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撲(撲)形聲。字從手從菐,菐亦聲。“菐”意為“外皮”、“外衣”。“手”與“菐”聯合起來表示“手持覆蓋物去罩住目標”。本義:用覆蓋物罩住目標。舉例:撲火,就是拿濕被單等覆蓋物去罩住起火處。相撲,就是選手相互用自己的身體去覆蓋對方的身體。pū輕打,拍:撲粉。撲蠅。扑打。
粉撲,撲粉用具,多用棉織物製成:粉~。
猛力向前沖:撲滅。撲救。
指氣體直衝:冷風~面。香氣~鼻。
相搏擊:相撲。撲跌。
把全部精力都用上:一心~在工作上。
跌倒:撲地。
伏:撲在桌上看書。
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釋義
解釋1:撲pū:輕打,拍:撲粉。撲蠅。扑打。擊拂的用具:粉撲。沖:撲滅。撲救。相搏擊:相撲。撲跌。跌倒:撲地。伏:撲在桌上看書。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解釋2:撲pū【動】(形聲字。左形,右聲。本義:擊,打)本義英譯:〖beat;strike〗
撲 |
撲,擊也。——《廣雅》
連杖曰撲。——《通俗文》
舉築撲秦皇帝,不中。——《史記·刺客列傳》
吾即撲殺汝。——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撲掌(拍掌。表示驚訝、惋惜);扑作教刑(用板子責打違反禮教的人);撲刑(指教師用戒尺、教鞭之類對學生所作的體罰);撲抶(杖擊,鞭打);撲責(杖擊責罰);撲棗(擊落棗子)
進攻〖attack〗
秦破韓、魏,撲師武。——《史記·周本紀》
拂著;拂拭〖whisk or wipe off〗
鏇見雞伸頸擺撲。——《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撲復(撲擊);撲手(撲擊的招數);撲殄(撲滅);撲剪(撲滅剷除)傾倒。
通“仆”〖fall〗
秦破韓魏,撲師武。——《史記·周本紀》
朽機懼傾撲。——韓愈《納涼聯句》
又如:撲翻身(跪下後兩手伏地,撲倒身子);撲跌(相撲,摔交);撲破(摔破;摔壞);撲殺(摔死;擊殺)
直衝〖rush at〗
如:孩子一下子撲到他媽的懷裡去;老虎向山羊撲去
賭博〖gamble〗
如:撲賣(宋元時小商敗推銷用的一種博戲手法,以錢為賭具)
盡全力〖devote〗
如: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
【方言】∶伏,趴〖bendover〗。
如:撲在桌上看地圖
喻指煙、氣之屬直衝(人的感官)〖assail〗
剖之,有如煙撲口鼻。——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撲面撲撲毬
pū【名】
某些拍、拭的用具〖puff〗。
如:粉撲;毬撲
棰杖〖rod〗
永泰中,余任洛陽丞,以撲抶軍騎。——唐·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
撲pū【名】
鞭子;戒尺。古代體罰用具〖whip;teacher’s ruler for beating pupils?〗
撲奔pūbēn 〖go to for shelter〗∶奔;投奔嗓子閒了一年多了,這次是特意撲奔師父來的
〖go directly to〗∶直向目的地走去一下火車,我就撲奔你這兒來了
〖devote oneself whole-heartedly〗∶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業等上面〗
他的心一盆火似地撲奔在改良品種上。
撲鼻pūbí〖assailthenostrils〗氣味沖鼻而來魚香撲鼻
撲哧pūchī〖soundsoflaughter.etc.〗象聲詞。多形容笑聲發出抑制不住的撲哧一笑
撲噠pūdā〖soundoftearsdropingdown〗象形容眼淚向下掉的聲音
扑打pūdǎ
〖beat〗無效地抽打、猛打被誘捕的鳥兒扑打著翅膀拍打空氣鳥翼孱弱地扑打著拍打扑打身上的雪花
〖pat〗∶接連地打飛蛾在螢幕上扑打和顫動
〖swat〗∶撲擊除滅扑打蝗蟲
撲地pūdì〖fall on the ground with face toward down〗臉朝下倒在地上
撲pūdiē〖fall forward〗向前跌倒
撲鼕pūdōng〖flop〗象聲詞,形容物體摔倒在地的聲音撲鼕一聲絆倒在地
撲斗pūdòu〖beat;fight;struggle〗搏鬥
以區區百人,投身大敵,與之撲斗,何異以孤羊投群狼。——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撲粉pūfěn
〖face powder〗∶化妝用的香粉
〖talcum powder〗∶爽身粉
〖dusting powder〗∶主要用於皮膚或傷口(如為減輕刺激或吸收水分)的粉
撲粉 pūfěn 〖apply powder〗往臉上或身上拍擦香粉或爽身粉
撲罰 pūfá 〖whip〗笞打
撲擊 pūjī
〖pounce on〗∶衝擊;向目的物猛撲過去進行攻擊老鷹自空而降,撲擊雞群
〖lap against〗∶拍打浪濤撲擊著岸邊的礁石
撲救pūjiù
漢語大典
[①][pū][《廣韻》普木切,入屋,滂。]
“撲1”的簡化字。“剝2”的被通假字。“朴3”的被通假字。
(1)打,擊。
(2)鞭子,戒尺。古代體罰用具。
(3)通“仆”。傾覆。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撲;康熙筆畫:6;【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鋪入聲。與攴同。小擊也,打也。【戰國策】若撲一人,若捽一人。【史記·刺客傳】高漸離舉築撲秦皇帝,不中。又杖也。【書·舜典】撲作教۬。【傳】撲,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禮·月令】司徒搢撲北面誓之。或作撲。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亦擊也。或作⪊。又【類篇】匹˫切,剖去聲。扣也又【集韻】拍逼切。同揊。見揊字注。(撲)【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懼傾撲。或作。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又杖也。與撲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注】未調習之馬。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編號:8008撲,[蒲角切],挨也。從手菐聲。
《新華字典第11版》
⒈輕打,拍:~粉丨~打~打衣服上的土。
⒉沖:向敵人猛~丨香氣~鼻。
【撲哧】形容笑聲或水、氣擠出來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