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藍色鱗毛蕨
種拉丁名:DryopterispolitaRosenst.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鱗毛蕨屬
屬拉丁名:Dryopteris
國外分布: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
命名來源:[ActaPhytotax.Sin.8(2):168.1959]
中國植物志:5(1):184
形態特徵
植株高約75厘米。根狀莖直立,被鱗片;鱗片線形,長約2.5毫米,暗褐色而有光澤,頂端長漸尖,全緣。葉柄長30-35厘米,下部粗約3毫米,基部較粗而呈棕色並疏被披針形的紅棕色鱗片,上部淡禾稈色,有狹溝,無毛;葉片三角形,長約30厘米,基部寬約20厘米,先端呈羽狀深裂幾達於葉軸,形成長圓狀鐮刀形,向上漸狹而成一邊緣有疏鋸齒的尾尖,下部近二回羽狀,羽片7-9對,互生,平展,有短柄,相距3.5-5厘米,中部的羽片線狀披針形,長5-8厘米,基部寬1.5-2.5厘米,上部稍向上彎,頂端漸尖而邊緣有淺鋸齒,基部圓截形,羽狀深裂達到或接近羽軸,形成斜長圓形而頂部鈍圓並有小鈍齒的裂片,下部幾對羽片呈長三角狀披針形,長8-10厘米,基部寬3-4厘米,基部有1-2片分離的小羽片,基部下側的小羽片最大,小羽片披針形,長2.5-3厘米,基部寬6-8毫米,頂端鈍圓,基部圓截形,無柄,邊緣上部有鈍鋸齒,下部有淺裂;葉脈上面不明顯,下面隱約可見,羽狀,葉片中部以上的小脈一般單一,葉片下部的小脈通常分叉;葉草質,乾後褐藍色,光滑。孢子囊群細小,每裂片有1-3對,位於主脈與葉緣之間,著生於小脈的近頂部,無囊群蓋。
生長習性
生常綠闊葉林下,海拔1780-2200米。
鱗毛蕨科植物(二)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
鱗毛蕨科·鱗毛蕨屬
水龍骨目鱗毛蕨科的一個世界性大屬。根狀莖粗短,直立,葉聚生頂部,呈放射狀,通常遍體被大小、形狀不同的棕色至黑色的鱗片。葉片多回羽裂,少有為羽狀。孢子囊群生小脈背部,具圓腎形的囊群蓋。全屬約400種,中國近200種,為本屬的分布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