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腦瘤

多發性腦膜瘤(別名:多發性腦脊膜瘤,腦脊膜瘤病,腦脊膜纖維瘤病,腦膜瘤病,腦膜纖維瘤病,多發性腦膜瘤病)一般多發腦膜瘤的病因尚不清楚。腦膜瘤術後再出現的多發腦膜瘤,可以用瘤細胞隨腦脊液播散解釋,但無法解釋原發多發的腦膜瘤。

基本信息

病因

(一)發病原因
除了合併神經纖維瘤病被認為是與細胞遺傳學有關外,一般多發腦膜瘤的病因尚不清楚。腦膜瘤術後再出現的多發腦膜瘤,可以用瘤細胞隨腦脊液播散解釋,但無法解釋原發多發的腦膜瘤。Borovich等觀察14例大腦凸面腦膜瘤,發現在腫瘤四周的硬腦膜上有散在多處的病灶,這些病灶在硬腦膜層之間叢生呈串珠狀。任何病理類型都可出現在多發腦膜瘤,同一病人可以出現不同病理類型的腦膜瘤。
(二)發病機制
關於多發腦膜瘤的發生機制,目前有多病灶學說和單病灶學說兩種。多病灶學說認為患者體內環境相同,因此腫瘤可能同時發生於多處蛛網膜細胞;單病灶學說認為是脫落的腫瘤細胞經腦脊液循環或血液循環播散而產生的新腫瘤。在組織學上,多發性腦膜瘤可以是同一病理類型,也可為不同病理類型。

早期症狀

眼面痛
顱內動脈的血管性症狀:表現為局部頭痛、眼面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和眼球外肌麻痹等
色覺異常
色覺是視覺功能的一個基本而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視網膜錐細胞的特殊感覺功能。正常人視覺器官能辨識波長380-760um的可見光,由紫、藍、青、綠、黃、橙、紅7色組成。色覺障礙包括色盲和色弱兩大類。色盲是指辨色能力消失,色弱是指對顏色辨認能力降低。色覺異常者在擇業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如從事交通運輸、冶煉、美術、化工、織染、醫學等,都必須有正常色覺。因此色覺檢查已作為體格檢查的常規項目。
腦橋小腦角綜合徵
是指小腦橋腦角病變所引起的腦神經麻痹和小腦症狀群
視力障礙
眼功能包括形覺、色覺和光覺。視力是比較精確地表示形覺的功能,可分為中心視力和周邊視力。

疾病預防

預防: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苯並芘、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進入體內。講究個人衛生,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避免腦部外傷,發生腦外傷時應及時治癒。已患顱內腦瘤的人不宜再生育。

多發性腦膜瘤應該做哪些檢查? 

CTMRI檢查,CT平掃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那些體積較大,發生於大腦凸面、矢狀竇旁、腦室內及後顱窩的腦膜瘤,但發生於顱底的、體積較小的腫瘤不易發現,因此強化CT掃描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患者的臨床症狀比較複雜,臨床與影像學不一致的情況下。多發腦膜瘤在CT或MRI的表現與單發腦膜瘤的特徵相同。CT可以清楚地發現腦膜瘤的鈣化,尤其在混合型或纖維型腦膜瘤較多見。CT還可顯示腫瘤的囊變及其四周腦水腫,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富於血管的腦膜瘤。
在MRI的T1像上,差不多30%的腦膜瘤為低信號,60%為等信號。T2像上腦膜瘤的信號不一致,約50%為等信號,40%表現為高信號。注射對比劑對提高圖像的分辨能力是很有幫助。

手術治療

(一)治療
多發性腦膜瘤的手術指征和手術處理原則仍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由於患者的年齡一般偏高,身體狀況較差,因此手術前應全面綜合考慮,包括腫瘤的大小、數目、所在部位及各部位腫瘤手術的可能性和危險性。大多數學者認為手術應首先解除患者的主要症狀,切除體積較大的腫瘤,即先大後小,先幕上後幕下,先淺表後深在的原則。相鄰部位的腫瘤可一次切除,不同部位的腫瘤可分期手術。體積較小,無症狀或症狀輕微,位置深在的腫瘤也可暫不手術,密切觀察,或者行X-刀或γ-刀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兩側半球或幕上、幕下腫瘤體積均較大的多發病灶,單純切除一側腫瘤常會誘發各種腦疝的發生,因此應在充分準備下爭取一次手術切除。
(二)預後
多發性腦膜瘤全部切除腫瘤後預後較好,但往往由於腫瘤存在於多個部位,一次手術常不能全切腫瘤,多次手術會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帶來沉重負擔,術後併發症也相應地增多,因此預後往往不如單發的腦膜瘤。特別是合併聽神經瘤的多發腦膜瘤,術後復發的機會比單純多發腦膜瘤的多。術中儘量切除腫瘤組織及受累及的硬腦膜,術後輔以放療是減少腫瘤復發的有效方法。另外,γ-刀和X-刀對顱內多發小的腦膜瘤照射,也是較理想的辦法。

多發性腦膜瘤應該如何護理?

多發性腦膜瘤的位置多變,因此臨床表現也多樣化,多個腫瘤所在部位的定位症狀或體徵均可同時出現,但常以較大腫瘤所在部位的症狀較為明顯,如雙側腫瘤常以一側症狀為主,很少有雙側症狀同時出現者,待切除一側腫瘤後,另一側腫瘤的症狀就表現得比較明顯了。與單發腦膜瘤相比,多發腦膜瘤顱內壓增高症狀較為突出,原因是多個腫瘤總體積的增長比單個腫瘤迅速。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有:頭痛、噁心、嘔吐、肢體乏力、視力障礙等,而癲癇的發生率比較低於單發的腦膜瘤。伴有聽神經瘤或椎管內脊膜瘤的患者同時會有相應的症狀或體徵

生活中的常見病症(一)

生活中的常見病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