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原之戰
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晉卿士魏舒率軍在大原(今山西晉陽南)重創狄軍的作戰。
![大原之戰](/img/d/d83/nBnauM3X3ATOyEDMzMDMxIjNyITMyMDMygjMwADMwAzMxAzLzA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晉平公十七年,晉狄戰於大原。晉將魏舒認為作戰地形複雜,以戰車對狄人步兵非常不利,乃決定車戰的甲士與徒卒混變為步兵作戰,這種大膽的行動引起很多人反對。晉軍統帥的親信甲士不肯與奴隸身份的徒卒為伍,遭魏舒斬首示眾,改革得以進行。晉人以新編步兵按車戰方法列為五陣(一),狄人笑晉軍失常,不列陣就輕率衝鋒,被晉人誘入陣中,合圍擊潰。此役為我國戰爭史上的中原各國由車戰轉向布戰的開始。
戰爭敘述
春秋時期,晉國周圍分布著許多狄族,屢興戰事。公元前541年夏天,晉卿士魏舒隨主將荀吳率軍與狄軍遭遇於大原,發生激戰。由於戰場地形複雜,道路險要,戰車難以施展作用,對以車兵為主的晉軍極為不利;狄軍則多為步兵,適應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有鑒於此,魏舒建議“毀車以為行,五乘為三伍”《左傳·昭公元年》即放棄戰車,改用步兵編制,五乘戰車的甲士被編為三伍。荀吳許
![大原之戰](/img/1/fa7/nBnauM3XzgDMyMTOzMTMxIjNyITMyMDMygjMwADMwAzMxAzLzE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戰鬥伊始,狄軍對晉軍的新陣法不以為然,輕謾嘲笑,未整陣列即向晉軍貿然發起攻擊。被晉人誘入陣中,合圍擊潰,大敗狄軍。
註:(一)以五個分離的小陣組成一個大陣:前為“兩”,後為“五”,左為“參”,右為“專”,中空,最前為“偏”,以為誘敵之兵。易於進退和變化隊形,並能相互支援。
大原,今之太原南,“大原大鹵大夏夏墟平陽晉陽六名,實一地也”(《元和郡縣誌》)
相關人物
魏舒是晉文帝身旁的大臣,此人鞠躬盡瘁,勤勤懇懇,又非常智慧,凡是重大問題,其他大臣出不了主意的時候,最後他總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一次朝議之後,魏舒要回去的時候,晉文帝望著他的背影,說出了一句話“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
戰爭意義
此役為我國戰爭史上的中原各國由車戰轉向布戰的開始。
評論
此戰,晉將魏舒在戰場形勢不利於己方的情況下,果斷地“毀車以為行,五乘為三伍”,是此戰獲勝的根本,其所創的魏舒方陣對後世有著重大影響。
先秦時期的戰爭(一)
著重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的一些戰爭,來讓人們了解那一時期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