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小眼海鼬魚
科中文名:深海鼬魚科
中國大陸名:細眼雙線鼬䲁
俗名:深海鼬魚、細眼雙須深海鼬魚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小眼海鼬魚](/img/b/ae8/nBnauM3X4cDM1UDM1gDOzIDMyMTM3IDO1gzMxADMwAzMxAzL4g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形態特徵
眼小,吻長大於眼徑。口大,上頜達眼後方;主上頜骨的末端膨大。鰓蓋骨的後方有一尖棘,有時會被皮膚覆蓋。體被圓鱗;頭部則只有頰部有鱗,無側線。背、臀鰭很長,但不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75-79;臀鰭鰭條數63-64;尾鰭鰭條數16;縱列鱗數80-90;發育完整之鰓耙數0-3;脊椎骨數12+31。本種目前僅發現於西中大西洋,是否為雙須鼬(Dinematichthysiluocoeteoides)之誤鑒仍需一步之研究。
生態習性
胎生魚種,雄魚具外生殖器。主要於棲息在珊瑚礁區的淺水海域中,以礁區的小型浮遊動物或是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中大西洋及台灣,地理分布仍需進一步研究。
利用價值
罕見魚種,魚體小型,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二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