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花洲書院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 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知鄧,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於是在百忙中謀劃,創辦花洲書院,公餘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文運大振。
范仲淹的兒子、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范純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的韓維,均“從師範仲淹學於花洲書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范公遺蹟。作詩云:“范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游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山谷詩注·百花洲雜題》)
淵源
花洲書院,是《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出河南省鄧州市城區,向東南行不遠,便可見一處竹柏掩映、亭台錯落的園林式建築,這便是當年范仲淹知守鄧州時創建的花洲書院了。 范仲淹原系江蘇吳縣人,慶曆四年(1044年),由於其主持的“慶曆新政”失敗,悲憤之餘,乃上書皇帝,自請守鄧;次年,以給事中、資政殿學士身份來到鄧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鄧州,范仲淹大顯身手,他重教化,輕刑罰,廢苛稅,倡農桑,一年後,朝廷命仲淹移守荊州,而鄧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綿延數里,跪道挽留。仲淹為民情所動,終不忍行,遂上書皇帝,懇請留鄧,皇帝也只好特許。
公餘之暇,范仲淹多是飲酒攬勝或者講學會友,“七里河邊帶月歸,百花洲上嘯生風”,“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歸”,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嚴肅模樣,或擊鼓高歌,或迎風長嘯,頗有點放浪形骸。同時,他還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書院,常於書院內執經講學,為廣大學子傳道授業解惑。書院內,講經者娓娓道來,聽課者如沐春風,這座書院,便是如今的花洲書院。
當初與范仲淹一同貶官的,還有其摯友騰子京。騰子京貶官岳陽後,重修了江南名樓———岳陽樓。新樓落成,騰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懇請其為岳陽樓作記。范仲淹接信後,也不推辭,開始對照岳陽樓文圖,反覆揣摩,釀醞文稿。
慶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這天,范仲淹端坐於花洲書院的春風堂,憑著手上僅有的《洞庭秋晚圖》,揮筆寫下《岳陽樓記》。而花洲書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陽樓記》,從此成為天下文人雅士憑弔景仰的一處文化聖地。
自范仲淹以來,花洲書院屢遭戰火焚毀,又歷經修葺,同時又因其風景優美,故而名列鄧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書院內既有《岳陽樓記》的誕生地春風堂,又有聳立秋水之上的“覽秀亭”;既有小巧別致、全國僅見的泮池、狀元橋,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走進書院,但見亭台樓榭錯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築皆為江南園林風格。書院外的城牆上,古柏森然,春風閣、文昌閣掩映其間;書院正門前,一橋橫跨城河兩岸,橋上長虹臥波,橋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這座千年書院的雅致景色。
春風堂為古代學子讀書上課之地,現為清代建築。萬卷閣為書院藏書與刻書之地。范文正公祠是北宋年間范仲淹離任鄧州之後鄧州人民為紀念范仲淹所建,也為清代建築。房門上方懸掛二十八代孫范敬宜親筆所題“范文正公祠”匾額。名人館是為紀念古今鄧州籍歷史名人所建,建築面積480.7平方米,為仿清代建築。前院正房和廂房為《姚雪垠文學館》,館內陳列有姚雪垠辦公用具,著作手跡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後院正房及廂房設醫聖張仲景,歷史名將張巡、鐵鉉等歷史名人紀念館。百花洲始建年代不可考,為古鄧州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後由范仲淹進行修建,有 菊花台、亭榭、太湖石點綴湖岸,島內遍植花木,花洲書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為清代蘇州園林風格。湖島將全湖劃分為大小水面,洲東面為自然收放線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臨水有扇亭“月到風來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賞石園以欣賞石 欄、石景為主。賞石園北為五峰假山、五峰書齋和長廊、思範亭,別有洞天,形成一條完美的園林風景線。
修葺
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純粹任鄧州知州,整修了花洲書院。從南宋到明朝,花洲書院屢圮屢修,曾為鄧州州學。《嵩陽書院》記載:元朝時,曾作翰林院編修的蒙古族乃賢,“世居南陽,曾遊學花洲 書院”。明嘉靖、萬曆年間,知州張仙、夏忠等相繼對書院進行整修。到了清朝,歷任知州更加重視整修花洲書院,辦學規模越來越大。
2002到2005年,鄧州市委、市政府多方籌措資金1400餘萬元,歷時三年,對花洲書院進行全面修復,創歷史規模之最。重修後的花洲書院,占地126畝,有各類仿古建築66座,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書院內處處充滿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二期工程也與2013年底開工建設)。
書院建築是花洲書院內主體,為五進四院,中院更有全國少有的小巧精緻的泮池,狀元橋,成為書院一大特 色。書院西側並列為二進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為新建四進三院的名人館,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個建築風格為清代北方建築。百花洲位於書院東側,緊臨鄧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牆。布局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別有洞天組成。別有洞天假山將南北隔離,洲北湖內大小三島,島上再現范仲淹任知州時與民同樂的嘉賞亭及菊花台等。百花洲建築採用范仲淹家鄉清代江南園林風格。從而使花洲書院形成完美一體的中國典型書院園林。
鄧州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邊陲,古有“六山障列,七水環流,舟車會通,地稱‘陸海’”之說。鄧州古城東南隅,坐落著一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學府--花洲書院。書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參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慶曆新政”失敗被謫知鄧州後,為造就人才而創建。慶曆六年(1046),范公應摯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書院揮毫寫下了膾炙人口、中外傳頌的《岳陽樓記》。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遂成為天下之千古絕唱,花洲書院也隨之名揚海內外。“一代師承百世馨”。當年范公興學重教,培育英才之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
交通
鄧州市地處豫、鄂、陝三省交通要衝,焦枝鐵路、207國道貫穿全境,與南陽距離不足50公里,南陽、襄樊、老河口三個飛機場和通江達海的河口碼頭為其提供航空和水陸便利,南陽到花洲書院49.8公里,車行時間大約1小時12分鐘。
花洲書院地理位置優越,南臨人民路,東臨東二環、東三環路,交通方便。周圍有多家高中檔次賓館飯店,適合遊園時居住。書院內部設施及服務體系完善,年接待遊客逾百萬人次。
2007年,花洲書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花洲書院成功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鄧州更多景點有: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台灣村、福勝寺塔、清真西寺、汲灘陝山會館、吾離冢遺址、八里崗遺址、編外雷鋒團展覽館。
影響
自范仲淹創建花洲書院以來,鄧州人秉承范公先憂後樂的精神,艱苦樸素,勤勤懇懇,以吃苦耐勞的的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鄧州人,致使鄧州人才輩出,文運亨通,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行車路線
自駕遊行車路線
鄭州方向、安陽、鶴壁、濮陽、許昌到南陽花洲書院的行車線路:
京珠高速→南蘭高速(許平南高速)→(到南陽不下,直行)→二廣高速→鄧州→景區就在鄧州市的東南角
洛陽、焦作、新鄉、濟源到南陽花洲書院的行車線路:
(長濟高速)二廣高速→鄧州→景區就在鄧州市的東南角
周口、漯河到南陽花洲書院的行車路線:
南洛高速→南蘭高速(許平南高速)→(到南陽不下)→二廣高速→鄧州→景區就在鄧州市的東南角
商丘到南陽花洲書院的行車路線:
商周高速→寧洛高速→南蘭高速→(到南陽不下,直行)→二廣高速→鄧州→景區就在鄧州市的東南角
南陽旅遊名錄
旅遊是放鬆身體和考驗意志毅力有效途徑。南陽旅遊從屬歷史游,科技人文游,地理地形地貌游。 |
南陽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的故鄉和三國武侯諸葛亮的躬耕地;南陽市有中國最大的漢畫館,保存完好的清代府衙,縣衙和建築精品的山陝會館;還有千年古剎水簾寺、丹霞寺、菩提寺、香岩寺。 |
景點 | 武侯祠 | 醫聖祠 | 張衡墓 | 鴨河口遊覽區 | 彭雪楓紀念館 |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 水簾寺 | 丹江風景名勝區 | 博望坡遺址 | 南陽山陝會館 | 菩提寺 | 漢桑城 | 漢議事台 | 恐龍蛋化石博物館 | 福勝寺塔 | 哪吒故里 | 龍潭溝風景區 | 老界嶺風景區 | 丹霞寺 | 花洲書院 | 泗洲塔 | 石人山南麓風景區 | 南陽市博物館 | 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 雲華蝙蝠洞景區 | 望花湖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