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耳蕨[植物]

峨眉耳蕨[植物]
峨眉耳蕨[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峨眉耳蕨為鱗毛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類,高25-35cm。根狀莖短,連同葉柄有疏生鱗片。峨眉耳蕨的全株,清熱,瀉火,利尿,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峨眉耳蕨[植物] 峨眉耳蕨[植物]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

植株高20-60厘米。根狀莖短而斜升,頂端密被鱗片;鱗片小,棕色,卵形,漸尖頭,近全緣。葉簇生;葉柄禾稈色,長5-15厘米,直徑達1毫米,上面有溝槽,新葉的葉柄初期通體密被向上開展或貼生的棕色、卵形漸尖頭的膜質小鱗片,部分小鱗片的上部增厚,栗色,在老葉的柄上僅殘存稀疏的貼生小鱗片;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闊披針形,長15-45厘米,中部寬3-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淺心形,三至四回羽狀細裂;羽片25-40對,密接,大多互生,幾無柄,平展或略向上斜展,下部幾對略短並略向下反折,闊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下部的近卵形,二至三回羽狀細裂;一回裂片矩圓狀卵形,在中上部的羽片上有6-12對,基部呈細柄狀,兩側有狹翅下延與羽軸的狹翅相連;二回裂片1-4對,羽狀、兩次二分叉或一次二分叉,頂部的單一;末回裂片線形,寬約0.5毫米,全緣,頂端銳尖,芒刺狀;葉脈不明顯,每個末回裂片上有小脈1條,不達頂端。葉草質,乾後綠色;葉軸禾稈色,上面有溝槽,下面疏被狹長披針形的貼生小鱗片;羽片下面疏被狹披針形或近節毛狀的細小棕色鱗片。孢子囊群位於末回裂片上部,生於小脈頂端;圓盾形的囊群蓋棕色,膜質,全緣,寬於末回裂片。孢子極面觀橢圓形,赤道面觀超半圓形,周壁形成少數寬的褶皺,表面具細顆粒。

峨眉耳蕨[植物] 峨眉耳蕨[植物]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 峨眉耳蕨

生長環境

植物圖冊 植物圖冊

蕨類植物具有較強的耐陰性、適應性和抗性,可以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長或生長不良的環境裡生存,特別是那些土質貧瘠,蔭蔽,不適宜栽培植物的地方可栽植,而且生長快,不易受病蟲害侵擾,易於栽培,管理粗放。它還常被栽植在蔭蔽的地方或室內,也可裝飾路徑,以及作切葉及配植於專類植物園內。

分布範圍

峨眉耳蕨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800-1500m的山坡

溪谷邊濕石或樹幹上。生長在鬱閉陰濕的林地溪邊、瀑布澗,或依附於樹幹、岩石之上,或群生於山谷、峽底,或纏於古樹之上,或飄浮於池塘。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栽培儲藏

峨眉耳蕨和其他蕨類植物一樣有無性繁殖和孢子繁殖。栽培管理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大要點:

1.光照 2.溫度 3.水分 4.基質 5.營養和肥料。峨眉耳蕨於夏、秋季採收為宜,洗淨,鮮用或曬乾都可以。

主要價值

藥用

【拼音名】é Méi ěr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Omei Mountain Shield Fern

【別名】萬年青、樹林株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峨眉耳蕨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omeiense C.Chr.

【歸經】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利尿。

【主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性味】苦;平。

【各家論述】 《中國藥植志》:清熱。水煎服,治胃熱症。

【出處】《中華本草》

經濟

峨眉耳蕨等蕨類植物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形成的煤炭,為人類提供大量能源,經濟方面也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1.醫藥上的套用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就有不少是蕨類植物。作藥用的蕨類,至少有一百多種。峨眉耳蕨有清熱;瀉火;利尿的功效。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2.林業生產上的指示作用

許多蕨類植物可以作為營造和發展各種林地的指示植物。峨眉耳蕨就是峨眉山地區著名蕨類植物。具有這種指示價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長江以南地區要發展適宜酸性土壤的茶樹和油茶等亞熱帶經濟林木時,就可以根據天然植被中,生長芒萁、裏白、狗脊蕨、半邊旗、石松等蕨類的

地方,作為選擇的營造林地。要尋找喜鈣植物林地,可選擇碎米蕨、腫足蕨、鐵線蕨、腎蕨等喜鈣蕨類生長的地方。有許多蕨類,還可作為氣候的指示植物。3.觀賞價值

峨眉耳蕨和很多蕨類植物一樣,體態優美,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可在溫室和庭院中廣泛栽培。對城市綠化和室內裝飾都有很好的點綴作用。

中國珍惜蕨類植物導航

蕨類植物在植物界是一個自然的類群,地球上除兩極外,到處都有蕨類植物分布,其生態習性千差萬別。根據秦仁昌修訂的中國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它具體分為5個亞門,即松葉蕨亞門、石松亞門、水韭亞門、楔葉蕨亞門和真蕨亞門。

鱗毛蕨科植物(二)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狹頂鱗毛蕨
新平複葉耳蕨
細鱗鱗毛蕨
多裂複葉耳蕨
稀羽鱗毛蕨
西域鱗毛蕨
武夷山鱗毛蕨
無柄鱗毛蕨
微孔鱗毛蕨
彎羽鱗毛蕨
多距複葉耳蕨
華東複葉耳蕨
桃花島鱗毛蕨
長羽複葉耳蕨
台灣鱗毛蕨
桫欏鱗毛蕨
深裂迷人鱗毛蕨
細裂複葉耳蕨
山地鱗毛蕨
三角鱗毛蕨
平行鱗毛蕨
西藏複葉耳蕨
五回複葉耳蕨
密鱗鱗毛蕨
密鱗金冠鱗毛蕨
密鱗高鱗毛蕨
脈紋鱗毛蕨
長刺複葉耳蕨
落鱗鱗毛蕨
裸葉鱗毛蕨
裸果鱗毛蕨
路南鱗毛蕨
隴蜀鱗毛蕨
柳羽鱗毛蕨
凸角複葉耳蕨
同羽複葉耳蕨
滇南複葉耳蕨
連合鱗毛蕨
河源複葉耳蕨
縮羽複葉耳蕨
四川複葉耳蕨
大姚複葉耳蕨
寬羽鱗毛蕨
蕨狀鱗毛蕨
國楣複葉耳蕨
近中肋鱗毛蕨
日本複葉耳蕨
近密鱗鱗毛蕨
仁昌複葉耳蕨
近多鱗鱗毛蕨
近川西鱗毛蕨
全緣斜方複葉耳蕨
尖齒鱗毛蕨
假異鱗毛蕨
球子複葉耳蕨
假路南鱗毛蕨
清秀複葉耳蕨
混淆鱗毛蕨
淺裂複葉耳蕨
綦江複葉耳蕨
廣西複葉耳蕨
泥巴山複葉耳蕨
紅褐鱗毛蕨
南靖複葉耳蕨
南方複葉耳蕨
南川複葉耳蕨
黑鱗遠軸鱗毛蕨
黑鱗西域鱗毛蕨
黑鱗鱗毛蕨
褐鱗鱗毛蕨
廣通複葉耳蕨
大苗山複葉耳蕨
貴州鱗毛蕨
廣西鱗毛蕨
光亮鱗毛蕨
昴山複葉耳蕨
高山金冠鱗毛蕨
高鱗毛蕨
馮氏鱗毛蕨
二型鱗毛蕨
多雄拉鱗毛蕨
灌縣複葉耳蕨
瀘水複葉耳蕨
東北亞鱗毛蕨
定結鱗毛蕨
貫眾葉複葉耳蕨
裂羽斜方複葉耳蕨
單脈鱗毛蕨
大羽鱗毛蕨
大明鱗毛蕨
大果鱗毛蕨
貢山複葉耳蕨
粗齒鱗毛蕨
安順複葉耳蕨
高大複葉耳蕨
川西鱗毛蕨
闊羽複葉耳蕨
闊基複葉耳蕨
九龍山複葉耳蕨
邊生鱗毛蕨
台灣複葉耳蕨
雙柏複葉耳蕨
黔中耳蕨
角狀耳蕨
尖齒耳蕨
哀牢山複葉耳蕨
片馬複葉耳蕨
對生耳蕨
對馬耳蕨
背囊複葉耳蕨
美麗複葉耳蕨
鞭葉耳蕨
寶興耳蕨
阿當耳蕨
粗齒黔蕨
肉刺蕨屬
毛枝蕨屬
中華鱗毛蕨
羽裂鱗毛蕨
優雅鱗毛蕨
尋烏鱗毛蕨
馬關複葉耳蕨
廬山複葉耳蕨
狹葉鱗毛蕨
百色複葉耳蕨
錫金鱗毛蕨
凸背鱗毛蕨
同形鱗毛蕨
太平鱗毛蕨
鐮羽複葉耳蕨
溧陽複葉耳蕨
鈍羽複葉耳蕨
落葉鱗毛蕨
鱗毛蕨屬
林芝鱗毛蕨
漸尖複葉耳蕨
麗江鱗毛蕨
堅直複葉耳蕨
假長羽複葉耳蕨
闊基鱗毛蕨
滇西複葉耳蕨
近纖維鱗毛蕨
近黑鱗鱗毛蕨
金冠鱗毛蕨
假稀羽鱗毛蕨
假邊果鱗毛蕨
黃山鱗毛蕨
雞足山複葉耳蕨
灰脈複葉耳蕨
虎耳鱗毛蕨
紅蓋鱗毛蕨
華西複葉耳蕨
黑水鱗毛蕨
杭州鱗毛蕨
哈巴鱗毛蕨
粗裂複葉耳蕨
多鱗鱗毛蕨
花坪複葉耳蕨
德化鱗毛蕨
湖南複葉耳蕨
粗莖鱗毛蕨
刺葉鱗毛蕨
刺尖鱗毛蕨
齒頭鱗毛蕨
藏布鱗毛蕨
變異鱗毛蕨
半島鱗毛蕨
黑鱗複葉耳蕨
線羽貫眾
厚葉貫眾
河口複葉耳蕨
廣南複葉耳蕨
刺齒貫眾
擬貫眾屬
擬貫眾
中華複葉耳蕨
雲棲複葉耳蕨
印江複葉耳蕨
異羽複葉耳蕨
瑤馬山複葉耳蕨
高聳複葉耳蕨
斜方複葉耳蕨
湘黔複葉耳蕨
狹長複葉耳蕨
尾葉複葉耳蕨
天童複葉耳蕨
玉龍蕨屬
假長尾複葉耳蕨
耳蕨屬
華南複葉耳蕨
刀羽耳蕨
刺葉耳蕨
香鱗毛蕨
腺毛鱗毛蕨
細葉鱗毛蕨
深裂鱗毛蕨
歐洲鱗毛蕨
木里鱗毛蕨
刺頭複葉耳蕨
藍色鱗毛蕨
闊鱗鱗毛蕨
京鶴鱗毛蕨
華南鱗毛蕨
華北鱗毛蕨
黑足鱗毛蕨
觀光鱗毛蕨
東京鱗毛蕨
倒鱗鱗毛蕨
暗鱗鱗毛蕨
福建複葉耳蕨
多芒複葉耳蕨
新刺齒複葉耳蕨
疏羽複葉耳蕨
蒙自複葉耳蕨
亮葉複葉耳蕨
近刺複葉耳蕨
玉龍蕨
複葉耳蕨屬
兩色鱗毛蕨
峨眉耳蕨
單葉貫眾
貫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