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太原市六十中學的前身是鐵道部太原機車車輛廠中學,工廠中學是在1947年3月“西北機車廠”設立的“初級國小”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時的“初級國小”是以福利事項創建的,由於時局動盪,不久便自行消亡。 太原六十中現有農民工子女349人,占學生總數的35.3%,義務教育階段接收農民工子女超過招生總數的60%。該校努力為農民工子女創造平等受教育的機會,積極幫助農民工子女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關愛農民工子女活動。
人性化管理,
打造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的溫馨家園。一是師生聯動,每名黨員教師與兩名農民工子女結對,對農民工子女的課業學習、心理健康、體育鍛鍊等各方面實行全方位輔導。二是學生聯動。採取“結對子”等形式,組織城區學生與農民工子女進行互動,通過行為習慣上互相影響,日常生活上互相照顧,功課學習上互相幫助,促進農民工子女在短時間內適應城區學校的學習生活。通過實行人性化管理,進一步加快了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區學校大家庭的步伐。
關愛式教育,
提升農民工子女的綜合素質。一是耐心引導,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針對農民工子女實際,在開設生存教育、安全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各種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還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農民工子女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細心輔導,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圍繞實現“不讓任何一個農民工子女掉隊”的目標,組織教師對農民工子女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結對幫扶。三是精心指導,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豐富農民工子女的課餘生活,培養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發展歷程
1951年,太原鐵路管理局為解決鐵路職工子弟就學的困難,陸續為有辦學條件的下屬站、廠辦子弟學校。3月,委派教師傅作江1人前來工廠辦學,暫用廠內一工房做教室,籌借了一些簡單的教學用品,招收年齡不等的28名學生,組成一至三年級的複式班。夏季,太原鐵路管理局在工廠宿舍北端興建了教室。1952年初,複式班遷入新建教室,同時,另招新生百餘名,將複式班改編為4個單式班。學校命名為“太原鐵路管理局第三子弟國小”,隸屬太原鐵路管理局教育處。1953年開設高小班,實行六年制教育。
1958年大興廠礦辦學,太原鐵路管理局將第三國小劃歸工廠直接領導。教職工的人事關係也移交工廠人事科。8月1日,工廠接管學校,更名為“鐵道部太原機車車輛修理工廠子弟國小”。
1959年暑期,校內開辦國中班,“鐵道部太原機車車輛工廠中學”正式成立。1962年1月,中學教學業務歸太原市教育局領導。1966年,中、國小合併,稱“鐵道部太原機車車輛工廠子弟學校”。
1972年春季,中學成立高中,設定兩個教學班。在“入學低水平,畢業高質量”的辦學方針指導下,教學質量和辦學聲譽不斷提高。1993年,太原機車車輛工廠子弟學校高中畢業班取得全太原市48所高中畢業班中第三名的好成績。在對“提高率”名次排隊中,工廠子弟學校英語、數學兩科榮獲第一名、化學第四、政治第八、物理第十、語文第十三。1996年和1998年工廠子弟學校分別獲得太原市政府和市教委頒發的“高中教育質量優秀獎”獎牌和獎旗。
1996年,工廠子弟學校劃分為子弟中學和子弟國小。同年,遵照上級指示,子弟中學取消高中部,並不再招收高中新生。
2001年,在工廠及子弟中學領導的共同努力下,經太原市教委評估、市教委主任辦公室會議研究決定,工廠子弟學校恢復高中班,並重新開始招收新生。為確保高中的辦學質量,對班主任的選拔進行了周密的考核,選派有教學經驗、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在部分主科上還高薪聘請了太原市的知名教師。
2006年3月2日,根據國家關於企業學校從企業剝離的有關規定,太原市政府舉行第二批中央企業學校移交地方簽字儀式,工廠子弟中學移交市教育局;子弟國小移交杏花嶺區管理。同年12月,原太原機車車輛廠子弟中學更名為太原市第六十中學。
盤點太原市教育機構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現在讓我們共同了解下太原市都有哪些教育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