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全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景況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495市畝。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建築結構
“大帥府”、“少帥府”的合稱,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將軍的官邸和寓所。位於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建於1914~1939年。這是張氏帥府的正門,不是很大,也不顯豪華!在正門的門廊上,掛著一個匾額上書四個字“治國護民”,映射了張氏父子治國救國的偉岸決心,只嘆張作霖命喪日本人的黑手之下,張學良將軍又背負著一份愛國之心流亡海外,一顆飄泊遊子之心再也沒能回到這間四和院內!帥府的主樓則是西式的石式牌樓,氣勢輝鴻。張作霖、張學良的衣食起居都在這幢鵝黃色的石樓內。 這是一座由青磚素麵牆圍廓的中西混合建築群,牆高3米餘,四角歸方。從建築時間和使用上帥府可分為兩部分,即以現存院內青磚牆為界,分東、西兩院。東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築,包括四合院、小青樓、大青樓、關帝廟還有東牆外的趙四小姐樓,西院是後期建築,共有磚混樓房6座。帥府的前廳是中式建築的小四和院,寧靜而古樸,目前這些是張氏家族歷史的陳列館,您可以逐一了解張大帥和張少帥的生平事跡。 四合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築。群體建築中心,位居中軸。建於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三進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餘間。主要建築都是石雕柱礎轉角石刻,牆基鑲嵌浮雕石板,牆頂鑲嵌磚雕飾件,門前踏步垂帶,掛梅欄板雕刻精湛,額枋檐檁廊柱及門窗油飾彩畫獨具風格。從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門,門外有磚雕“壽”字影壁牆。從前門入內便是第一進院,前有門房七間,中為過道門,東為傳達室,西為電話室,兩側為衛士房。東西廂房分別為內帳房、大廚房,承啟處、餐廳、電工室。通過儀門(垂花門)是二進院,正房七間,中開過門。東西廂房各五間,這是張作霖屬下八大處的處理公務之地。正房東間是臥室、客廳,西間是書房、倉庫。東廂房北為內收發,南是秘書長室。西廂房是一般秘書辦公室。第三進院是張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正房當中靠北是祖先堂,東、西,南辟三門通往東西屋和院內。東西廂房各五間對稱,東為會客室、西是辦公室。三進院都各有東西便門與院外相通。 小青樓在東院,坐北朝南二層樓。上下各五間,中開門,前檐出廊,青磚青瓦,為中國古式建築,是帥府的早期建築之一。1928年6月張作霖由北京返回瀋陽,在皇姑區附近被炸傷後,醫治無效死於小青樓下。這個房間來頭不少噢,這是張作霖、張學良在與所有來賓、朋友洽談接見的房間,由於房間裡有一隻虎標本的裝飾物,所以這個房間稱為“老虎廳”,所稱就是在這間房子裡,張作霖威震了日本人,繼而引發了九一八事變! 大青樓位於東院北部,張作霖1925年晉升為東北邊防督辦後在此商議軍事機密、制定重大決策和接待中外要員。赫赫有名的“老虎廳”就在一樓的東北角,它因陳設有東邊道鎮守使湯玉麟送的兩隻老虎標本而得名。楊宇霆、常蔭槐就是在這裡被張學良處決。大青樓是三層樓,坐北向南,多邊形,磚混結構,歐洲哥德式建築,青磚牆體,白色水泥抹邊線,黑白相映,顯得格外醒目、素雅。樓下台明高約一米左右,南面和東側各有一個“八”字形垂帶,九級台階。一樓正面辟門三處,中為半圓形上亮過道門,兩側為半圓形群體組合門。正視二樓平台與三樓的兩個突出半圓體陽台。都是水泥花格,上曲裝飾三角紋,半圓形,瓶式欄板,廊柱,圓形柱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