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皸裂

手足皸裂

手足皸裂,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膚乾燥和裂紋,伴有疼痛,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手足皸裂既是一些皮膚病的伴隨症狀,也是一種獨立的皮膚病。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手足皸裂手足皸裂

手足皸裂是手、足部皮膚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皮膚乾燥和線狀裂隙的一種疾病。本病是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多見於老年人婦女。因經常受機械性或化學性物質的刺激,加之冬季氣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減少,皮膚乾燥,皮膚角質增厚,失去彈性,故當手足運動時極易發生皸裂。
本病中醫稱之為“手足皸裂”、“手足破裂”、“皸裂傷口”等,其病是因外感風寒,引起肌體氣機不調,血脈運行不暢,四肢末端經脈失養,漸枯漸槁變脆,反覆摩擦或牽引,乃至皸裂而成。
(一)主觀症狀可以幾乎無任何感覺到輕度刺痛或中度觸痛乃至灼痛,主要取決於皸裂的深度和範圍。
(二)客觀症狀根據皸裂的深淺程度,一般可分為三度:
一度:皮膚乾燥有龜裂,但僅達表皮,故無出血、疼痛等症狀。
二度:皮膚乾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輕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三度:皮膚乾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組織,常引起出血和觸痛或灼痛。
本病好發於皮膚角層厚或經常摩擦的部位,如指屈面、手掌、足跟、足跖外側等。

症狀體徵

檢查病損分布部位、形態、大小,有無堅韌之結節或斑塊,表面光滑或不平,是否呈蟹足樣向外周擴大,有無毛細血管擴張。

疾病病因

本病的發生與表皮增厚、乾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動有關。手足掌部皮膚無皮脂腺,角質層較厚,並在反覆活動中發生保護性增厚,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皸裂。但到冬季,氣候乾燥寒冷,汗腺分泌減少,又缺乏皮脂滋潤,再加上各種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皮較厚的皮膚變乾變脆,失去彈性,當局部活動或牽拉力較大時,即可將其拉破而產生皸裂。另外,某些皮膚病如魚鱗病手足癬凍瘡等均可在病理條件下發生皸裂。

內因

手足皮膚尤以掌跖皮膚有以下一些解剖生理特點,它們對發生皸裂有一定關係:
1.角層較厚,尤其在掌跖和足跟等部位特厚,因此易發生皸裂。
2.掌跖皮膚無毛囊皮脂腺,因此當冬季氣溫低和濕度較小時,缺乏皮脂保護的皮膚便容易發生皸裂。
3.以上因素,加之老年人、魚鱗病和角化症等情況,造成皮膚乾燥,角層更易增厚,在一些外界因素影響下便更易發病。

外因

1.物理性如乾燥、摩擦、外傷等可促使發病。
2.化學性酸、鹼、有機溶媒等將皮脂溶解,皮膚失去潤滑保護。
3.生物性如真菌等感染後使皮膚角化過度,失去原有的保護能力。
總之,手足皸裂的發生與局部皮膚的解剖生理學特點及多種外在因素有關,也與全身狀況有一定關係。手足解剖生理特點是手掌及足跟等處角質層極厚,可多達100餘層,角質細胞排列不規則.並且這些部位無毛囊和皮脂腺,就使局部皮膚水分的保持,皮脂對皮膚的濡潤受到一定限制,當外界各種因素影響時,容易發生皮膚皸裂。因此,人們在天氣十燥季節,尤其是冬天要在手足搽一些潤膚保濕的護膚品,以防止手足皸裂。外界不良因素影響是導致手足皮膚皸裂的重要原因。例如冬季氣候寒冷乾燥人們在室外作業受冷風刺激,又失於保護,皮膚變得乾燥粗糙;或手足經常過度摩擦皮膚乾燥增厚,彈性減低而出現皸裂。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過多接觸酸、鹼有機溶媒等,促使皮脂分解,失去潤滑保護作用,皮膚乾燥也會出現皸裂。另外手足癬患者由於真菌在皮膚中的寄生和破壞促使皮膚角化過度粗糙無汗容易出現皸裂。全身狀況包括生理性的皮膚老化,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魚鱗癬等使皮膚乾燥,當某些外在因素作用時.也容易發生皸裂。
本病好發於手掌、指尖、指屈面及足跟、足外緣等處因此這些部位應是重點保護對象。發病初起皮膚乾燥、角化增厚、皮紋明顯,沿皮紋出現裂口。嚴重者裂口可深達皮下,可有出血,自覺疼痛,以活動時更明顯。如有細菌侵入.可發生化膿性感染

診斷檢查

根據手足皸裂的客觀表現和主觀症狀,診斷並不困難。但有時需與下列手足疾病鑑別:需與良性皮膚腫瘤相鑑別。

1.手足癬
手足癬也可因瘙癢搔抓而引起裂口疼痛,但手足癬有下列特點:
①常局限一側掌或跖、指(趾)間,很少局限於足跟。
②原發損害為丘疹水皰
③常有癢感,甚少疼痛。有時常年發生皸裂,不一定冬重夏輕或夏季痊癒,反而有時夏季更趨嚴重。
④常與趾、指甲癬並發。
⑤常可在皮損處找到真菌。
應指出,有時手足皸裂可並發手足癬,兩病可互為因果。據調查,並發率達30%-85%。

2.手足濕疹
有時手足濕疹可因瘙癢搔抓而致裂隙疼痛,但濕疹如急性或亞急性時,原發損害的紅斑、丘疹、水皰等,多伴癢感。如為慢性,則常位於掌跖並累及手足背部,且多伴皮膚粗厚及癢感,故二者可鑑別。手足皸裂可與手足濕疹並存,並存率約1.4%。

3.魚鱗病
有時在魚鱗病基礎上更易並發手足皸裂,尤在寒冷季節魚鱗病加重時,兩病伴發率達24%~47%。

4.掌跖角化症
系一種先天性疾病,因角化過度易造成皸裂。但掌跖角化症不一定在冬秋季形成皸裂,有時可常年發病,兩病的伴發率為2.4%。

治療方案

一、對手足皸裂應防治結合,防重於治,否則一旦皸裂形成,治癒就較緩慢。防治措施包括:

①勞動後洗淨手足,冬季外用油脂保護,並注意保暖。
②對同時並存的手足癬、濕疹和魚鱗病等進行治療。

可選用的西藥
1、1%尿囊素乳膏是治療手足皸裂的一種比較理想的藥物,其作用有:水合(滋潤)、分解及去除角質;刺激上皮增生,縮短癒合時間;對皮膚有安撫麻醉作用,可減輕或解除疼痛。其療效明顯優於15%尿素軟膏及單純脂。愈裂貼膏是以尿囊素、白芨維A酸及苯丙咪唑摻人到普通氧化鋅橡皮膏中製成的硬膏劑型,其中2號(尿囊素0.4,白芨100.0)、3號(尿囊素0.4,維A酸0.2,苯丙咪唑1.0)對手足皸裂療效顯著。用藥前先用熱水浸泡患處,促使角質軟化;如角質過厚者,在浸泡後將增厚角質用刀片削薄,然後按皮損大小剪取大於皮損面積的愈裂貼膏敷貼,每2-3d更換1次或每日1次。
2、甘油搽劑外用可在3-7d內使手足皸裂治癒,處方:甘油60%,紅花油15%,青黛4%,香水1%和75%乙醇20%,將各藥混合調勻外搽,每日3次。
3、1%一20%尿素軟膏:外塗,用於去除厚積的角質層。
4、氧化鋅硬膏:貼上於皸裂外,以促進癒合。
5、5%水楊酸軟膏:外塗,一日3-4次至愈。
6、0.05%維生素甲酸軟青:外塗。
7、並發細菌感染時可塗擦抗菌素軟膏。
二、中醫認為手足皸裂是由於肌膚驟受寒冷風燥以致血脈阻滯、膚失濡養而造成。治療方法以濡養潤燥為宜。一般不需內服藥,如病情嚴重可適當予以養血潤膚方劑,經驗方:生地10g熟地10g天冬10g麥冬10g天花粉10g當歸10g黃芪12g升麻6g黃芩10g桃仁10g紅花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中成藥可選用八珍丸、人參養榮丸治療。

外治法:中成藥可選用愈裂利膚霜、潤肌膏、玉黃膏,紫草油等塗布患處。還可以自制愈裂膏療效較好取白及10g,廣丹20g香油50ml。將白及放人香麻油內,文火煎枯,去白及放入廣丹,熬至滴水成珠,去火冷卻,凝固成膏。用時將膏加熱熔化滴至裂口內,即可止痛,逐漸使裂隙平復。或取甘油60%、紅花油15%、青黛4%、香水1%.75%酒精20%將各藥混合調勻外搽,每日3次。

飲食療法:取肥羊肉500g.當歸30g.生薑15g。加調料烹製食用,連服2周。或用豬皮煨煮成厚膏狀,加適量紅糖或冰糖每次服50g,每日2次。還可以取桂圓肉黑芝麻各30g(炒熟細研末)阿膠250g。先將阿膠用黃酒浸軟並蒸化,加入桂圓肉、冰糖,直至糖化完停火。每次服20g,每日2次。
手足皸裂一症,防重於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洗手足時盡望避免用太多鹼性過強的肥皂、鹼水及其它洗滌劑。冬季常用溫水浸泡手足.浴後擦乾,除用護膚品保持皮膚儒潤,井要注意保暖。在容易引起職業性手足皸裂的環境中工作時應加強勞動保護減少患病的可能性。同時患在手足癬,濕疹等疾病者要積極予以相應的治療。裂口處腫痛厲害,甚至周身淋巴結也疼痛者不能作一般皸裂症自療須加服消炎藥,局部搽百多邦或多維邦等消炎藥膏之類。
另外,易發生於手足皸裂的患者在乾燥寒冷的季節宜多吃油脂。病程較長或年老患者應該增加營養,滋補氣血適當多吃一些豬肝、豬皮、羊肉、阿膠、魚肝油丸之類食品也十分必要。

手足皸裂疾病預防
可選用的中成藥

(1)紫歸治裂膏:外用,洗淨患處,用溫熱水浸泡,使局部變軟後揩乾,再將膏藥貼於患處,每2-3天換藥一次。

(2)生肌玉紅膏:外用,清洗瘡面後塗敷本品,一日1次。

(3)象皮生肌膏:外用,塗患處,每日塗藥1-2次,每次塗藥厚度約為1-2mm。

(4)養血榮筋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疾病驗方
1、白芨30克,大簧0克,冰片3克,共研為細粉,混合備用.同時加少許蜂蜜,調成糊狀,外塗患處,每日3次.一般用藥2-3天即可見效.5-8天即可痊癒.

2、正紅花油20毫升,甘油60毫升,75%酒精20毫升,3者混合攪勻,裝瓶備用.使用時取藥液塗抹患處,每日3次.一般患者經3-10天可痊癒,重者需10-20天治癒。

疾病預防

1、手足皸裂是老年人冬季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在乾燥寒冷的季節宜多吃油脂。
2、病程較長或年老患者應該增加營養,適當多吃一些豬肝、豬皮、羊肉、阿膠、魚肝油丸之類食品。
3、由於冬季氣候寒冷乾燥,老年人出汗較少,皮膚易乾裂起皺,因此應特別注意手和足部的防寒保暖,經常用溫熱水泡洗,外搽一些油脂性的護膚品,以免發生凍瘡而加劇手足皸裂。
4、平時生活中還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這樣就可預防手足皸裂的發生。

生活保健

1、生活中要注意洗手足時避免用太多鹼性過強的肥皂、鹼水及其它洗滌劑。
2、冬季常用溫水浸泡手足,浴後擦乾,除用護膚品保持皮膚儒潤,並要注意保暖。
3、在容易引起職業性手足皸裂的環境中工作時,應加強勞動保護減少患病的可能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