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殿

關聖殿

關聖殿位於湘潭市平政街而湖公園東側。

(圖)關聖殿關聖殿

據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重建春秋閣碑記》載:“創自明初,越年以來,時加修葺,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修大殿,重建舞樓,次及韋馱堂、牆垣、禪房、皆煥然壯觀”。

關聖殿有各類雕刻泥雕匾額楹聯400餘件。1956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圖)關聖殿關聖殿

關聖殿各地並不少見,湘潭市的關聖殿卻被列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當有它的獨到之處。

湘潭關聖殿,位於市十一總正街,座北朝南,占地面積4066平方米, 康熙時山西眾公建。當時既為祭祀關羽的場所,又為山西、河南、甘肅、山東、陝西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會館,稱北五省會館。又因明末本邑張嘉言進士捐金在九總興建了大“關聖殿”,清初廣東商人在十二總興建了廣東“關聖殿”,此殿後起,所以人們稱它為新“關聖殿”。後來,前兩殿俱廢,此殿獨存。

現存的關聖殿,初建時不僅有山門前殿、春秋閣和後殿等宮殿式建築,而且山門外河邊還建有碼頭,殿後有田土、菜園、水塘等。清乾隆以來,多次進行全面整修,規模更加宏偉。1956年,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定關聖殿為首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次年部分修整。“文化大革命”期間,關聖殿遭到破壞。1983年省人民政府重申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開始了較大規模的修復,重建了鐘鼓樓牌樓等。
關聖殿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進。前進自成一個院落,前棟為山門和戲台,可惜後被拆毀,現在的牌樓為1986年所重建。牌樓正門楷書“關聖殿”,兩側門分別楷書“河嶽”、“日星”二字,牌樓上浮雕有“二龍戲珠”、“童子望月”和“劉海戲金蟾”等人物故事。中進為大殿春秋閣及鐘鼓樓等附屬建築,南北與前後進相接,東西為高聳的封火牆所阻。大殿為宮殿式建築,高16米,長24米,寬14米,蓋黃綠兩色琉璃瓦,全部花崗岩台基。殿內供奉關聖帝,亭柱上刻有對聯三副,分別為:“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義膽;古今幾夫子,英雄面目聖賢心。”“大義秉春秋,輔漢精叫懸日月;威靈存宇宙,乾霄正氣壯山河。”、“扶漢仰侯功,一心一德,浩氣直吞吳魏;伏魔崇帝號,乃神乃聖,明威尚震華夷。”
關聖殿的最精彩之處在中進春秋閣。它矗立在一米高的花崗石基座之上,前後左右均有石階登達。閣前石階斜臥一條蟠 龍,兩側分列一對巨型石獅。巨獅各背負一隻幼獅,幼獅搔首貼耳,嬌憨之態可掬。殿閣為方形,四周檐廊用祁陽白石砌成欄桿,欄桿上雕刻著古樸精美的花鳥蟲魚走獸。殿閣分為兩層,高大富麗,氣魄雄偉。上以琉璃瓦蓋頂,金碧輝 煌,飛檐獸脊,鳳舞鸞翔。閣頂內側倒懸著一條木雕貼金巨龍,口含丹珠,神態 飛揚。四周板壁透雕著人物故事,猶如一部形象的史書。攀木梯登上二樓遊廊,只見江中百舸爭流,街上車水馬龍,滿城風光,一覽無餘。如果說春秋閣是關聖殿的龍宮的話,那么閣前一對漢白玉鏤空龍柱就是鎮宮之寶。龍柱矗立在閣門兩側,上頂檐廊之極,下抵白玉獅座,高4.8米,圓周約1.5米。柱 為整體,龍為整形,龍繞柱鏇,龍、柱一體。雕龍昂首翹尾,似騰雲駕霧,如翻江擊浪,造型生動,呼之欲出。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雕工採用鏤空技法,一鱗一爪,一須一珠,絲絲入扣,極為精巧細膩,遊人無不為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所折服。據介紹,這件鏤空龍柱屬國內罕見的珍品,除山東曲阜孔廟外,此處僅有。
關聖殿的後進現為一家街道工廠的廠房,聯通春秋閣的門戶也已堵死,不少遊人在參觀鏤空龍柱後就心滿意足地走了。其實,閣後圍牆之上尚有珍貴文物。抵達觀看,閣牆鑲嵌著十餘尊祁陽石碑。碑文翔實地記述了建殿原委、費用來源、殿產數目、修繕過程等等。仔細考究可以發現,碑文無論主述什麼,無一不與經商聯繫在一起。原來,從明末清初開始,湘潭逐漸發展成為湖南一大商埠,尤以糧食、藥材為最。因此,各省商人紛至沓來,城裡城鋪棧林立。其中,山西、山東、陝西、甘肅、河南五省客商為了確保經商利益,於清初集資興建北五省會館,供奉以義氣馳名的漢壽亭侯關雲長,作為維繫團結的精神支柱.紅臉美髯公在湘潭成了商人的保護神,實在是有別於它處的異用.《北五省祀田碑記》開宗明義指出:“公館創於國初,乃經商茲士者雖至今絡繹無已.”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的《重建春秋閣記》碑載,當時捐銀的北五省商號近二百家,所捐銀錢2,100多兩。由此可見清初湘潭的商業確實是十分繁榮的,難怪人稱“小南京”。另外一尊撰刻於乾隆46年的《棉花規例碑》,則詳細地開列了棉花行情、腳力等級、買賣規矩等條款,對於研究清初的經濟狀況不無價值。其中的第一條規定,“議行稱砝碼俱較準劃一,如有故輕故重者,查出公罰戲一本.”這說明,商業信譽是自古就講究的。
1923年春,中共湘潭地下支部在關聖殿開辦平民學校,培訓了不少革命志士,因此它又是具有革命意義的紀念地。1984年,湘潭市人民政府以關聖殿為館址,建立了市博物館,從而使這一古建築既得到了保護,又煥發了青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