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躄魚

康氏躄魚

康氏躄魚,鮟鱇目類,體似扁球狀,表皮粗糙。體色隨環境而變化,口大並布滿細齒。生活於熱帶淺海,體色與環境相似,是高明的偽裝大師。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及東部海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康氏躄魚康氏躄魚
模式種產地:Mauritius,IndianSe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70米
最大體長:33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齶骨均具齒。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頦部無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約為第II棘之1.5-2倍,末端具釣餌(Esca),呈一軟寬大之皮瓣,其外側有一些短的側扁形皮瓣,第II硬棘後之鰭膜僅棘之下半部與頭皮相連,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1-13;臀鰭具軟條8;腹鰭顯然短於胸鰭;尾鰭圓形。體淺紅色或淡黃色,體側散布許多褐色斑點。在第III背鰭棘、第二背鰭及臀鰭基部常具有深色圓斑,尾鰭上亦常有不規則之圓斑。

習性

生活於熱帶淺海,體色與環境相似,是高明的偽裝大師。常於海綿或礁石間隙中靜止不動,等獵物經過再驟然張口咬住,腹部可無限擴大,能吞下比自己身體更大的食物。肉食性,以小魚為主。產黏著卵,卵團呈帶狀並具膠質保護,稱做卵筏(egg raft)。 

分布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巴拿馬,北至日本及夏威夷,南至羅得島及社會群島。中國台灣北部、東北部、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用途

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或有人將其展示供人觀賞。

其它信息

背鰭具4枚觸角狀硬棘,是否具毒腺仍未證實,但有漁民受傷的紀錄。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二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