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可分為3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東北大平原是一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平原。新中國成立後,大批轉業軍人、知識青年和幹部回響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排乾沼澤,開墾荒原。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已被建設成為富饒的“北大倉”。

基本信息

位置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中游,中國最大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東北地區中部。介於北緯40°25′~48°40′,東經118°40′~128°。南北長1000多公里,東西寬300~400公里,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平原東西兩側為長白山地和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地,南端瀕遼東灣。

概況

東北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 中游,南至遼東灣。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400公里。主要由 遼河、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長春附近松遼分水嶺處地勢稍高(200~250米)。松遼分水嶺以南稱遼河平原,以北稱松嫩平原。省區包括 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和 內蒙古的一部分。 積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由三部分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遼河平原,東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兩塊平原又合稱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由於它們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遙望,平疇沃野,麥浪如波,好一派遼闊大平原的景象。

東北的三江平原則是一個低洼的平坦平原。過去這裡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湧向這個排水不暢的低洼原野,造成江水泛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累月的積水就演變成中國有名的大沼澤地,成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北大荒”。

1949年以後,成千上萬的部隊指戰員,知識青年和幹部民眾,懷著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開墾了成千上萬畝的荒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農場,苦戰在這千古荒原上。

東北平原雖然冬季較冷,但夏季卻很熱,沼澤地雖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民眾充分利用不利條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層深厚,耕地遼闊,有大面積肥沃的黑土,宜林則林,宜牧則牧,採取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原則,在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乾沼澤,開墾荒地,建商品糧基地,設現代化工廠和新農村,使千古荒原變成萬頃良田,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氣候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範圍,有大陸性和 季風型氣候特徵。 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量的85~90%集中於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個月。年降水變率不大,為20%左右。乾燥度由 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較好生長,遼河平原南部還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麥,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長困難。春季低溫和秋季霜凍現象頻繁。 江河兩岸和窪地,汛期常有 洪澇災害。

土壤

土壤松嫩平原中、東部,主要為黑土,分布於山前台地和平原階地上,從北向南呈弧形分布;松嫩平原西部主東北平原要是黑鈣土、草甸土。在遼河平原主要分布有草甸土-潮土。砂土的分布以平原西部最廣。濱海有鹽土、沼澤土。

松嫩平原

西、北、東三面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台地,南為松遼分水嶺,大體呈菱形。海拔200米左右,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匯合處附近,即齊齊哈爾—白城—哈爾濱三角地帶為最低,排水不暢。在嫩江下游、烏裕爾河、訥謨爾河、雅魯河下游形成大面積的沼澤濕地,濕地上河曲發達,河漫灘寬廣,泡沼成群,還有沼澤濕地型的無尾河,如烏裕爾河和霍林河,為一特殊的閉流區。

遼河平原

位於遼東丘陵與遼西丘陵之間,鐵嶺—彰武之南,直至遼東灣,為一長期沉降區。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瀋陽以北較高,遼河三角洲近海部分僅2~10米。有遼河、太子河、渾河、大小凌河、沙河等,各河中下游比降小,水流緩慢,多河曲和沙洲,港汊縱橫,堆積旺盛,河床不斷抬高,汛期常導致排水不暢或河堤決潰,釀成洪澇災害。遼河攜帶豐富沉積物,使平原不斷向遼東灣延伸。近海部分和古河道內澇積水多成沼澤,繁育大片天然和人工蘆葦。

松遼分水嶺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由沖積、 洪積物組成,上覆黃土。分水嶺是更新世時沿斷裂上升而形成的。 分水嶺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150 公里左右,海拔200~250米,高出松嫩平原50~100米。分水嶺外貌似波狀起伏的平原,與南北平原渾為一體。分水嶺 位置,最初在法庫—鐵嶺一帶,由於遼河下游 平原 吉林長期下沉,河流溯源侵蝕,逐漸向北推移,直至目前的通榆—公主嶺一帶。

東北平原西南部以西遼河為中心,呈沙丘與窪地相間、微波起伏的風沙地貌景觀。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70~250米。沙丘從西向東、從西南向東北,以流動沙丘為主逐漸過渡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減輕。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除甸子地墾為農田外,仍多為草原,科爾沁草原即分布於此。地勢低洼積水的沼澤濕地則生長有蘆葦、蒲草、烏拉草等。

為防止風沙,從1950年開始營造西部防護林帶。它是中國三北防護林的組成部分。南起新民縣,北到甘南縣,東自長春市,西至翁牛特旗,長達800公里,寬約500公里,防護農田面積達300多萬公頃。

東北三省

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具有綜合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資源等優勢,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之地。土地總面積78.7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8.2%,人口10715.4萬人,占全國的8.4%。東北三省是中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視窗,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華北是東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豐富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同時還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大後方。

東北三省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布局在東北三省的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大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裝備製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製造業,曾經為我國做出很大獻,現在仍具有產業優勢、科研優勢和產業技術工人等“基礎性技術群體”的優勢和產業實力,而這些優勢和巨大潛力,是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所不具備的。如遼寧省的工具機占全國的11%,吉林省的汽車占全國的11.5%,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占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占全國的40%,對國家的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2001年,東北三省的工業增加值4682.6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1.0%。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10955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908家。

北大荒

1.位置

北大荒,位於東經123°40′到134°40′,橫跨11個經度;從北緯44°10′到50°20′,縱貫10個緯度,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包括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她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雙水合流。東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區。黑龍江一瀉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烏蘇里江溫和恬靜。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幽然相會,東流到海。

2.物產豐富

浩瀚的興凱湖依傍其旁,秀麗的完達山橫貫其中。平均海拔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種的水稻小麥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這裡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因此,這裡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北大荒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2912萬畝耕地,,以盛產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馳名全國。北大荒現有林地250萬畝、草原616萬畝、水面372 萬畝。在利用資源、保護資源、良化資源的進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現土變更,黑土生金;水變清,清流千里;樹變綠,綠滿青山的動人景象,成為一座綠色的寶庫。

3。自然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豐富

現有耕地面積243萬公頃。以盛產水稻、大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北大荒現有林地89.5萬公頃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草原草原面積35.5萬公頃、水面26.8萬公頃。共建立各級各類 自然保護區21個,其中洪河、撓力河和興凱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墾區已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水產豐富

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流經墾區匯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條,河流入境水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儲量豐富,可利用量29.8億立方米。天然水域出產聞名全國的鱘鰉魚、馬哈魚、興凱湖大白魚等,還盛產東北銀鯽、鯉魚、鯰魚和“三花五羅”等名貴魚類。近年來,鱘鰉魚、興凱湖大白魚人工繁殖馴化技術獲得成功。淡水養殖發展前景廣闊。
林產多

山地和丘陵地帶森林密布。森林面積達80.5萬公頃,其中天然林3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4.6%,林木蓄積量2622萬立方米,成為北大荒的“綠色銀行”和保障農業穩產高產的“綠色屏障”。依託森林還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有人參黨參、五味子、剌五加、生麻等130多種名貴中草藥;有猴頭、木耳、蘑菇、薇菜、蕨菜等真菌及植物類產品;有鹿、狍、貂、麝鼠、山雞等名貴動物。人工種植和馴化養殖有可觀經濟效益。
礦產多

煤炭、黃金石灰石、瑪瑙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品位居高。目前已探明煤炭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2.48億噸;探明黃金儲量15.4噸,遠景儲量58.7噸;石灰石儲量在數十億噸以上,為發展礦產採掘、加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北大荒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外向型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黑龍江墾區地處東北亞大通道,有38個農場坐落於中俄邊境線,具有發展邊境貿易的地緣優勢。

4.歷史變遷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有組織的開發。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臥雪,排乾沼澤,開墾荒原國家,建立了許多國營農場和軍墾農場,為國家生產了大批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譜寫出了“北大荒”開發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

自然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石油資源是東北平原最具優勢的自然資源。

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東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較高的黑土為主,西部主要是黑鈣土和草甸土,南部遼河平原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內大部分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較豐富,宜於引灌,據統計,尚有宜農荒地SJX)多萬畝,草原刁茄多萬公頃,草山草坡213萬公頃, 農牧業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東北平原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羅紀時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堅紀進人大發展時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積厚達6儀舊米,後因盆地抬升縮小,新生代沉積厚度約15(X)米,巨厚的沉積物,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研究,松遼盆地總生油量可達 8(X)、以刀億噸,按ro%的聚集係數計,總聚集量約80~叩億 噸,天然氣儲量前景可在2《XX)億立方米以上。除大慶油田外, 還有吉林油田遼河油田。遼河油田所在的遼河平原也是沉降帶,它的下游,新生代沉積厚度超過2《IX)米,具有良好的生油環境。

商品糧基地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松嫩平原是東北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耕地面積大(1130×104hm2)占東北區耕地總面積的半數以上,農村人口人均耕地0.45hm2,耕地中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約占83%,土壤自然肥力高。中溫帶半濕潤氣候適宜於一年一熟的 喜涼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溫作物生長。作物以玉米為主,產量占東北區玉米總產量的64%左右,其次為水稻、小麥和大豆,產量分別占東北區 水稻小麥和大豆總產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類的生產區,產量分別占東北區的64%、58%。可見松嫩平原是東北區的農業重要基地,在全國也具有重要地位。

松嫩平原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黃土狀物質構成的台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爾濱、齊齊哈爾和白城間的三角形以內地區,現在仍在沉降中,構成了向心水系。由於排水不暢,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澤化。

平原邊緣由於近期隆起,形成一系列台地。東部山前台地,地表微波狀起伏,海拔240~300m。台地表面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物質,下部為沙礫層。這裡年降水量500×700mm,地帶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著名的黑土帶,開發歷史較久,是重要的商品糧、經濟作物產區,具有農業綜合發展的條件。但這裡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部分地區澇害嚴重。哈爾濱、長春等大城市水與大氣污染,以及松花江污染是國土整治的重點。應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對松花江及其支流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水利建設,抗洪排澇。

松嫩沖積湖積平原,經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形成了淺崗地與封閉的淺碟形凹平地交錯的地表形態。雖有松嫩水系流過,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匯集於眾多的凹平地內,形成鹼水泡沼。實際上,它具有內陸型平原性質。濕地、沼澤、湖泡眾多,河曲發達是地貌上重要特徵。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
松嫩平原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土地生產率不高, 土地利用不夠合理。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又忽視治理、保護措施,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松嫩平原糧食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頻率高,伏旱、秋澇在有些年份亦較嚴重,低溫冷害頻繁。水資源雖較豐富,但開發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積不足耕地的15%,抗災能力低,受旱、澇影響,糧食產量波動在20%~30%左右。本區自北向南≥10℃積溫大多在2000~3200℃之間,氣溫的年較差大,本區農作物栽培又以對低溫較敏感的玉米為主,而且近年將中晚熟品種盲目向北擴展,每遇低溫年份,常遭到嚴重低溫冷害而減產。

低溫冷害,一般是指氣溫在0℃以上,在作物整個生育期或某個生育期,低於作物所需要的臨界溫度而造成嚴重減產。低溫冷害年,農作物平均減產約13%~35%。東北的低溫冷害,可分延遲型和障礙型兩類型,有的年份兩種類型兼有,可稱混合型。延遲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氣溫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遲和灌漿緩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礙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開花期遇到短期連續幾天的低溫,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減產。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礙型冷害。而對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則是延遲型冷害。冷害年作物減產,除了溫度的直接影響外,還因氣溫低,限制光能資源的利用,間接影響產量。冷害的分布,有從南向北遞增的趨勢。嚴重的冷害頻率在10%~20%之間。低溫冷害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採取積極措施,就會大大減少損失。按各地氣溫條件合理布局作物及其品種,是戰勝冷害的戰略性措施。分析近幾十年來冷害減產的情況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種布局不合理,生育期較長的偏晚熟品種越區種植。應開展作物區劃和作物品種區劃的研究,做到適地適種,採取增肥改土、選育、推廣早熟耐低溫的高產品種,適時早種,改革耕作制度,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

東北平原 農業生產
松嫩平原在東北區農業開發歷史較早,外延開發的潛力已不大:今後主攻方向是深度開發,提高單產。目前糧食單產不夠高主要是由於農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區 土壤的自然肥力較高,但長期以來只用不養,地力下降。黑土帶土壤侵蝕較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減低。 化肥施用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種田約占全區耕地的1/3,成為低產的主要原因。東部山前台地,年侵蝕模數約為6000t/km2,黑土層越來越薄,水土流失對 商品糧基地建設影響很大,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糧基地建設,必須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出發,堅持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複合生態結構。今後松嫩平原農業的發展,應立足於資源的深度開發,著重解決產量不穩不高的問題,主要是加強水利建設和建立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增強對旱、澇的抗禦能力;合理調整作物品種布局,避免、減輕低溫冷害;努力培肥地力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強化種植業和飼養業、農區和牧區的結合,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鞏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甜菜以及肉、奶為主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http://geography.gz6hs.cn/htm/%CB%D8%B2%C4/%CE%C4%B1%BE/%B6%AB%B1%B1%C6%BD%D4%AD.doc

2.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UGJN341&xpos=11

3.http://zbtf.zbedu.net/viewstaticres/SysContent4/d0/dd1/ddd55/677651586855/677651586855.htm

中國山脈·平原·高原·盆地·沙漠

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不僅有著雄偉廣袤的高原,縱橫綿延的高山,茫茫無垠的沙漠,更有巨大富饒的盆地,極目千里的平原,以及崗巒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各種地形相互交錯,但又井然有序,真是山河壯麗、氣象萬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