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

常書鴻

常書鴻(1904年4月6日—1994年6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畫家,敦煌學專家。曾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敦煌文物研究所(後改稱敦煌研究院)所長。常書鴻為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

常書鴻常書鴻

常書鴻,1904年4月6日出生於杭州市,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浙江大學前身)預科,學習染織專業,1923年染織畢業,留校任教。

1925年任省立工業專科學校美術教員,1926年,學校轉為浙江大學工業學院,任本科美術教員。

1927年6月,帶職自費赴法國留學,11月考入法國里昂美術專科學校預科學習。一年後提前升入專科,學習油畫。

1936年受教育部部長王世傑之邀,回國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1938年抗戰爆發後,隨國立藝專遷校雲南,任代理校長之職。

1940年離開藝專,任教育部美術教育委員會常委,兼秘書。

1942年9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成立,任副主任。

1943年3月到達敦煌

1944年元旦,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任所長。

1951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文化事業局,轉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任所長。

1956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元月,“敦煌藝術展”在日本東京開幕。

1982年3月,調任國家文物局顧問,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舉家遷往北京;同年4月回母校浙江大學參加85周年校慶,10月在學校與夫人李承仙合作繪製大型油畫“攀登珠峰”。

1993年8月,完成《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回憶錄

1994年4月6日在北京進行回憶錄首發式。

1994年6月23日在醫院逝世。依照遺囑常書鴻的骨灰一部分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一部分被安放在敦煌莫高窟前,生前畫作捐獻給了浙江省博物館

經歷

早年

早年的常書鴻早年的常書鴻

常書鴻自幼喜歡藝術,而他的父親是個信奉實業救國的人,執拗地把他送到工業學校去讀書。無奈之下,他選擇了與繪畫有關的染織專業,並參加了由畫家豐子愷等人組織的西湖畫會。

留學法國

為了進一步深造,1927年他去了法國,在法國他把一切時間都用來學習法文和繪畫,後來終於考上了里昂中法大學的公費生,畢業後他又取得了里昂市公費獎學金,並轉到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繼續深造。留學十年間,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許多油畫作品獲金獎或被國家博物館收藏。雖然在法國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榮譽和良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始終不忘報效祖國。

“敦煌圖錄”改變一生命運

1935年秋,常書鴻在巴黎塞納河畔一個舊書攤上,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編輯的一部名為《敦煌圖錄》的畫冊。全書共分六冊,約400幅有關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他十分驚奇,方知在中國還有這樣一座藝術寶庫存在,而且在國外引起了轟動,中國人卻不知,他內心感到一種震撼。為了敦煌藝術寶庫,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毅然回到了祖國。回國之後,他一直掛念著莫高窟的保護工作,嚮往著早日實現夢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建議下,終於促成了設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構想。常書鴻為首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擔負起了籌備“敦煌藝術研究所"的重任,終於實現了他的夙願。

常書鴻畫筆下的莫高窟常書鴻畫筆下的莫高窟

1943年3月27日,常書鴻肩負著重任,經過幾個月艱苦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初到莫高窟,他心曠神怡,猶如步人仙境,心情非常激動,徹夜難眠。但是,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了。因為接著面臨的是重重困難,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與在法國的條件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到了1944年的秋天,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常書鴻任所長。

然而,正當他們幹得起勁的時候,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剛剛成立不到一年的“敦煌藝術研究所”,因政局不穩,財力緊張,教育部宣布解散。這是1945年春天,對於任何困難他們都能克服,而對於這個訊息,他們實在是無法理解。然而常書鴻決定領導著大家繼續幹下去。

1945年冬天,常書鴻告別工作了三年的敦煌,帶上一雙兒女,到重慶奔走呼籲。經過近一年的四處奔走,常書鴻最終說服當時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傅斯年。傅斯年批准恢復敦煌藝術研究所,並撥發卡車一輛、物資若干。1946年,常書鴻帶領著他新招收的許多學生回到敦煌,把他的一生奉獻給了敦煌藝術。

藝術造詣

常書鴻在工作中常書鴻在工作中

1934年,發起成立“中國藝術家學會”參加者有常書鴻、王臨乙、呂斯百、劉開渠、陳之秀、王子云、余炳烈等20多人。

在此期間,常書鴻所繪油畫《梳妝》、《病婦》、《裸女》靜物畫《葡萄》等作品,曾多次參加法國國家沙龍展。《葡萄》後來被時任法國教育部次長親選,收歸法國國有,《沙娜畫像》被巴黎近代美術館收藏(現藏於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

《裸婦》在1934年裡昂春季沙龍展中獲得美術家學會的金質獎章並被收藏,現藏於里昂國立美術館。常書鴻在法國國家沙龍展中先後獲金質獎章三枚、銀質獎章二枚、榮譽獎一枚,並因此成為法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法國肖像畫家協會會員。

主要貢獻

在常書鴻幾十年的艱苦生活中,經歷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種種不幸和打擊,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但他仍然義無反顧,為保護莫高窟默默地奉獻。

在他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組織修複壁畫,蒐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寫了一批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論文,他還臨摹了大量的壁畫精品,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向更多的人介紹敦煌藝術,他的奉獻精神得到了高度讚揚,為保護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家庭

妻子

常書鴻和第一任妻子陳芝秀常書鴻和第一任妻子陳芝秀

第一任妻子:陳芝秀

第二任妻子:李承仙

子女

兒子:常嘉煌

女兒:常沙娜

軼事

1948年夏天,常書鴻在南京舉辦了“敦煌畫展”。8月28日蔣介石冒雨去參觀,展覽隨後移至上海,參觀人數增加數倍。

在此期間,常書鴻收到友人告誡,蔣幫末日已到,希望提高警惕,保護國寶。果然時隔不久,國民政府教育部的一位司長送來秘密指示。這個通知是讓常書鴻把敦煌展覽的臨摹品要一塊送到台灣去。常書鴻覺得不妥,這批畫一旦離開大陸送到台灣,可能就沒有回歸之日了。

隨後,常書鴻以展覽尚未結束為由拖延了一段時間。而私下,他趕快把一部分臨摹品放在了南京,一部分轉移到杭州。等人家再來催問,常書鴻又裝糊塗,說都已經運回敦煌了,這樣子總算沒有拿走。

作品

畫作

常書鴻油畫作品常書鴻油畫作品

《葡萄》 (收藏於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沙娜畫像》 (收藏於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

《攀登珠峰》 (收藏於浙江大學)

《玄中寺》 (七扇屏風 藏於日本棗寺)

《絲綢之路飛天》 (障壁畫 藏於日本法隆寺)

著作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回憶錄

評價

常書鴻被譽為“敦煌守護神”,是“世界文化遺產”敦煌石窟藝術保護與研究的先驅,是中國第一代敦煌學家。

敦煌學的相關知識

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