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帝嚳攻共工之戰-相關記載

原始社會晚期,相傳黃帝之孫顓頊號高陽氏,繼黃帝為該部落聯盟首領。他生於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今衛河)東岸附近。炎帝的後裔共工,已成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九有(即九州)黃河中遊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盟的上流。當時,黃河經常泛濫成災,禍及百姓。共工率領部落聯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沖毀東岸河堤,殃及下流顓頊部落聯盟。兩部落聯盟發生衝突,在中原地區展開大戰。
帝嚳攻共工之戰-戰爭地點

帝嚳攻共工之戰-戰爭領導人
帝嚳

帝嚳,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共工
共工氏,姜姓,是炎帝的後裔。《國語·魯語上》載: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實際上是說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聯盟的一個首領。這反映了九個氏族住在九個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於首要地位。徐旭生說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輝縣。郭沫若說:共工氏長期活動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這個地方古代稱為九州,可能來源於共工氏的九個氏。
帝嚳攻共工之戰-戰爭經過

<<上古秘史>>第6回記載:原來共工的百姓強悍好亂,又經康回、共工氏兩次圖霸圖王的風氣所漸染,總想稱雄於九州。這回子聽說顓頊帝駕崩,帝嚳新即位,他們以為機有可乘,便又蠢動起來。但是其中卻沒有一個傑出的人才,所以亂事還不十分厲害。帝嚳聽了,便叫火正重黎帶了兵征討。臨行的時候並囑咐他:“要根本解決,不可以再留遺孽。"重黎領命,率領大兵直攻冀州。那些烏合之眾哪裡敵得過重黎之師,不到一月,早已蕩平。可是重黎是個仁慈的人,哪裡肯痛下毒手,處置共工氏百姓不免姑息一點。哪知等到重黎班師回來,那共工氏的百姓又紛紛作亂起來。帝嚳聽了大怒,揀了一個庚寅日,將重黎殺死,以正他誤國之罪。一面就叫重黎的胞弟吳回代做火正祝融之官,並叫他帶了大兵再去攻討。吳回因為重黎之死都是為那些亂民的原故,替兄報仇之心甚切,加以帝命嚴厲,所以更不容情,一到那邊專用火攻,竟將那些亂民焚戮淨荊從此共工氏的名稱,不復再見於史冊,亦可算是空前的浩劫了。等到吳回班師回來,帝嚳嘆道:“朕非不仁,下此絕手,亦出於不得已耳!”
帝嚳攻共工之戰-戰爭點評
所謂戰爭,都是非常殘酷的,過分的仁慈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帝嚳攻共工之戰充分說明這一點.帝嚳手下將軍重黎具有一個領導人的戰爭頭腦,但不具備一場戰爭做有的勇氣,正因為他的一時仁慈,後來共工氏百姓的作亂,導致嚴重的後果.帝嚳攻共工之戰鞏固了帝嚳及其部落的領導地位。
帝嚳攻共工之戰-相關詞條
<<尚書.禹貢>> | 帝嚳 | 冀洲 | <<山海經>> |
<<上古秘史>> | 共工 | 黃帝 | <<呂氏春秋>> |
帝嚳攻共工之戰-參考文獻
1.<<上古秘史>>
2.<<尚書.禹貢>>
3.<<山海經>>
4.<<呂氏春秋>>
返回:著名戰役
先秦時期的戰爭(一)
著重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的一些戰爭,來讓人們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