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華林寺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西來正街,始建於 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吸引大量的愛國華僑和香客遊人來此觀光朝拜。華林寺前身是“西來庵”,據說達摩遵從師父自訓諭,西來弘化禪宗妙旨,並於梁武帝普通年間從海上到達廣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結草為庵”,潛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請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傳心法要,大闡宗風,被世人尊為中國禪宗初祖。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 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成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寺住持抵園和尚奉詔始建寬31米、深44米、總面積為1364平方米的五百羅漢堂,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另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該木雕像現存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羅漢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3月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華林寺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名稱由來
話說當年,印度僧人菩提達摩為到中國傳教,遠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經過三華林寺個寒暑的跋涉奔波,終於在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來到廣州。後人尊崇他是來自西方佛國的高僧,便稱他最初登岸的地方為“西來初地”。一千多年過去了,昔日還是珠江邊的“西來初地”一直沿用至今。達摩到達廣州後建築的寺廟叫西來庵,這是他在我國最先傳揚佛教教義的聖地。後來達摩還被奉為中國禪宗的初祖。二至六祖是誰呢?是惠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現在人們依然十分敬仰禪宗初祖達摩,除稱 達摩登岸之處為西來初地,稱其初建草庵為西來庵之外,今下九路一帶的西來正街、西來后街及西來西、西來東、西東新等街巷均由此而得名。地理位置
華林寺位於廣州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一帶。具體: 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華林寺前31號 。乘527轉226到華林寺 。 在廣州的康王路上,靠近上下九步行街,要去黃沙的十三行,最便捷的就是沿著康王南璐一直往南走,穿過荔灣廣場下的康王路隧道以後,快到文化公園看到廣州慈善會醫院門診部,那條路就是十三行路,是東西走向的。再往東,可以見到嶺南街派出所十三行社區警務室和 工商銀行(十三行路支行),對面就是城啟十三行廣場。4歷史沿革
華林寺建造經歷了由興到衰,再由衰到興的歷史過程。西來庵建成後,歷隋、唐、宋、元、明、清諸代多次修葺,並經多次改建為磚木結構,“傳燈不絕”,長盛不衰。該庵始建
1100多年後,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庵的住持宗符禪師募資擴建,增設了禪房、僧房、大雄寶殿,又開拓庭院,廣植樹木、引入流水,營造起一座更
清新、典雅、幽靜的頗具規模的佛教叢林,面積達3萬平方米,並將西來庵改名為華林寺。 華林寺(1張)
繼宗符禪師之後,其弟子離心和尚又繼續修建,苦心經營近十年,致使華林寺僧侶雲集,香火鼎盛,成為當時廣州佛教的著名叢林之一。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該寺建舍利殿,內有七級的石舍利塔。塔的位置是在今華林寺前的街道中,高約7米,六面七層,每面有門,刻有花紋,玲瓏精緻。塔墓內藏有佛祖舍利22顆,從外到內用石、木、銅、銀四重套貯放。
清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845——1849年),華林寺住持祇園法師奉詔命由 杭州淨慧寺摹祥(描羅漢圖),回
來修建了五百羅漢堂。據有關史料記載,民國初年的五百羅漢堂規模非常宏大和雄偉:堂呈田字形,大門左右分立高達丈余的金剛,從門直入,北邊神龕供奉有三寶
佛,中央兩面均有天井,迴廊供奉五百羅漢神座,眾羅漢像體如真人大小,喜怒哀樂表情及姿態各異,其中一尊是元代來華的義大利航海家馬可·波羅原型塑像。堂
中還有一座高4米、重達1噸的銅製阿育王神塔。華林寺然
而至民國初年,華林寺大部分寺產被官方沒收,殿堂廡廊拆改為民房,僅存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金身燦然,形像姿態,神情性格,無一雷同,或靜坐禪觀,或遊戲
談論,舉手投足間足見人物性格,可謂巧奪天工。其中還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木雕像,該木雕像現存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五百羅漢堂前,有建於康熙四
十年(1701年)的七層高的漢白玉石舍利塔,其 造型精緻,巧奪天工,在廣州已是獨一無二的了。
“文化大革命”中,華林寺遭到浩劫,寺內原有的佛像、眾多羅漢像被毀,阿育王神塔亦不知去向。
建國後,黨和政府執行宗教政策,多次撥專款維修寺院。1963年市政府公布該寺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
白石塔被移置廣州蘭圃公園內。移置時,在塔基中心發現有佛舍利子套盒,盒共有石、木、銅、銀四層。外層石函蓋上有“舍利子”三個朱紅字,銅盒蓋面銘刻著
“大清康熙辛巳孟秋華林寺住持沙門之海敬合”字樣,盒內裝有珍珠、琥珀和沉香木,銀盒還刻有蓮花和圓點紋。自1986年重修恢復開放以來,被占房舍逐漸收
回並進行修葺。1989年五百羅漢堂率先對外開放。1994年白石塔從蘭圃移回華林寺,安放在寺院的北端,與寺門相對。雖經300餘年歲月的劫難,白石塔
仍保存完好,風采依然。1996年,原藏於舍利塔內的舍利子也由市園林局歸還給華林寺。
寺廟現狀
現在的華林寺雖地處繁華市區,但卻鬧中取靜。寺坐西朝東,山門 兩側各放兩隻石獅子和兩隻石鼓。山門石額上鐫刻著“華林禪寺”四個字,兩側石柱刻有一副對聯:
“華嚴世界觀十萬諸佛,林蘢鷲山隱五百應真”。進了山門,兩端是星岩石塔,南面為一列平房,內有一間功德堂。功德堂的旁邊有初祖達摩堂,堂內供奉達摩盤膝
全身像,1997年所建造的達摩堂落成後,達摩塑像隨之移到那裡。五百羅漢堂
現在華林寺仍香火鼎盛,真正手捻佛珠、口誦經文的善男信女雖已寥寥,但每到初一、十五等民間傳統的大節喜日,仍有相
當多的都市人懷揣一顆祈福祝佑的平常心,在寺廟裡燒香磕頭,誦唱經文,過一過心靈的禮拜日,享受一番俗世塵喧中的潔淨之靈懷。寺內的五百羅沖 排排端坐,栩
栩如生,惟妙惟肖,環踞廟宇廊中氣勢靜穆壓俗,在無聲散透出的佛靈威懾力中又顯具了人情練達的悲憫觀相。這是粵人津津樂數的家珍殿寶,它是繁囂俗塵中的一
片禪蔭,一方淨土,在出世超凡的玄奧之氣里蘊淀了日久天長的沁脾沉香和人情百味。6
寺廟建築
五百羅漢堂
由於華林寺沒有大雄寶殿,所以五百羅漢堂就
成了主殿。而
達摩堂
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唯一的殿堂。走進五百羅漢堂,只見堂門前兩旁各立有一個高達殿檐、手執金剛杵、面容威猛的金剛力士鎮守著山門。殿門上方高懸“五百羅漢堂”石額。兩旁石柱刻有一副對聯:“證菩提心現應真相,登歡喜地得自在觀。”進入殿門,只見一尊笑口常開且大腹便便的彌勒佛在迎候著
您。佛的背後是寺院護法神將韋馱大將軍。殿堂北端供奉著 三尊大佛:釋迦牟尼佛祖居中,茲師佛在左邊,阿彌陀佛在右邊。殿堂的西牆供奉著全身地藏王。殿堂東
牆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與地藏王相對。華林寺五
百羅漢堂殿門向南,由殿門至北端的三寶佛像,為南北中軸線。東西兩邊是迴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著五百羅漢。原像已在“文革”中毀去,蕩然無存,現在
的佛像於1997年參照清光緒年間的《五百羅漢圖》及有關資料重新雕塑的,造工十分精細。雕像的材料是優質的香檀木,初由浙江工匠精心雕刻而成,再從潮
州、汕頭、福建、湖北等地買來麻布、泥灰、生漆等各種材料,經 接縫、打溝、裱布、上灰、打磨、上漆、貼金等10多道工序而成,工程於1997年12月竣
工。
現在,大多數新雕塑的羅漢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數十尊羅漢像緊密排列於“妙相莊嚴”東側的高架之上。五百羅漢喜怒哀樂,形態各異,金碧輝煌,真令遊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達摩堂建築結構
達摩堂是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達摩師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對聯寫道:“東土禪宗傳妙法,
西域寶甸辟華林”,是讚頌初祖達摩由西來中國傳播 宗教文化的事跡。而殿堂北牆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著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腳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達摩
塑像。殿堂東西牆壁上掛有兩幅雕畫,內容是敘述達摩東渡來華的傳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葦渡江”、“只履歸西”等。
千百年間,老廣州城的多教並存、相榮互映、熙祥共盛的局面,昭示了 南粵熱土兼容並蓄的海闊胸懷。各種宗教在這羊城落地生根,都有著可供今人溯根問祖的美妙當初。而更有聰慧的嶺南學人由衷嘆說:“與其道粵民眾敬仰達摩禪師與六祖惠能,還不如說他們更熟悉由他們所衍生的典故遺蹟。”
不是這樣嗎?或許,稍稍有點閱歷的西關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揚手一指,在那些狹長古舊而人氣鼎旺、喧聲噪雜的窄巷石
陌邊,點出“西來初地——古海岸”的確切位置;因為那當中埋藏的軼聞逸事,令代代後人意趣盎然,而“西來初地”就更是西關人長伴的家珍。 在下九路有一塊
石碑,上書“西來古岸”——這是為紀念印度 達摩禪師東渡來華傳教而立的。
歷史回顧
那真是一段遙遠歲月的掌故……6世紀20年代,梁武帝普通年間(520-527年)也就是在古詩中“孔雀東南飛,五
里一徘徊”的南北朝時代里,當時這下九路一帶是浪濤喧譁、水天一線的古海岸。為了傳播佛教,天竺國王三子達摩禪師遠渡重洋,經過漫漫三年的艱辛航行,終於
在6世紀20年代抵達廣州城,達摩禪師在繡衣坊碼頭登入上岸,那時的“佛禪登入”場面一定頗為壯觀。華林寺禪
宗始祖達摩來華後,人們便在繡衣坊附近營造傳教建築,名為“西來庵”。今下九路的西來正街、西來西街、西來東街等街巷名稱都是為紀念達摩禪師傳教命名的,
也都與“西來庵”名字有關。風神蕭疏的佛祖達摩從印度東來,在西來庵傳教佛經,廣播衣缽,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創立起了重大開山啟蒙作用,後世信徒尊奉達摩為
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因而稱其當年登入地為“西來初地”,庵稱“西來庵”。
千百年間,老廣州城的多教並存、相榮互映、熙祥共盛的局面,昭示了南粵熱土兼容並蓄的海闊胸懷。各種宗教在這羊城落
地生根,都有著可供今人溯根問祖的美妙當初。而更有聰慧的嶺南學人由衷嘆說:“與其道粵民眾敬仰達摩禪師與六祖惠能,還不如說他們更熟悉由他們所衍生的典
故遺蹟。”
不是這樣嗎?或許,稍稍有點閱歷的西關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 揚手一指,在那些狹長古舊而人氣鼎旺、喧聲噪雜的窄巷石
陌邊,點出“西來初地——古海岸”的確切位置;因為那當中埋藏的軼聞逸事,令代代後人意趣盎然,而“西來初地”就更是西關人長伴的家珍。 在下九路有一塊
石碑,上書“西來古岸”——這是為紀念印度達摩禪師東渡來華傳教而立的。
那真是一段遙遠歲月的掌故……6世紀20年代,梁武帝普通年間(520-527年)也就是在古詩中“孔雀東南飛,五
里一徘徊”的南北朝時代里,當時這下九路一帶是浪濤喧譁、水天一線的古海岸。為了傳播佛教,天竺國王三子達摩禪師遠渡重洋,經過漫漫三年的艱辛航行,終於
在6世紀20年代抵達廣州城,達摩禪師在繡衣坊碼頭 登入上岸,那時的“佛禪登入”場面一定頗為壯觀。五百羅漢堂禪
宗始祖達摩來華後,人們便在繡衣坊附近營造傳教建築,名為“西來庵”。今下九路的西來正街、西來西街、西來東街等街巷名稱都是為紀念達摩禪師傳教命名的,
也都與“西來庵”名字有關。風神蕭疏的佛祖達摩從印度東來,在西來庵傳教佛經,廣播衣缽,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創立起了重大開山啟蒙作用,後世信徒尊奉達摩為
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因而稱其當年登入地為“西來初地”,庵稱“西來庵”。
廣州旅遊景點
白雲山 | 陳家祠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光孝寺 | 南越王墓博物館 | 上下九步行街 | 越秀公園 | 寶墨園 | 廣州北京路 | 長隆歡樂世界 | 從化溫泉風景區 |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 黃埔軍校舊址 | 蓮花山 | 沙面 | 石室聖心大教堂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 鎮海樓 | 廣州博物館 | 中山大學 | 中山紀念堂 | 北回歸線廣州標誌塔 | 長隆水上樂園 | 鄧世昌紀念館 | 雕塑公園 | 芙蓉嶂風景區 | 廣東省博物館 | 廣州動物園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植物園 | 暨南大學 | 蘭圃 | 流花湖公園 | 六榕寺 | 西關大屋區 | 南沙天后宮 | 仁威廟 |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 | 天河體育中心 |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 百萬葵園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純陽觀 | 丹水坑風景區 | 東郊公園 | 鱷魚公園 | 光明大戲院 | 廣州海洋館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海幢寺 | 華林寺 | 懷聖寺 | 黃花崗劇院 | 火爐山 | 麗江明珠歌劇院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 魯迅紀念館 | 麓湖公園 | 蘿崗風景區 | 南海神廟 | 南沙天后宮 | 廣州盤古王 | 蒲洲花園 | 三元宮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 餘蔭山房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 大江埔古村 | 大角山炮台 | 鳳台攬勝 | 廣東科學中心 | 廣州老街 | 廣州文化公園 | 客家圍壟屋 | 荔灣湖公園 | 美森歡樂營 | 平安大戲院 | 曉港公園 | 海珠 | 漱珠崗 | 天河公園 | 天湖旅遊風景區 | 五仙觀 | 小樓仙源 | 廣州正果寺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
福州旅遊景點
鼓山鎮 | 三坊七巷 | 永泰青雲山 | 湧泉寺 | 華林寺 | 開元寺 | 羅星塔 | 西禪寺 | 福州西湖公園 | 朱紫坊街區 | 安民巷 | 藏經殿 | 定光塔寺 | 法堂 | 福建省博物館 |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 宮巷 | 鼓山摩崖石刻 | 光祿坊 | 喝水岩 | 黃巷 | 吉庇巷 | 江濱公園 | 金雞山公園 | 金牛山公園 | 金山寺 | 郎官巷 | 林則徐紀念館 | 馬尾 | 閩江 |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 塔巷 | 萬福寺 | 文儒坊 | 烏山 | 烏塔 | 五虎山 | 楊橋巷 | 衣錦坊 | 于山 | 半洋石帆 | 補山精舍 | 達摩十八景 | 大士殿 | 登山古徑 | 金剛腿 | 龍頭泉 | 戚公祠 | 千佛陶塔 | 聖箭堂 | 石竹山 | 王審知墓石刻 | 望龍台公園 | 五虎礁 | 香積廚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雪峰寺 | 嚴復墓 | 醉石 | 左海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