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詞介紹
廣府話(Standard Cantonese)又稱廣州話,有廣義和狹義,廣義可指廣東、廣西一帶的語系(包括廣東的客家話及潮汕話),又稱為“廣東話”或“粵語”,屬於漢藏語系的一種;狹義指以廣州方言為代表的粵海片廣東話即廣州市、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區流通之粵語,是一種方言,又稱為“省城話”、“白話”,也同時稱“廣東話”或“粵語”。
廣府話是語言學上粵語的代表、標準音。
通行地區
主要通行在西江—珠江流域由廣信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東省的廣州地區、佛山地區、粵北地區(清遠地區、韶關地區)、肇慶地區、中山、珠海、深圳等市,和廣西梧州地區、賀州地區部份縣市、海南省儋州市部份地區,香港、澳門及汕尾市部份地區。
發展歷史
三國時期,東吳政權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原南越國的首府番禺。番禺是兩千多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其周圍的珠江三角洲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發展農業和商品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因而逐步成為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廣信到番禺便成為粵語通行的主要區域。這一帶的粵語通常稱為“廣府話”。

由於廣信地處桂江、賀江與西江匯合之處,扼西江之要衝,沿江向東可抵番禺,溯江向西可抵交趾,向南則可通過北流江、南江等支流抵達鬱林合浦諸郡,在以水路為主的年代是個交通樞紐。粵語在這一帶形成之後,便憑藉江河而向東、西、南擴展,因此形成了“沿江分布”格局。具體可按流域分為六個次方言區:
1. 西江—珠江流域由廣信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西梧州、賀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三國時期,東吳政權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原南越國的首府番禺。番禺是兩千多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其周圍的珠江三角洲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發展農業和商品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因而逐步成為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廣信到番禺便成為粵語通行的主要區域。這一帶的粵語通常稱為“廣府話”。
2. 潯江—鬱江流域由廣信溯西江、潯江、鬱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交趾郡也是漢族移民較早定居的地方,因而這一帶很早就有粵語傳入。這一帶的粵語次方言跟廣府話接近,可以互相通話。
3. 北流江—南流江流域 由廣信溯北流江而上,經南流江到合浦郡,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三市及其所屬各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地處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成為最早的始發港之一,這一帶成為嶺南早期的商貿要道。隨著商貿發展,粵語逐漸通行。這一帶的粵語保存古漢語音韻較多,跟封開一帶的粵語較為接近。
4. 南江—鑒江流域 由廣信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鑒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湛江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市)。這條通道一直通向雷州半島南端的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徐聞,因此也是一條商貿要道。鑒江流域古屬高涼郡,在南梁、南陳及隋三朝,當地俚人首領冼夫人與太守馮寶共諧連理,奉行漢俚和睦的政策,使漢族移民文化和百越土著文化逐步融合,由廣信傳入的粵語也就逐步在這一帶通行。這一帶的粵語吸收了當地土著語言的一些因素,但總的來看,語音與廣府話差異不大,可以相互通話。
以上四個次方言區,都從廣信出發,通過水路擴展而形成,其音系也就保持著較大程度的一致性。以下兩個次方言區情況就有所不同。
5. 漠陽江流域包括廣東陽江市及其所屬陽東、陽西、陽春。其粵語次方言通常稱為“兩陽話”,聲韻母系統跟鑒江流域差不多,有人將它們劃為一個“片”(高陽片)。其實,這兩種次方言在聲韻調組合上有明顯的差異,互相之間難以通話。
6. 潭江流域 包括廣東江門市及其所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這四個市(區)歷史上稱為“四邑”,其粵語次方言也就稱為“四邑話”。通行四邑話的還有鶴山以及珠海市斗門區。四邑地區距離廣州並不遠,四邑話卻是粵語系統中跟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與西江在水路上並不相通。這一事實有力地證明,早期粵語的中心不在廣州而在廣信。
主要特點

這表現在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在語音方面,廣府話保留許多古老發音,例如廣府話中“我”和“餓”兩字有舌根鼻音聲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發音)。在聲調方面,廣府話完整保留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格局,而且還從陰入中衍生出一個中入調,是保留古漢語入聲最為完整的語言。粵語包含-p、-t、-k、-n、-m、-ng六種韻尾,沒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捲舌音、兒化、輕聲等現象(這些北方方言特徵都是在中古以後發展形成的,廣府話並沒有跟隨北方方言發生這些變化)。在辭彙方面,廣府話保留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在北方方言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如廣府話中“粘”說“黐”,用“差人”來表示“警員”等等。廣府話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例如廣州話常於句末的語氣助詞“忌”(現常常被寫作“慨”),見《詩經•國風•鄭風•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爐”(吃火鍋),“碥爐”為一種古炊具;“牙煙”(即“崖煙”,意危險,古文中原意為“懸崖邊的炊煙”,就是說“懸崖邊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險了);“濿淅”(現廣府話中意為“遇到麻煩”、“麻煩”;來源於古書中形容衣衫盡濕在水中行走的聲音——想像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難發現廣府話詞生動)等詞。在語法方面,修飾成分後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親昵、“公雞”倒置成“雞公”等等,這些都是古漢語特徵的遺留。
保留較多古南越語底層成分
古代南遷到嶺南地區的漢人與“南越族”土著長期雜居,彼此間語言、文化、習俗等各方面不自覺地相互滲透。廣府話既有古漢語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語成分,正是兩個民族相互融合的結果。現代廣府話中也仍然含有許多古代“南越語”的成分,主要表現在辭彙方面。如在廣府話中“呢”表示“這”,“唔”表示 “不”,“蝦”表示“欺負”,“邊”表示“哪”等等。這都是“古越語”底層詞的遺留。古越語底層在廣府話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則廣府話會嚴重“殘廢”,無法正常實現表達和溝通的語言功能。
吸收了較多的外來詞
廣府話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近數十年來,香港廣府話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的廣府地區。這些外來詞很多是國語沒有吸收的,如“士多”,國語中說“商店”;有的是國語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國語中的“沙拉”在廣府話中譯為“沙拉”;不少外國人名在廣府話中的譯法,亦與國語存在很大差別,如現任美國總統Bush在國語中翻譯成“布希”,香港人則把它翻譯成“布希”,廣府話譯法與英文的發音更為相似。從1980年代開始,不少廣府話外來詞隨著香港、珠三角等等廣府居民和內地交流更加頻繁,漸漸進入了國語,例如“巴士”、“貼士”等等。有時,這些詞被國語吸收的時候發生失真,如廣府話“搭的”(“搭的士”的簡稱)被國語當作“打的”吸收。
香港廣府話口語中還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資料夾”通常用 file(讀若“fai-lo”,有文具店會寫成“快勞”);警員或老師稱作“阿sir”(女警叫“Madam”、女老師叫“Miss”),工作加班稱為 “開OT”(源自英語Over-time)等等。雖然不少英文發音會翻譯成漢字,但香港人不時會直接以英文字表達字詞,如“感覺”用feel代替,也沒有相關漢字表述該讀音。值得注意是,為遷就廣府話的節奏,feel往往會讀成few,失去L尾聲。這種中英夾雜的地道用法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在廣東省廣府地區中也在逐漸增多。
擁有大量特有辭彙
廣府話在變化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出現許許多多特有的辭彙,這些辭彙有的沿用至今,成為廣府話的另一特色。日常用語中廣府話不同於國語的辭彙可多達50%以上。在科學技術領域兩者不同的辭彙比較低,小於10%。
獨特的句式和語法
廣府話語法中有許多修飾成分倒置現象,此外還有許多很特殊的句式。例如國語中“怪不得”;在廣府話中作“唔怪之得”。又如國語中“我先走了”;廣府話中為“我行先啦”等等。
發音系統較複雜
廣府話有相當複雜的聲調系統,這與國語(官話方言)差別非常大。在廣府話中相當完整地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而且還由陰入、陽入分化出中入。標準廣府話有九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關於廣府話的發音和拼寫,詳見廣府話羅馬化方案(廣府話拼音或廣府話羅馬字)。
廣府話的書寫系統
現代廣府話在正式場合里普遍採用二十世紀初興起的現代漢語白話文書寫系統,其語法、辭彙跟國語書面語大致相同。這種白話文的語法、辭彙和用語與廣府話有較大的差別,不過人們似乎已經基本上習慣了這種差異,不覺有大的不便。但當人們用廣府話讀這種白話文的時候,一般是不會完全按照字面來讀的。朗讀者會習慣上根據廣府方言語法、辭彙及用語對字面文句進行調整,用廣府話複述出來。大眾媒體為貼近民眾,不時會加入大量廣東用語。部分雜誌會採用另外一套廣府話自己的白話文書寫系統,大量按照廣府話語法及用語書寫,不懂粵語的中文使用者是難以理解這種廣府方言白話文的。報紙則會採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國語白話文書寫,但在對話和引言中,會使用廣府方言白話文書寫廣東話對白,令文章更為生動,並避免在翻譯成漢語白話文時出現失真。
因廣府方言白話文書寫會用到大量廣府話獨有的廣府字,在Big5系統(由台灣公司建立的繁文系統)的計算機中沒有收錄這些字,書寫廣府話尤為不便。香港政府早年曾推出一個香港增補字元集 HKSCS,收錄了擴增粵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慨”、“攞”、“揸”、“嘢”、“冚”等等。在最新一版的增補字元集中,進一步收錄了一些所謂的“粗口字”。此做法備受質疑,因為粗口乃社會的一般禁忌。但談到學術層面,始終“粗口”不被普遍認同。香港政府方面則表示收錄“粗口字”乃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姑勿論誰對誰錯,借著這套增補字元集,大部份廣府話口語都可以被書寫出來。由於並非所有計算機都裝有廣府字增補字集,廣府話使用者在網上討論區等非正式場合,在沒辦法打出廣府字的時候,會折中地以英文的“o”代替口字旁,寫成“o的”、“o既”、“o野”來代替“啲”、“慨”、“嘢”這類粵字。
廣府話的方言
廣府話屬於粵語分類中粵海方言片(Standard Cantonese),其中又包含若干種方言。根據地區差異分布現在普遍將廣府話分成下列幾個方言:
• 廣州方言
• 南番順方言
• 中山方言
• (近代)香港方言
粵海方言片
廣州方言:
廣州方言又稱廣州話,為廣府話的典型代表,但廣州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1949年前的廣州話用詞比以後的古雅,而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也較少。
南番順方言:
廣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組成,所以廣州方言其實可以算是南番順方言的一個特例。廣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較接近,但順德有不少字的發音跟其他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讀[lʌp]而讀[nɪp];“吃飯”不叫“食飯”而叫“吔[yɑ:k]飯”。
中山方言:
石岐話主要流行於廣東中山市的石岐區,與廣州話相近,但又不盡相同。對一些事物的名稱或一般用語的叫法與廣州話相比有其獨特的一面。中山石岐人能聽得懂並把廣州話說標準,但廣州人或香港人並不一定說得準並完全聽懂石岐話。如廣州話“瞓覺”(睡覺之意),“瞓覺”一說石岐話也用,不過一般稱作“咪覺”。廣州話“頭先”(剛剛之意),石岐話也用,不過多稱作“啱先”。另外石岐話在口音方面與廣州話也有些不同。
香港方言:
1949年前的香港,由於粵、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客家口音。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但這種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紀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後,香港方言開始出現大量懶音,當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 [ngo]念成[lei]和[o]。把“國”[gwok]誤讀成“角”[gok],“過”[gwoh]讀成“個”[goh]。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 n/l 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舍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所謂“移民理論”,這種現象在台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不過,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廣府話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 “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異常接近。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內地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辭彙,所以香港廣州話的英語外來詞十分普遍。例如“地盤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車”叫“逼力” (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 (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這些道地的用語可能會使外地漢語使用者不知所云。
廣普辭彙對照舉例
廣府話 國語 廣府話 國語 廣府話 國語 廣府話 國語
宵夜 夜宵 飲勝 乾杯 心熄 死心 鬼馬 多詭計
人客客人 心甘 甘心火水 煤油花樽 花瓶
歡喜 喜歡後生 年輕專登 特意 雪櫃 電冰櫃
夾萬 保險箱 失覺 失敬 唔通 難道人工報酬/薪金
老竇 爸爸特登 故意契弟 王八蛋 羅柚 屁股
蹺蹊 蹊蹺酥蝦嬰兒 得意 可愛 是但/ 求其 隨便
直頭 簡直櫃桶 抽屜 番梘 肥皂 得戚得意/ 囂張
嬲生氣戇居 蠢/笨 橫掂 反正鹹濕 好色/ 下
屋企 家好彩 幸好 馬騮猴子生蘿蔔 長凍瘡
大嘥 浪費 荷包 錢包曱甴 蟑螂點解為什麼
掟煲 分手 執生 小心老世 老闆岌岌貢 搖搖晃晃
皮篋 箱子 淡定鎮定縱使即使同埋和/ 與/ 跟
火燭 失火 口齒 信用省鏡 可人電掣電鈕/開關
曳淘氣游車河 兜風 第二啲 其他包租婆房東太太
唔該 謝謝 犀利 厲害 鉸剪 剪刀熟口面似曾相識
閉翳 憂愁 抽秤 挑剔 傾偈 聊天 大鑊惹了大麻煩
喊哭泣車轆 車輪 軚盤方向盤 黐線神經失常/神經病
踩屐 溜旱冰擁躉 捧場者 瓊凝固吹脹氣壞/ 無可奈何
巴閉 了不起唞氣 呼吸 蛤乸 大青蛙折墮做孽/ 遭遇悲慘
嘜頭 商標諗想/ 考慮 發吽哣 發獃 蠱惑使人心意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