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墩古城遺址

寶墩古城遺址位於新津縣城西北的龍馬鄉寶墩村。龍馬寶墩古城規摸宏大,東西長600米,南北長1000米,總面積60萬平方米,是成都平原已探明的古城遺址中最大的一個。

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城西北的龍馬鄉寶墩村,地形奇特,在一馬平川的綠色沃野上凸現出一圈不規則的脊樑似的黃土埂子。埂內阡陌縱橫,溝渠交錯。溝底和兩側往往會發現一些散碎的磚瓦器物。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系及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對寶墩村進行考古發掘,短短4個月就有了轟動性的發現:黃土埂子圈起的地方是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古城遺址,散碎的磚瓦器物是蜀地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進入文明的物證,比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年代還要早,屬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最早階段。

面積和年代

一,從田野考古學與碳素測年學結合的角度考察。
寶墩古城城牆採用堆築法建成,分為二期。第一期城牆東西長600米,南北長1000米,總面積60萬平方米(1995年探明);第二期城牆也採用堆築法建成,但比較殘缺,只能測量其總長度。第二期城牆總長度約為6.2千米(2010年探明)。考古人員使用全占儀對第二期城牆、壕溝的分布範圍和走勢進行了精準的測量並繪製了城址平面地形圖。以第二期城牆外側的壕溝外側邊為界,面積約276萬平方米;以第二期城牆外側牆基為界,面積約268萬平方米;以第二期城牆內側牆基為界,面積約253萬平方米。這一面積數據在目前僅次於浙江良渚古城(290萬平方米)和山西陶寺大城(280萬平方米),而大於湖北石家河古城(120萬平方米)。
寶墩古城兩期城牆的關係:從空間角度看,在東北方向上,第二期城牆(即外城牆)與第一期城牆(即內城牆)重合。從時間角度看,兩期城牆(即內外城牆)曾同時存在過。
寶墩古城城牆的始築年代,目前被確定為公元前2500年;其廢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即寶墩古城存在的年數是二、三百年。
二,從天文考古學與古文獻學的角度考察。
寶墩古城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供天文回推計算以確定其年代的文物。但仍然可以利用天文考古手段與古文獻學結合建立起來的《三皇五帝年表》(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來推定其起訖年代。根據古文獻的明確記載,我們知道蜀國建立於人皇時代。且人皇兄弟九人分居九州,各立城邑。那么我們可以合理推斷,人皇九兄弟之一被分封在了今四川成都平原,他建立了蜀國。蜀國都城應該就是寶墩古城。根據《三皇五帝年表》,人皇兄弟九人在世的年代是2550 BC-2530 BC,這應該就是寶墩古城始築年代。寶墩古城被廢棄的年代應該與三皇時代結束有關。結束三皇時代,開啟五帝時代的人是黃帝。查《三皇五帝年表》,黃帝元年是2337 BC。那么,寶墩古城的廢棄年代應該是2338 BC。
三,從對比相關城址的面積和年代數據的角度考察。
古文獻指出,黃帝分封了一個兒子在蜀地。由於三皇時代和五帝時代是兩個時代,因此我們不能構想黃帝封於蜀地的兒子會直接繼承三皇時代的蜀國都城作為自己的都城,他必然會將象徵三皇統治的都城予以廢棄,另外再建一個象徵五帝統治權力的都城。這種廢棄三皇統治象徵的行為也同時發生於全中國範圍。因此,凡是三皇時代的都城,都被廢棄於公元前2300年(這是碳素測年法所能達到的精度)。
從田野考古事實來看,良渚古城的廢棄年代和寶墩古城一樣,都在2300 BC。良渚古城的始築年代也很可能與寶墩古城接近(2009年9-10月間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建國60周年考古成果獻禮展上,良渚古城的年代被模糊地介紹為“公元前2400年”,這暗示它的始築年代不會早到公元前3000年)另外,陶寺早期小城的面積數據和起訖年代數據有可能與寶墩古城相同。
綜上所述,寶墩古城的面積先為60萬平方米,後來擴建為276萬平方米;起訖年代是2550 BC-2330 BC。

古城歷史

寶墩古城遺址已於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記錄。甲骨文中多次提到了“蜀”。這個“蜀”,應該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三星堆古城”。三星堆文化分為四期,其中的第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這說明三星堆古城是寶墩古城的後繼者。也就是說,寶墩古城也是“蜀”。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古文獻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古文獻提到的和蜀國有關的最早的帝王有兩位,第一位是鉅靈氏,第二位是人皇氏。這兩位帝王和蜀國的開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鉅靈氏是一位生活在人皇氏之前的女性帝王,她很可能是地皇氏的皇后,人皇氏的母后。由於鉅靈氏關係到蜀國的建立,所以我們下面略為詳細的介紹這位歷史人物。
首先,鉅靈氏是一位女性。《路史》注引《遁甲開山圖》云:“鉅靈與元氣齊生,為九元真母。”
其次,鉅靈氏的出身地點是今山西省,地近四川省。這一點意味著鉅靈氏所出身的部族可能與四川省的早期部族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繫。《榮河縣志》:“上古鉅靈氏出於汾脽,……《路史》引《廣韻》雲,鉅靈氏出於汾脽。宋王存《九域志》,鉅靈氏在河中府。”榮河縣即今山西運城萬榮縣。河中府即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
再次,鉅靈氏與地皇氏的文獻記載的出身地點相近。文獻說地皇氏出於今河南省的龍門山、熊耳山一帶。
第四,文獻記載的鉅靈氏出現在天地開闢之初。《廣韻》:“鉅靈出於汾睢,今華陰縣北一百二里有鉅靈廟。李淳風《小卷》曰:‘元始判氣,天皇上帝鎮立,名山各有所屬,分野蓋當是時。六合之間,有未融者,故鉅靈、女媧之徒以神通智力出而贊化也。’”古人以天皇和地皇的出現代表“天地開闢”。這就是說,鉅靈氏生活在天、地二皇之時。
第五,文獻記載說“地皇面貌如女子”。這可能暗示上古有過兩位地皇,前一位地皇是鉅靈氏丈夫,丈夫駕崩後,鉅靈氏以皇后身份臨朝稱制,或直接登上皇位,就如同後來的伏羲崩逝之後,其元妃女媧氏登上過皇位一樣。
第六,上引文獻稱鉅靈氏和女媧氏都曾面臨一些頑固不化的部族,他們不習慣接受天皇和地皇的領導,而鉅靈氏和女媧氏的主要歷史功績是“贊化”,即“贊助歸化”,使得先後有一大批部族歸化和融合到中華民族大家庭里來。
第六,鉅靈氏“贊化”的主要對象,就是四川成都地區的部族。《路史》:“鉅靈氏之在天下也,握大象,持化權,秉太極,而跖灝淑,立乎無間,行乎無窮,揣九變化,而與物相弊。出於汾脽,揮五丁之士,驅陰昜反山川,正流並生,神化大凝。惟無恆處,或雲治蜀,蓋以其跡躔焉。”這段記載說鉅靈氏可能直接統治過蜀地。而且鉅靈氏指揮過“五丁之士”。“五丁”這一歷史名詞只與蜀國有關。《藝文類聚》卷七引漢揚雄《蜀王本紀》:“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
第六,蜀國立國的時間在人皇之代(《華陽國志·蜀志》:“蜀之為國,肇於人皇。”)。鉅靈氏與地皇氏密切相關。而文獻記載人皇氏乃地皇氏的兒子。《道藏》引《真書》云:“地皇生人皇”。《華陽國志·巴志》:“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由於古文獻暗示有過女地皇,且女地皇生人皇也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加上鉅靈氏可能直接治理過蜀地,所以,到人皇之代,建立蜀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人皇元年,根據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是2550 BC。這個年代就是根據文獻記載利用天文考古學手段確定的蜀國開國之年,而寶墩古城的碳十四測年值也表明其始建年代是公元前2550年,兩種測年手段所獲結論一致。

意義

寶墩古城遺址的意義。寶墩古城在成都平原上的中心位置,以及與它相伴隨的一系列同時代城址的存在,決定了川西地區城鎮時代開始的年代——公元前2550年。早於公元前2550年的城址,在川西地區應該不會有了,即使有,也不會像寶墩古城那么大,也不會有一個龐大的伴隨城址群,即是說,早於寶墩古城的城址即便存在,也不會是古蜀文化的正源。寶墩古城肯定就是最早的蜀國,是三皇時代的蜀國。寶墩古城遺址對於證實古文獻的記載——“蜀之為國,肇於人皇”——具有獨特的價值。而“人皇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的記載一旦被田野考古發現所全面證實,那么就意味著中華文明的起源問題最終得到了圓滿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