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巷簡介
![楊橋巷](/img/7/e00/nBnauM3X1QDOxkjN3Y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2Q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楊橋巷基本信息
![楊橋巷](/img/7/1cb/nBnauM3X2QzM2QzN3Y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2Q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曾經的"南門兜",就在現在的東街口。昔日往西舒展的右通衢,因眾宅趨之若鶩而日漸逼仄,原有的一條"登俊坊"也縮成了“楊橋巷”。才俊雲蒸,惟賢是登--“登俊”二字,透露出坊巷人家對功名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但也許,“登俊坊”的名字雅得有點拗口,人們因坊巷往西通過一小橋叫楊橋,而喜歡直呼其為楊橋巷。這就像當地人將“理髮”說成“剃頭”、“痛快”說成“透腳”一樣,有大巧若拙的味道在裡頭。
歷史上楊橋巷的巷門曾開在南后街。顧名思義,這條巷還真跟"橋"結了鐵緣。楊橋路南的那座"雙拋橋",規模不大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悽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
與楊橋巷相聯繫的另外一座"橋",似乎無形,卻絕對真實;同為絕唱,卻無比壯烈。
![楊橋巷](/img/c/4d3/nBnauM3X4ETM5ADO3Y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2Q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楊橋巷故事
名字起源
據說楊橋巷舊名右通衢,宋宣和年間,改名春風樓,又叫豐盈坊。也許是風花雪月的味道太俗,為了表達奮發有為、博取功名的意思,就取了個登俊坊的雅名。街坊鄰居則因為這裡西邊有條河,河岸楊柳青青,河上有合潮橋和雙拋橋,直接就叫楊橋巷。20世紀60年代,這裡擴建道路,就改名為楊橋路,成為城區橫貫東西主幹線。據說在拓建楊橋路時,本來要拆掉“雙拋橋”。為了保護這個歷史古蹟,修改了原定的設計,結果多花了300萬元。雙拋橋
楊橋路南邊座雙拋橋,在福州地方歷史文化上是比較著名的。福州的內河,在城區蜿蜒流淌。巧的是,東邊和西邊來的內河水,就在雙拋橋下匯合。而民間傳說,古時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卻不能如願,就雙雙投河殉情。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名為“雙拋橋”。乾隆二年重建此橋,橋上石刻還在。清代,楊橋巷西一列房屋多是前店後宅,是比較繁華的商業區。清同治年間,楊橋巷一位李家青年去台灣學製革工藝,回家就開了家“萬福來”皮箱店。而當年福州最著名的“馬總鋪”皮箱店,也就在楊橋巷。還有脫胎漆器發明者沈紹安的老厝。
民國時期
民國時這裡被稱為“財神街”,因為福建省銀行等多家銀行在此營業,就像美國的華爾街。著名的台灣“板橋林”財團的重要人物林爾康、林爾嘉等曾在這裡居住。而住在隔壁郎宮巷的嚴復的三兒子嚴叔夏,經陳寶琛介紹,娶了“板橋林”林本源家族的林慕蘭。名菜“佛跳牆”
![佛跳牆](/img/3/039/nBnauM3X4gjMyATO3YD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2Q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福州旅遊景點
鼓山鎮 | 三坊七巷 | 永泰青雲山 | 湧泉寺 | 華林寺 | 開元寺 | 羅星塔 | 西禪寺 | 福州西湖公園 | 朱紫坊街區 | 安民巷 | 藏經殿 | 定光塔寺 | 法堂 | 福建省博物館 |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 宮巷 | 鼓山摩崖石刻 | 光祿坊 | 喝水岩 | 黃巷 | 吉庇巷 | 江濱公園 | 金雞山公園 | 金牛山公園 | 金山寺 | 郎官巷 | 林則徐紀念館 | 馬尾 | 閩江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 塔巷 | 萬福寺 | 文儒坊 | 烏山 | 烏塔 | 五虎山 | 楊橋巷 | 衣錦坊 | 于山 | 半洋石帆 | 補山精舍 | 達摩十八景 | 大士殿 | 登山古徑 | 金剛腿 | 龍頭泉 | 戚公祠 | 千佛陶塔 | 聖箭堂 | 石竹山 | 王審知墓石刻 | 望龍台公園 | 五虎礁 | 香積廚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雪峰寺 | 嚴復墓 | 醉石 | 左海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