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綴鎮

塘綴鎮

塘㙍鎮系廣東省吳川市轄鎮,於2003年12月與板橋鎮合併辦公。塘㙍鎮位於吳川市西部,處二地四市九鎮交匯點,土地面積170.3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291條自然村,總人口13萬人。塘㙍鎮圩距吳川市區38公里,系廣東省中心鎮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地理名稱:塘㙍鎮

漢語拼音:Táng Duo Zhèn

塘綴 塘綴

由於普通電腦常打不出“㙍”字,所以網路上常用“綴”字代替。因此,網路上就有:塘綴鎮、塘土叕鎮這兩個寫法。

交通發展

湛江機場遷建工程 湛江機場遷建工程

塘㙍鎮地理位置條件優越,在湛江和茂名距離中間位置,地處吳川市分別與湛江市坡頭區、廉江市、化州市相鄰,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各條交通主幹道在境內相匯貫穿而過,其中有茂湛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省道S286線、縣道X661線、茂湛高速鐵路、廣湛高鐵、塘㙍站等交通設施。湛江新國際機場目前在遷建階段,將建設成為廣東第三大國際機場。將成為塘㙍鎮和湛江市發展的巨大驅動力。

經濟情況

塘綴市場 塘綴市場

近年來,塘㙍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扣和諧主題,倡導務實創新,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首先,成為經濟成長的新亮點。至去年底,全鎮企業廠家發展到205家,規模以上企業10家,去年新增企業10家。全年完成企業總產值16億多元,增長10%強,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13.8%。湛江市經濟指標排名,塘㙍鎮排在吳川市10個鎮的前茅。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該鎮先後成功引進業晟工藝廠、中科塑膠有限公司、板橋塑膠製品廠、龍威裕達木業公司等企業,總投資6000萬元,新引進一間高科技企業湛江三禾紙業有限公司現已建成投產。鎮委書記林伯堅表示,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興旺,塘㙍鎮已最大程度地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從而推動塘㙍鎮第三產業的加速發展,早日實現跨越式飛躍。

生活改善

該鎮在抓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同時,著力打好“民生牌”,提高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去年,全鎮投入村道建設資金近1000萬元,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設項目12個,約29公里;打通“屈頭路”32條;投入資金28萬元美化綠化淨化鎮區環境;修復6處水利設施共10公里;投入專項整治資金20萬元疏通塘㙍河、板橋河;集資建起自來水廠7間,解決1.2萬人的飲水衛生問題;全鎮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覆蓋率達92.8%等等。

農村發展

新農村建設亮點 新農村建設亮點

新農村建設出現新的亮點。目前,全鎮文明村創建呈現了山瑤、龍村、明村、屋地山等成片連群發展的新亮點,全鎮共創建文明村198條,占73.6%,其中省級文明村1條,湛江市文明村24條,吳川市文明村173條,吳川市特色文化村2條,湛江市最美村莊1條。

歷史名人張炎

人物簡介

張炎故居 張炎故居

張炎(1902~1945年)又名巨炎,字光中,塘㙍鎮樟山村人,國民黨十九路軍愛國將領 。出生於越南海防。民國初年隨父歸國,在村中讀過私塾兩三年,旋即到廣州灣當工人。20年代初參加粵軍。大革命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特務長、排長、營長等職。1931年任十九咱軍旅長兼副師長,代理師長職務。在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中,張炎為援救被紅軍包圍的十九路軍總部和蔣鼎文第九師,率部對紅軍作戰,結果全師死傷了2/3。從此,吸取教訓,發誓不再參加反共內戰。

生平事跡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1931年2月30日,張炎接到十九路軍總部命令,即率部開赴上海參加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戰役中,浴血奮戰,重創日軍。

1933年福建事變前夕,張炎接任國民黨獨立第四十九師師長。福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後,任第四軍軍長。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後,蔣介石曾委任他人為第七路軍副總指揮。不久,他偕夫人鄭坤廉出國考察歐美和蘇聯等國。

1936年秋回國。"七·七"事變後,張炎回到廣東,被任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1938年2月,在梅錄成立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和"保家衛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等口號,與共產黨合作,共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0月,接任廣東省第十一區游擊司令,深感力量不足,親自往香港與共產黨組織聯繫,要求幫助解決幹部問題。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請求,由中共廣東省東南特委派了一批幹部到高州,幫助張炎開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張炎擔任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致力整軍武,勵精圖治,依靠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培養了一批軍事、政治幹部,真誠與共產黨合作,使高州六屬出現了團結抗日的新局面。張炎的愛國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嫉妒,1940年6月被迫辭職。

1944年廣西會戰前夕,張炎被委任為國民黨第四戰區中將參議,派回廣東南路視察,發動民眾抗日。9月回到吳川,與中共南路特委合作,發展地方抗日武裝。由於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迫使他舉行武裝起義。1945年1月14日,張炎、詹式邦(曾任吳川縣長。當時任電梅吳挺進司令)率所部700多人攻下吳川縣城塘㙍。當即得到人民抗日游擊隊的大力支持,共同解放吳川全境。張炎將起義部隊改編為高雷人民抗日軍,張炎任軍長,詹式邦任副軍長,公開宣布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張炎故居 張炎故居

張炎起義,轟動了廣東南路,國民黨當局驚惶失措,他們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吳川。1945年1月下旬,張炎率所部向廉(江)、化(縣)轉移,在化縣中垌與人民抗日游擊隊會師,共商抗日大計。決定攻下廉江塘蓬後,揮師粵桂邊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2月1日,張炎部隊在廉江燈草村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軍隊襲擊,起義受挫。張炎帶著10多個隨從人員入廣西找李濟琛、張發奎聯繫。3日在博白英橋圩被當地頑軍逮捕。3月22日,玉林專員梁朝璣執行蔣介石命令,將張炎殺害。張炎英勇不屈,慷慨就義。

其他歷史名人

易中

(1707-1767年)易傅伯,名易中,吳川市板橋鎮(今塘㙍鎮)上杭村人。1736年中武舉人,1740年中武進士,1745年駐京任提塘官。易甚得和親王賞識,解組時,親王親贈墨跡及對聯,聯云:“柳色煙相似,梨花雪不如”。他一生豪爽仗義,舉粵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聲名大振。易中詩文亦佳,有著作傳世,可謂文武全才。易三個兒子都中武舉人。易中墓在今吳川尖峰嶺,占地485平方米,墓前有石牌坊,右額刻“山高”,左額刻“水長”,正中刻“聖旨”二字。易中終年61歲,據《吳川縣誌》載:易中臨終遺言:“後人母得習武”。易有槐亭文稿傳世。

林聯桂

(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吳川市塘㙍鎮新村人。據《吳川縣誌》載,林聯桂出生時有大星降於廬。博學能文,才思敏捷,對客成詩,有時日成詩數十首而意不復。嘉慶六年(1801年)拔貢,九年(1804年)中舉,道光八年(1828年)中進士。與黃玉衡、黃培芳等合稱“粵東七子”,曾任湖南綏寧知縣。後實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廳通判,政聲卓著,極受上級器重。 林聯桂生平著作很多,著有《見星廬詩稿》正續共22集、《見星廬古文》3集、《文話》、《詩話》、《館閣詩活》等書。

張世德

(1893-1930年)張金,名世德,吳川市塘㙍鎮樟山村人,張炎堂兄。名將,61師第9旅旅長,北伐時在湖南衡陽七塘戰役中陣亡,犧牲後被追封為中將師長。在配合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一役中,立下奇功,晉升為團長。在“八一”南昌起義時,世德隨葉挺參加起義。1928年,曾派人回本縣招收大批新兵補充,使其部隊成為吳川子弟軍。1929年提升為蔡廷楷師副師長、旅長,轉戰廣東。1930年陣亡軍中,同年,堂弟張炎晉升為旅長。1931年,廣東軍政領導人陳濟棠等,撥款在樟山建世德中學,以示紀念。

劉華秋

( 1939.11~)吳川市塘㙍鎮大塘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1989.10~1998.4),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中央委員。1965年6月外交學院畢業後入外交部,歷任駐加納使館二秘、中央外事小組辦公室處長、駐澳大利亞使館參贊和公使(1984.12~1986.7)、外交部美大司司長(1986.7~1988.5)等職。任副外長期間,主管美洲和大洋洲地區事務,曾多次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或參加重大國際會議。1994年11月出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1998年10月任中央外辦主任,1999年8月任第四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副主席,2009年4月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塘㙍名校

張炎紀念中學

張炎紀念中學是一間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 。2003年評為吳川市一級學校。學校前身是張炎將軍於1932年在其家鄉樟山村創辦的世德學校,學校本著“紀念先烈 作育後昆”的宗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生產救國和抗日救國的人才。一大批師生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為了民族的解放自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先後有二十多個(包括學校的創辦者張炎將軍在內)校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成為令人景仰的革命烈士。

後學校幾經易名與遷徙,1985年9月經廣東省委批准,將吳川縣塘㙍中學命名為張炎紀念中學,國家政協主席鄧穎超為學校題寫了校名,並被吳川縣定為縣辦重點中學。經過20多年的努力,學校已有一定規模。

風景名勝

麗山樵唱

麗山樵唱 麗山樵唱

古吳川八景之“麗山樵唱” 遺址位於現在塘㙍鎮豐六洞村西面的麗山嶺,麗山嶺山高56米,山上林木蔥翠,風景秀麗,山頂有口天然井,俗稱山尤竅,井內之水冷熱各半,井旁有八角亭遺址,並有石椅、石凳等,山腰有石泉,俗稱麻藍水碗,傳說山腳下留有三仙女的足跡,山腳南邊有十里八鄉集資建的三仙古廟(此廟於1958年被毀)。古時民風淳樸,上山打柴的樵夫唱著吳川山歌自娛自樂,歌聲悠揚飄渺,悠然自得,儼然世外桃源,因此麗山樵唱成了吳川八景之一。

天山嶺

吳川市最高峰,又名尖山嶺、特思山,位於吳川市西部的塘㙍鎮與湛江市的龍頭鎮交界處,海拔172米,該山表土1米以下全部是花崗岩,東西面坡度為30度,北面陡峭,南麓延伸約1公里,坡度較緩,約為30度。現為軍事禁區。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