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國家森林公園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西峽縣城西的灌河岸邊,1000多米長的灌河大橋將寺山森林公園和縣城緊緊相連。因山腳有一“金燈寺”,因此得名寺山。總面積5600公頃。1992年被批准建立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寺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河南省西峽縣城西的灌河岸邊,1000多米長的灌河大橋將寺山森林公園和縣城緊緊相連。因山腳有一“金燈寺”,因此得名寺山。總面積5600公頃。1992年被批准建立國家森林公園。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陽市西峽縣城西,與縣城僅一灌河之隔,312國道寧西鐵路自公園山腳下穿過,與西峽火車站僅距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公園總面積756公頃,園內群峰爭奇,鳥語花香,林木蔥蘢,溪流淙淙。紅腹錦雞畫眉貓頭鷹等野生動物不時出沒,登半山亭,俯瞰山城美景盡收眼底。

景觀資源

森林景觀

公園以四季常青、生長茂密的馬尾松林、杉木林為主,灌木以連翹、迎春、杜鵑、繡線菊為主,形成十分誘人的四季景觀。春天,百花爭艷,滿山飄香;炎夏,林海蔥鬱,峰巒疊嶂,走入山谷,涓涓流水,清涼喜人,使你倍感林中氣候宜人;金秋,紅葉似火,果掛枝頭,特別是西峽的獼猴桃,更是格外新鮮;寒冬,雪壓青松,綠白相映,林中顯得特別寧靜,聽不到鳥叫,聽不到蟲鳴,只有在寒宛凜冽下聽那松濤聲,令人心醉,催人奮進。

人文景觀

寺山歷史上,寺山曾有半山亭、燃燈寺、窪樽石等古建築與天然巨石,錯落有致地裝點著寺山的自然景觀,與山水渾然為一體,相映成趣,曾是西峽縣城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理想去處。據論證,半山亭為宋代修建。窪樽石為一天然巨石,上有窪樽形水坑,常年不枯。燃燈寺有廟房3間,內供雲霄、瓊霄、碧霄娘娘。金元著名詩人元好問任內鄉縣令期間,多次游寺山半山亭,曾留有《半山亭拾仲飲》《春日半山亭游眺》《滿江紅.半山亭》寫道:......人易老,時難得。歡未減,悲還及。身前與身後,背無終極,一笑何須留故事,千年誰復知今日。拌酒來,橫臥隴頭雲,林間石。

燃燈寺:坐落於寺溝口石崖上,寺廟3間,供奉3尊泥塑送子觀音。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二月二十九、三月十八等廟會日,多有老嫗或年輕婦女結伴渡河求子。

金燈石:伴於寺山第二主峰頂部。體積約800立方米。夜間發光,狀如“金燈”。現保存完好。

金燈寺:在金燈石的山腳原建有金燈寺。其寺不大,有5間正殿,側殿東、西各3間。現寺廟已被折,遺蹟尚存。

神仙洞:位於金燈寺附近。傳說此洞通至淅川縣百坡村。

三大景區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3大景區:

立石溝景區:有西嶺迎春、竹徑通幽、霜林紅葉、百花鬧春、松林聽濤、櫟海煙雲等。

太陽溝景區:主要有暗香苑、冬雪擁翠、松嶺石徑等景點。

水磨溝景區:主要是珍貴稀有植物觀賞、科學試驗園地。

寺山國家森林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距離縣城很近,為縣城整體規劃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森林為主體,以綠色為基調,以自然景觀為依託,人文景觀為主線,突出地域文化特徵,形成了多功能的森林公園。位於西峽縣城鸛河西岸,312國道沿山腳穿行而過。園內林木蔥籠,古藤縈環,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是集旅遊觀光、娛樂療養、物種引化、保護和文化、科研、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198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森林公園。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定為全國45處國家森林公園之一。園林總面積756公頃。園內有半山亭、窪尊石、燃燈寺等古蹟。半山亭為宋代修建,是舊時士大夫遊覽小憩之所。窪尊石是一天然巨石,上有窪尊形水坑,常年不枯,上有名人石刻。燃燈寺,初為燃燈道人修煉的洞穴,已有二千年歷史,後為燃燈佛主祀處,民國初年遺址尚存。唐至明、清,李白孟浩然張舜民元好問王庭筠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名詩佳句。1995年經批准,大德法師釋仁濤募捐投資重修燃燈寺,占地11600平方米,總投資約數千萬元。建築採用明、清古建築風格,主要由山門、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寶殿、三聖殿、臥佛殿、鐘鼓樓等構成。殿堂重檐輝煌,雕欄層階迴旋,迴廊亭榭貫通。園區另有電視插轉台,瞻亭,根藝展廳和茶園、植物園。遊人可乘車盤鏇而上,或沿山間小徑攀緣而上。至山巔,舉目四望,鸛河如帶,山城新姿盡收眼底。

公園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以幽、靜、野、秀著稱,與山下的灌河水面相映生輝,馬頭山黑龍潭窪尊石元好問書院遺址燃燈寺等是公園主要景點。其中已復建的燃燈寺內,金剎梵宮,瓊樓玉宇、大雄寶殿燃燈殿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臥佛殿等十餘殿堂,雄偉壯觀,鑲嵌其中的全國最大的九龍璧獨成風景,普同塔、元好問詩詞書院、動物園,植物園等景點,公園內寺山賓館等配套設施齊全。

南陽旅遊名錄

旅遊是放鬆身體和考驗意志毅力有效途徑。南陽旅遊從屬歷史游,科技人文游,地理地形地貌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