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代奧運會火炬傳遞的復興是從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開始的,至此以後每屆夏季奧運會都要舉行火炬傳遞活動。當時柏林奧運會火炬傳遞由第一火炬手!Konstantine Kondylis 從奧林匹亞開始傳遞,直到終點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奧林匹克火焰的神聖力量得到了世界的認同,也成為奧運會開幕的前奏。奧林匹克火炬起源於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的故事。為了紀念這位神話中的英雄,古代奧運會採取點燃聖火的儀式。是奧運會的前奏,是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間強有力的連線,是僅次於奧運會本身的最重要的傳播工具。火炬接力在100多天的傳遞活動中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友誼與和平的信息,點燃人們對奧運會的激情。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奧運會主辦國組委會提升公眾對奧運會認知度和創造宣傳點的最有力的傳播活動。火炬接力使主辦國人民有機會全面感受奧運會的力量,也為舉辦國家和城市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奧林匹克火炬接力起源
火,在人類的生活中火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掌握對火的使用,是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重要進步。在世界眾多民族的信仰之中,都有關於對火崇拜的內容。以古希臘人為例,他們認為火在世界上的出現,源自普羅米修斯的神話。火的起源使之成為神聖的元素。希臘人在主神廟前燃燒著永不熄滅的聖火。火種採集的方式是聖火純潔性的重要保證。聖火是通過一個叫skaphia 的半圓形凹面鏡將陽光集中採集而成的。(凹面鏡也在今天被用於奧林匹克聖火的採集。)在奧林匹亞採集的聖火和神聖休戰的訊息傳遞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奧林匹亞,聖火一直在赫斯提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女灶神)祭壇前的城市公共會堂中靜靜地燃燒。這裡的聖火同樣是通過使用凹面鏡匯聚陽光採集而成,它還被作為火種去點燃其他神聖場所的聖火。古希臘人也會在宙斯和赫拉神廟前舉行聖火採集儀式,以顯示對神的敬意,並在儀式上向諸神獻上祭品。今天,當年的神廟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現代奧運會火炬接力的取火儀式依然按照古代的傳統予以延續。古代的奧運火炬接力在雅典,古希臘人會組織手持火炬的跑步比賽,以表示對特定神靈的尊敬,其中就包括普羅米修斯。這種比賽被視為是對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同時向人類傳授智慧和知識的紀念。運動員手持火炬參加比賽,第一個到達神廟的選手將獲得點燃祭壇聖火的榮譽。古代的泛希臘奧運會從來沒有組織過火炬接力或手持火炬賽跑。但是在正式比賽開始之前,頭戴橄欖枝環的傳令兵在各城邦之間奔走相告運動會正式開始的準確時間。他們邀請各城邦的公民前往奧林匹亞,並宣布“神聖休戰”的開始。“神聖休戰”是指各城邦有義務在運動會舉辦期間暫停一切戰爭,這樣可以使各地的運動員和觀眾安全的抵達奧林匹亞。今天的聖火和火炬接力在現代奧運會中,奧林匹克聖火是人類價值的重要象徵,也是人類與火息息相關的重要表現。正如當年宣布“神聖休戰”的傳令兵,今天的火炬手,手持奧運會火炬,傳遞奧林匹克聖火,鼓勵全世界為了奧運會放下武器。選擇奧林匹亞作為奧運會火炬接力取火儀式的舉辦地,象徵著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運會之間緊密連線,並強調兩者共有的深遠意義。
奧運火炬接力主題介紹
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奧運會的前奏,是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間強有力的連線,是僅次於奧運會本身的最重要的傳播工具。在100多天的傳遞活動中,主題強烈而鮮明的火炬接力活動不僅能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友誼與和平的信息,更能點燃人們對奧運會的激情。以和平為主題1948年倫敦奧運會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次奧運會,火炬接力以和平為主題,傳播奧林匹克和平的理念。希臘軍人科普爾·迪米特里斯作為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名火炬手在傳遞火炬之前脫下軍裝。火炬接力選擇了途經國家之間的邊境線,人們在火炬接力期間慶祝和平的到來。
以新大陸為主題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火炬接力使奧林匹克聖火首次抵達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這一理念體現了地中海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的連線,以及古希臘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交融。因此,奧運會選擇偉大的航海家的後裔成為最後一名火炬手。以東方文化為主題1988年漢城奧運會火炬接力體現了韓國的傳統文化。傳遞路線是一個連線韓國東西部之間的“Z”形路線,體現了道家思想陰陽兩極的平衡統一。以澳洲文化為主題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火炬接力有兩個目標,一是與大洋洲國家分享奧運聖火,二是宣傳澳大利亞文化和傳統,為此聖火到訪了全部13個大洋洲國家,火炬接力的起點安排在澳大利亞內陸中心澳洲原著民的聖地、著名景點艾爾斯岩。以奧運回家為主題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奧運回家為主題,慶祝奧林匹克百年後重新在希臘舉辦。為此雅典火炬接力前往百年來所有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城市(計27個國家34個城市),並將聖火帶到非洲和南美洲,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傳遍五大洲的火炬接力。1936年柏林奧運會
第一次火炬接力跨越了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7個國家,歷時12天,行程3422公里。8月1日火炬抵達柏林奧運主體育館的聖火台。首次奧運火炬接力第一次奧運聖火的傳遞計畫是由一位對古代希臘體育運動頗有研究的德國教授制訂出來的,他在分析了古希臘奧運會發生、發展的歷史變遷的基礎上,制訂了仿效古代奧運會上點燃聖火的儀式。1936年7月20日,在柏林奧運會開幕前,首次在希臘奧林匹亞的阿爾卑斯神域舉行了延續至今的現代奧運聖火的取火儀式。當時,希臘政府官員和學生參加了宣誓儀式,擔任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的顧拜旦男爵親自參加了這項儀式,並發表了演說。儀式開始時,按照古希臘奧運會的取火方式,在古希臘赫拉神殿的祭壇上,用凹面鏡聚集太陽光把銅錐體上的燃料引燃。由護衛著聖火的12名希臘純潔少女中的一員,扮做高貴無上的大祭司,將火種從錐體上取下,走到跪在那裡的第一個火炬傳遞者,奧林匹亞居民康狄利斯身邊,
高聲朗誦古希臘詩人品達創作的歌頌古代奧運會的詩句,並點燃了第一支奧林匹克火炬,康狄利斯復誦一遍品達的頌詩,在當地主教祝福之後,便開始了首次現代奧運會“聖火”火炬的接力跑。從奧林匹亞開始,火炬的傳遞經歷了一個漫長而遙遠的旅行。為了迎接奧運火炬,火炬所經城市都要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並設專門的祭壇點火。故鄉之行火炬接力的第一站是希臘著名的城市科林斯市。當火炬來到這裡時,科林斯市市長親自主持歡迎儀式,在希臘國歌的伴奏下,設立在市政府前的祭壇被來自奧林匹亞的聖火點燃。30名希臘少女圍繞祭壇翩翩起舞。熊熊的火焰與獨具風采的土風舞、歡樂的人群構成了一幅美麗而壯觀的藝術畫面。21日下午,當火炬來到雅典時,首先由身著古希臘服裝的神職人員在著名的巴特農祭壇前點燃聖火,然後誦頌“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永存不朽!願這火炬之光永世不滅!更願這個火炬的和平之光照耀全世界!”的祝福之詞。希臘國王喬治三世親率全體內閣成員參加慶祝典禮。其後,火炬接力經德爾菲城穿越隆匹賴山口,直奔保加利亞。火炬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希臘人民的歡迎。和平之光7月25日,火炬在經過了1108名希臘健兒的傳遞之後,來到了保加利亞境內。在舉行了隆重的交接儀式之後,保加利亞接力選手開始向其首府前進。26日凌晨,火炬到達索非亞。保加利亞首相及全體內閣人員親臨天主教堂前等候。當火炬傳到後,索非亞市市長登壇點火。一時,教堂鐘聲齊鳴,軍樂隊奏起保加利亞國歌。天上有飛機助興表演,熱情的索非亞市民更是歡樂無比。。在舉行了簡短的宗教儀式之後,火炬接力繼續前進。當時下午一點左右,火炬傳到了與南斯拉夫交壤的薩里夫布洛德山城,兩國邊境居民雲集山城,爭相觀看火炬的交接儀式。於是,往日的隔閡與兵刃相見的緊張氣氛被來自奧林匹亞的神聖之火所驅散。奧林匹克火炬給這個昔日火藥味很濃的山城帶來了和平之光。國王親接火炬7月26日凌晨一點半,南斯拉夫接力手高擎火炬來到統一了南斯拉夫的亞歷山大一世的幕前致敬,並將火炬交給了彼得二世國王。27日晨,火炬傳到了與匈牙利交界的荷高斯城。1500多名匈牙利人專程來此觀看。在萬眾矚目之下,在布滿鮮花的奧林匹克拱廊,兩國舉行了神聖的火炬交接儀式。聖火映照凱鏇門7月28日晚,火炬來到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匈牙利田徑明星巴爾西高擎火炬健步跑向凱鏇門。人們在這裡舉行了迎接火炬的盛典,匈牙利體育協會主席杜維爾在迎接儀式上致辭,凱鏇門前祭壇上燃起的熊熊聖火與四周輝煌的燈火交相輝映,附近湖面的倒影又似無數繁星閃爍。。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而又閃爍著神聖之光的凱鏇門夜景圖!為迎火炬而動用軍警7月29日凌晨2點半,火炬接力穿越奧、匈邊境。奧地利奧委會主席史密特博士手持火炬親自走完第一公里後,將火炬傳給奧國體育協進會副會長布納。當天晚上,斯倫保親王親率政府要人在維也納迎接火炬到來。然而,此時國社黨趁機舉行示威遊行。惱火的政府立即出動軍警,逮捕三百餘人,方使慶祝典禮得以如期舉行。前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盛情7月30日,火炬被傳到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他泊。前捷克總統皮納士攜夫人專程來此參加歡迎典禮,並祝詞稱頌奧運會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為世界和平而奮鬥的神聖事業。30日下午一點,火炬由參加過第一屆奧運會的前捷克運動員霍薩科傳遞到首都布拉格。在慶祝典禮上,外交部長哥夫查做了簡短演說,設在市政府前的祭壇在軍樂隊高奏的國歌聲中用火炬點燃。為了與維也納的國社黨遊行針鋒相對,捷克反法西斯組織在慶祝典禮進入高潮之際,也以遊行方式表示他們歡迎火炬的盛情。最後的旅程7月31日上午1點45分,火炬在海倫多夫城傳到了德國運動員手中。當晚在邁遜市政府前舉行了簡單的歡迎儀式。其後,該市市長親自手擎火炬徒步參加接力傳遞。8月1日中午12點35分,火炬最後被送到柏林市魯斯脫公園。於是,祭台上燃起了熊熊聖火。柏林市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至此,聲勢浩大的火炬接力已告結束。這次火炬接力從奧林匹克聖火的故鄉希臘開始,先後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前捷克斯洛伐克五個國家,最唇到達第十一屆奧運會主辦國前德國,全程3075公里,共有3075人參加。經過十一個晝夜,最後終於成功地把火炬傳送到了奧運會主辦城市柏林。這次聲勢浩大的火炬接力獲得極大的成功,它不僅喚起了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情,傳播了奧林匹克精神,使得那些對奧林匹克運動一無所知的人也知道在他們的國家、或鄰國甚至更遙遠的國度,正在舉行一個十分重要的充滿和平精神的慶典。它也為今後的奧運會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鑒於參加者對首次火炬接力的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國際奧委會給每位參加火炬接力的選手頒發了一份榮譽證書,並贈以火炬之柄,以作永久紀念。1948年倫敦奧運會
這是二戰後的第一屆奧運會,聖火經由1416名傳遞者穿過8個歐洲國家,行程3365公里,7月29日抵達溫布利體育場,最後一個傳遞者是約翰·馬克。1948年倫敦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開始於7月17日,歷時12天,途經希臘、義大利、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和英國。為了體現當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和平的主題,在從奧林匹亞到倫敦的接力過程中,舉行了很多體現和平象徵意義的活動。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過火 炬之前脫下軍裝,放下武器,換上運動服開始傳遞聖火等。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
聖火第一次“空運”,從雅典通過哥本哈根抵達赫爾辛基,7月19日到達主體育場,最後也是惟一的火炬手是芬蘭長跑宿將帕沃·魯米,55歲的他將火炬交給另一位前著名長跑選手漢斯·霍爾梅尼,62歲的漢斯最後點燃了聖火台中的火炬。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
聖火兩路傳送。由於擔心傳染病,澳大利亞拒絕參加馬術的馬入境,國際奧委會不得不將馬術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進行,所以,聖火傳遞既要到達澳大利亞,又要到達瑞典。墨爾本一線行程20470公里,經由3118位傳遞者,最後一位是著名長跑選手羅·克拉克。斯德哥爾摩一線聖火從雅典空運至馬爾摩,然後由來自瑞典16個騎馬俱樂部的150位騎士護送,抵達斯德哥爾摩的體育場。
1960年羅馬奧運會
這一屆奧運火炬傳遞路線的“中樞”是希臘和義大利境內的古代紀念碑,共有1529名運動員參加了火炬接力,行程2750公里,最後一棒是賈安卡羅·佩里。
1964年東京奧運會
奧運火炬傳遞者首次逾十萬。火炬傳遞從8月21日開始,先空運至康斯坦丁堡,然後經由貝魯特、德黑蘭、拉合爾、新德里、曼谷、吉隆坡、馬尼拉、中國香港、中國台北,然後抵達沖繩,10月10日由19歲的大學生坂井義則點燃東京體育場的奧運聖火。火炬傳遞經過海陸空,行程26065公里,傳遞者創紀錄地達到100603人。
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
火炬傳遞沿著著名航海家、探險家哥倫布當年的足跡走了一遍,用時21天,最後在墨西哥奧林匹克體育場點燃火炬的是20歲的女田徑選手恩里克塔·巴西利奧,她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點燃奧林匹克體育場聖火的女性。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
這一屆奧運聖火經過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和奧地利6個國家,歷時29天,行程5532公里,共有6000名火炬手,其中還有機車手進行火炬傳遞。最後在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點燃火炬的是田徑選手岡特爾·贊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
這一屆火炬傳遞最大的革新是,首次用一座電子感受器將火焰變成電子脈衝,發射給衛星,經它傳遞到加拿大渥太華國會山上的雷射裝置。這個裝置收到脈衝後把它轉變成熱射線點燃了火炬。在加拿大進行的火炬傳遞共有1214位傳遞者,最後在主體育館點火的是兩位16歲、15歲的少男少女,這是奧運史上第一次由兩人點燃奧運火炬。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聖火於7月13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希臘火炬手傳給加拿大火炬手後,通過感測器將聖火的熱能轉換成電波並經衛星傳至加拿大,然後使用雷射在蒙特婁點燃火炬。為了表示對奧運聖火發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欖油作為火炬的燃料。蒙特婁奧運會聖火的火種傳到雅典後,不像以往用輪船、飛機或接力傳遞,而是利用衛星傳到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隨後進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傳遞到蒙特婁。最後點燃主會場奧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對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這是奧運會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16歲的桑德拉·亨德森來自多倫多,15歲的斯蒂凡·普雷方丹來自蒙特婁,他們分別代表加拿大兩種主要語言——英語、法語,象徵加拿大社會兩個組成部分的團結。蒙特婁奧運會後這兩個年輕人仍然保持著聯繫,若干年後他們結為了夫妻。第一支火炬點燃後,加拿大開始了聖火傳遞活動,但整個聖火傳遞過程只用了兩天的時間。7月17日,聖火傳遞到奧運會的主會場,由兩名運動員接過火炬,點燃了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聖火。這種聖火傳遞方式為主辦國加拿大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是卻遭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許多批評,國際奧委會多數人認為:用人工接力傳遞的方式能更廣泛地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如果使用衛星等新技術,會使奧運會失去本來意義。最後形成決議:今後仍採用人工接力跑的方式傳遞聖火。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火炬傳遞經由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蘇聯,行程4915公里,5000名傳遞者參加,最後一位傳遞者是籃球傳奇人物塞吉·貝洛夫。運動會於7月19日下午2點在列寧中央體育場正式開幕。蘇聯黨政領導及奧委會主要官員出席了開幕式。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主持了他任期內的最後一屆奧運會,本屆之後他卸任為名譽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被選為國際奧委會第七任主席。開幕當天天氣不佳,主辦當局不得不出動6架飛機,在雲層中噴灑化學藥劑,驅散 飄浮在體育場上空的烏雲。7月19日攜火炬進入中央體育場的是蘇聯三屆奧運會三級跳冠軍維克托•薩涅耶夫。 他繞場跑一周后,將火炬轉交給了蘇聯著名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後者最後完成了點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蘇聯元首萊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屆奧運會開幕,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蘇聯上屆體操明星弗拉季米爾•安德里亞諾夫,代表裁判和官員宣誓的也是蘇聯著名運動員、三屆奧運會摔跤冠軍亞歷山大•梅德韋季。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美國境內火炬傳遞的參加者每公里需交3000美元,由於這一屆奧運會濃厚的商業色彩被認為違反了奧林匹克精神,因此希臘境內沒有進行火炬傳遞,也沒有舉行火炬交接儀式。組委會僅此一項收益1100萬美元,最後的點火是由1960年羅馬奧運會十項全能冠軍拉弗爾·詹森進行的。7月28日當地時間下午4點15分,大會於洛杉磯紀念體育場正式開幕,在里根宣布開幕後,美國已故著名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的孫女吉娜•漢菲爾高舉火炬進入會場。隨後,美國1960年奧運會十項全能冠軍拉•詹森接過火炬,點燃了奧林匹克火焰。接著是美國1976年奧運會跨欄冠軍埃•摩西代表運 動員宣誓。整個開幕式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當落日收盡餘暉,體育場上暮色凝重的天空又升起了五彩繽紛的焰火。 身著世界各地民族服裝的兩千多名洛杉磯市民,伴隨著貝多芬的“歡樂頌”放歌狂舞,把開幕式的節日氣氛再次推向了高潮。
1988年漢城奧運會
韓國為這一屆奧運火炬傳遞活動準備了兩年多,聖火從雅典空運至濟州島,26天行程15250公里,20899名傳遞者參加。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
第25屆夏季奧林匹克聖火於1992年6月5日上午11時45分由希臘著名女演員瑪麗婭•帕布基於奧林匹亞引燃。火炬傳遞至雅典後,用輪船於13日晚運抵西班牙海岸城市埃恩普里斯。隨後進行了在西班牙本土穿越全國17個自治大區625箇中小城鎮的接力傳遞,於7月24日到達巴塞隆納,全程3964公里,歷時43天。火炬傳遞51天行程6307公里,有10448位傳遞者。它最獨特的一點是最後的點火儀式,殘奧會射箭選手安東尼奧·里波羅將點燃的箭射向聖火台,將火炬點燃。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第二十六屆亞特蘭大奧運會聖火的傳遞大多安排平民,在美國本土傳遞的距離也超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9656公里的長度。最後點燃聖火壇的是深受美國人民喜愛的拳王阿里。在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大會開幕後,女子籃球運動員特雷薩•埃德沃茲和跳水裁判員霍比•比林斯利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了宣誓。本屆奧運火炬在希臘奧林匹亞山點火時,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夫人希拉蕊出席了儀式,火炬傳遞歷時170天,最後一位傳遞者是拳擊傳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
2000年悉尼奧運會
2000年悉尼奧運會在希臘舉行聖火交接儀式後,途經10個大洋洲國家抵達澳大利亞。火炬傳遞共歷時127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澳大利亞海洋生物學家鄧肯手持經過特殊化學處理的火炬在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底完成了3分鐘的水下火炬接力。9月15日的開幕式進行得精彩紛呈,而獨樹一幟的聖火點燃儀式更是將開幕式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點燃開幕式主會場火炬塔的火炬手凱茜•弗里曼是澳大利亞原著民運動員,曾在1996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並在隨後舉行的悉尼奧運會上獲得女子200米金牌。 為了反映火炬設計的元素—火、水、土,組委會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設計了弗里曼浮出水面的效果,並在水中點燃了主火炬塔。在澳大利亞總督威廉•迪恩爵士宣布本屆奧運會開幕後,曲棍球運動員雷切爾•霍克斯和水球裁判員彼得•克爾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了宣誓。
2004年雅典奧運會
2004年雅典奧運會聖火傳遞創造了許多“第一”: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全球奧林匹克火炬傳遞;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傳經所有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包括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北京);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到達非洲大陸(埃及的開羅和南非的開普敦);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到達南美洲(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奧林匹克聖火首次經過奧運五環所代表的五大洲。為了紀念奧運會重新回到故鄉,組委會對火炬傳遞路線進行了精心設計。本次奧運會火炬首次傳遍了全世界的五大洲,並首次到達了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機會參與並體驗這一盛大活動。聖火傳遍歷史上舉辦過夏季奧運會的所有城市,使這些城市有機會再次親眼目睹奧運聖火,再次體驗到奧運會帶來的快樂。此外,火炬還到達了一些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如歐盟中心城市布魯塞爾、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以及下屆奧運會主辦地北京等。整個火炬傳遞過程共用78天,在全世界傳遞了78000公里,並傳遍希臘所有行政大區和所有州。 本屆奧運會的比賽是提前開幕式兩天,從8月11日開始的。8月13日的開幕式進行得精彩紛呈,希臘演員以如詩如夢般的表演展示了愛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臘的文明。而獨樹一幟的聖火點燃儀式更是將開幕式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點燃聖火的是希臘優秀男子帆板運動員尼科拉奧斯·卡克拉馬納基斯。在希臘總統科斯蒂斯·斯蒂凡諾普洛斯宣布本屆奧運會開幕後,游泳運動員多米斯卡齊和籃球裁判員沃里亞迪斯分別代表運動員和裁判員進行了宣誓2004年6月9日上午9點,2004雅典奧運火炬北京接力活動準時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開始,經過148名火炬手的傳遞,聖火歷程55公里後到達了終點——頤和園,整個北京有如節日的海洋。國際奧委會委員于再清出任第一棒,而中國籃球明星姚明出任最後一棒,在萬種矚目的情況下,最終小巨人於台北時間18點14分點燃了奧運主席台上的聖火台。在這148位代表中國人民的火炬手中,既有國家幹部、奧運冠軍,又有演藝名人、勞動模範,還有不少普普通通的工人、職員、教師、學生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火炬從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到神秘凝重的天壇;從現代化的城市景觀到百年歷史的胡同小巷,從知識殿堂高等學府到幽然靜謐的皇家園林,在這濃縮的路線中,所有的文化、歷史、民俗和北京人的熱情融為一體。首位火炬接力手由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北京奧組委副主席于再清出任,長安街兩旁站滿了熱情的觀眾,無數雙眼睛緊緊盯住了來自奧林匹亞山的神聖之火。兩屆射擊奧運冠軍、地道的北京人楊凌跑的是第三棒,他把火炬交給了來自公交幹線的優秀售票員李素麗。此時,沿路跟跑的觀眾越來越多,所有人的心都和聖火一併起伏跳動。體操帥哥李小鵬和射擊老將王義夫完成了第五和第六棒,在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的天壇,
倍受聽眾喜愛的民歌手宋祖英接過火炬,她經過的老街兩旁,一些觀眾跳起歡快的舞蹈。流行歌王劉歡手持火炬跑過的地方,更有一些民眾自發組織跳起火辣辣的大秧歌來歡迎聖火的到來。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邊跑邊用右手按住胸口,不斷地翹起大拇指向兩側觀眾示意,難掩滿臉激動之情。第14棒由泳池美女羅雪娟擔綱,她在祈年殿將火炬高高舉起。在她之後,羽毛球名將張軍、足球玫瑰范運傑、柔道冠軍孫福明和舉重小將劉春紅分別手持火炬,跑過熱情得令人窒息的短短400米路程。奧運聖火從天壇東門出來時,人群中出現了國家女排副攻趙蕊蕊的身影,腿部有傷的她也前來觀看火炬傳遞。火炬來到幸福大街,人群在當頭烈日下享受著心中的幸福。除了明星,不少普通人也出現在火炬手的行列中,其中包括麥當勞、沃爾瑪的員工,也有公安幹警、大中學生,當青島大學的趙榮興舉著火炬高高跳起的一霎那,頓時一片歡呼。張燮林、呂聖榮這些老一輩的運動員在聖火下的風采也不減當年,沿途觀眾給予他們的吶喊助威聲不絕於耳。第33號火炬手齊凱利在輪椅上完成傳遞;韓國三星公司的李相鉉是本次接力活動第一個出場的外國朋友。在故宮北門是火炬的第一個休息點,那裡的獅子舞如火如荼,一派蓬勃景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有幸成為第56位火炬手,正午12點半,他從休息點起跑,向奧運會主場館工地進發。笑星陳佩斯排在82位,他從見義勇為的北京好市民董學法手中接過火炬,並交接給前著名羽毛球國手李玲蔚。在兩邊的綠地上,威風鑼鼓震天響。新疆“達瓦茲”的第六代傳人、走鋼絲大師阿迪力的下一棒是中國第一個帆板運動世界冠軍張小冬,許多觀眾揮舞著舞國旗向她歡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許振超來到了第二個休息點—建設中的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和桌球名將鄧亞萍進行了交接。火炬到那裡正好傳遞了31公里,並在這裡停留了35分鐘,武術表演和民族歌舞凸現出濃厚的中國特色。鄧亞萍在歌舞之中欣然上路,並把火炬交給了本次接力中年齡最大的那忠老人。73歲高齡的老爺子順利跑完全程,火炬到了著名歌唱家彭麗媛手中,身為少將的她是參加火炬接力跑中軍銜最大的選手。接下來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腳踏車火炬傳遞由北京市公安局的任素永完成,他騎行的距離約為1.3公里,只見他左手高舉火炬,右手握把,穩穩前行,兩個外國護跑手跟在他的兩側。穿過北四環,火炬進入中關村,先來到清華園,學子們載歌載舞,歡呼不斷,羽泉作為唯一一個雙人組合在清華主樓前接過火種,其後是中國田徑之星劉翔和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離開清華,火炬又至北大,輪椅上的桑蘭面帶微笑,通過手中聖火圓了自己的奧運夢想。北大到頤和園之間又採用了騎腳踏車特殊傳遞形式,中國男子體操隊的主力選手騰海濱在腳踏車上同樣揮灑自如。當火炬來到頤和園,中央電視台體育部主任馬國立在幽靜的綠樹碧水間輕快地跑過,一臉燦爛笑容的跳水冠軍田亮接過火炬,在落日西下的餘暉中,他乘龍舟渡過昆明湖。NBA歸來的亞洲驕傲姚明正等待在湖畔,他緩步跑過十七孔橋,超越2米的身軀後,是一大群揮舞著國旗和奧運會旗的孩子們。姚明點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登時煙花齊放,聖火台上熊熊燃燒的火炬宣告了本次北京奧運火炬接力活動的順利結束。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路線
火炬傳遞分境外傳遞和境內傳遞兩部分順序和城市為: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伊斯坦堡(土耳其)-聖彼得堡(俄羅斯)-倫敦(英國)-巴黎(法國)-舊金山(美國)-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三蘭港(坦尚尼亞)-馬斯喀特(阿曼)-伊斯蘭瑪巴德(巴基斯坦)-孟買(印度)-曼谷(泰國)-吉隆坡(馬來西亞)-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坎培拉(澳大利亞)-長野(日本)-首爾(韓國)-平壤(朝鮮)-胡志明市(越南)-台北-香港-澳門—海南省(三亞、五指山、萬寧、海口)—廣東省(廣州、
深圳、惠州、汕頭)—福建省(福州、泉州、廈門、龍巖)—江西省(瑞金、井岡山、南昌)—浙江省(溫州、寧波、杭州、紹興、嘉興)—上海市—江蘇省(蘇州、南通、泰州、揚州、南京)—安徽省(合肥、淮南、蕪湖、績溪、黃山)—湖北省(武漢、宜昌、荊州)—湖南省(岳陽、長沙、韶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南寧、百色)—雲南省(昆明、麗江、香格里拉)—貴州省(貴陽、凱里、遵義)—重慶市—四川省(廣安、綿陽、廣漢、樂山、自貢、宜賓、成都)—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拉薩)—青海省(格爾木、青海湖、西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喀什、石河子、昌吉)—甘肅省(敦煌、嘉峪關、酒泉、天水、蘭州)—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吳忠、銀川)—陝西省(延安、楊凌、鹹陽、西安)—山西省(運城、平遙、太原、大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包頭、赤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大慶、哈爾濱)—吉林省(松原、長春、吉林、延吉)—遼寧省(瀋陽、本溪、遼陽、鞍山、大連)—山東省(煙臺、威海、青島、日照、臨沂、曲阜、泰安、濟南)—河南省(商丘、開封、鄭州、洛陽、安陽)—河北省(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天津市—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