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
憲宗是古代封建皇帝的一種廟號,有唐憲宗,元憲宗,明憲宗,清憲宗。
元憲宗
蒙哥(1209-1259),元憲宗。成吉思汗孫、托雷長子。1251-1259年在位。即位前曾參加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俄羅斯等地。1251年,被拔都擁立為大汗。即位後,以忙哥撒兒為斷事官;以孛魯合掌宣發號令、朝覲貢獻及內外聞奏諸事;以海雲掌佛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闊闊術等掌帑藏;孛蘭合剌孫掌斡脫;阿忽察掌祭祀、醫巫、卜筮;以只兒斡帶掌傳驛所需;以孛魯合掌必?赤寫發宣詔及諸色目官職。公元1253年 (元憲宗三年) 蒙古軍攻入大理,段興智東逃善闡,高太樣被斬。 公元1255年 (元憲宗五年) 蒙古軍平定雲南全境,赦段興智,封“摩河羅峻”。仍管原八府。
平息窩闊台孫失烈門、腦忽、忽禿黑三王之亂,處決了坐誘諸王為亂者七十餘人,把反對派的諸王、諸皇后分遷到各地,貴由的海迷失哈敦(皇后)和失烈門的母親合答合赤被處死。針對窩闊台以來汗廷重臣和諸王貴族以權謀私情況,蒙哥大汗對中央政府的官吏規定了嚴格的紀律,禁止中央政府官吏勾結商人放高利貸,不準他們貪污受賄,也不允許他們直接逮捕人;既不允許官吏私設公堂,魚肉百姓,又要求他們對了解到的案情及時上報大汗,將刑法大權收歸中央政府和大汗。為了加強法治,根除諸王、官吏特權,頒布詔書:凡朝廷及諸王濫發牌印、詔旨、宣令盡收之;諸王馳驛,只許乘三匹馬,遠行者不得超過四匹;諸王不得擅招民戶;諸官屬不得以朝覲為名賦斂民財;民糧遠輸者,許於近倉輸之。停止了由一千五百人修建哈剌和林的工程。設定燕京等處行尚書省、別失八里等處行尚書省、阿姆河等處行尚書省等三個行省,分別由牙剌瓦赤、賽典赤、訥懷三人主事。1252年,命其弟忽必烈經甘肅、四川至雲南,從背後攻打南宋。次年,忽必烈滅大理,招降吐蕃,占領了雲南和西藏。同年,令其弟旭烈兀西征,滅木剌夷、阿拉伯帝國。為一舉消滅南宋,1258年命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大將兀良合台攻潭州(今湖南長沙),親率大軍入四川。次年七月,在合州(今重慶合川)釣魚城戰鬥中一說中流矢致死,一說城下病死。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九年。"帝剛明雄毅,沉斷而寡言,不樂燕飲,不好侈靡……太宗朝,群臣擅權,政出多門。至是,凡有詔旨,帝必親起草,更易數四,然後行之"(《元史·憲宗本紀》)。蒙哥汗挽救了將要崩潰的大蒙古國。
唐憲宗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後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大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
位以後,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憲宗最主要的功績是改變了對藩鎮的姑息政策。元和元年(806),憲宗剛剛即位,西川節度使劉辟就進行叛亂。憲宗派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等率軍前往討伐。劉辟屢戰屢敗,最後徹底潰敗被俘,被送到長安斬首。
明憲宗
明憲宗朱見深(公元1447年—公元1487年),原名朱見浚,明朝第八位皇帝,公元1464年—公元1487年在位,年號成化,父親明英宗朱祁鎮,母親周貴妃,死後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簡稱純皇帝),廟號憲宗。
憲宗朱見深,初名朱見浚。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英宗朱祁鎮在與蒙古瓦剌部的交戰中被俘。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鈺繼承皇位。他被立為太子。但是,當他的叔父逐漸牢固地控制了政權之後,就改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廢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為沂王。在他11歲時,父親朱祁鎮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為了太子。這一年,他改名朱見深。天順八年(1464年),18歲的朱見深繼承了父親的皇位,開始了他23年的統治,年號成化。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富有激情,喜歡冒險。他的性格安靜、謹慎、寬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現在他對他的叔父景帝的態度上。成化三年(1467年),一個名叫黎淳的官員請求追查當初廢除他太子之事,憲宗批答說:“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所以,清朝人修《明史》,說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終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廣西的瑤族叛亂、荊襄鄖陽山區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較平穩。所以,明朝人稱成化、弘治為太平盛世。其實,正如歷史學家孟森所言,成化時期朝政極其穢亂。只是因為祖宗積下的財富甚多,還不至於擾民,所以尚能稱作太平。據說,朱見深說話有嚴重的口吃,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記載說,憲宗每次上朝,如果準許大臣所奏之事,只說一個“是”字,以免出醜。因此影響了與大臣面對面地交流,也使他不願意上朝理政。這樣,很多事情需要通過身邊寵幸的人傳達旨意,也使他們有了干預朝政的可能。具體而言,成化一朝朝政的混亂,多半是因為憲宗對貴妃萬氏、宦官汪直和梁芳的寵信所致;而朱見深所倡行之皇莊、傳奉官、西廠,亦是極大的弊政。
清憲宗
溥儀(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關後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國清朝的末代皇帝。公元1908年—公元1912年在位,年號宣統。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醇親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鹹豐帝之弟醇賢親王)之孫、祖母為奕譞側福晉劉佳氏,載灃(第二代醇親王)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溥儀的伯父)死後繼位,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後經日本帝國扶持建立偽滿洲國當皇帝,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日本人的一個傀儡和侵略中國的工具。抗戰結束後被判決有期徒刑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獲釋並經過改造成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火葬後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