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

陳樹菊

美國《時代》雜誌公布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人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賣菜老嫗陳樹菊。她靠賣菜為生,生活極其簡樸。多年來她將節省的錢捐助給慈善機構,累計達32萬美元。用於幫助失學兒童、孤兒院和圖書館。陳樹菊住在中國台灣。賣菜也能成為影響世界的人。只有高尚的人品,沒有高尚的職業.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陳樹菊(1951- ),女,是一位台灣慈善家、台東中央市場女菜販。陳樹菊多年來共捐出了近1000萬新台幣來作為慈善用途,包括幫助兒童和孤兒,以及建立圖書館等。美國《時代》雜誌和《福布斯》雜誌分別將她選入了2010年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八位和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第48位。2010年,她獲得了《讀者文摘》頒發的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和由教育部部長吳清基頒發的一等教育文化獎章。陳樹菊在就讀台東鎮(今台東市)仁愛國民國小畢業後因為家貧,一家八口都賴父親賣菜為生,母親難產沒有錢繳新台幣5000元保證金,無法獲得醫治,雖然經仁愛國小發起慈善義捐得以住進醫院,但已無法挽回而過世。於是陳樹菊開始賣菜 ,三弟1969年間,患流行性感冒,亦經仁愛國小發起樂捐得以住進醫院,但仍病故 。陳樹菊挑起養家責任,讓哥哥讀完大學,將弟妹拉拔長大,本人卻至今未婚 。二弟後來因車禍死亡。回首坎坷往事,她滿腹心酸,將時間全部投入工作。她曾經非常痛恨社會的現實,後來她皈依台東市海山寺,借著信仰的力量放下仇恨。多年賣菜,陳樹菊已經買了房子,但本人生活卻仍非常刻苦,每天生活費不到100元。身為佛教徒的她吃素,平時省吃儉用,卻很樂意捐款,曾被父親質疑。父親在1993年病逝後,陳樹菊曾捐100萬元給佛光學院。1997年間又捐款新台幣100萬元給母校仁愛國小成立急難救助獎學金,回饋多年前受到的幫助。 她自幼失學,又在2005年又捐了新台幣450萬元給仁愛國小蓋圖書館。陳樹菊還在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認養三名孤兒院童,每年捐新台幣三萬六千元,另外又曾捐給阿尼色弗100萬元 。她的目標是存1000萬元成立基金會,讓窮人吃飯、看醫生。陳樹菊表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陳樹菊 陳樹菊

2010年的“三八”婦女節,最讓台灣女性引以為傲的人中,陳樹菊一定要算一個。3月5日,台東市61歲的賣菜婦人陳樹菊,與大陸球星姚明、香港影星成龍等48人,一齊登上了亞洲《福布斯》雜誌“亞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在美國《時代》周刊4月29日公布的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名單中,陳樹菊也榜上有名。《時代》周刊認為,陳樹菊最令人感嘆的成就不在於她的卓越非凡,而恰恰是 “簡單平凡的慷慨行為”,“陳樹菊在她捐贈的項目中,帶給大家最棒的禮物,是她所展現的模範”。

據悉,陳樹菊以賣菜為生,平時生活非常節儉,但迄今為止,她已經以自己的微薄收入向各類機構捐助了近32萬美元的善款。這些錢分別用於捐助失學兒童、孤兒院等。

2010年,陳樹菊被《讀者文摘》雜誌評為2010年亞洲英雄獎。

2011年雙十節典禮後,寶瓶文化出版社為她出書(《陳樹菊——不凡的慷慨》)的版稅六十餘萬元,加上自掏腰包,湊足了一百萬元,捐給紅十字總會做為急難救助之用。

身邊的牧師與心中的佛

陳樹菊毫不諱言,她前半生的目標就是錢。她說,雖然人說“金錢並非萬能”,但她那時認定,金錢是萬能的。而且,有錢真好!但真正賺到錢時陳樹菊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因此而開心,日子並沒有像以前想像的,會跳起來。因為,她並不喜歡花錢,對於擴大事業也沒有興趣,一個菜攤已經夠她忙了。她突然發現,錢在不需要的人手上,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仔細探究陳樹菊今日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可以發現,其實有許多小人物不經意間,影響了陳樹菊。

陳樹菊說,她第一次捐款,是以過世的父親的名義,捐贈給台灣佛光山100萬(約23萬元人民幣)。雖說她那時已基本脫離貧困狀態,但以今日的標準看,這筆數目依然不小。“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同,每個人的用錢方法也不一樣,有人喜歡買一輛賓士(賓士的台灣譯名)來開,覺得很拉風。但我會想,錢拿去玩了,就沒有了,很可惜,還不如捐出來。”陳樹菊說,自從開始幫助別人,自己收穫很大,“那種快樂的感覺,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形容:很平靜,又很快樂,從內心裡發出的快樂。”

因緣際會,賣菜的陳樹菊認識了傅約翰——台灣台東“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創辦人。一個信奉佛教的台灣本土菜販,一個虔誠信奉耶穌的美國牧師,看似平行的兩人,因善心善念相知相識。

1969年,美國“阿尼色弗總會”牧師傅約翰,舉家來到資源缺乏的台東,創立了“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先是幫助小兒麻痹的兒童走出陰影,隨著台灣醫療條件的進步,開始收容遭受家庭變故、缺少照顧的有身心障礙的小朋友。

陳樹菊在自傳中回憶道,“約三十多年前,一個美國人常來跟我買菜,有一次,他注意到我的手怪怪的,於是要我把手給他看。他看過後,說可以幫我開刀、動手術。”

“最好的一點是,開刀不用錢,免費!”歷經沒錢看病喪失兩位至親的陳樹菊,對此印象非常深刻。陳樹菊覺得,只是因為買菜認識,就要幫她治病,這個人心腸太好了。因此,她決定幫助阿尼色弗的小朋友。

陳樹菊說,傅約翰成了他的榜樣。她要自己看看,是否能像傅約翰一樣,慈悲無私地助人。打聽後,知道捐錢認養一個小朋友,每個月需要1000元,3個則是3000元,換算起來一天捐獻100元,就可以照顧3個小朋友。

自幼家貧的陳樹菊養成了極為節省的習慣,一天所有開銷也不到100元。剛開始也很心疼。後來強迫自己不去想,不去算,每天把錢放在鐵罐里,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習慣。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除了認養院童,2006年,她還捐助過100萬元給阿尼色弗。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錢是陳樹菊借來的。陳樹菊說,她那時手上剛好有100萬,覺得可以協助院方。院方以為只是幾萬元的額度,聽到是100萬元,嚇了一大跳,他們從來沒有接受過這么大額的捐款。但沒想到這筆錢被人卷跑了,手邊就沒有足夠的錢捐贈了。好強的陳樹菊認為,錢被捲走是自己的事情,已經答應人家要捐的錢,一定要拿出來,不能因此而失信。於是便咬牙向朋友借了100萬捐贈出去。

這件事,在《福布斯》雜誌刊登前,一直都沒有人知道。

又一次機緣,陳樹菊遇到了任教於仁愛國小的李國榮,再次捐出100萬元。她回憶道,侄子的班主任李國榮,因侄子習慣性遲到與作業馬虎找她談話。在互動過程中,她感受到了李老師是真心關注孩子教育的老師,也讓她回憶起童年家庭困難時,發動募捐幫助她家渡過難關的班主任黃忠順。篤信佛教的陳樹菊覺得,這正是回報兒時所受恩惠的機會,便主動提起,“我有100萬元,想捐給仁愛國小,設立一個急難救助基金,可以幫助那些和我一樣,在緊急狀況時需要幫助的兒童。我不想求助無門的情況,再次發生在任何一個小朋友的身上。”據仁愛國小校方表示,陳樹菊設立的急難救助金很有用,幫助過很多人。而且本金至今還沒動用,都是用利息在幫助人。

2001年,這次手筆更大,一下子就是450萬元。陳樹菊發現仁愛國小圖書館似乎太小了,只有一間教室大,便問,“蓋一間圖書館要多少錢?”

“不知道,應該要很多錢。”學校也不敢講。

“你講講看,只要不超出我的範圍,錢,全由我來出。”陳樹菊說,如果經費超出能力範圍,就去向別人開口借。不超出範圍,自己就能應付了。

學校見狀,擔心金額龐大陳樹菊不一定能負擔,於是提議可以向外面商家募款,多找幾家就夠了。

陳樹菊說,她做事一向喜歡靠自己,不喜歡靠別人。張開手掌問道,“這樣夠嗎?”

學校以為是50萬,“50喔,不止啦!”

“什麼50,這樣啦!”陳樹菊再用力把手掌張開。

“500喔,不用這么多啦,可能用不了那么多啦!”學校被陳樹菊的慷慨嚇了一大跳。校長考慮半天,這么大一筆錢,到底要不要接受。

過了4年多,圖書館落成。這是台東地區國小惟一的一棟三層樓圖書館。落成當天,她看見這棟以陳樹菊命名的圖書館,嘴巴在笑,但眼淚差點掉下來。

更多的陳樹菊

國際媒體的曝光,引發台灣政界、媒體的熱烈關注。而隨後陳樹菊應邀前往紐約領獎、台灣領導人馬英九接見、台灣教育部頒發獎項,這些新聞事件使得她的故事與感染力升至最高點。陳樹菊傳奇成為全台灣的熱議話題。媒體零碎的小人物慈善新聞,也串成一氣。為自己生活的社會多做一點好事,成為台灣社會每個人重新反省自己的重要功課。

自陳樹菊赴美領獎開始,不管是網路捐款,還是小額捐款,在數量與捐款人數上,都比平常激增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其中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有人寄了幾十元的硬幣。小額捐款的顯著增加,反映台灣社會從原先“久久捐一次,一次捐多點”的習慣,逐漸轉換為“少少也要捐”的觀念。

還有許多人,將原本要舉辦的活動或慶典取消,或是換成另一種方式,將省下的錢捐出來,甚至有人把喜事的紅包都捐出來。還有人自己蒸發糕義賣,捐錢幫助別人。

陳樹菊說,其實她真的沒做什麼,把自己用不到的錢捐給需要的人,這些錢自己用不到,她又沒有子女,難道還帶到地底下去嗎?

她對於下一個目標——成立陳樹菊基金會更有信心。她說,要成立一個基金會,幫助那些窮得沒法看病、吃飯、讀書、活下去的人。這一次,她要針對社會而做,範圍更廣。

在捐贈學校急難救助金和圖書館後,她的身體經常出問題頻繁跑醫院,在那裡,她看到很多底層人的痛苦、無助,兒時母親因沒錢看病過世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

她決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花3年時間籌措1000萬元,甚至不惜賣掉自己的房子成立基金會。由於她的故事的感染力,台灣社會熱烈回應,許多人紛紛表示願意捐款,協助她成立基金會,她原本好勝的個性也因此動搖了。

陳樹菊說,她終於想通了,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是她的下一個任務。帶動社會不因善小而不為的風氣,讓更多人願意拿出50、100的小額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讓台灣成為一個人情味濃厚、樂善好施的社會,這將是她的人生新目標。

而她日常工作生活的核心,還是菜市場的那方小攤。

“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我想要完成的事情,然後在工作中倒下來。活一天,做一天,做到最後一天,這樣我才活得最自在!”

堅持慈善

福布斯慈善榜公布的當天,陳樹菊仍一如既往地在菜場賣菜。當媒體跑來告訴她這個好訊息時,陳樹菊的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得什麼獎,你們(媒體)不要亂講,我沒有捐很多錢。”她曾對一家報紙表示:“錢要給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用的。”雖然陳樹菊並不覺得自己很慷慨,但聽過她故事的人,一定會對她肅然起敬。

國小畢業的時候,陳樹菊的母親因難產去世。為了養活家裡的四個弟妹,13歲的陳樹菊只好輟學,接手家裡的菜攤。此後她每天清晨4點起床,忙到晚上9點收攤。日復一日,陳樹菊在菜攤上度過了48個年頭。除了除夕,陳樹菊幾乎全年無休,2003年“非典”暴發後,陳樹菊才能每年休息12天,因為菜場每個月要消一次毒。

由於忙著照顧家中老小,陳樹菊至今未婚。2003年,陳樹菊的父親和二弟相繼去世。她深感世事無常,又眼見世風日下,於是捐出100萬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約合1元人民幣)給佛光學院。2005年,她又捐了450萬元新台幣幫母校蓋圖書館,並認養了3名貧困兒童。對於自己的善舉,陳樹菊一直很低調,她只是覺得:“一個人,留那么多錢給誰?”

主要慈善義舉:1993年捐款100萬元(新台幣,下同)給佛光學院;1997年捐款100萬元,作為給母校台東仁愛國小的急難救助獎學金;2004年又向兒童基金會捐款100萬元;2005年得知仁愛國小要建圖書館,再捐450萬元等。2011年雙十節典禮後,湊了一百萬元,捐給紅十字總會做為急難救助之用。捐出合計捐款超過1000萬元。

低調領獎

獲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獎---陳樹菊 獲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獎---陳樹菊

愛心菜販陳樹菊,默默行善捐款千萬元新台幣,但從沒出過台灣,2010年5月2日,她在“外交部”協助下趕辦護照與簽證,3日晚,忍著蜂窩性組織炎腳痛,赴美接受美國時代雜誌表揚。 據報導,陳樹菊賣菜賺取蠅頭小利,卻捐出認養孤兒、興建圖書館,獲選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她原本沒考慮到美國接受表揚,但馬英九的電話打動了她;馬英九告訴她:“因為你的善行,讓世界看到台灣,你去美國領獎,為台灣爭光。”

“為這代志讓馬英九打兩次電話,有夠歹勢,”陳樹菊靦腆笑說,馬英九說要陪她去買幾套衣服,“我講免啦,衫咱有夠啦!”馬英九則指示,陳女士赴美經費部分由政府支應,必要時由“國務機要費”支出。

陳樹菊沒出過台灣,也沒護照,“外交部”以“最最最速件”專案處理。2日下午一時半,台東縣長黃健庭陪她從台東搭機到台北,“外交部長”楊進添全程陪同,美國在台協會也全力配合,一般申請護照需四個工作天,她的一小時就趕製出來。

陳樹菊護照照片穿著圍裙,她說,“生意做一半,他們叫我去拍大頭照,要我換衣,我還是穿圍兜兜卡自在啦”。2日晚餐宴中大家發現她一拐一拐,建議她找醫師,樹菊嬤又發揮她純樸本色,直說“免啦!又要住院”。

陳樹菊原本不想去美國參加美國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晚宴,但馬英九總統特别致電陳樹菊,在電話中表達敬佩,鼓勵赴美領獎。馬英九指示外交部長楊進添由政府出旅費,更要台東縣長黃健庭一定要說服她。告訴她:“因為你的善行,讓世界看到台灣,你去美國領獎,為台灣爭光。”黃健庭花了一個小時才說服陳樹菊。2010年5月2日下午2時台東縣長黃健庭陪她從台東搭機到台北,外交部長楊進添赴機場接機,在外交部協助下以“最最最速件”專案於星期日趕辦護照,一小時就趕製出來。辦完護照後,陳樹菊等人驅車至總統府。馬英九與她握手、輕搭肩頭合照。馬英九說:“很感謝你來。”並用台語問候:“看到你的故事很感動。”他說,陳樹菊是台灣的光榮,“可讓全世界都了解台灣人很有愛心,這是很好的事,台灣會因此加分。”5月3日上午7時30分赴美國在台協會簽證。在台協會全力配合,簽證也在30分鐘後趕出。陳樹菊5月3日晚上6時50分搭機赴美,外交部派一名北美司女秘書全程陪同,充當翻譯及處理相關問題。陳樹菊5月4日上午9時40分抵達紐約,由紐約台北經文處組長魏煥忠陪同逛菜市場。4日晚上7點20分搭專車抵曼哈頓中城時代華納中心,參加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晚宴。百大思想家類獲選人華盛頓大學謝萊登(Michael Sherraden)教授與陳樹菊合影。

慈善傳統

一個默默無聞的女菜販,能登上福布斯慈善榜,這讓島內各界都很高興。但這對台灣人而言也並不意外,因為台灣民間一直有樂善好施的傳統。

島內民眾做慈善有多種方式,比如捐發票,因為一些發票號碼可以中獎,很多民眾就把發票攢起來捐出去。還有就是買彩票,因為彩票的收益會用來做慈善,老百姓也覺得這算是做善事。中大獎者領獎時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我要捐錢”,且出手經常是千萬元新台幣。另外,台灣熱衷慈善的人遍布各個階層。

比如企業界,高雄縣某公司的董事長黃清山,10多年來捐款近2000萬元新台幣,同時發放慰問金及白米等給當地的低收入戶。除此之外,他還負擔了20名孤寡老人的三餐費用。再說知識分子,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林宏裕31年來捐款總額達2.4億元新台幣。對於善舉,他輕描淡寫地說:“命中就該做的。”而屏東科技大學一位學生的母親,在兒子車禍過世後,將學生募得的100萬全部回贈學校,成立獎學金,希望將愛傳下去。

戀愛經歷

陳樹菊廿歲那年與菜市場另一頭的攤商兒子談起了戀愛。男方當兵之前曾對她提出結婚,陳樹菊稟報父親,父親卻回答:“菜攤沒人看了,你是要顧五個兄弟、小妹,還是要顧你自己?” 她跟男友商量,可否等當完兵再結婚?一周后男友竟與別人結婚。此後陳父終生後悔一句話毀了女兒姻緣,陳樹菊也從此對婚姻“失去信心”。陳樹菊卅多歲時。一位空軍軍人總是來她攤子裡幫忙。但陳樹菊只把他當弟弟。談到這段感情,陳樹菊說“他的心意旁邊的人都看懂了,只有我看不懂。”兩人緣分後來升華成友情。

陳樹菊廿多歲時曾有一名阿伯說,如果她結婚會有三個小孩;存錢買房後,陳樹菊便將家中三個房間都布置成男孩的臥房,懷抱甜蜜家庭的夢想。她從來不讓別人進這三個房間,書中寫著:“那裡有我來不及實現的夢想碎片。”但陳樹菊已經“超越”了,她每天晚上忙完,只要想到受幫助的人綻開的笑容,就覺得心滿意足。

代言保險

“以前沒有健保,生病都要去跟別人借錢,那種沒錢救命的艱苦,等你遇到,你就知影”,在獲美國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人物獎後,陳樹菊受邀擔任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代言人,她在宣導短片中談過往的窘迫到今日的感恩,讓人深受感動。衛生署長楊志良也說,陳樹菊與李家同教授兩人協助拍片不收分文,他將會找機會登門致謝。

傳記資料

《陳樹菊——不凡的慷慨》一書是陳樹菊的傳記,由自由撰稿作家劉永毅執筆,他以半年的時間與陳樹菊作貼身訪問,以第一人稱出書。2011年2月21日舉行新書發表會,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台東縣長黃健庭、學者李家同等人都出席支持。馬英九總統表示:“行善可以不高調,但揚善不可低調,所以今天我出席。”因為從小生活困苦,陳樹菊幾乎每天只吃一餐,長年吃素的她,每天的餐費少則新台幣10元,多則45元,幾乎天天吃白飯配罐頭麵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