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漢畫館主展大樓為白色三層仿漢建築,莊嚴,肅穆,氣勢雄偉,總面積6000平方米,房頂為孔雀藍瓦,加之白色的脊檐、牆壁,藍白相間,色調和諧,古樸典雅,把南陽悠久的歷史和現代文明融在一起,給人以南陽歷史文化的享受。
主要景點
南陽漢代畫像石基本陳列以凸顯漢文化風采為主旨,採用新穎別致的設計形式,一改以往壁嵌式和玻璃連櫃式的單調格局,以一種全新仿漢廊廡式建築作為陳列手段並藉助現代裝飾材料及光、電等先進科技,利用畫像石的青灰色與深紅色暖色背景襯布的巨大反差,在人工光源的輔助下,還文物以本來面目,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尤其一提的是天文廳。本廳為圓形穹窿頂,象徵天幕,穹窿頂上塗以藍色螢光彩,並用黃色螢光漆點綴有北斗、二十八宿、牛郎織女等星座。在紫光燈的照射下,蔚藍色的穹頂繁星點點,浩渺深邃,十分迷人。在序廳和角牴廳,還分別塑造了形象生動的人物雕塑,以增加陳列的觀賞效果。2000年,被評為“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精品獎。
南陽漢畫館,館藏畫像石數量已逾兩千,登記定級的有1339塊,其中一級品91塊,二級品174塊,三級品738塊,其按內容共分為十類:天文、百戲、角牴、社會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建築、讖緯迷信、榜題、圖案。天文和神話傳說畫像石是南陽畫像石中的珍品,“嫦娥奔月”畫像石曾被選入國家郵政局1999年3月16日發行的《漢畫像石》郵票中,該畫像石畫面左刻月輪,內有蟾蜍;中刻一人,人首蛇身,拱手向月輪飛奔而去,畫面有星雲點綴。南陽漢代畫像石中的珍品還有投壺、許阿瞿墓誌、麒麟崗漢墓墓頂畫像石等。目前,南陽漢畫館已發展成為全國漢畫收集、保護、研究的中心。不僅給人以知識啟迪,亦給人以藝術陶冶,藝術享受。
南陽漢畫館的創建與發展 南陽漢畫館是一座收藏、陳列和研究漢代畫像石的專業性博物館,她是我國建館歷史最早、規模最大、藏品數量最多的一座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始建於1935年10月,當時的館舍位於南陽民眾教育館內(今臥龍區廣播站後院)。館藏漢畫像石118塊。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羅震撰寫了“南陽漢畫館創修記”碑文。解放後,隨著大量散存畫像石被發現和收集,空間狹小的館舍已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畫像石。於是,漢畫館於1958年被搬遷到南陽市西郊臥龍崗上的武侯祠景區內。二次修建的館舍展廳面積擴大到900餘平方米,共收藏畫像石500餘塊。郭沫若先生為新館題寫了“漢畫館”門額。
七十年代中期,漢畫像石的館藏量由原先的500餘石猛增至1000餘石,展館容量再次趨於飽和。1976年,開始在原館東北側再次重建一座新館舍,並於1979年竣工開館。新館展廳面積1700餘平方米,展出畫像石精品187塊,館藏畫像石總量已達1500塊。
歷史進入八十年代,隨著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對外開放和經濟、文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作為南陽地方歷史文化的傑出代表,南陽漢畫像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參觀、研究南陽漢畫的人日益增多。為了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在八十年代後期,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決定投資新建一座規模更大、功能齊全、融展覽、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館舍。經過多年的努力,總投資一千多萬的新漢畫館大樓終於在1999年12月竣工並對外開放。
1999年12月27日新建成的漢畫館,坐落在南陽市區西南方的臥龍崗龍首處,她背靠蜿蜒起伏的臥龍崗,前臨流淌不息的白河之水,北邊與南陽名勝武侯祠相鄰,門前有漢畫路與東面的車站南路和北面的臥龍路相連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整個漢畫館景區占地面積80餘畝,院內的中心建築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陳列大樓,它的總面積為6000平方米。南陽漢畫館景園大門前兩側聳立著一對高達11米的仿漢門闕。(附雙闕照片)大門入口處正中是一堵具有厚重、古樸特色的大理石牆壁,其上雕鑿著由郭沫若題寫的“漢畫館”三個金色大字。穿過兩邊如茵的草坪,步入平坦的廣場,拾級而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座凝重典雅、氣勢壯觀的二重樓仿漢建築——主體陳列大樓。進入南陽漢畫館展覽大廳,引人注目的是一對東漢大型圓雕石刻——天祿、辟邪(附照片)。大廳西壁上方是一幅仿漢大型雕塑“德漢雄風”,它集中體現了南陽漢畫豐厚的文化內涵。整個畫像石陳列大廳的平面布局略呈“T”字型,展廳總面積為2000平方米,共設有十一個展廳。主題陳列——“南陽漢代畫像石刻”按展覽內容又分為序廳、生產勞動、建築藝術、歷史故事、社會生活、車騎田獵、天文與神話、角牴、舞樂百戲、逐疫升仙等十大部分.
南陽旅遊名錄
旅遊是放鬆身體和考驗意志毅力有效途徑。南陽旅遊從屬歷史游,科技人文游,地理地形地貌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