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華寺

壇華寺位於江西省萍北市上栗縣彭高鎮壇華中心地區,毗鄰赤山、東源、福田,與旅遊聖地義龍洞相承。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地古剎。

地理位置

壇華寺位於江西萍北上栗縣彭高鎮壇華中心地區,毗鄰赤山東源福田,與旅遊聖地義龍洞相承。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地古剎
時代,這裡原是一座高山,名“龍泉山”。由於地殼運動,昔日的高山變成了白泥湖,周圍凸起座座小山,形似片片荷花擁著湖中玉泉。恰如荷花盛開,加上壇華流傳的美麗傳說,故取名壇華。

自古以來,即盛傳“先有壇華、後有慈化”之美稱。加上壇華龍泉獨秀天下,六角牆圍井、潔淨如玉。井中“玉泉連珠頻冒涌,金魚成群任閒遊”,蔚為壯觀,“龍泉此地成佳勝”就是萬曆時萍鄉縣令陸世勛的讚美之詞,龍泉千年水質不變,清澈見底,冬暖夏涼,令人陶醉。

歷史淵源

宋乾道年間,佛教盛行,人們便擇此神、明相對寺,龜蛇鎖水口,壇花呈勝景,龍潭涌玉泉的風水寶地安神立寺,至今已830餘年。明清時期這裡香火鼎盛,聞名遐邇,引來諸多仕宦及文人墨客題詩作賦。寺內刊出的雲南按察史簡繼芳明朝萍鄉縣令陸世勛、清朝彭澤縣令劉洪辟等詩賦堪稱精品,加上《彭余鬥法》《白泥湖建寺》《鼻涕鍾》《赤駒偷青》《仙翁對弈》《鯉魚跳龍門》《斷索豎柱》等神話故事。更使壇華寺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特別神奇的是:在日寇侵華時期(1945年)日軍曾企圖炸毀壇華寺,向壇華寺投下兩枚重磅炸彈。由於神威顯赫 ,炸彈未響,使壇華寺免遭一場毀滅性災難。今年夏初清洗泉井時終於撈出,現已送交公安機關。這不僅是日寇侵華罪行的又一歷史見證。同時更體現了壇華寺請神的無尚靈念。

隨著時代的變遷,壇華寺屢遭劫難。據《江西通志》《萍鄉縣誌》記載:壇華寺始建於宋乾道五年(公元一六九年)明洪武元年大修。正德五年毀,萬曆年重修,再毀,康熙五十年重建,嘉慶二十三年重修。在歷次修膳中,最完善的一次要數明洪武元年大修。

大修的原因

由於元朝未年,彭玉柱祖師持偈耽禪、隱居壇華寺任住持,後受明大祖朱元璋的派遣 ,組織和發動農民起義,在戰鬥中,彭祖師披荊斬棘,英勇奮戰,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得力戰將,後不幸在江西上高殉身。明大祖朱元璋稱帝後,為追認其赫赫戰功,紀念其戎馬生涯,在明洪武元年下旨,將彭玉柱曾隱居的壇華寺以雄偉的規模徹底修建。全寺占地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殿堂造型別致。玲琅滿目,每年兩次廟會,廣招高僧說聖,接納名優獻藝,常年香火不斷,熱鬧非凡。“爐吸菸霞一座雲騰三寶氣,鍾開日月五更風送萬家聲”就是當時雲南按察司簡繼芳游壇華寺所留下的名聯。這是當進壇華寺盛況的真實寫照。在清道光、光緒年間也曾作了一些修建。最後毀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十年浩劫期間。
共和國改革開放以來,華廈大地四海昇平,國富民殷,賢哲迭起。為弘揚“忠、義、善”的中華民族之美德,於一九九0年始重建壇華寺。在各界仁人志仕虔誠資助下,集廣大人民之智慧,民眾藝術之精華,經十餘載的努力,以原有殿堂設定為準基,對大雄寶殿關聖殿岳飛殿作了藝術精修,調整了觀音殿福主祠,重新在原兩亭之間新建了龍朱閣,擴建酒樓戲台、正門,增建了龍泉亭、南嶽殿和辦公場地等。寺院新地占地面積5000餘平方米。寺內其他設施亦日趨完善,使古老的寺院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它既是萍鄉到義龍洞旅遊線上的一大景觀,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現已經市、縣兩級宗教事務局批准註冊,並連續多年評為宗教活動先進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