德國工廠一共製造1433架Me-262,但由於種種原因只有200架被批准作戰。盟軍在1945年初的大規模空襲中,把噴氣式飛機的基地(基地的跑道長,故很易識別)、噴氣式發動機的燃料廠作為重點目標,所以德國噴氣式飛機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有限。
在持續5年多的戰略轟炸中,參戰的盟軍轟炸機從1942年的500餘架,增加到1945年4月的14000架。共出動轟炸機44.4萬架次,戰鬥機268萬次,總投彈量270萬餘噸,其中半數以上投到德國境內。德國平民死亡30餘萬人,傷78萬人。盟軍損失飛機約4萬架,飛行人員損失15.8萬人。德國空軍損失飛機57385架。
最終,德國空軍被強大的英、美、蘇空軍徹底消滅。從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3月3日,德國空軍戰死的人員為511307人(包括飛行機組、地勤、空軍高射炮手、傘兵),113514架飛機絕大部分被擊毀,餘下部分被繳獲。但是,德國在戰爭後期研製的大批新型武器,雖未能影響戰爭進程或未來得及使用,卻深刻地影響了戰後各大國的武器研製和人類文明的進程,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