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氣候
天寶鎮地處福建省漳州市西郊,距離市區10公里,319國道穿境而過。北靠天寶大山,南向九龍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常青。年平均氣溫21.1℃,大於或等於10℃的年活動積溫7471.5℃,年均雨量1500-1700毫米,無霜期329天,全年日照2060小時,相對濕度79%。沿江平原地帶土壤多屬沖積土,土質鬆軟肥沃。山地多屬紅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2%以上,PH6.5-7。全鎮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305畝,下轄2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天寶鎮有山、有水、有平原,豐富的物產資源和人文地理優勢,使其成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的好地方 。
歷史由來
天寶鎮位於九龍江西溪邊,歷史上是廈門海港與南靖、龍巖等山區聯繫的中轉地,一度十分繁榮。鎮區的路邊村有一處奇觀“出水石蓮花”。這個寶物分上、中、下三部分,其上浮雕蓮瓣構成蓮花,中部還陰刻“元泰定丙寅間(公元1326年)”及“威惠廟立”等字。轉動石蓮花的上部,中部就會流出水來,且久旱不涸。此控制出水的裝置,磨轉至今已經六百多年,仍完好無損。為何轉動石蓮花會出水,至今仍是一個謎。村中有座古廟稱為威惠廟,建於元朝,是唐代陳元光部將昭德將軍韓器三兄弟的後裔到此定居後所建。它是集廟、庵、祠為一體的特殊建築,前殿是威惠廟,祀陳元光將軍及部將馬仁夫婦;中殿為保福庵,供觀音,所供觀音佛像系元代木雕;後殿作祠,祀韓氏的先賢。威惠廟既是許多閩南陳氏的溯源地,包括在廈門、台灣的陳氏後代大多都可以在這裡溯源、尋根,同時,它又是閩南和海外韓氏的祖籍地。據說,韓器三兄弟的後裔繁衍到了台灣及南洋一帶,因此,這裡常有韓氏後人前來瞻仰。
境地秦時屬閩中郡;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屬會稽郡,建安初年屬會稽郡侯官縣;三國時吳永安三年(260年)屬揚州建安郡東安縣;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晉安郡晉安縣。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龍溪縣,隸屬南安郡,境地屬龍溪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建安郡龍溪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治在南安)龍溪縣;貞元初廢豐州併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聖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龍溪置武榮州(治在南安),境地屬武榮州龍溪縣。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置漳州。其時,境地仍屬武榮州龍溪縣;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治在晉江),境地屬泉州龍溪縣;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龍溪縣屬漳州,境地屬漳州郡龍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漳州為漳浦郡,境地仍屬龍溪縣;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復名漳州;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遷於龍溪縣鳳高山桂林村(今屬薌城區),龍溪縣成為附廓縣,境地屬之。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稱南州,境地屬南州龍溪縣。
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復名漳州,境地屬漳州龍溪縣。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為漳州路,境地屬漳州路龍溪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為漳州府,境地屬漳州府龍溪縣;清仍屬漳州府龍溪縣。
民國元年(1912年)改漳州府為福建省西路道,龍溪縣屬之,境地屬龍溪縣第三區;民國3年西路道改為汀漳道;14年廢道,龍溪縣隸屬福建省;22年龍溪縣屬龍汀省;民國23年7月,龍溪屬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翌年10月,改第六為第五行政督察公署,境地仍屬龍溪縣第五區。
民國26年,境地仍屬第五行政督察公署龍溪縣。
1949年9月19日龍溪縣城解放;20日龍溪縣全境解放。境地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龍溪縣人民委員會;10月,龍溪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境地仍屬龍溪縣。
1950年4月1日,境地屬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龍溪縣;10月,改屬福建省人民政府龍溪地區專員公署龍溪縣第三區。1956年,境地屬龍溪縣石亭區;1958年撤區並鄉,天寶鎮屬天寶鄉、林內鄉;同年9月撤銷鄉的建制,成立海鷹人民公社,境地屬龍溪縣海鷹人民公社。1959年3月,海鷹人民公社更名為天寶人民公社。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海澄合併為龍海縣,境地屬龍海縣天寶人民公社。
1961年6月,龍海縣天寶公社劃歸漳州市(今薌城區)。
1967年6月,境地屬龍溪專區漳州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成立天寶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隸屬漳州市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漳州市革命委員會改為漳州市人民政府;12月天寶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天寶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10月,天寶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天寶鎮人民政府。
1985年0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7月20日撤銷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漳州市升為地級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設薌城區(以境內九龍江西溪別稱薌江而得名),天寶鎮屬漳州市薌城區。
1986年,薌城區分為市區、郊區2部分,天寶鎮屬郊區。
2013年12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13]141號)同意將南靖高新區(南靖縣靖城鎮),圓山新城(龍海市顏厝鎮、九湖鎮以及薌城區橋南片區)、薌城區天寶鎮、大房農場、金峰開發區和龍文區藍田開發區成立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屬漳州市政府管轄。其中圓山新城和靖城園區為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直管園區。天寶鎮屬於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範圍,但仍屬於薌城區管轄。
風景名勝
天寶是世界級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祖籍地,祖國大陸第一家林語堂紀念館就坐落於珠里村的蕉園內。館前安放一尊林語堂先生的塑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李維祀教授設計製作。館內展示各種版本的林語堂著作200多部,不同時期的林語堂照片100多幅,還有林語堂手跡、林語堂使用過的物品等。
林語堂紀念館位於漳州薌城區天寶鎮五里沙村,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林語堂紀念館。該館建於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主體為二層半圓型建築,總建築面積為800平方米,一期投資250萬元。該館為公益性文化博物館,開館五年來,共接待10萬名參觀者並徵集了許多極為珍貴紀念物品。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張克輝、省委副書記王三運等國家和省市領導多次親臨林語堂紀念館參觀指導。為了進一步開展林語堂學術研究,繼承和發揚林語堂先生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加強和擴大漳台文化交流,促進海峽兩岸的文化往來,薌城區委、區政府於2006年決定投資350萬元對林語堂紀念館進行擴建,並重新陳列布展。同時列為薌城區重點建設項目,在原館占地6畝,建築面積856平方米的基礎上擴建AB二幢圓樓,建築面積902平方米,停車場1350平方米。林語堂紀念館擴建項目為中西文化交流圖書館、放映廳和景區配套停車場。AB二幢樓各二層,每層200平方米,實用113平方米。A幢一層為圖書室,二層為咖啡休閒書吧;B幢一層為會客室,二層為集會議室、學術報告廳和放映廳功能的多功能廳,整個二期工程總投資約200萬元。工程於2007年5月開始動工,11月底完工 。
天寶玉尊宮
玉尊宮座落於天寶鎮珠里村,是唐代始建的古廟,歷史上四易其名,兩度遷徙,香火遠播台灣、東南亞,是台灣玉尊宮的祖廟。1999年由台灣宜蘭草湖玉尊宮管委會捐資600多萬元人民幣重建。新修後的玉尊宮占地10畝,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玉尊宮殿內五個神閣均用檀香木群雕構成,共雕塑2萬多種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雕塑造型多姿多態,形象各異,無一雷同;殿中兩根蟠龍古石柱是唐代遺留下來的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殿門進口處兩側,分別置有兩隻石麒麟、兩隻石象和兩隻石鼓;殿堂三重廟頂,用琉璃瓦鋪蓋,中梁與屋檐用瓷片雕塑、剪貼各種神獸造型,色彩斑斕,神態逼真。整座宮宇的石、木、瓷三雕建築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
天寶大山
天寶大山距離漳州市區約15公里,是從閩西山區進入九龍江三角洲平原的天然屏障,因山高路陡,一向罕有人至,山上因此保留了大量原生態的森林,如香樟、瑞香、楓樹、野生桫欏等,被定為省級森林公園。漳龍高速通車後,從廈門上高速在漳州西收費站下高速後直抵天寶大山,全程只需45分鐘。巍峨的山峰、清新的空氣、甘甜的泉水、飛流直下的瀑布、錯落有致的原始次生林、“寶珠戲水”的傳說吸引了不少遊客。
天寶出水石蓮花
【天寶出水石蓮花】位於漳州城西北12公里處天寶鎮路邊村威惠廟內。廟建築面積346平方米。元代,唐陳元光部將、昭德將軍韓器的後裔到路邊村定居,在村里建了此廟。廟面闊3間,3進,懸山頂,中有天井、兩廊。此廟集廟、庵、祠為一體:前殿稱威惠廟,祀陳元光部將馬仁夫婦;中殿為保福庵,供觀音,所供觀音佛像系元代木雕;後殿作祠,祀韓器後裔進身仕宦者。出水石蓮花即建在前殿與中殿之間的天井中,以花崗岩雕造建成,高1.01米,頂部直徑0.65米,有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高0.5米,中部高0.16米,下部高0.35米。上下兩部分呈喇叭形,中部若圓輪,整體外觀近似觚的形狀,其上浮雕蓮瓣構成蓮花。中部陰刻有"元泰定丙寅間"及"威惠廟立"等字,最奇特的是,轉動石蓮花的上部,中部就會流出水來。這座雕琢於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元代石蓮花,具有精湛的石建技藝和較高的科學水平,歷經6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5683 |
男 | 23310 |
女 | 22373 |
家庭戶戶數 | 1286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5393 |
家庭戶男 | 23099 |
家庭戶女 | 22294 |
0-14歲(總) | 9410 |
0-14歲男 | 4900 |
0-14歲女 | 4510 |
15-64歲(總) | 32724 |
15-64歲男 | 16832 |
15-64歲女 | 15892 |
65歲及以上(總) | 3549 |
65歲及以上男 | 1578 |
65歲及以上女 | 197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3978 |
下轄地區
天寶居委會 | 山美村 | 路邊村 | 塔尾村 |
墨溪村 | 田寮村 | 後巷村 | 珠里村 |
茶鋪村 | 張坑村 | 鳳園村 | 後塘村 |
過塘村 | 大寨村 | 月嶺村 | 盤谷村 |
後寨村 | 洪坑村 | 仙都村 | 埔里村 |
天寶村 |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