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磁山遺址,位於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東南約一公里的台地上,總面積14萬平方米。它北依北鼓山南臨河水。是1972年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磁山遺址出土的標本和大量器物,為尋找中國農業、畜牧業、制陶業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貴的線索。也說明早在7000多年前,河北南部太行山東麓的先人,有了比較發達的農業,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已經脫離了農業經濟的初始階段,有相當一部分人已從事多項手工勞動,原始手工工業已成為原始農業、漁獵、採集生產及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出土文物
1976年至1978年進行發掘,發掘面積為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最深的窯穴達6-7米。主要遺蹟有房址2座,灰坑474個,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動物骨骸、植物標本等6000餘種。遺物中以陶支架(座)和石磨盤最具特點。石器中有打制石器、打磨兼制石器和磨製石器三種,主要器形有石磨盤和石磨棒。陶器均為手工製作,用泥條盤築法和捏塑法製成,以素麵為主,主要器形有陶盂和陶支架(座)等。這些陶器成組器物出土點有45處。經測定,磁山文化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6000年至前5600年。
在遺址發現了兩座房基址,均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遺址器物中,有一燒土塊,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紋,說明在7000年前這一帶即編制葦席,考古學家稱此器物為全國之最。磁山與女媧補天的鳳凰山相距很近,這也為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為何產生於此,作了註腳。在發現的88個窖穴(灰坑)內有堆積的粟灰,一般堆積厚度為0.2-2米,有10個窖穴的糧食堆積厚達2米以上,數量之多是驚人的。這些糧食剛出土時,尚有部分顆粒清晰可見。以往認為粟起源於埃及、印度,磁山遺址粟的出土,提供了中國粟出土年代最早的證據。這一發現,把中國黃河流域植粟的記錄提前到距今七千多年前,填補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農業史中對植粟年代的認識。
遺址內農業生產工具和糧食加工工具的使用,與糧食堆積的大量發現,證明磁山人已經擺脫了蒙昧狀態,已經有了比較發達的農業,並種植粟類作物。農業的發展,為飼養家畜提供了物質條件,而遺址內出土的狗、豬、羊、雞等家畜骨骼,又是當時人們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佐證。在這裡發現的雞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家雞,也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家雞。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飼養家雞的年代,原以印度為早,約始於公元前2000年。
遺址特點
磁山遺址發現的房子為橢圓形和圓形兩種。半地穴,深約 1.2米,長3米,寬2米。前有一坡道或台階。房內堆積很多,蘆葦壓印的燒土地當是房子牆壁或屋頂的遺存。窖穴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等幾種,以長方形為最多。有的窖穴底部有一塊大礪石,周圍散布很多石塊、石片、殘石器和石器成品,可能是當時石器加工場所。有的底部發現在石磨盤和石磨棒旁放一陶罐。糧食窖穴形狀多長方形,深度在3~6米之間,底部有腐朽的粟灰堆積,厚度一般在0.5~2.5米之間。另外還發現近百處由石磨盤、磨棒和陶盂、支架、三足缽、小口長頸罐等成組器物堆放在一起的跡象,最少 3件,多者達20餘件,它的性質還有待研究。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骼及植物果實。
陶器多手制,火候低,陶質粗糙,造型簡單,器形不規整,器壁較厚,以夾砂陶為主。羼和料有石英、粗砂、細砂和雲母。顏色有紅、褐和灰褐 3種。據出土紅陶樣品的測定,燒成溫度為 700~930℃。器表多素麵,紋飾以淺細繩紋較多,還有編織紋、附加堆紋、剔刺紋等。泥質紅陶胎厚,火候低,光潔度差。器形有倒靴式支架、直壁平底盂、三足缽、小口長頸罐、漏斗形器、舟形盆、罐、圈足罐、豆等,以支架、盂最有代表性。另外還發現一些微型陶器,可能是祭祀用的冥器。石器有斧、鏟、錛、鑿、鐮、磨盤、磨棒等。以斧的數量最多,有通體磨光,也有局部磨光,器形一般都較小。
出土骨器數量較多,有鏟、針、笄、鏃、魚鏢、梭、錐、匕、飾等。蚌器有鏟和裝飾品。
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包括獸類、鳥類、龜鱉類、魚類、蚌類等 5大類、23種。家畜家禽有犬、豬和雞。
考古發掘
1972年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總面積近14萬平方米。1976年至1978年在這裡進行了三次發掘,至1978年底,發掘面積達6000平方米,文化層厚1至2米,不少窖穴深達6至7米。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骸、植物標本等約6000餘種,為尋找我國更早的農業、畜牧業、制陶業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貴的線索。如果說,在7000多年前,地球上許多地方還是鴻蒙未開的話,而這裡的人們已經種植穀物,飼養家禽,製作生產、生活用具,燒制陶器,進入了人類最早的文明。
中國已故著名考古專家夏鼐先生指出:“磁山文化遺址的發現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它為研究和探索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提供了豐富、寶貴的地下實物資料。在遺址發現了兩座房基址,均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遺址器物中,有一燒土塊,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紋,說明在7300年前這一帶即編制葦席,由此也可想像葦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考古學家稱此器物為全國之最。
發掘灰坑
磁山遺址共發掘灰坑468個,發現其中88個長方形的窖穴底部堆積有粟灰,層厚為0.3至2米,有10個窖穴的糧食堆積厚近2米以上,數量之多,堆積之厚,在我國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中是不多見的。粟的出土尤其是粟的標本公諸於世之後,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重視。以往認為粟起源於埃及、印度,磁山遺址粟的出土,提供了我國粟出土年代為最早的證據。這一發現,把我國黃河流域植粟的記錄提前到距今7000多年,填補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農業史中對植粟年代的認識。
在發掘的灰坑中,還發現兩座坑底部有樹籽堆積層,可辨認的有榛子、小葉朴和胡桃。胡桃就是現今的核桃,以往認為核桃是漢代張騫通西域時傳入內地的,磁山遺址胡桃的出土,證實7000多年前這一帶就有種植。
重要意義
農業的發展,又為人們飼養家禽提供了物質條件,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被人們食用後遺棄的多種動物骨骸,其中家雞、家豬、家犬的骨骸最引人注目。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至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雞骨骸,比原來認為的世界最早飼養家雞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
陶器是中國人的發明,是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磁山遺址出土的陶器多為沙質陶器,少數為泥制陶器,均為手工製作,以素麵為主,出土的陶器中有圓底缽、三足缽、缽形鼎等,其中陶盂和陶支架組成的陶器群,獨具特色,最有代表性。遺址中出土的石器有打制石器、磨製石器和打磨兼制石器,主要器形有磨盤、磨棒、斧、鏟、鑿、錛、鐮等,其中磨盤和磨棒是糧食加工工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
從磁山遺址出土的標本和大量器物看,早在7000多年前,河北南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就有了比較發達的農業,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已經脫離了農業經濟的初始階段,有相當一部分人已從事專項手工勞動,原始手工業已成為原始農業、漁獵、採集生產及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磁山文化遺址的豐富內涵,為研究和探索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的鏈環。
發掘證明,磁山先人是以農業為主,輔以漁獵採集,過著原始社會的定居生活。磁山遺址是我國考古以來,首次發現與發掘的新石器早期的一處遺址,它把仰韶考古年代上溯千餘年,填補了新舊石器之間的一段距離。1986年12月在邯鄲市召開了全國性的磁山文化學術研討會。命名該文化為“磁山文化”,並發表《磁山文化論集》。1981年在《考古學報》上發表“河北磁山遺址”的發掘報告。
磁山文化
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河北武安縣磁山發現而命名。1933年首次發現於河北武安磁山的磁山文化大約出現在前5400~前5100年,它與裴李崗文化一樣是華北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1973年發掘。年代約為公元前5400~前5100年。居民經濟生活以原始農業為主,農作物有粟。以石鐮、石鏟、石刀、石斧與柳葉形石磨盤為生產工具,石磨盤附有三足或四足,造型獨特。飼養狗、豬等家畜,兼事漁獵。制陶業較原始,處於手制階段;橢圓口盂、靴形支座、三足缽與深腹罐等為典型陶器。陶器表面多飾繩紋、篦紋及劃紋等。住房是圓形或橢圓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築。儲藏東西的窖穴發現較多。該文化與裴李崗文化關係密切,有人把兩者連稱為“裴李崗·磁山文化”。其發現,填補了中國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缺環。最早古玉石
玉文化史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遺址驚現萬年前古玉石,為全國發現年代最早古玉石,中國玉文化史被推前約2000年。磁山遺址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位於河北省武安市洺河畔的一個黃土台地上,是中國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磁山遺址發現一塊古玉石,近期中科院的專家在對這塊玉石取樣分析後,認定這塊古玉的年齡在10300年,進而得出磁山遺址最早年代為距今10300年前。
古玉特徵
這塊古玉為白色石英石質,質地純淨,呈半透明狀,長65毫米,寬27毫米,高16毫米,各面經過磨製,比較規整,名稱和用途不詳。更為珍貴的是,這塊玉石上還殘留有一些黃、褐色的附著物,疑為入土時有機物殘留。這塊玉石出土的位置位於磁山遺址1號窖穴的底部,經中科院、農科院採樣隊員認定,屬磁山文化一期地層。
發現過程
古玉的發現頗具偶然性。2007年10月,中科院、社科院聯合考察組到磁山遺址取樣,進行古氣候研究、環境考古。考古隊員結束取樣後回賓館,留下磁山博物館館長張天玉和工作人員張海江等收拾工具。此時,有友人前來探望,大家參觀考古遺址。在位於 1號窖穴的斷崖前,他們發現有一塊狀物露出崖壁,疑為一塊殘存陶片,遂小心用木棍撬出,但是這塊沾滿泥土的小東西顯然比陶片要重些,並且有稜有角,四邊整齊。為看個明白,大家用瓶裝純淨水簡單沖洗了一下,一塊一萬年前的古玉呈現在眾人面前,在場人員均大吃一驚。“這塊玉石有明顯人工雕鑿的痕跡,拿回來後首先排除了天然形成的可能。”當時現場發現古玉石的張海江對記者說。古玉石發現地點周圍出土了眾多的石器生活用具,說明這個區域是古人聚集生活的地方,而古玉石可能是上古時期某位有身份人物的裝飾品或者奢侈品,“這只是一種推斷,究竟這塊古玉石做什麼用?誰又是它的主人?萬年前的古人怎么得到的它?這些疑問至今還困擾著我們。”現任磁山文化博物館研究員的張海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