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革沿
距今2億至7千萬年前,古南陽盆地是一個具有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地方。盆地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裡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是名副其實的恐龍樂園、恐龍王國。
在南陽境內的西峽、內鄉、淅川、鎮平縣近千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群及恐龍骨骼、腳印化石,時間相當於中生代晚白堊世,距今為9700萬年。這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分布面積最廣的恐龍蛋化石群,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和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遺蹟,它的發現被稱為“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世界第九大奇蹟”。大量恐龍蛋化石群的出現,是地球地質古生物奇觀和自然歷史寶庫中的珍品,為研究地球發展史、地球上動植物的演化和生態環境以及地球災變等理論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2000年,南陽恐龍蛋化石群被列入“國家地質遺蹟保護規劃”;同年,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古生物遺蹟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區”,同年,南陽西峽縣建造了集科普教育、遊覽觀賞、主題娛樂為主的大型特色生態主題公園——西峽恐龍遺蹟園,使之成為成為伏牛山生態旅遊的核心景區和河南旅遊新名片”;2004年,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南陽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6年,南陽伏牛山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基本概況
2000年,被列入“國家地質遺蹟保護規劃”;同年,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古生物遺蹟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恐龍蛋化石群分布之廣、數量之多、保存之完美、類型之多樣、含蛋層數之多、成窩性之好、龍蛋共生,堪稱世界之最,是世界上罕見的古生物地質遺蹟奇觀和自然歷史寶庫中的珍品。它集稀有性、唯一性、典型性、自然性和系統完整性於一身,在國內是一枝獨秀,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和特殊的科學研究價值,曾被稱為“震驚全世界的科學發現”及“93世界十大科技新聞”之一,並被選入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進行的62項之中。恐龍蛋這一“品牌”的影響力已波及海內外。
河南省、南陽市及縣三級文物部門共收藏恐龍蛋化石5000餘枚。自1868年在法國南部發現了恐龍蛋化石碎片,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地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只不過500枚左右,就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而南陽的恐龍蛋化石儲量超過10萬枚。
南陽恐龍蛋化石藏量之大、種類之多、面積之廣、原始狀態保存之完好,實為世界之罕見。2003年、2004年,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先後批准建立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南陽作為“恐龍之鄉”是當之無愧的。
地理位置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2003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00平方公里,分布在西峽、內鄉、淅川三縣境內,其中西峽縣面積最大,為550平方公里。1993年,在西峽縣發現了舉世罕見的恐龍蛋化石群,是目前中國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恐龍蛋化石群,時間大約是中生代白堊紀早期,距今13億年左右。
功能分區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主要分布在以西峽、內鄉、淅川三縣為主的西峽盆地,總面積達11萬公頃的區域內,共有8科12屬25種。保護區內設立核心保護區及二、三、四級保護區。根據規定,核心保護區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入內。
科研意義
1993年,西峽盆地內發現數千枚恐龍蛋的訊息震驚了海內外,這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恐龍蛋化石地點之一,距今約一億年左右。專家認為,此地的恐龍蛋化石群具有數量多、結構原始等特點,對探索恐龍繁殖行為、恐龍蛋殼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對白堊紀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復原恐龍時代的生態環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南陽(西峽)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於2002年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認為,該保護區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樣性及物種和生境的稀有性、典型性與代表性,在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方面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尤其是恐龍蛋化石群的保護性開發,對於研究古代生態結構、古生物進化、探索自然資源持續利用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將該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一步加強保護與管理,對於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國務院公布的晉升為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在全國共有29處,南陽(西峽)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是其中惟一一家古生物遺蹟自然保護區。
據了解,世界上發現命名的恐龍有300多種(類),但是能同恐龍蛋對上號的僅有原角龍等幾種。河南境內的恐龍蛋化石超過世界發現量的十幾倍,且原始狀態保存完好。專家相信,通過對此的研究,能使更多的恐龍與其種蛋對上號。化石群發現以來,雖幾經打擊,但非法盜掘、販賣、走私恐龍蛋的活動一直不斷。此次保護區的設立,將恐龍蛋的保護納入了法制軌道。
景區榮譽
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建立的第一個古生物遺蹟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國家AAAA級景區。該保護區保護的恐龍蛋化石十分豐富,已查明有8科12屬25種之多,占世界已知50種恐龍蛋化石的一半,堪稱世界之最,是地球上罕見的地質古生物奇觀,有極高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自1974年7月以來,南陽恐龍蛋化石群保護區內已發現恐龍蛋化石6科9屬13種,分別占中國總數的1/2,世界總數的1/3多,是迄今中國和世界少有的古生物化石遺蹟區。區內恐龍蛋化石分布之廣、數量之多、保存之完美、類型之多樣、含蛋層數之多、成窩性之好,堪稱世界之最,且蛋化石與腳印化石共生,與骨骼化石同存,屬國內惟一,世界罕見,是地球地質古生物奇觀和自然歷史寶庫中的珍品,有極高的經濟、社會和科研價值,被稱為“震驚世界的科學發現”、“20世紀世界第九大奇蹟”。
地質公園
1993年,西峽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恐龍蛋化石群。地質專家告訴人們,距今1.3億年至6500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這裡曾是恐龍的樂園。
1994年,西峽縣首次提出建立國家恐龍蛋化石博物館的建議。此後,經歷了漫長的恐龍蛋化石定性和管理歸屬的論證。
2002年8月,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完成了包括恐龍蛋化石展館、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地質廣場、白堊紀生態植物園等數十處景觀和配套設施在內的“西峽地質公園”總體規劃。
2003年1月,“西峽地質公園”被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全省首批省級地質公園。
2003年2月,中國科學院19位院士提議在西峽建個“恐龍蛋化石博物館”。
2003年3月,中國地質博物館地質專家方曉思等5位專家到西峽實地考察,選定三里廟為地質公園第一期工程開挖點。
至此,經過10年的恐龍蛋化石群開發與保護的論證,西峽地質公園建設拉開序幕。
獨具特色的景觀魅力
按照地質公園的總體規劃,該公園將以密集分布的恐龍蛋化石群奇特景觀和相關的地質生態環境為主體,突出展示具有世界意義的恐龍蛋化石群的自然科學情趣,建成一個具有恐龍蛋和恐龍獨特風格並與優美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的頗具地方特色的科學公園。
在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內,將開闢科普影視廳,建設不同的地質遺蹟景觀區,向遊客介紹地學和生物學科學知識,讓人們在品味現代自然風光嫵媚多姿的同時,再走進74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去感受時空的悠遠和大自然的神奇。
此外,還有供遊客在“月亮湖”、“太陽湖”蕩舟泛波的以各種恐龍為造型的遊船,以恐龍和各種恐龍蛋為造型的美術工藝品,圖文並茂的“恐龍滅絕之謎”等科普畫冊。
科學嚴密的保護措施
對於深埋於岩層內的恐龍蛋化石群,最好的保護措施就是不要輕易採挖,原地原貌加以保護。然而,如果永遠讓恐龍蛋化石深埋於地下,那么它的神秘面紗將永遠揭不開,人們就無從揭開恐龍滅絕之謎,無從了解災變事件的演變規律。實行現場剝離,原地建保護房,就地展覽和研究,不失為兩全其美的保護性開發措施。為了有效保護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這些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專家組研究決定,將採用不同的科學的保護辦法。依據國家《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對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實行一級保護,緩衝區實行二級保護,實驗區實行三級保護,嚴禁在區內開山採石,開墾荒地,濫伐林木,同時加大綠化造林力度,防止水土流失對遺蹟的破壞。成立由旅遊、公安、環保等部門組成的治安防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隊伍,經常性巡護檢查,構成功能齊備、運作科學、覆蓋整個園區的保護網路體系。
極具前景的綜合效益
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綠化面積將進一步增加,達到70%左右,大批銀杏、桫欏、蘇鐵、棕櫚等樹種的廣泛植入,將形成特色鮮明的白堊紀森林公園。
在地質公園及其外圍保護地帶,不設“開發區”、“度假村”,全面禁獵、禁伐、禁火、禁污,水質純淨,空氣清新。毫無疑問,這在水土保持、調節氣候、改善空氣品質、涵養水源、減少土壤水分蒸騰,增加空氣的相對濕度,抵禦旱澇自然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及實現自然資源持續利用方面,會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
同時,恐龍蛋化石蘊含的大量科學信息,為探索、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正確處理好資源利用與保護的關係,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及現實的減災、防災等方面,提供重要借鑑。
創造多層次、多方位、多結構的旅遊環境,是高品位旅遊的發展方向。西峽旅遊資源豐富,龍潭溝、老界嶺、雲華蝙蝠洞等生態旅遊景觀及哪吒故里、燃燈寺、白羽古城等人文景觀聞名遐邇,再加上作為古生物遺蹟和地質奇觀的恐龍蛋化石景觀,構成了“三位一體”的西峽旅遊發展新格局。建立西峽國家地質公園,可與西安、丹江、洛陽等旅遊城市形成旅遊環線,特別是隨著寧西鐵路的修通和許平南、南鄧高速公路的建成,將會形成更大規模的旅遊熱。這將拉動西峽、南陽旅遊及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西峽乃至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3年10月,投資6000餘萬元的西峽恐龍園一期工程開工,2006年6月基本完工。這個集科普、觀光、娛樂、科研、保護於一體的景區,將原始和現代緊密結合,營造了一個恐龍的世界 。
南陽旅遊名錄
旅遊是放鬆身體和考驗意志毅力有效途徑。南陽旅遊從屬歷史游,科技人文游,地理地形地貌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