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資鎮

舍資鎮位於祿豐縣西北部,東鄰中村鄉、金山鎮,南接一平浪鎮、舊庄鎮,西連廣通鎮、妥安鄉、高峰鄉,北靠元謀縣花同鄉,東西寬23公里,南北長31公里,總面積311.5平方公里,居全縣18個鄉鎮之首。鎮黨委、政府駐地舍資東至縣城祿豐25公里,西至州府楚雄57公里。全鎮地形複雜,地勢北高南低,山脈主要為南北走向,東西兩條河谷,山峰重疊,山巒起伏,箐溝縱橫交錯,森林覆蓋率高,林地面積已占土地總面積的77.9%。

基本信息

舍資鎮

舍資鎮位於祿豐縣西北部,東鄰中村鄉、金山鎮,南接一平浪鎮、舊庄鎮,西連廣通鎮、妥安鄉、高峰鄉,北靠元謀縣花同鄉,東西寬23公里,南北長31公里,總面積311.5平方公里,居全縣18個鄉鎮之首。鎮黨委、政府駐地舍資東至縣城祿豐25公里,西至州府楚雄57公里。全鎮地形複雜,地勢北高南低,山脈主要為南北走向,東西兩條河谷,山峰重疊,山巒起伏,箐溝縱橫交錯,森林覆蓋率高,林地面積已占土地總面積的77.9%。舍資鎮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無霜期約230天。境內最高點為杞栽三月三紫雲峰,海拔2665米,最低點是舍資響水河橋底,海拔1476米。舍資是彝語:舍是茨櫟,資是樹林,意為茨櫟樹林。舍資是滇西大馬路上的一個驛站,由於來往客商、馬幫較多,擺設攤點做買賣的人也逐漸增多,村莊擴大,逐漸形成街區,原屬廣通縣轄。1931年前廣通縣在舍資設過舍資堡,同年底改設鎮,當時因張沖住舍資籌建“移鹵就煤”事宜,就緒後稱滇西企業局,包括鹽、煤兩礦、畜牧場、花果山等。張沖原名張雲鵬,就以名命鎮稱慶雲鎮,當時包括一平浪在內,後又改稱平浪鎮。舍資是當時一個比較熱鬧的小集鎮,交通方便,四周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優美,解放前屬廣通縣,為慶雲鎮,1949年解放後改為第二區,1957年撤區並鄉。1958年廣通縣撤併祿豐縣,舍資鄉改稱舍資公社,轄一平浪、舊庄在內的15個管理區,1個蔬菜大隊。1961年與一平浪、舊庄分開改稱舍資區,轄6個小公社。1962年至1965年區轄公社劃小,為18個小公社。1966年並屬一平浪公社。1967年一平浪公社又改並舍資公社,轄8個大隊。1969年一平浪劃設鎮,舍資仍為公社轄6個大隊。1972年沙矣舊公社撤併舍資公社,轄14個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舍資公社改為舍資區,新鋪、金馬廠、羅木井三個大隊撤併舍資鎮,橫溝鄉和阿井鄉,設1鎮10鄉。1987年撤區改鎮至今,現轄舍資、蘇家、三村、沙矣舊、橫溝、中興井、杞栽、納甸、阿井、秋木園、黑苴、元永井12個村委會,138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鎮總人口為21108人,其中男10630人,占50.36%,女10478人,占49.64%;農業人口20191人,非農業人口917人。全年出生人口287人,出生率為14.27‰;死亡人口139人,死亡率為6.8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3‰。全鎮有彝、苗、傈僳、回、哈尼、佤、傣8個少數民族,總計4873人,其中:彝族人口3247人,占總人口的15.3%,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6.6%;苗族人口1281人,占總人口的6%。彝族主要分布在舍資、三村、橫溝、杞栽、納甸、秋木園、黑苴7個村委會;苗族主要分布在舍資、蘇家、沙矣舊、杞栽、阿井5個村委會;傈僳族主要分布在舍資和黑苴村委會。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3556萬元,人均占有642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3元。在總收入中,農業收入3182.12萬元,占23.5%,其中烤菸收入861萬元,占農業收入的27%;工業收入3723.5萬元,占總收入的27.5%;牧業收入1618.5萬元,占12.3%;建築業收入1782.26萬元,占13.1%;運輸業收入1084.25萬元,占8%;林業收入633.86萬元,占4.7%;商飲業收入904.99萬元,占6.7%;服務業收入172.3萬元,占1.3%;漁業收入34.4萬元;其他收入376.47萬元,占2.7%。全鎮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67617畝,其中糧食作物51592畝,在糧食作物中,小春播種27894畝,產量539.5萬公斤;大春播種面積23698畝,產量901.7萬公斤,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441.2萬公斤,比上年增長0.3%,人均有糧683公斤;烤菸種植5300畝,收購量70.5萬公斤,產值861萬元,平均單價11.8元/公斤,烤菸生產收購工作受到了縣人民政府的表彰。全鎮大力推廣實用技術,提高科技含量。水稻良種推廣率達100%,包穀良種推廣率達98.7%;水稻拋秧面積已達種植面積的73.8%,擺秧達3.3%,包穀規格化條播面積達46%,育苗移栽面積達7.3%;種植的6000畝烤菸100%實行漂浮育苗移栽,成功實施了千畝連片的國家級菸草病蟲害預測預報綜合防治項目;新發展夏季法國青刀豆種植500畝,中藥材種植656畝,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新步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