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述
英文名
氣壓(atmosphericpressure;airpressure)
氣體壓強
在任何表面的單位面積上空氣分子運動所產生的壓力。p=F/S
氣壓以百帕(hPa)為單位,取一位小數。
常用單位

表示氣壓的單位,習慣上常用水銀柱高度。例如,一個標準大氣壓等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的重量,它相當於一平方厘米麵積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氣壓力。由於各國所用的重量和長度單位不同,因而氣壓單位也不統一,這不便於對全球的氣壓進行比較分析。因此,國際上統一規定用"百帕"作為氣壓單位。經過換算:
一個標準大氣壓=1.013*10^5帕(毫巴)
1毫米水銀(汞柱)柱高=4/3百帕(毫巴)
1個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汞柱)柱高
單位換算
1MPa(兆帕)=1000kPa(千帕)=1000000Pa(帕斯卡)1bar(巴)=0.1MPa1atm(標準大氣壓)=0.1013MPa=1.013bar=760mmHg=10.33mH2O1kgf/cm2(工程公斤力)=0.981bar=0.0981Mpa1psi(Lb/in2)=0.07031kgf/cm2=0.06893bar=6.893kpa1MPa=145psiPsi(lb/in2)磅/平方英寸,常用在歐美等英語區國家的產品參數上通常在行業說的“公斤”是指“bar”氣壓成因
從分子動理論可知,氣體的壓強是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容器壁而產生的。單個分子對容器壁的碰撞時間極短,作用是不連續的,但大量分子頻繁地碰撞器壁,對器壁的作用力是持續的、均勻的,這個壓力與器壁面積的比值就是壓強大小。影響因素
氣壓的大小與海拔高度、大氣溫度、大氣密度等有關,一般隨高度升高按指數律遞減。氣壓有日變化和年變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氣壓高。一天中,氣壓有一個最高值、一個最低值,分別出現在9~10時和15~16時,還有一個次高值和一個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22時和3~4時。氣壓日變化幅度較小,一般為0.1~0.4千帕,並隨緯度增高而減小。氣壓變化與風、天氣的好壞等關係密切,因而是重要氣象因子。通常所用的氣壓單位有帕(Pa)、毫米水銀柱高(mm·Hg)、毫巴(mb)。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銀柱高。氣象觀測中常用的測量氣壓的儀器有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氣壓計。溫度為0℃時760毫米垂直水銀柱高的壓力,標準大氣壓最先由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測出。發現歷程
1640年10月的一天,萬里無雲,在離佛羅倫斯集市廣場不遠的一口井旁,義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在進行抽水泵實驗。他把軟管的一端放到井水中,然後把軟管掛在離井壁三米高的木頭橫樑上,另一端則連線到手動的抽水泵上。抽水泵由伽利略的兩個助手拿著,一個是富商的兒子——32歲,志向遠大的科學家托里拆利,另一個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巴利安尼(GiovanniBaliani)。托里拆利和巴利安尼搖動抽水泵的木質把手,軟管內的空氣慢慢被抽出,水在軟管內慢慢上升。抽水泵把軟管吸得像扁平的飲料吸管,這時不論他們怎樣用力搖動把手,水離井中水面的高度都不會超過9.7米。每次實驗都是這樣。伽利略提出:水柱的重量以某種方式使水回到那個高度。
發現意義
大氣具有重量,並且向我們施加壓力,這是一件非常簡單並且似乎顯而易見的現象。然而,人們卻感覺不到。氣壓已經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你意識不到它。早期的科學家也是這樣,他們從來都沒有考慮到空氣和大氣層有重量。托里拆利的發現是正式研究天氣和大氣的開端,讓我們開始了解大氣層,為牛頓和其他科學家研究重力奠定了基礎。這一新發現同時使托里拆利創立了真空的概念,發明了氣象研究的基本儀器——氣壓計。測量儀器
測量氣壓的儀器,最常見的有水銀氣壓表和空盒氣壓表兩種。也是比較準確的幾種儀器.
測量方法
氣象上常用的測定儀器有液體(如水銀)氣壓表和固體(如金屬空盒)氣壓表兩種。氣壓記錄是由安裝在溫度少變,光線充足的氣壓室內的氣壓表或氣壓計測量的,有定時氣壓記錄和氣壓連續記錄。人工目測的定時氣壓記錄是採用動槽式或定槽式水銀氣壓表測量的,基本站每日觀測4次,基準站每日觀測24次。氣壓連續記錄和遙測自動觀測的定時氣壓記錄採用的是金屬彈性膜盒作為感應器而記錄的,可獲得任意時刻的氣壓記錄。採用這些儀器測量的是本站氣壓,根據本站拔海高度和本站氣壓、氣柱溫度等參數可以計算出海平面氣壓。氣壓以百帕為單位,取小數一位;有的也以毫米水銀柱高度為單位,取小數兩位。毫米與百帕的換算關係是1百帕=0.750069毫米(水銀柱高度)≈3/4毫米(水銀柱高度)1毫米=1.333224百帕≈4/3百帕我國的氣壓觀測在1953年及以前採用的是以毫米水銀柱高度記錄的,1954年及以後是以百帕記錄的,兩種記錄合併使用時,須換算為同一種單位。計算方法
通常有平衡條件法和牛頓運動定律法(公式只是粗略計算而且有時測的值不準,一切都應以實際為準)。

健康影響
隨著氣象和保健科學的日益普及,人們對溫度、濕度、風、日照等氣象要素與健康的關係都比較關注和熟悉。但對氣壓,人們一般比較忽略,天氣預報中也沒有氣壓要素。事實上,當氣壓過低、過高或短時間內氣壓變化過大時,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氣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根據《中國液壓、氣壓動力機械及元件製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分析,概括起來分為生理的和心理的兩個方面。低氣壓對人體生理的影響主要是影響人體內氧氣的供應。人每天需要大約750毫克的氧氣,其中20%為大腦耗用,因腦需氧量最多。當自然界氣壓下降時,大氣中氧分壓、肺泡的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都隨之下降,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以從低地登到高山為例,因為氣壓下降,機體為補償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環,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現象。由於人體特別是腦缺氧,還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和無力等症狀,神經系統也會發生障礙,甚至會發生肺水腫和昏迷,這就是通常說的“高山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