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每到春節回老家,被別人問及“煩心事”讓人感到尷尬和無耐。這些噓寒問暖和問長問短,大多不是出於真心實意地關心和愛護,有一半是出自於社交的禮貌,另一半則來自於八卦心理,對於有些人來說,春節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收集別人家的八卦,誰家閨女嫁出去沒有,誰家兒子在大城市買房了沒有,他們需要這些八卦談資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這種現象被稱為“春節語言暴力”。
受暴人群
90後:
如果還是個學生,被關注的重點是學習成績。如果剛剛步入社會開始工作,被關注的重點將是那些所謂的事業成就。
80後:如果到了適婚年齡,所有人都會異常關心的就是婚姻狀況。如果仍沒有男朋友,他們會說肯定是你眼光太高了,但轉臉就會說肯定是你性格有問題沒人肯要,如果你有穩定交往對象,他們會勸你早日結婚,順道說誰誰誰家小誰找了個如何不錯的老公,如何幸福。
70後:如果已經結婚了,就被關注製造下一代的問題。如果還沒有要孩子,無論你給出一個什麼樣的原因,他們都會執意認為不以生孩子為目的的婚姻要么你們夫妻之間早已貌合神離,要么就是某一方性無能。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馬上就會被問一堆有關孩子的問題。
代表性語言
1、你在班裡排第幾啊?你在年級排第幾啊?
2、一個月掙多少錢啊?爬到什麼職位了?你開的什麼車啊?買房了沒有?誰年薪多少,你這好像還是不行……
3、有對象了嗎?對方是做什麼工作的?對方收入怎么樣?買房了嗎?交往那么長時間了為什麼還不結婚?
4、你們家孩子像誰啊?是吃的母乳嗎?跟誰比較親啊?打算上什麼幼稚園?學外語了沒有?
現象解讀
越來越多的人在回家前就開始緊張,絞盡腦汁想“備考”方案,因為春節不僅僅是一個假期,也是一個年底大考試。出題人和閱卷人是七大姑八大姨和完全搞不清姓名的街坊鄰里,考試內容是自己這一年來的人生,考試方式是有重點的抽查面試,考試通不過的懲罰是異樣的眼神、囉里囉嗦的人生經驗之談、父母的失望和自我尊嚴的全面掃地。
專家建議下次若再有人頤指氣使地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堅持“我的人生我作主,偽關心者請退散”原則,通過反問對方的形式回應這種語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