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背鰭鰭條5+53;臀鰭鰭條37;胸鰭鰭條18;腹鰭鰭條6;鰓耙4+8=12。背鰭基部與側線間鱗列11。體長為頭長之4.2倍,為體高之5.4倍,為體寬之9.4倍,為背鰭前長之4.1倍,為腹鰭前長之5.3倍。頭長為吻長之2.9倍,為眼徑之3.6倍,為眼間距之4.0倍,為眼後寬之1.9倍,為上頜之2.1倍,為第一背鰭高之1.1倍,為腹鰭之1.3倍,為下頜須之7.5倍。體略長,略側扁;尾柄相當短;頭部略小,略扁;吻部很寬,前方形成骨板,向前延伸遠超過口部;吻大,次端位;上頜向後延伸至眼部後緣。眼大;眼間距寬,僅略小於眼徑。牙齒細,在兩頜呈帶狀,外列不特大;鋤骨具ㄧ小叢細齒;無齶齒。具下頜須,短於眼徑。體被圓鱗,包含鰓被架膜、喉部以及鰭膜。不具發光器。肛門位於臀鰭起點。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基部之後;腹鰭插入點位於胸鰭基部之前,腹鰭最外鰭條延長呈絲狀,向後延伸至肛門與腹鰭起點中間;臀鰭起點遠較第二背鰭起點後;尾鰭成扇形。尾柄細,約與眼徑等長。體呈一致深灰色,各鰭顏色較深。Small (1981)認為本屬有兩種,但近期分生研究認為應只有一種,仍須進一步的相關研究。台灣的標本因鰓絲較長且較多,目前暫列名為A. microlepis。(何宣慶編寫 2012/12)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所生態
深海底棲性,棲息深度在175-3048公尺。以深海無脊椎動物或魚蝦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北太平洋區海域,由日本四國島到白令海的拿瓦倫峽谷、加州灣與詹斯頓島等。台灣產於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在高緯度地區具有漁業經濟價值,常被底拖網捕獲。在台灣相當稀少,不具利用價值。
模式產地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魚類特性
有毒魚類:否;食用魚類:否;觀賞魚類:否。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二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