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戰爭

三國同盟戰爭

三國同盟戰爭,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顧名思義,就是三個國家,為共同的目的和行動而締訂條約,結成聯合關係,來捍衛自己的利益、消滅異己或對抗外來的威脅。自古到今,西方歷史上出現過為數不少的三國同盟關係,而這些三國同盟對歷史所造成的影響,也許沒有一個像公元1865年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所秘密簽署的三國對抗巴拉圭秘密條約一樣,那么血腥殘酷,幾乎造成一個國家的滅亡和種族的滅絕。歷史上稱這一個恐怖的戰爭為三國同盟戰爭或滅絕戰爭。

基本信息

背景

巴拉圭自1811年獨立後,在弗朗西亞(José Gaspar Rodríguez de Francia)和老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ópez)兩任總統的統治下,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資,聘請歐洲的技術人員,興建了鐵路、船廠、鋼鐵廠、學校、架設了電報、出版了報紙等,經過50餘年的經營,使巴拉圭逐漸從一個貧瘠的國家迅速崛起成為拉美一流的最現代化強國。
小洛佩斯1862年老洛佩斯去世,他的兒子小洛佩斯(Francisco Solano López)繼任總統,小洛佩斯在此之前就已經擔任了巴拉圭軍隊的總司令和國防部長,他從歐洲採購了包括機關槍、加農炮在內的大量新式武器,使得巴拉圭軍隊成為拉美最現代化的部隊。
由於巴拉圭是內陸國家,其對外貿易通過巴拉圭河經巴拉那河再經拉普拉塔河出海,小洛佩斯圖謀擴大版圖獲取出海口,而其鄰國巴西、阿根廷同樣也對巴拉圭具有領土野心。

經過

巴拉圭巴拉圭
1864年,巴西出兵幫助烏拉圭紅黨(Colorado Party)顛覆了巴拉圭支持的白黨(Blancos Party)政府,巴拉圭與巴西矛盾激化,同年11月小洛佩斯對巴西宣戰。巴拉圭軍隊向阿根廷借道以進攻巴西南部,遭到拒絕,但巴拉圭軍隊仍於1865年4月強行進入阿根廷領土,於是阿根廷向巴拉圭宣戰。5月在英國駐阿根廷大使愛德華•桑頓的策劃下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簽署協定,結成三國同盟以對付巴拉圭並瓜分其領土。
19世紀巴西軍人裝扮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戰爭爆發時,巴拉圭總人口只有52萬,軍隊約2萬,而三國同盟方面,巴西總人口約1100萬,軍隊約15萬;阿根廷總人口約225萬,軍隊約10萬;烏拉圭總人口約100萬,軍隊約4萬。
戰爭開始後小洛佩斯率巴拉圭軍隊先發制人向阿根廷巴西發動進攻,但並不順利,1865年6月,巴拉圭海軍與三國同盟的海軍在巴拉那河沿岸里亞丘埃洛附近水域的激戰中全軍覆沒,巴拉圭與外界的水路聯繫被切斷,9月侵入巴西境內的巴拉圭軍隊被包圍後向同盟軍投降,小洛佩斯被迫退卻轉入防守。
1866年春同盟軍攻入巴拉圭境內,5月雙方在圖尤蒂(Tuyutí)展開激戰,這次戰鬥的慘烈程度達到了極限,雙方都有一萬多人陣亡。之後,小洛佩斯把8歲以上的兒童和年邁的老人也征入前線,9月同盟軍進攻庫魯帕蒂(Curupaity),巴拉圭軍隊進行頑強的抵抗,經過10個多月的進攻,傷亡1萬多人後仍無法突破,讓擔任統帥的阿根廷總統米特雷(Bartolomé mitre)顏面掃地。此後,戰爭一度陷入僵局。
由於前線作戰的不利,巴西政府更換加西亞(Marquês de Caxias)擔任統帥,並新征14萬人入武,而巴西的工廠則加班加點,生產軍火。1868年5月,加西亞把小洛佩斯包圍在烏邁塔(Humaitá)要塞。此時,巴拉圭軍隊已經堅守要塞一年多,食品和武器彈藥嚴重缺乏,小洛佩斯不得已率部突圍,同盟軍隨後奪取了要塞,戰至12月,加西亞指揮部隊經過幾次勝戰之後,終於攻到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城下,1869年1月亞松森被攻陷。但小洛佩斯帶領殘部退入北部山區繼續進行游擊戰。巴西人經過14個月的清剿,於1870年3月1日將其俘虜並處決,戰爭結束。

結果

巴拉圭戰爭是南美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通過這次戰爭巴西和阿根廷瓜分了巴拉圭約11萬平方公里國土,而巴拉圭不僅失去了大片國土,其人口也從戰前的52萬多減少到不足22萬,其中成年男子不到2.8萬,戰後的巴拉圭,滿目瘡痍,土地荒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各種生產活動均由婦女承擔,社會經濟長期無法恢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