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薦大禹

山神薦大禹

一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大禹治水前得故事,可讀性強。

山神

人物介紹

在中國,有關山神的傳說源遠流長。成書於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經》,就已記載了有關山神的種種傳說。《太平廣記》里也收錄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廬氏等山神的故事。《五藏山經》里還對諸山神的狀貌作了詳盡的描述。
古人將山嶽神化而加以崇拜。從山神的稱謂上看山神崇拜極為複雜,各種鬼怪精靈皆依附於山。最終,各種鬼怪精靈的名稱及差異分界都消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了。演變成了每一地區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虞舜時即有“望于山川,遍於群神”的祭制,傳說舜曾巡祭泰山、衡山、華山和恆山。歷代天子封禪祭天地,也要對山神進行大祭。祭山時大多用玉石和玉器埋於地下,也有用“投”和“懸”的祭法,即將祭品雞、羊、豬或玉石投入山谷或懸在樹梢。

祭祀山神

在今日藏地,不少地方還保留著祭祀山神的風俗,如在川北阿壩州汶川,不少藏族寨子都有自己的山神,各寨子都有自己祭祀山神的一套儀規;在川西甘孜州的石棉,每年臘月十三開始的喚山節即為祭祀山神的節日,整個祭山活動要持續三天。當我從康定坐長途汽車去色達的路上,沿途經過幾座高山之頂時,車內不少藏民都將頭伸出車窗大聲叫喚,並將撕碎的白紙、白布條等物扔出窗外。在山頂上,往往已積蓄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白紙、白布條,隨風一吹,盤鏇升騰,直衝雲霄。藏民們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山神的敬畏和禮拜。

對神山的稱呼

藏北安多地區的牧民對神山有以下幾種稱呼:“贊日”、“拉日”或“習搭”等。岡仁波齊在藏北牧民心中具有重要地位。過去,安多多瑪部落的牧民常舉家成群結隊地前往岡仁波齊朝山,一去就是數月甚至幾年,一些人還在岡仁波齊一帶長期定居。這種集體的朝拜神山的活動甚至影響到噶廈政府在牧區的稅收,以至於黑河宗本曾專門責令瑪本去追捕朝山的牧民。朝拜比較著名的神山,在時間上有一定規矩。牧民一般在藏曆馬年轉岡仁波齊,猴年轉“雜日”。

大禹

人物介紹

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
生平傳說 帝堯時,中原洪水為災,百姓愁苦不堪。鯀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時間,洪水未平。舜巡視天下,發現用堵截的辦法治水,一點成績也沒有,最後在羽山將其處死。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亦關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把孩子賣了,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后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著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乾最苦最髒的活。幾年下來,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乾枯,臉龐黧黑。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闢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終於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於潮濕,禹讓益發給民眾種籽,教他們種水稻。

大禹治水圖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禹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由於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萬縣)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帝舜稱讚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 功勞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將禹推薦給上天,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在諸侯們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曆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
當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奮地為萬民謀利,誠懇地招攬士人,廣泛地聽取民眾的意見。有一次,他出門看見一個罪人,竟下車問候並哭了起來。隨從說:“罪人幹了壞事,你何必可憐他!”帝禹說:“堯舜的時候,人們都和堯舜同心同德。現在我當天子,人心卻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儀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說:“後代一定會有因為酒而亡國的。”
禹繼帝位不久,就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後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負責政務。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過江時,一條黃龍游來,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嘆息道: “我受命於天。活著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們何必為這一條龍擔憂?”龍聽到這一席話,搖搖尾巴,低下頭就不見了。帝禹到塗山,在那裡大會天下諸侯,獻上玉帛前來朝見的諸侯竟達萬名之眾。
帝禹在位十五年後逝世,葬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終年一百歲。

貢獻

政權建設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偉人。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還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

大禹

安居樂業。史書記載,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面,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洼的地方種植水稻。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進步。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參《論語·泰伯篇》)
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極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長開慶功大會,賜給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豐功偉績。當舜年老時,眾人一致推舉禹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禹接位後,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為中心的領導集團。禹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權性質。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禹還有組織的對不聽教化多次叛亂的苗族進行征伐,打敗了苗軍,打死了三苗酋長,勢力範圍達到江淮流域。之後,“四方歸之,闢土以王”(太平御覽卷823引《隨巢子》)。舜死後,禹守孝三年,仍按傳統的禪讓制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記·夏本紀》)禹於是再即天子位。

分九州

禹為了鞏固夏王朝,把全國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進行管理,他還“南省方,濟於江”(《淮南子·精神訓》),到南方巡視,在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約請諸侯相會。禹為紀念這次盛會,把各方諸侯部落酋長們送來的青銅鑄成九個鼎,象徵統一天下九州,成為夏王朝之象徵。

教化

東南地區古稱“九夷”,即九個較大的部落。禹為加強對其統治,幾次出巡該地區,傳播中原文化

“大禹治水”玉山

禮教,受到當地百姓尊敬和禮遇。他沿途向當地人詢問習俗,鼓勵農耕,告其農時,播種五穀,教育部族酋長們講禮儀,知法度,不以強凌弱,和睦相處。同時又宣布,若有不聽教化者,要以兵征討,決不客氣。當時,古越部落酋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由於禹是活動在崇山一帶的夏部落的首領,故被稱為夏後氏,他所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就被稱為夏。夏王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原始社會的結束、階級社會的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故事內容

傳說

川西鎣華山後山九聯坪的天池 (又稱禹母池),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婦女,她早年喪夫,獨自一人擔負起扶養和教育兒子的重擔,還要放牧青牛,為子承父志奠定堅實的基礎。她就是洪荒時代治水勇士崇伯鯀的妻子女兒,天下人人皆知的禹母。
一日,禹母見自己的兒子大禹長到一十六歲,身高九尺,虎鼻下張著一張光形的嘴,露出兩顆大門牙,更神奇的是,耳朵上各有三個小孔,能聽百里之外的聲音。禹母見此心裡感到高興,便把大禹叫到面前道:“兒呀,為娘見你已經長大成人,不得不把你父親之事告訴你了。”
大禹早就想知道自己父親的一切,便迫不及待地道:“母親請講,孩兒洗耳恭聽。”
於是,禹母如數家珍地講起了禹父的故事……。
禹父崇伯鯀是顓頊之子,炎帝的重孫。早年封在廣柔之地,他身高一丈二尺,眼如銅鈴,口大如盆,力大勝牛,勇猛異常。但,有勇無謀,天帝派他治理天下洪水,他偏聽奸臣相繇的讒言,動用了天下大量的人力財力,把人民賴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用來築堤堵水。治水九年,洪水泛濫成災,衝垮堤埂,讓洪水橫衝直闖。不但沒有把洪水治服,反而比未治理以前受災更大。多少人的生命被洪水吞沒,多少良田被洪水洗劫。天帝見情,龍顏大怒,降旨將崇伯鯀處斬。崇伯鯀自疚治水無方,其罪當誅,便伏在地上,引頸就刑,死於羽山
禹母停了停話語道:“兒呀,你說句公正話吧,你父親該不該處以斬刑?”
大禹思索片刻答道:“母親,依兒之見,父親該處斬!因為父親採取堵水的辦法,淹死了數不盡的生靈啊。”
“兒呀,這就叫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如果你父親不聽信讒言,也不至於處斬。”禹母激動地道:“但,你父親未完成治水的大業,你一定要繼承父志去完成,才對得起天下的百姓!”
大禹聞言,雙膝跪地道:“孩兒謹遵母命。”是夜無語,大禹眼望九聯坪那蔚藍色的天空,心想著山下波浪滔天的洪水,他提著昨天狩獵的山雞,來到禹母池邊的山神廟前,獻上山雞,雙膝跪下,雙手合十地拜道:“山神爺呀山神爺!我母親要我繼承父志。下山治水,想我大禹一無所知,有何德何能,還需山神爺賜教。”
大禹在山神廟前跪了一夜,未合雙眼。還未天明,腳也跪酸了,上眼皮不斷地和下眼皮打架,當他似睡非睡之際,只見一個白鬍子老頭向他走來說道:“神人甦醒,小神乃九聯坪山神是也。”大禹聽說是山神來到身邊,急忙參拜不已。山神雙手扶起大禹,就地而坐道:“神人不必多禮,小神被神人治水之誠心所感動,小神特來獻上幾策,望神人採納。”
大禹忙道:“謹遵教誨。”山神道:“神人呀,你要下山治水,小神望你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強自己身體的鍛鍊,以日後適應艱苦環境;二是廣交朋友,留心觀察對治水有利的神靈;三是你於五年之後的三月庚日,趕到南嶽衡山去求南極仙翁賜給河圖,治水方能成功。待三事辦妥,小神即上天去奏明天帝,薦你為天下治水總都管。”
大禹猛地驚醒,見天色大明,剛才山神爺所言之事,一字不漏地記人心中,他稟明禹母,就從這天起,他堅持與青牛同宿,在赤日裡曝曬,在大雨中沐浴,在雪地里奔跑。由於五年的艱苦鍛鍊,把自己的身體鍛鍊成鐵塔一般。在此同時,他與大龜、蛇、蟲、蝦一起暢談治水之方,細心觀察各種動物身上的花紋。當他看到大龜的背上展示了大地的圖形,在八方合十的圖案花紋上,讓東南西北呈現穩和;一與九,二與八,四與六,三與七,方方合十,構成一體。他茅塞頓開,心裡一亮,領悟了許多,原來大地海域相輔相成啊。大地好似龜背、海洋好似在龜的團轉,龜背上的圖紋好似河流、如果把河流疏通,洪水就會全部流進海洋。難怪,父親採取的堵水決堤,致使遍地遭殃呀……

神跡

五年後的三月庚日那天,大禹走過了九百九十九道彎,翻過了九百九十九座山,越過了九百九十九條河,行程了九百九十九里路,終於來到了南嶽衡山。他勞累過甚,饑寒交迫,四處詢問南極仙翁無著,皆言乘白鶴雲遊未歸。大禹一急,便昏倒在地。此時,只見一白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老者,乘白鶴而至。他叫醒大禹,將他帶到衡山一個山洞裡。洞中有石桌,石凳。石桌上放著仙桃和棋盤、棋子。白髮老者叫大禹先吃一個桃子充飢。然後,指著棋盤道:“大禹,吾乃南極仙翁是也。你仔細觀看吾教你下棋。”
南極仙翁在棋盤上擺放棋子,棋子猶如大山,棋路猶如水路一般,讓大禹看得驚訝不已,心明眼亮。剎時,仙翁呵呵大笑道:“吾去也,吾去也!”遂乘白鶴飛上天空。
大禹一覺醒來,感到口裡還有仙桃之香味。低頭一看,面前哪有棋桌,分明是一張河圖。圖上繪著大山以北一條黃色的河流,就是今日的黃河。大山以南一條長長的河流,就是今日的長江。其它河流錯落有致。大禹大喜,以首加額,向空中拜道:“多謝仙翁賜以河圖大禹治水,萬死不辭!”
大禹手拿河圖喜滋滋地返回九聯坪,拜在山神廟前道:“山神爺啊,山神爺!五年多來,我已鍛鍊成鐵塔一般;而且明白了治水不能堵水,只能疏通河道;同時,我從南嶽衡山拿回了河圖,更明了隨山尋水,萬國其寧之理。山神爺,請你賜教吧。”
山神爺又變成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向他走來,扶起大禹道: “神人請起,折煞小神也。小神已上天奏明天帝,陳述了你母子生在九聯坪,以人類生存為懷,不怨其父殺頭之事。不僅加強鍛鍊,還廣交朋友,衡山求圖,抱負不小!小神雖官小職微,卻是這裡地方官,有推薦賢才之責。因此,小神薦你下山治水特立下了軍令狀。如你治水無能,天帝就拿小神治罪。天帝口詔,令你選治鎣華山前山通溪河之水。然後,帶看青牛去治理天下水患!小神觀你日後定成大器,神人就放心去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