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熱病耗傷心陰所致。又稱心血虛。症見心悸,心煩,失眠,易驚,健忘等;甚則可見盜汗,低熱,五心煩熱,口乾等症;舌紅少津,脈細數或促。治宜養心安神。症狀
心陰虛症常見於心悸、怔忡、虛勞、不寐等病證中。在心悸、怔忡病證中出現心陰虛證,表現為心中動悸不安、胸悶不舒、虛煩失眠多夢、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細數,甚至出現心中動悸不能自主、惕惕若驚、心痛陣作、五心煩熱、盜汗自汗、脈結代。虛勞病中出現心陰虛證,表現為心悸煩躁、氣短乏力、口乾、舌淡、脈細數無力。不寐病中出現心陰虛證,表現為心悸、五心煩熱、不易入睡、舌紅、脈數 。
鑑別
相似證候的辨別
同心氣虛、心陽虛一樣,有了心的定位症狀,如心悸怔仲,便可以認定心臟功能異常,可與其他臟腑區別開來,不同臟腑均有各自的定位症狀。心血虛、心陰虛證的定位症狀多見以下幾種: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這組症狀在心的陰血虛方面比較多見。如果舌紅、升火、脈細數,或有盜汗測可辨為心陰虛。缺少紅、赤、熱、汗的症狀,或見有脈細、舌淡、面色不華,則可辨為心血虛。
辨證注意點
有心的定位症狀,再加上陰虛或血虛症狀,單純的心陰虛,心血虛辨證不難作出。心的定位症狀除去心悸、怔仲,還有神:失眠、多夢、神誌異常;心所在部位:胸悶、胸痛;汗:盜汗,大汗;舌:舌體運動及色澤變化等。但是常見的,比較肯定的,是前面幾項。胸、汗、舌的變化,也可由其他臟腑所引起。治療
治療法則
滋養心陰。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⒈基本方藥:生地15克、玉竹10克、丹參10克、玄參1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遠志10克、柏子仁10克、酸棗仁12克。本方適用於心陰虛損,兼見心氣不足者。⑵硃砂安神丸加味:生地12克、當歸10克、黃連6克、朱麥冬10克、柏子仁10克、酸棗仁12克、百合15克、蓮子心10克、甘草6克。本方適用於心陰不足,兼有火旺者。
上藥濃煎,煮取200~300毫升,每日1劑,溫服,每日3次。
⒉加減變化:若心火偏旺,症見口瘡頻發,少寐心煩者,在基本方⑵中加黃柏10克、砂仁6克、梔子10克、黃連6克清心泄熱。若兼氣虛明顯,症見神疲乏力,氣短自汗者在基本方⑴中加黃精15克、太子參30克益氣養陰;伴見腎陰虧損,症見腰痠耳鳴,口乾咽燥者,加何首烏15克、女貞子12克、鱉甲15克、枸杞15克滋養腎陰以濟心陰。兼見血虛證見面色少華,頭暈目眩,唇舌色淡者在基本方⑴中加熟地10克、阿膠珠12克、白芍10克以滋養陰血;若見心悸不寧,夜難入寐者酌加龍齒15克、夜交藤18克、合歡皮10克以養心安神;若神情焦慮,煩擾不安者可酌加珍珠母24克、琥珀6克以鎮靜安神。若兼見盜汗嚴重者在基本方⑵中酌加丹皮10克、地骨皮12克清退虛熱,加浮小麥20克、糯稻根15克收斂止汗。
(二)外敷藥物:心陰虛導致血脈運行不暢,出現厥心痛時,可用膏藥外貼,以急則治標止痛。1.心氣虛、心血虛證治中外敷藥物均可選用,詳參心氣虛、心血虛證外敷藥物內容。
⒉藥用:丹參、當歸、川芎、紅花、乳香、沒藥、公丁香、降香等研為粗末,以95%酒精浸製成流浸膏,加樟腦、冰片、二甲苯麝香、苯海拉明、橡膠、羊毛脂等搗製成硬膏,並塗於布面即可。敷貼於內關、膻中(或心俞)間隔6~12小時後行第二次貼膏,換膏時,先用熱毛巾輕擦局部皮膚,1~2小時後再貼藥,一周為一療程。
(三)飲食療法
⒈一般飲食宜忌可參閱前述病證。水證雖屬陰虛,常兼有虛火一面,因此,飲食宜以高蛋白飲食,既富營養,又易消化。適當多食甘涼一類鮮果和蔬菜,切切忌食辛辣化火之食物,以免動火耗陰,加重病情。
⒉食療方:⑴芝麻粥:將黑芝麻適量,淘洗乾淨,曬乾後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粳米60克煮粥。作點心或晚餐服食。本粥有潤五臟,填骨髓,補氣虛的作用,對心陰虧損,形體贏瘦者服之頗宜。⑵荷葉粥:將新鮮荷葉一張,洗淨煎湯,再將荷葉湯同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粥,作早晚餐,溫熱服食,對本證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四)心理療法:心陰虛多為久病所致,有些症狀可以反覆發作,故應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勸導病人要情志舒暢,條達,不要抑鬱憂傷,或情緒波動大大,對疾病不要過度緊張,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特別要注意喜、怒、憂、思等精神刺激。有關一般心理療法可參閱前述疾病。
(五)氣霧療法:由於心血虛而致"厥心痛"或"真心痛"時,可用熱證氣霧劑(丹皮、川穹、冰片),在舌下黏膜處,噴射1-2次,3分鐘內多數可止痛。
施治要點
(一)在思慮過度,耗傷心陰時可致心火獨亢,引動肝腎相火內擾,病人可遺泄頻作,耗傷腎陰,亦可心煩易怒,肝膽火旺,因此單純用滋養心陰法效果不顯時,要注意清肝滋腎,平伏相火,適當選用黃連、石蓮子清心火,知母、黃柏瀉腎火,黃芩、桅子平肝火。可提高治療本證的療效。(二)在心陰虧耗的病人中,常見促脈,多責之心陰虧損,虛火偏旺,治宣清養心陰,這即是"促脈惟將火病醫"。但臨床常見促脈而伴見四肢浮腫,動輒氣短,形寒舌淡,此時促脈不可作熱病治療。當辨為心氣、心陽虛弱,而用益氣溫陽之劑,這時對促脈的治療即所謂"實宜涼泄虛溫補"。據我們觀察,臨床上促脈所見的伴隨症狀,還可見到寒熱夾雜,陰陽互損之候,病機上的矛盾,使治療頗為棘手,這時常以附子配川連,或附子配麥冬、生地同用,可取得較好療效。
(三)老年人的心陰不足,用藥常虛不受補,補之失當,則易助邪,所以味厚、粘膩等大補之品往往不相宜。只宜清補、平補、緩補、調補為佳。要達到補不助邪,補之能受,方為恰當。藥物可選用黃精、玉竹、麥冬、北五味、沙參、元參、何首烏、生地等;若嫌滋膩,適當加砂仁、白蔻仁、橘紅等和胃之品以監之。
注意事項
⒈本證常因陰虛內熱,消灼津液,在厥心痛、真心痛等發作期中,要特別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時用力過猛造成心氣暴脫而發生淬死。⒉心陰虛損病人,常因虛熱內擾而煩躁不寧,因此,病房要求環境幽靜,避免大聲喧鬧,房間的空氣不宜過乾燥,要保持一定濕潤為好。
⒊在厥心病或真心痛發作時,多在夜間較頻,或症狀加重。此時,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病房,可將病人床頭墊高,以減少靜脈回流從而減輕心臟負凰常可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日常飲食
陰虛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⒈鴨肉:能滋陰養胃。《本草匯》:“滋陰除蒸”。《隨息居飲食譜》:“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民間也認為鴨是最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宜食之。
⒉豬肉皮:豬肉有滋陰和潤燥的作用。清代醫家王孟英說:“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止消渴。”《本草備要》:“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精液,澤皮膚。”所以適宜陰虛體質者,豬皮效果更好。
⒊雞蛋:不僅能益氣養血,而且無論雞蛋白或雞蛋黃,均有滋陰潤燥的作用。雞蛋被醫學界認為是很好的蛋白質食品,其中卵白蛋白、卵球蛋白和卵黃磷蛋白,是很完全的蛋白質。凡陰虛之人食之頗宜,尤其是雞蛋同大豆一起食用,如民間習慣用雞蛋與豆漿同食,更有益處。
⒋牛奶:具有滋陰養液、生津潤燥的功效。歷代醫家對牛奶的滋陰作用頗多讚譽,或稱牛奶“潤肌止渴”,“潤皮膚”,“潤大腸”,或曰“滋潤五臟”,“滋潤補液”。凡體質屬陰虛者,宜常食之,裨益頗多。
⒌甲魚:有滋陰涼血作用,為清補佳品,對陰虛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備要》:“涼血滋陰”。《隨息居飲食譜》認為甲魚“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所以,甲魚對陰虛血熱或陰虛火旺、虛勞骨蒸者,更為適宜。甲魚的背殼,又稱鱉甲,也有滋陰補血作用,陰虛之人食之亦宜。 龜肉:性平,味甘鹹,能滋陰補血,故陰虛者宜食之。《醫林纂要》:“治骨蒸勞熱,陰虛血熱之症”。由烏龜殼加工而成的龜板或龜板膠,同樣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陰虛之人也宜服食。
⒍干貝:又稱江珧柱、馬甲柱,為一種海鮮食品。性平,味甘鹹,能滋陰補腎。《本草求真》:“滋真陰”。《本草從新》:“療消渴”。干貝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屬高蛋白食品,故陰虛之人宜常用干貝燉湯,最為有益。
⒎冬蟲夏草:研究發現冬蟲草性質平和,不寒不熱,又補腎養肝,適合肝腎陰虛的人士食用。凡心陰虛者選用天然胺基酸含量較高的福臨門冬蟲夏草4克配合肉類如豬瘦肉、雞肉或鴨肉等共燉,連續服用一個月大部分心陰虛者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⒏海參:有滋陰、補血、益精、潤燥的作用。《藥性考》:“降火滋腎”。《食物宜忌》:“海參補腎精,益髓”。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潤燥”。海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大能補益,又能滋陰,陰虛體質宜常食之。
⒐蛤蜊:能滋陰、化痰、軟堅。古代醫家認為“蛤蜊功同蚌蜆,滋陰明目”。明·繆希雍曾經指出:“蛤蜊其性滋潤而助津液,故能潤五臟,止消渴,開胃也。”可見陰虛體質或陰虛病人,包括糖尿病、乾燥綜合症、結核病以及腫瘤病等,食之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