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因
1.在臨床又裂紋性濕疹又稱為皮脂性濕疹。病因:主要因皮膚水分脫失,皮脂分泌減少,乾燥,表皮及角質層又細裂紋,皮膚呈淡紅色,裂紋處更明顯,如碎瓦 。可發生身體多處,但多見於四肢,特別是老年人的脛前部。此病 多見於冬季,空氣乾燥,皮脂分泌減少,加 之熱水燙洗過勤而誘發。
2.手部濕疹
皮損呈亞急性或慢性濕疹表現,多發生於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狀皮損,至慢性時有侵潤肥厚,因手指活動而有皸裂。手部濕疹亦可發生於掌側,具有局限性,但邊緣可不甚明顯,多粗慥有小丘皰疹及侵潤肥厚,冬季常發生皸裂。因手部常接觸外界物質故病情多變。
臨床表現
皸裂性濕疹主要發生於掌跖部位,也可發生於手指背及指端掌面,以手掌最為常見,皮損常為局限性,主要表現為浸潤、肥厚、乾燥、粗糙,冬季常發生皸裂。自覺症狀主要表現為瘙癢,發生皸裂時可出現疼痛,影響活動。皮損可對稱分布,也可單發。
一般治療
1.避免過度燙洗和接觸洗滌用品,減少暴力搔抓。
2.外用洋甘菊蘊肌霜,內含洋甘菊、地膚子等純中藥,1日3次。
治療方式
西醫治療
對皸裂明顯的患者,也可在晚上睡覺前外塗魚肝油軟膏後用塑膠薄膜封包,以達到軟化皮膚、減輕皸裂的目的。此外,臨床上常用的外用藥還有中藥類軟膏如複方蛇脂軟膏等。
對皮損局限,肥厚明顯的皮損,若內外用藥治療效果不佳,也可套用同位素磷或鍶敷貼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1:藥酒療法
處方: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藥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濕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鐘。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藥1-3周,治癒率達100%
2:非藥物療法
品名:馬鈴薯100克
用法:洗淨,去皮,磨成泥狀,貼敷患處0.5厘米厚,紗布包紮,日換3次。
療效:敷藥7天,治癒率達100%。對滲透性濕疹效果尤佳。
疾病護理
應特別注意手的防寒保暖,經常用溫熱水泡洗,外搽一些油脂性的護膚品,以免發生凍瘡而加劇手足皸裂。冬季常用溫水浸泡手足,浴後擦乾,除用護膚品保持皮膚儒潤。
在容易引起職業性手足皸裂的環境中工作時,應加強勞動保護減少患病的可能性。
皸裂預防篇
中藥預防方劑皸裂一般發於冬季和春季,因為冬春季節天氣寒冷,多風,皮膚易乾燥、變厚,失去彈性,甚至牽拉時會出現裂口、出血,而且暴露的部位為多發區。
預防皸裂的方法可在洗手、腳時少用鹼性過強的肥皂,每次洗手或腳後,要立即用毛巾擦淨水滴,並在好發部位擦些凡士林、植物油或用一份蜂蜜、二份水調均勻後塗抹。病情較輕者,可在睡前用熱水浸泡後,局部塗一層雪花膏或30%的甘油。裂口較大者,可用醫用膠布貼敷,幾天后即可癒合,此法簡單有效,惟一不足是易復發。
預防 皸裂也可用中藥白芨打粉,調香麻油塗擦,每天1~2次;還可用中藥苦楝子肉加溫開水洗患處;如患化膿感染時,局部用熱鹽水洗淨後敷用10%硼酸軟膏或5%白降汞軟膏即可。
蘆薈可消炎、止痛、生肌, 蘆薈葉片去除外面綠皮後治療皸裂也很有效,方法是用裡面的白色膠狀物敷在傷口上面,貼上膠布,每天1次,1~2天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