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漢武帝元狩二年後,開河西,列四郡。
漢宣帝地節三年,於縣境置武威郡媼圍縣,縣治在今之吊溝古城,為景泰立縣之始,自此景泰縣。
東漢其取“媼圍”二字為名。
唐朝廣德、大中年間為土蕃控制。
宋朝隸屬西夏;明朝萬曆年間被韃靼所據。
清乾隆四年,在屬地今壽鹿山腳下的寬溝村設縣丞一員,負責管理地方事務。
乾隆二十二年,將寬溝縣丞移駐“紅水堡”,設分縣,取其堡名而稱“紅水”分縣。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景泰境地復歸明朝版圖,境內築堡設防,廣布耕屯,至今留有“教場”、“營盤台”、“派馬場”等地名。
明代對景泰的苦心經營,原因在於“其地介戎夏”,為要扼咽喉,東軛蘆靖,西達莊涼,南接皋蘭,北控沙磧,具有“隴右雄鎮之一”的戰略地位。
1949年9月12日,景泰解放,揭開了景泰歷史的新篇章,鏇即誕生了景泰縣人民政府,屬武威專區。
1955年底,景泰縣劃歸定西專區管轄。
1958年4月4日,撤景泰縣,所屬全部併入皋蘭縣。
195812月20日,撤皋蘭縣,將該縣所屬全部劃歸白銀市。
1961年11月15日,恢復景泰縣,屬白銀市。
1963年10月,景泰縣從白銀市劃出,屬武威專區。
1985年8月,景泰縣又歸屬白銀市,至今。
行政區劃
2012年,景泰縣轄7個鎮、5個鄉:一條山鎮、蘆陽鎮、上沙沃鎮、喜泉鎮、草窩灘鎮、漫水灘鎮、紅水鎮、中泉鄉、正路鄉、寺灘鄉、五佛鄉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景泰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東臨黃河,西接武威,南鄰白銀、蘭州,北依寧夏、內蒙古,地處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為河西走廊東端門戶。景泰縣總面積5483平方公里。
地貌
景泰縣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山巒丘陵約占全縣面積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
氣候
景泰縣屬溫帶乾旱型大陸氣候。每年日照時數為2652小時,日照百分率60%,太陽年平均輻射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年≥0℃的活動積溫3614.8℃,≥10℃的有效積溫3038℃,無霜期191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2012年,景泰縣石膏儲量達3.85億噸,居全國第二,石灰石8億多噸,煤3.8億噸,石英石2000多萬噸,銅200多萬噸,此外,金、銀、錳、墨玉、陶土、蛇紋岩也有一定分布,地方工業主要有水泥、矽鐵、麥芽、飼草料、石膏粉、煤炭六大行業。灌溉條件優越,景泰縣境內有“中華之最”景電高揚程大型提灌工程兩處,總裝機容量24.56萬千瓦,提水量28.6立方米/秒。
生物資源
2012年,景泰縣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等。
2012年,景泰縣家獸有羊、豬、雞、牛等。
2012年,景泰縣水果有酥梨、西甜瓜、杏、大板、瓜籽等。
經濟概況
綜合

第一產業
2011年,景泰縣農作物總播面積54.59萬畝,糧食總產量14.7萬噸。沙漠洋芋、制種玉米等特色農作物種植面積突破20萬畝。枸杞、紅棗、優質梨等經濟林果達到15.2萬畝,年產果品7萬多噸,產值近2.3億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0.63萬畝,小麥創高產示範面積2萬畝。各類規模養殖達到355個,羊、豬、雞、牛飼養量分別達到90.32萬隻、24.92萬頭、76.01萬隻和3949頭,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5萬噸、1291噸和5600噸。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76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0%。森林覆蓋率達到12.6%。
第二產業
2007年,景泰縣完成工業增加值6.57億元,同比2006年增長32.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57億元,同比2006年增長44.5%,工業經濟完成稅收4684萬元,同比2006年增長39%,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6.6%上升到28.9%,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為10.04噸標準煤,較上年降低4.64%,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降低6.5%,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0.7%。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2年,景泰縣開發建設城區住宅125萬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13.4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舊房57萬平方米。景泰縣累計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萬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景泰縣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9.4萬人,發放各類保障資金累計2.33億元,建成縣社會福利院。新型合作醫療累計補償5.8萬人,6916.5萬元。景泰縣級財力對民生事業的投入占總支出的70%以上。
科技事業
2011年,景泰縣獲得專利授權41項,成功創建為“全國科普示範縣”。
教育事業
2011年,景泰縣投資12.6億元,新建改造校舍8.8萬平方米。景泰縣一幼晉升為“省級示範性幼稚園”,景泰縣一中創建為“市級示範性高中”,景泰縣職專躋身“國家級重點中專”。景泰縣創建市級學校13所,成立“景泰縣第五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景泰縣建成景泰影劇院、博物館、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35個“農村書屋”、52個村體育場等一批文體設施。農村衛星電視“村村通”、廣播進百村工程惠及3萬農戶11.8萬民眾,城區有線電視覆蓋率達100%。[4]
政治體制
姓名 | 職位 |
陳其勇 |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
肖進銀 | 副縣長 |
周育潔 | 副縣長 |
滕澤亮 | 副縣長 |
陳永紅 | 副縣長 |
賈汝明 | 副縣長 |
王寶珠 | 副縣長 |
風景名勝
大敦煌影視城
大敦煌影視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石林到龜城,總投資1000多萬元,占地622畝,景點有塔林、牌坊和明清一條街等,主體建築有福龍商號、怡春園、古藝齋。雙龍寺

五佛沿寺
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於北魏,唐、宋、明、清時續修過。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內兩旁有小佛千尊,俗稱千佛寺。黃河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