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安鄉

妥安鄉

位於祿豐縣西部,轄區面積163.6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苗等6個民族。

基本信息

祿豐縣妥安鄉祿豐縣妥安鄉

妥安鄉位於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西北部,東與舍資鎮、高鋒鄉接壤,南臨廣通鎮,西與牟定縣江坡鄉、新橋鎮壓毗鄰,北靠黑井鎮。東西境寬13.2公里,南北縱距11公里,國土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成昆鐵路、廣黑公路、妥牟公路縱橫交錯全境。

妥安原稱妥拖,彝語:意為松林坪子之意。妥拖之聲,故名“妥拖”後演變為妥安。解放前屬黑井區稱妥安鄉,解放後至1953年屬鹽興縣一區,稱妥安鄉。曾有“文獻之邦”譽於琅井、僑胞之光出自高家村,鹽礦、硝礦古有名,昔年振耳馬鈴聲。境內復谷重嶺,峰巒嶙次,東有海拔1961米的馬鞍山和1200米的石棺材梁子,西有海拔2180米的柜子山和2155米的筆架山,北有海拔2157米的場大山,中部有大廟房、白墳梁子、羊頭山、鳳凰山等重疊起伏,箐溝縱橫。龍川江由廣通從南經嶺崗、安樂、妥安、硝井四個村委會向北流入黑井;琅井河發源於牟定馬廠區,由西向東經琅井、東山兩個村委會匯入龍川江;羅早河分別由高峰果納和舍資、納甸、金山麥地流入羅申河注入龍川江。 

資源狀況

烤菸烤菸

境內農業資源豐富。壩區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條件好,主產水稻小麥蠶豆油菜和蔬菜等,山區、半山區土地多為坡耕地,主產烤菸苞谷豌豆蠶豆等,特色農業資源主要有石榴、小棗、荷包豆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動物有野雞野兔、貓頭鷹等,植物有雲南松杉松栗樹等,主要分布在森林植被較好的嶺崗、波河羅兩個村委會;礦藏資源豐富。境內有豐富的建築砂石料和高嶺土,礦藏主要有石膏芒硝等,其中石膏儲量大,據初步探明,保有儲量達205萬噸。

地理氣候

東經101°37′51"——101°48′42",北緯25°14′7"——25°22′42"。海拔在1576—2287米之間,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4.7℃,年平均降雨量800——850毫米,全年無霜期325天,壩區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好,較適宜農作物生長。由於地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可分三種不同地區的氣候:

河谷地帶:龍川江、琅井河、羅申河流域經五個村委會,海拔在1600米左右,氣溫較高,土壤肥沃,宜於水稻、包穀生長,但缺水灌溉。

半山區地帶:如柳青、羊毛嶺高家村、習納灣、東山、橫路等鄉海拔在1800米左右,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宜於水稻、包穀生長。

冷涼山區:如嶺崗、波河羅兩村委會海拔2000米,氣溫低霜期長達四至五個月,農作物生長期長,適宜種包穀、雜糧、洋芋等及發展林牧業生產。

行政區劃

2008年末,妥安鄉轄妥安、安樂東山琅井橫路、嶺崗、羅申、波河羅、柳青、羊毛嶺、高家村、習納灣12個行政村。 

人口

全鄉有總人口5984戶,25780人,其中:男性13470人、女性12310人,男女比例為109:100,農業人口24913人,占總人口的96.6%,非農業人口867人,占總人口的3.4%,少數民族10185人,占總人口的39.5%,其中彝族10116人,占39.2%、其他民族69人,占0.3%。

歷史人物

張經辰: 革命先烈,祿豐妥安琅井人,生於1903年10月11日,1917年琅井國小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第一中學,從此走上了愛國的革命生涯道路。1923年,張經辰先後到南京上海補習功課,次年考入南滿醫科大學,力圖走醫學救國的道路。隨著外國列強侵略的加劇,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他逐步醒悟:醫學不能救國,他毅然放棄醫學,於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三·一八”慘案後,任“新滇社”北京支部負責人。1926年,張經辰由北大預科班轉入本科數學系學習,當選為北大學生會主席,並歷任學生會文書股、宣傳股主任,1926年暑假,擔任北大黨支部書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張經辰被黨中央派往蘇聯中山大學學習,曾參加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召開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地下黨雲南省委書記王德三(祥雲人)反映雲南幹部缺乏,黨中央動員張經辰提前回國,張經辰於1929年春提前回國,分配回雲南工作,中共雲南省委成立後,當選為中共雲南省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原雲南省委書記王德三被迫轉移後,他被黨中央任命為代理省委書記,1930年11月,由於叛徒出賣,張經辰不幸被捕,同年12月31日,在昆明北校場英勇就義,時年27歲,遺體無法尋獲,現昆明黑龍潭立有烈士碑墓,刊刻其光輝史跡,並由省委將資料寫成《張經辰烈士傳》出版。

楊安園: 祿豐妥安琅井人,幼年父母雙亡,由祖父母撫養成人。嘉慶年間,署廣東省肇慶兵備道、肇慶府知府,因平寇有功,帝降旨誥封其祖父楊原生為朝義大夫、祖母為恭人,道光乙酉年(1825年),安園化回籍,路經祿豐、聞星宿橋萬曆年間始建,後三塌三修,清雍正五年(1727年)再次被水沖塌,行人不便、目擊傷心,慨感有修復之志,許捐銀3000兩為所用,實捐銀1000兩居首。安園崇信道教,離家雲遊,不知所終。

溫溯仙:祿豐妥安琅井人,中法大學畢業,參加地下黨,解放後在中央婦女聯合會工作,以赴朝慰問團付團長名譽到朝鮮慰問,後任新華社駐歐記者,現職外交部禮賓司會司長。

劉世功:祿豐妥安高家村人,建國前離開家鄉後,旅居澳門,40多年來,他在澳門創辦多個工商企業,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他深居海外、心懷故里,時時關心、惦記著家鄉的建設與發展,懷鄉重教、重醫、重社會福利建設事業,劉世功先生捐贈和引進捐贈在祿豐用於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方面的資金共合人民幣373.5622萬元,捐贈和引進捐贈在雲南省及有關州、縣用於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方面的資金共合人民幣732.4萬元,全部捐贈資金總和為1105.9622萬元。1997年3月被選為政協祿豐縣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2002年3月被選為政協祿豐縣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旅遊景點

開寧寺開寧寺

家壽庵大殿

家壽庵大殿位於祿豐縣妥安鄉高家村。家壽庵大殿建在高2.3米的台基上,單檐歇山頂,通面闊10.7米,通進深9米,高10米。原大殿左是土主殿,右為娘娘殿,前有一戲台,今僅存大殿。在大殿門窗板壁之上,原有12幅戲曲畫,每幅高0.92米,0.58米,現存6幅,能識出戲曲名稱的有《桑園會》、《吊打王道靈》、《樊梨花收子》、《穆柯寨》和《西遊記》,形象生動逼真。戲曲壁畫為村中的楊家禎所畫。該殿建於1893年,戲曲壁畫作於1894年。1973年公布為祿豐縣文物保護單位。

琅井魁閣樓

琅井魁閣樓位於祿豐縣妥安鄉琅井國小內。閣樓為三重檐,六方形,基長10.6米,樓高14米。每層檐均為斗拱支撐。第一層檐廈均由象鼻形斗拱撐托,第二層斗拱與第一層相同,第三層檐廈由象鼻、靈芝、如意形斗拱撐托。據傳為劍川木匠建造。據清乾隆琅鹽井志》,琅井魁閣樓建於康熙,重修於雍正,重建時鑄有銅像,像已無存。1980年公布為祿豐縣文物保護單位。

開寧寺

開寧寺位於祿豐縣妥安鄉琅井南寶華山,始建於宋末元初,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重修。開寧寺背倚筆架山,面朝琅井山,由前、中、後三院組成。前院有山門、天王殿、羅漢堂、接引殿、藏經樓、大雄寶殿、伽蘭殿、祖師殿、五觀堂、放生池、海會塔等,為佛教正統禪宗道場。中院為三清五考殿,後院有斗姆閣、關聖殿、觀音殿、呂祖殿、昊天閣,為道教建築群。開寧寺內原有90尊銅像,今存36尊,於縣博物館公開展出。

籌井樓鹽井

籌井樓鹽井位於祿豐縣妥安鄉琅井辦事處河邊,又名琅井。《南詔野史》載:"神狼砥地而鹵",故名。籌井樓鹽井為豎井,深十餘丈,原用竹兜率以繩車,絞盤而上。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周築石梯下至井內提汲,不用車盤,井上新構嶺樓,額曰:"籌井樓"。此井因鹵淡,不能維持生產,今不採,存井。

楊安國家族墓地

楊安國家族墓地位於祿豐縣妥安鄉施家村北,面積4000平方米,有楊氏自明至今墓葬80餘冢。楊安國家族墓地最早為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明故吏部考選鹽場副使楊中策墓和楊壽祖墓。據史料記載,清道光五年(1825年)楊安國任廣東肇慶知府,致仕回鄉捐銀三千兩倡修星宿橋。墓地現存石雕獅、象、馬及華表各一對,清嘉慶廿四年(1819年),誥封碑三通。

傳統文化

民族民間文體活動--跳腳民族民間文體活動--跳腳

妥安鄉彝文化源遠流長,民族民間節日眾多。每年農曆正月初八在妥安村委會楊家大山趕廟會,二月初八在習納彎村委會大廟房趕廟會,三月三分別在嶺崗村委會神樹哨、柳青村委會老王坡青風寺趕廟會。廟會期間商家雲集,日用小百貨琳琅滿目,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體活動,如跳腳對調子爬滑桿等,民族節日氣氛濃烈,活動異彩紛呈,是彝族最熱鬧的日子。此外,琅井村委會的“耍鍾馗”,柳青村委會的“九九重陽·敬老節”、“山歌擂台爭霸賽”等民間節日也各具特色。

特色美食

紅燒驢肉紅燒驢肉

妥安有風味獨特的琅井松毛豆腐、荷苞豆、涼雞、粉蒸排骨,另有味甘、籽粒飽滿的青早豌豆、蠶豆,純糧釀製的彝尊酒、紅葡萄酒和特色水果青皮石榴、金絲蜜棗等。民族民間風味小吃品種繁多,如彝家羊湯鍋烤全羊紅燒驢肉牛乾巴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