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頂

太白頂

太白頂為桐柏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1140米,位於桐柏縣城西隅,離縣城約15公里。該山系區內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典型區域,又是淮河的發源地,河南省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景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41種,且南北兼容,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太白頂太白頂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位於太白頂北麓,東經112°47′-113°11′,北緯32°17′-32°29′,景區總面積266平方公里,核心區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縣城3公里,內分淮源、太白頂、桃花洞、水簾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區,各類景觀一百餘處。頂上有名剎雲台禪寺,為佛教臨濟宗白雲山系祖庭,堪稱中原的布達拉宮。寺東側有大淮井,是淮河源頭;井東南30米遠石壁間有張良洞,傳說張良功成身退,辟穀於此;還有松月台、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觀。

1982年闢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41種,且南北兼容,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1982年淮源風景區被河南省政府批准為河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被批准為河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區。

2001年又被批准為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園,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區,2005年被稱為“盤古”之鄉。

2010年國務院發布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列名其中。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為此成為南陽市唯一一家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字號”風景名勝區,是河南省9家國家級名勝風景區之一。

自然資源

太白頂太白頂
山峻谷險,洞多石奇,樹茂林密,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古樹蒼虬,青藤蔓纏,苔蘚遍布,珍禽異獸為伴,名木奇卉相映,白去飄逸,山嵐變幻,恍若仙境。特別是百餘公頃的映山紅和白鵑、梅花開時滿眼主動情畫意,極為壯觀。山腰的桃花洞、張良洞、鬼谷子洞更是溶岩薈萃,乳窟絕妙,令人心馳神住。山腳有淮源亭和淮源井,字大如斗的"淮源"碑刻剛勁有力。山右側的水簾洞絕壁數丈,瀑布倒掛,浪花飛濺。緊鄰的水簾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該山以峰、谷、洞、瀑、泉、潭、溪、林、禽、鳥、獸等自然景觀為主,加上雲台寺水簾寺、桃花寺、淮源等人文景觀,風光旖旎,景色迷人。

太白頂自然保護區位於桐柏縣西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北側。1982年河南省林業廳闢為北亞熱帶植被保護區。東起城關鎮一里崗,西至新集鄉新集,長約35公里;南至桐柏山脊,北至上海──伊寧公路南側,寬約1公里。總面積3.5萬餘公頃。區內山峰林立,自西向東依次有尖山、泰和寨、小仙垛、太白頂、元寶垛、上虎山、鷹嘴石、田王寨等。海拔在500-1140米之間。有原始森林1000餘畝,植物2000多種,屬國家珍貴植物有水杉、紅豆杉、鐵杉、香果杉、香棋、連香樹、天竺桂、青檀等;有各種鳥類10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有長尾雉、金雕、天鵝、鴛鴦、鸚鵡等;其它動物40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有金錢豹、大鯢、水獺等.

景區景觀 

峰巒

凌雲峰:即太白頂正頂,主峰也。一峰矗立,聳入雲端,高出群峰之上,時有煙嵐籠罩,白雲環繞。登之者,落群山於足底,縱目千里,俯仰大觀,唯感宇宙之寬,反覺己身之渺。

凌雲峰勝跡二十二:

松月台:主峰東,旁出一峰,其高峻不及主峰,頂平,土石間錯,有松多株,雜以野花秀草,甚為清幽。每一登臨,令人有依依不捨之狀。

鳳凰台:主峰南半麓,四圍野林擁翠,頂有寶塔,巍然屹立,至為清勝。

張良洞:松月台南崖,洞如觀音合掌。乃西漢軍師,漢留候張子房修真之所。

真如嶺:主峰南脈,即湖北登山之要道。

小淮井:乃真空性禪師所創,水清味甘,眾僧飲用,全賴於此。

淮源井:主峰北半麓,石欄四圍,清泉一泓。

東塔院:主峰東嶺,眾塔星羅,形成塔林。

西塔院:主峰西嶺,其塔藝術美觀,並刻文字詩偈,乃創雲台寺慧照明祖之塔也。

小太白頂:主峰西嶺,野花閒草,怪石古木,置身其間,疑為仙境神島,令人留連不忍去。

浣衣池:主峰頂端,人工砌鑿,陰雨接水,以便滌浣。

千尺崖:張良洞側,碧崖壁立,甚為險要。

上天梯:松月台東,石磴高懸,為數百級,乃通良和尚所建。

談經石:觀音殿後門外,昔了桂禪師於此說法處。

餵虎石:峰頂山門外,乃了桂禪師飼虎處。

老虎洞:主峰西北之險崖中,洞深冥暗寒氣刺骨,昔有虎兩隻常來寺聽了桂禪師說法,每遇大雪封掩山徑,必出洞自雲台寺至保全寺、桃花洞等處,踏踐山路,以引行人,後同禪師化去。

觀音岩:真如嶺路側岩上有大士足跡。岩下有泉,名甘露,清澈味甘,可供遊客之飲。

石鼓:主峰北半麓,有巨石如鼓狀。

石壺洞:主峰北半麓,怪石如茶壺狀,其縫出泉,可供人飲。

飛玉橋:主峰西半麓,小太白頂水交匯於此,崖險水急,水珠飛揚,噴濺人衣,一石橫跨,可通行人。

翡翠岩:主峰西半麓,峰嵐障日,有崖險濕,生滿莓苔石銹,碧如翡翠,至為美觀。

乘雲橋:主峰西半麓,每雨後初晴,有雲霧涌自谷底,人走橋上,頗似雲生足地,狀如乘雲之奇。

以上皆主峰周圍之名勝。

東旭峰:即圓寶垛,形如寶珠,每於旭日東升之際,光射峰崖,如火球一團。頂有盤陀石,昔蘭若行者坐此觀心處。

晚霞峰:與東旭交臂,一峰崛起,爭奇聳秀,每當夕陽反照,彩霞一片,至為奇觀。

撐天峰:即香爐垛,與主峰隔澗相望,四面峭壁,直插雲表,飛鳥難度,仰首攀登,魂飛膽悸,實為險絕也。

鸚鵡峰:即社廟以上之崇巒,遠眺如鳥形,古洞、野獸兩澗之水,夾峰而出,水聲潺潺,綠波漫漫,可供尋幽探勝之者,臨流烹泉煮茗,對峰賦詩焉。

雙峰:與鸚鵡隔澗巒對峙,兩峰背負嵯岈,崇巒絕獻,橫觀成嶺,側看成峰,洵有因地而異,移步換形之勝。

臘柱峰:與東旭峰遙遙相望,上有危石岌岌,下有密林森森,為雲寶寺之屏障。

錦秀峰:即無風垛,位於田王寨西谷,三面峭壁,崢嶸直聳,僅一鳥道可通,中有大石盈丈,裂縫不足二尺,遊人必側身而進,險隘奇絕,中日戰爭時,富人戴列山,將其黃白細軟,全藏於此,日以支槍看守,當時山中匪盜蜂起,未敢犯此。可謂一夫把關,萬軍莫前。每適大風鼓山,峰頂燈火不動。古老傳說峰有避風寶珠,孤峰岑寂,實為修道良所。深望後賢,樂靜慕道。

飛雲峰:即田王寨西巔。峰高風緊,雲難停泊,每當煙霧至此,總隨驟風飛去。

險岫峰:與飛雲峰並列,巍然爭高,荊棘密布,峭壁懸崖,俯首下視,頭暈目眩,崖畔有洞,險不可登,峰頂有井曰“龍池”。其水清澈,深通海底,旱時禱雨必應。

蓮花峰:即大淌,自主峰發脈,至此千峰環開,類似青蓮瓣瓣,其間綠草如茵,野花似錦,青松碧沼,周匝彌布。中有平原,可建伽藍,土沃氣溫,既能耕種,復可植茶,辟之可供百僧辦道,僧能自耕。

留雲峰:運輸機寶寺左,每於清晨,雲白如棉,盤泊峰頭,時開時合,頃刻萬變,觀之甚樂心目。

月明峰:與留雲高低相望,每於月明之夜,月掛峰頭,輝耀林壑。

玉皇峰:即玉皇頂,峰高且尖,上有伽藍殿宇,下有青松寶塔。

狼牙峰:自田王寨山脈西伸,層巒疊嶂,諸峰參差,狀如狼牙。峰間有處,名陳燈炷,茂林修竹,極為清幽。道心之士,宜於此結茅舍養道。

龍珠峰:與狼牙交臂,二峰高聳對峙,中一小峰如珠,士人呼為二龍吸珠。

寶冠峰:於盛家寨後,一峰聳峙,宛似毗盧佛冠,愈看愈肖。

定慧峰:位老王寨南麓,細草雜花,遍地彌布,昔有月霞高僧習定於此。

挺翠峰:水簾寺之後嶺也,左榜松雲溪,右連瀑布,青松蔥蔥,鳴泉歷歷,野林雜花,瀟湘滿目。每至秋高氣爽之日,登臨其上,清朗之氣撲人眉。印恭詩:召召真堪奇,聳聳依天碧,下兼松雲繞,上帶瀑布飛。

洞岩

般若洞:東塔園財嶺,高爽明潔,可供隱居,古人於此修般若因名。

道人洞:真如嶺東谷,口狹隘,洞內冥暗險森,乃精魅之穴也。

仙人洞:摩雲垛下,清水寺右,乃真空直性禪師藏修處。

鬼谷子洞:馬鞍橋南崖,偉說戰國王禪,棲此修真,洞長半里,可容千人。昔日軍陷隨州,炮聲震耳,印恭法師曾隨其先父來此洞避亂,正值隆冬酷雪,野居巒民,多飢凍而死,而印恭法師全家無恙。洞有大蝙蝠如傘,每至夜闌人靜,飛出覓食,此亦奇觀也。

風洞:與鬼谷隔嶺對峙,洞口西向,內乾燥,可以養道。一九五八年秋,印恭法師曾棲此學。

朝陰洞:位鬼谷洞西崖,上下絕壁,人莫能至,洞口常現獸跡,虎豹居焉。

秘虎洞:蓮花峰南畔,洞有崩崖疊成,高闊如舍,有泉自石罅緩緩流出,形成小溪。洞頂土石間雜,生以奇花異草,門前平坦,可以墾植,幽居養道,生計無乏。

娘娘洞:留雲峰下,洞口藤蔓掩蔽,其內陰濕不平。

雲霧洞:位於田王寨,險岫峰峭壁間,常有煙霧山嵐封掩洞口,內黑暗,且寒氣逼人,實妖魅之宅,不可居人。

隱真洞:位於鸚鵡峰崖畔,怪石壘集,古木叢生,有巨石屏障洞口,極為秘密,所惜無水,不能幽居藏修。

華嚴洞:位於在盛家寨西北隅,危崖層疊,羊腸可通,甚為幽秘,是了清禪師修華嚴法界觀處,因尊人而名焉。

觀音洞:即破石窿,位於小太陽池,是近代傳虛上人修淨業處。

水簾洞:廣二丈,深丈余,高朗明潔,形如屋舍,有溪流自洞頂而下,雨則洪濤奔吼,大似銀河倒瀉,響震山谷;晴則飛瀑萬縷,狀如霏玉噴珠,簾幕低垂。澗中古木怪石,含煙帶翠,游者登之,頓覺塵氛盡滌,俗慮冰消,易生修道之思。

牌房洞:小太白頂北半麓,立石數丈中空,如牌房形,有苦行道者隱修此岩,飢餐木葉,渴飲澗水,然後化去。 

大佛洞:即大洞,在凌雲峰後谷,淮源溪上,野柳成蔭,山桃似錦,與毛遂洞險溪對峙,極為清幽,自古高僧與慕道之士,多藏修於此,溪旁有土地可種,不乏生活。

毛遂洞:與大佛洞隔流相望,亦道者藏修之所。

朝陽洞:位於馬家嶺南巔,洞口東向,明爽朝陽,可以居人。

魏仙洞:茶葉園西峰,其洞依峰西澗,花木掩映,藤蔓繚繞,十分幽靜,游者至之,頓感別有佳趣,動隱居之想。骨有龕灶舊址,看來曾居人焉。

桃花洞:乃普化寺諸洞之總名也。東西岩窿對峙,群洞森列,深邃虛闊,出自天然,自古皆有僧伽憩此修行聖道。實乃養靜者之福地。其勝跡搜為十六:

羅漢洞:寺東崖,內分三層,長數丈,高亦倍之,門面溪水,野樹長林,掩映岩前,滴水煙嵐,出自岫頂,盛夏無署,涼爽宜人。游之者,令人厭塵勞之苦,慕清虛之樂,易生道念。

法華洞:位羅漢洞中層,乃傳應和尚禮妙法蓮華經處。

古佛洞:位羅漢洞上層,慧靜真祖在日曾設然燈古佛像於此。

鑼鼓洞:由羅漢洞左崖,拾級而登,小洞排列,如蜂房然,懸岩百尺。

文殊洞:位於寺後西崖,面對碧澗殿宇,瀟湘滿目,炎夏至此,暑氣全消,其景至為青勝。

桃源庵:即桃園,在寺上首東嶺之畔,野林四布,清泉一泓,至為閒寂,乃昔傳貴禪師於此斂跡修禪處。

滴水岩:亦名玉冰岩,在寺下桃花溪右,有水自巒頂下注,經峭壁分散為滴,清而且洌,冬則變為冰花,白如琉璃,至為美觀。

擁翠岩:與玉冰岩相接,野林蔽天,秀草鋪地,遊客到此,悠然怡懷,令人自生隱居之想。

黃龍潭:桃花溪中,澗水漣漪,清瀾碧秀,澄如皎鏡,悅人心目。

黑龍潭:由黃龍潭下走百步許,深澗峭絕,飛流懸瀑,石崖壁聳,水色青黑,內有洞穴,深難窮底,龍所居也,炎旱時農民至此祈雨輒應。

仙人擺布:沿桃花溪而下,溪谷盤折,漳石崎嶇,水激成花,白如素布,彎曲奔瀉,似擺布然。

青龍潭:由仙人擺布再下,山勢如削,水急似箭,漳底有潭,深不可測,其水碧綠,中藏靈物。山海經云:“深山大澤,必產龍蛟。”

狼洞:位於青龍潭右嶺崖畔,洞由亂石堆成,彎曲口小,人難入焉。

和尚洞:桃花洞西嶺,榛莽塞道,人跡鮮至,古有高僧於此匿跡習定,後得道證,時人因紀念而名焉。

穿山洞:由石佛寺溯流北上,茂林密布,一岑如壁,有洞曲折,東西皆口,谷風從洞穿過,涼氣逼人。

西朝陽洞:與穿山洞隔澗相望,碧樹清流,極為幽寂,自古多有修士藏修於此。此上十六古蹟皆屬桃花洞周圍之名勝也。

龍鳳岩:摩雲垛西畔。乃昔真空禪師與其胞姊藏修之處。其姊結茅岩下,師棲洞中。

月兒岩:位於田王寨東南隅,碧岸萬仞,從谷底直與嶺齊,俯自視之,令人不寒而慄。

鳳尾岩:蓮花峰北崖,層崖千尺,直入雲影,乃昔外道於此捨身處。(亦名捨身岩)

鵓鴿岩:蓮花峰西崖,岩下窩坦,有林有泉,氣溫避風,可供清修。

飛花岩:位於玉皇峰北崖,每至春殘,風飄落花飛舞岩前。

晏坐岩:位於鎖雲溪上、臘柱峰下,乃昔蘭若行者結茅峰下。

溪潭

野獸澗龍潭:由雲寶寺順流而下,谷壑險陡,水勢漸大,野獸、古洞諸澗之水,爭匯於此,兩山聳峭,巨石崚嶒,洶湧崩注,碧波蕩漾,有龍潛焉。

柳林澗龍潭:由龍潭寺逆流而上,兩岸懸岩聳峭,溪谷盤折,石磴險危,望之令人毛骨悚然。澗底巨石亘谷,綠波瀰漫,石有洞穴,龍所居也,旱天禱而輒應。

雪花澗響水潭:玉皇峰下,水自高崖奔注,懸如白鏈,下有深潭,底有洞穴,潛藏靈物。(據佛經雲,凡瀑布之下,皆有洞穴,或現龍窟,或通海眼,或現洞天,住諸應真。)

四道河龍潭:劉灣下流,兩岸大石盤礴,激流清泉,淙淙流注,內有石穴,龍魚潛焉。

田王寨龍池:險岫峰頂,池底有石罅,深通海眼,每於陰晴,池罅必吐納雲霧,籠罩峰顛。 

淮源溪:即老闆溝。源出主峰之北,滃然一泉滾滾向東,與諸澗合會成淮河流域。

湘子溪:源出蓮花峰北。

東、西刺溝:源出主峰凌雲峰北。

梅花溪:源出東旭峰東,悠悠如青龍趣壑,至挺翠峰化為簾珠飛瀑。

松雲溪:源出東旭峰北,至水簾寺與梅花溪交匯。

八道河:源出田王寨,飛雲、險岫二峰之間,此皆山北溪流,屬淮河流域。

桃花溪:源出撐天、凌雲二峰之間,然流出谷口,折而西逝,屬長江流域。

訪賢澗:亦名八訪溝,源出凌雲峰南,是漢高祖劉邦訪張良處,水向西南,歸於漢水。(張良歸隱後,漢高祖率文武大臣八人至此造訪)。

佛陀澗:源出凌雲峰西,至新城復與諸澗合流。

柳林澗:即訪訪賢等諸澗之合流,經大龍潭與陀澗交匯。

雪花澗:源出定慧峰,玉皇峰,形成懸練瀑布。

古洞澗:源出馬鞍橋,歷社廟與野獸等諸澗匯為一流。

鎖雲澗:源出東旭峰南,經雲寶寺與野獸等諸澗匯為一流。

野獸澗:即古洞、鎖雲等諸溪交匯處,入大龍潭,此處古澗碧流,綠樹丹崖,雜花異草,被澗緣壑,遊人至此,可汲泉煮茗,臨流賦詩,清幽之勝,真令人樂而忘歸。此皆長江流域也。

異石

說法石:在淮源溪,大洞與毛遂洞之間。石縱廣丈余,高二尺,方平,溪水環,滿生莓苔石銹,狀如碧玉,奇而且美,乃昔了塵禪師趺坐此石與月霞高僧演法處。

蕎麥石:在山南雪花澗蕎麥石村右,其石三楞,上尖下闊,如蕎麥狀。

蹄石:在天心庵下流,盛家寨右谷,馬蹄如碗,深陷石中。

磐陀石:東旭峰頂端,大石圓平,古昔有僧於此趺坐觀心思道因名。

曬穀石:東旭峰左嶺,有石廣博數丈,且平,相傳古有仙人於此曬穀。

猴凳石:懸在田王寨險岫峰北崖之險壁間。

梅蘭石:在蓮華峰北崖,大石方平,梅蘭夾生,登之清香之氣撲之鼻孔。

鷹子石:飛雲峰峭壁上,石自壁崖裂出,似鳥,望之似老鷹爬壁。

戒台石:險岫峰北麓,縱廣二丈,上窄下闊,兩層重疊,宛如比丘台狀。

山寨

田王寨:橫跨飛雲、險岫二峰之巔,寨牆重疊,雄固峻拔,內有金鑾殿之遺蹟。傳說元、明間,農民義領田王,據此抗暴,寨名安和,建於元,頗有考古價值。其中古蹟甚多,竟為荒榛所沒。土地肥美,若國家於此造林,必能綠化,百世之後,材木不可勝用,僧若於此築庵修道,亦佳所也。實因此山,有樵可采,有泉可汲,有土可耕,有寨防險,可謂世外之桃源矣。

盛家寨:與玉皇峰險澗並峙,厥名仁壽,同治三年為避太平天國戰亂所創,盛氏祖墓在焉。印恭法師孩提時,曾隨家嚴入中掃墓,睹其幽寂,頗感興味,此初與山水相期也。

老王寨:與主峰凌雲臂,其跡更為古老。

天鍋寨:亦名摩雲垛,與撐天峰遙相對峙,是農民為避亂而設。

小寨:凌雲峰之支脈,亦農民為避亂所設。

放馬場:東旭峰南,本從主峰發脈而東,至此山勢環開,水田百畝,乃雲寶寺之寺產,盛氏所施。古傳田王有馬千匹,於此牧馬。

寶塔

慧照明祖塔:在小太白頂西塔園,其塔雄偉,上刻祖跡詩偈,頗有文學價值。

海雷鐸祖塔:摩雲垛下,清水寺左嶺。

海學參祖塔:虎山朝陽寺門前谷中。

馬喝奈祖塔:虎山朝陽寺西北麓畔。

了明和尚塔:虎山朝陽寺六前谷中,此塔與參祖塔相鄰。

了塵和尚塔:龍潭寺左嶺,柳林澗北塔坡。

了清和尚塔:盛家寨後谷,天心庵左嶺。

崇山寺諸塔:茅庵門前柳林溪畔。

東塔園群塔:主峰東嶺,眾塔林立,良公塔居中,諸塔圍繞。

通良和尚塔:東塔園中央,極為藝術,乃摹印度塔形而建。

真寶和尚塔:刺溝竹林中。

玉峰寶塔:玉皇峰前嶺畔。

雲寶寺塔:寺右錐子窪。

龍興寺塔:寺左溪畔。

大普同塔:主峰南上半麓,保全寺前鳳凰台頂,是真空禪師所建,另有兩塔,一在台前,一在台左,塔上無文字可察。

傳說

太白頂太白頂
太白頂古名胎簪山、雲蒙山、白雲山,又叫太白山、太平山,為桐柏山最高峰,主峰海拔1140米。這裡山峻谷險,洞多石奇,樹茂林密,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古樹蒼虬,青藤蔓纏,苔蘚遍布,名木奇卉相映,白雲飄逸,山嵐變幻,恍若仙境。頂峰有白雲禪寺,被譽為中華佛、道聖地。山門上有光緒二十三年刻制的“白雲禪寺”石匾,大殿後有一巨石,狀若猛虎,昂首蹭坐,名曰“臥虎石”,登石鳥瞰,見雲霧如潮,蒼山似海,“玉女”、“臥龍”等諸峰盡在腳下,淮、澧二水宛若素練分飄東西。東南一峰,頂平如台,曰“松月台”,松月台以東為“上天梯”,台南絕壁有一巨洞,名“張良洞”,頂南有訪賢洞,頂西有小太白頂和撐天峰。東嶺有東塔院,西嶺有西塔院。太白頂橫空出世,常有雲霧繚繞凝滯腰峰,古人稱此景為“太白橫雲”,為舊時桐柏山八大景觀之一。說起太白頂,還有兩段膾炙人口的傳說呢!

相傳在天地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時,盤古爺首出開天劈地造山,當造到桐柏山山峰太白頂時,正逢太白金星(即金星,又名啟明星)臨照,即時彩霞四射,金光沖天,在天地之間形成了一道金光閃閃的光柱,呈現出立地擎天之狀,即而又瞬間消失,盤古爺見此景甚為震驚,即命名此峰為太白頂,頂立於中原大地。

另據傳:太白金星,上天的道教之神,是一位童顏鶴髮,表情慈祥,忠厚善良的老人,主要職務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經常奉玉帝之命監查人間善惡,被稱為西方巡使。這位上天大仙經常下凡間雲遊。一日他游到桐柏山,累了想找一處歇息之地,當他一腳踏上一座山峰時,山峰被踏得搖搖晃晃,這山後來被稱為晃山,第二腳踏上七尖鋒時,七峰皆動,故未能如願。當他第三腳踏上桐柏山主峰時,此峰昂昂不動,太白金星即此峰歇息。如今在太白頂以北清水寺下有一石洞,石洞對面有一石床,名曰:“神仙洞”、“神仙床”,傳說是當年太白金星在此歇息的地方,還在太白頂峰巔,擴建房屋,歇息數年,後來人們就叫此峰為太白頂。

法師

印恭法師,號體謙,法號常廣,俗名盛祥麟。1930年出生於湖北隨州解河一塾師門第。少時隨父就讀,天資聰穎。幼承家教,孔孟經史無不熟讀。其母篤佛,日誦《心經》,耳濡目染,已初解佛法四諦之理。耕稼之餘,廣讀佛經,遂堅出家之願。1952年在湖北海會寺依海墨和尚剃度。1957年秋受戒於南京寶華山隆昌寺。為求索禪宗之機鋒妙諦,南渡江西雲居山真如寺,參謁一百一十七歲的當代著名禪師虛雲老和尚,求其開示禪宗要旨。虛老嘉其誠,摩頂教諭,使其深受教益。後又參學到廣東曲江南華寺,時值“反右”運動,遂於1985年返桐柏山,在太白頂四周結茅定居,農作禪修,潛心佛學研究。
1985年,印恭法師開始撰寫《白雲山志》(太白頂方圓數十里),對一範圍的山脈、峰巒、洞岩、溪潭、異石、墓塔、物產、寺廟、歷代高僧等盡力作了詳細的撰述。歷時一年,《白雲山志》於一九八六年十月脫稿,原稿毛筆書寫,字跡秀麗,言簡意賅,圖文並存。雖一丘一壑,亦必躬親實地考查。

名人

明代吳承恩曾在桐柏鄰縣新野做過縣令,多次到桐柏山遊覽,後根據"禹王鎖蛟"的故事,並結合桐柏的水簾洞、通天河、放馬場、太白頂等地名為雛形完成了名著《西遊記》。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明確指證"淮河水妖巫支祁就是孫悟空的原型"。桐柏山為《西遊記》成書提供了起源,這在國內旅遊文化中也是十分珍貴的。 

南陽旅遊名錄

旅遊是放鬆身體和考驗意志毅力有效途徑。南陽旅遊從屬歷史游,科技人文游,地理地形地貌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