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棘躄魚

本魚體裸出無棘,頭極寬大,卵圓形,腹部膨大,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齶骨均具齒。鰓孔小。邊緣具小皮辨;背鰭兩個,具3棘,第一背鰭特化為吻觸手,吻觸手極小,隱藏皮下外表無法看出;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3-16枚;臀鰭具軟條6-9枚;腹鰭顯然短於胸鰭;胸鰭軟條8-9枚;尾鰭圓形。背鰭及臀鰭之最後鰭條因與尾鰭相連以致無法看出尾柄的界限;體粉紅色具若干暗色斑。體長可達9厘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五腳虎 
學名:Histiophrynecryptacanthus
英文名:Small-roundedfrogfish,Crypticanglerfish
中文名:隱棘躄魚隱刺薄躄魚
科名:Antennariidae
科中文名:躄魚科
同種異名:Antennariuscryptacanthus,Histiophrynecryptacantha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之溫暖水域。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模式種產地:BeoI.,Karakelang,Sibogasta.131,13m;PepelaBai,IsleRotti,sta.30],27-45m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5-130米
最大體長:9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背鰭與臂鰭之最後軟條均與尾鰭相連,致使本種無明顯之尾柄。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齶骨均具齒。鰓孔小。體裸露無棘,或有少數皮刺。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吻觸手極細小或隱於皮下,末端具細小釣餌(Esca),背鰭第II-III棘隱於皮下;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3-16;臀鰭具軟條6-9;腹鰭顯然短於胸鰭;胸鰭軟條8-9;尾鰭圓形。體色多變,粉紅色、灰綠色、黃褐色等,體側有若干暗色斑,有時具有白色斑點。

棲所生態

淺海珊湖礁區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5-130公尺間,但一般皆發現於30公尺內。利用吻觸手頂端的衍生物-釣餌(Esca)及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的身體,可吸引別種小魚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所產之卵,形成絲狀團狀,具有漂浮力。

漁業利用

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二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