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設計
由於希臘是一個陽光充足的國家,舉行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當天基本上都是晴空萬里,陽光燦爛。但是似乎澳大利亞人不受太陽神阿波羅的青睞,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舉行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時,當天都因為陰天沒取到火種,只得用提前一天彩排儀式取到的火種代替。墨爾本奧運會聖火於1956年11月2日在奧林匹亞點燃,由350名火炬手從奧林匹亞傳遞到雅典。沿途設計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如在雅典的衛城兩名戰士身著戰裝在傳遞路線上擋住火炬手的路,只有當火炬手說“聖火是我從奧林匹亞帶來的”才允許通過。因為澳法律規定,
凡外國牲畜人境須經6個月隔離檢疫。因此,各國參加賽馬、馬術的馬匹受到制約。出於避免疾病傳染的考慮,澳大利亞拒絕了由騎手騎馬傳遞火炬的計畫,後經協商,國際奧委會將騎馬傳遞聖火的路線改道斯德哥爾摩。因此這次奧運會火炬接力分別在澳大利亞和瑞典進行。賽事也採用了大會統一的火炬,途經丹麥抵達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活動,其中約有160名騎手。聖火火種被存放在兩個火種燈里飛往澳大利亞。中途在加爾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達舉行了慶典儀式。墨爾本奧運會火炬接力是當時奧運史上行程最長的火炬接力活動。總距離約20470公里(包括航空距離),實際傳遞距離4912公里,火炬手數量3608名。最後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徑冠軍羅恩·克拉克。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的奧運會火炬接力。由羅恩·克拉克點燃開幕式火炬。瑞典境內的火炬則通過飛機從雅典運送到馬爾默,來自瑞典16個馬術俱樂部的150名騎師護送其到斯德哥爾摩。主火炬手
羅恩·克拉克世界青年田徑冠軍那一年帶著奧運火炬跑進MCG大球場的羅恩·克拉克當時年僅19歲,此後他成了澳洲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克拉克創造過18次世界紀錄,曾經先後六次刷新過5000米和10000米個人紀錄。有意思的是,克勞克還有一個非常倒霉的事兒:每次參加世界大賽總得“燒傷一回”。墨爾本奧運會,他被奧運火炬灼傷,8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他在終點線上被觀眾丟過來的剛剛燒盡的火棒砸中,而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她承受不了當時酷熱的氣候放棄了比賽。此後,這位長跑運動員無數次打破世界紀錄,但是從來沒有獲得過奧運會冠軍,現代體育名詞“克拉克現象”就是由他的經歷而來。這位“克拉克現象”者現在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黃金海岸市擔任市長。
接力特色
墨爾本奧運會火炬傳遞設有兩條路線。墨爾本奧運會火炬接力是當時奧運史上行程最長的火炬接力活動。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的奧運會火炬接力。
接力軼事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開幕前夕,火炬接力活動已接近尾聲,當一名火炬手進入人們視線時,很多人發現火炬手手中的火炬竟然如此粗糙,奧運會官方火炬鏤空設計的精緻火炬頭竟然變得簡陋不堪,而圓柱形的銀質手柄則變成布滿蟲洞的方形木棍。其實,手持“火炬”的小伙子並不是本屆奧運會真正的火炬傳遞手,他叫巴里·拉金,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製造並且傳遞假奧運火炬的人。而真正的火炬手在這場鬧劇行將結束時才出現在眾人面前。當年拉金只有18歲,是悉尼大學獸醫系的一年級學生,而他導演這齣鬧劇的起因,完全是他開的一個玩笑。拉金說:“我們本來只是想開一個玩笑,感受一下拿著火炬在人群中奔跑的感覺。”於是,拉金和聖徒約翰學院的學生彼特·葛蘭頓以及其他同學把掃帚、空的葡萄乾布丁罐頭塗上銀色,將浸有煤油的內褲裝入罐里,做成了“火炬”。隨後,就像跟在真的火炬手身後一樣,拉金、葛蘭頓和另一位同學都穿著政府規定的白色外套,一路奔向約克街來到城市教堂去見市長巴•希爾斯。然而在約克街,拉金的假火炬手們失去了勇氣,丟掉了火炬。他們對拉金說:“你能撿起火炬繼續往前跑嗎?”於是拉金撿起火炬,繼續向前跑。他不停地穿過城市的街道,驕傲地將火炬舉起,此時他的身邊出現了6位騎機車的護手,因為官員們和隨行攝影師都把他當成了真正的火炬手。最後,他到了城市教堂並跑上階梯,將火炬遞給了市長。但是,市長並沒有察覺火炬的異常。沒過多久,真正的火炬手準時舉著墨爾本奧運會的火炬跑進了城市廣場,他點燃了市長手中的火炬,然後離開,前往墨爾本。看到真正的火炬,人們才反應過來,剛才的那一幕竟然是一場惡作劇。而此時的拉金早已溜之大吉,“我坐電車去了新城老阿斯塔利亞咖啡屋”。第二天,拉金成為焦點,各大媒體對他爭相報導。但是,對於這場鬧劇,澳大利亞人並沒有給予過多的指責,而是報以寬容一笑。甚至,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拉金被選為了火炬傳遞手,這一次,他舉起的是真正的奧運火炬。第十六屆奧運會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舉行。1949年,國際奧委會在羅馬舉行第44屆全會,投票選擇第16屆奧運會的主辦地點,墨爾本以一票優勢險勝布宜諾斯艾利斯,得到主辦權,使得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一次落戶世界第五大洲。而無論是賽前和賽中,本屆墨爾本奧運會卻始終被各種事端包圍著,成為奧運史上麻煩最多的一屆奧運會。比賽時間
象徵著友好的奧運會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南北半球季節差異成為大問題,北半球的夏天正是澳大利亞的冬天。為了避免在冬天舉辦奧運會,墨爾本奧運會組委會曾提議將舉辦時間定為1956年2月,此時正值當地的盛夏。但考慮到2月正是大多數國家賽季結束之後的休整階段,運動員處於競技狀態的低潮,國際奧委會決定在11月22日至12月8日舉辦第16屆奧運會,而以往的夏季奧運會一般在七八月份舉行。為了適應這個史無前例的奧運比賽日期,各國運動員被迫在1956 年調整自己的訓練和比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